<h3> 2016年12月29日(腊月初一)8时购票進山。景区的门票加上景区内的大巴车全部票价245元。在景区大门上旅游大巴,我们直达紫霄宫。</h3> <h3> 紫霄宫,明永乐皇帝封之“紫霄福地”。它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是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现存有建筑29栋,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h3> <h3> 武当山成为祀奉玄武的圣地应该是在《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出现以后。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在武当山大顶之北创建紫霄宫祭祀玄武,可能是武当山上首座以祭祀玄武为主的宫观。宋元交兵之际,均州也遭兵灾,紫霄宫在1260年以后已杳无人迹。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于燕京,元帝室因而崇奉玄武,1270年在高梁河筑昭应宫以祭祀玄武。道士汪贞常入武当山,于1275年率领徒众鲁大宥等人重建五龙观。1278年以道法术数著名于世的道士赵守节,领其徒重修武当佑圣观。1286年世祖忽必烈命法师叶希真、刘道明、华洞真充任武当山都提点,并屡降御香至武当山祝愿祈福。</h3> <h3> 紫霄宫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宫内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建在三层石台基之上,台基前正中及左右侧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台。</h3> <h3> 紫霄宫景区需要单独购买门票,票价15元,看过之后觉得还是值得的。许多国内外的武术爱好者,常来紫霄宫学习太极等功夫,在紫霄宫的院落内,常有太极表演。</h3> <h3> 告别紫霄宫乘车来到南岩。下车登山途中,有一条小道,阶梯直上,来到南天门,这里可以看到南岩街道的全景。</h3> <h3> “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至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由于对真武的尊崇,武当山被封为“大岳”、“玄岳”,成为“天下第一名山”。</h3> <h3> 从南天门下山,没走多远,既能看到一座殿堂,里面有一个乌龟驮着碑刻。这个可能是大碑亭,它的下面还有一口井。</h3> <h3> 南岩宫的大门口左右各有一座碑亭,也是龟驮碑,碑上都是刻着当年皇帝的谕旨。</h3> <h3> 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扩建。進入南岩宫的时候,首先要進入的大院,看到最大的一座道观,就是玄帝殿。</h3> <h3> 大殿的边上就有道教的灯仪,以灯为主要法器的一种仪式。包括:九幽灯仪、北斗灯仪、本命灯仪、血湖灯仪等。灯仪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祷仪式,至南北朝时,醮坛执事中已有“侍灯”一职,到唐末五代,道教斋醮中就有了完整的礼灯仪。</h3> <h3> 在玄帝殿的后面,就能看到建造悬崖峭壁之上的南岩宫,不由的感叹当年建造的不易。</h3> <h3> 在進入两仪殿之前,在岩石壁上有很多碑刻,最大的有一个寿字。</h3> <h3> 这是两仪殿的大门,从这里上去,就進入到南岩,里面有著名的龙头香。</h3> <h3> 龙头香,长3米,宽仅0.3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谷,龙头上置一小香炉,状极险峻。据说以前要独自走到伸出岩壁之外的龙头上去烧香,内心有鬼的人,会跌落山岩,只有心诚者才能烧香。</h3> <h3> 南岩宫,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恋秀美而著名。现存建筑21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h3> <h3> 主体建筑天乙真庆宫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以前,面阔11米,進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门、窗等均以青石雕凿而成。</h3> <h3> 殿内还有抽签、解签等。</h3> <h3> 在南岩宫走出来,感觉晚上的南岩很冷,街道上人很少,就在酒店吃了晚饭,早点休息,准备第二天徒步上金顶。</h3> <h3> 第二天,我们选择从神道徒步上金顶,然后坐缆车下山,这样虽然辛苦点,但是内心还是想“寻古探幽”。早上七点多起床,吃完早饭,便从乌鸦岭游客中心边一条道上山。刚开始,其实是一路下山,不过沿途都有很多小店,可以买水买吃的。大约走了0.2公里,便见到一座寺庙,这也是神道途中的第一个景点~榔梅仙祠。</h3> <h3><br></h3><div> 传说真武大帝到武当山修行。一天,他坐在一棵又高又大的榔树下歇脚。对面几丈远的地方有一棵大梅树,梅树开满了梅花。真武大帝看这梅花,越看越喜欢,忍不住上前折下一枝,插在榔树上,心里暗暗祈祷:“我若能修行得道,梅技就能在榔树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若不能得道,梅枝就花残枝枯,与我一齐死掉好了。”</div><div><br></div> <h3><br></h3><div> 真武大帝坐在榔树附近的岩屋里修行,整日打坐苦炼。他诚心修行一年,梅树就发一条根;他又诚心地修行一年,梅枝儿就发一瓣芽。他诚心诚意地修行一年又一年,梅枝儿葱葱郁郁长出了茂盛的枝叶。他修行成功了,梅枝儿就在榔树上长成了大树,结了香果。因为榔树上长着梅树,人们就把这树叫做榔梅树,树果叫做榔梅果。</div> <h3> 祠里的横匾上写着“道法自然”,这是我最欣赏的一个哲学理论。“道法自然”一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其意思是,人受制于地,地受制于天,天受制于规则,规则受制于自然。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子的法的意识里,就是自然法。</h3><div><br></div> <h3><br></h3><div> 出了榔梅仙祠,便是一条很舒服的小道,沿途都是石刻和碑文。从这里之后,才是开始上坡的路。</div> <h3><br></h3><div> 在路边上看到了四座塔,据说是道士飞升塔,应该就是道士的墓地。</div> <h3><br></h3><div> 这是一座古石桥,桥头还有一尊石雕的神像。可惜冬季这里的溪水早已干涸,显示不出这座古桥的韵味。</div> <h3><br></h3><div> 这是我们在古道上初入台阶,看起来有些长,其实比起后面的台阶,才会发现这完全不足为道。</div><div><br></div> <h3> 登上台阶,有一座凉亭,可以稍事休息。在此只要一抬头,就会看到亭子上方的四块匾额。其中上书“天下驰名”四个大字,而另几块则写着中药如何服用,治什么病等等。</h3> <h3> 凉亭边上还有一个小寺庙,上面写着“神之最灵”,门口有一个古井,边上还有一个龙头的泉水。</h3> <h3> 寺庙屋顶上,龙头飞檐虽然是新建的,不过看起来颇有古时的特色。过了这个小寺庙,继续前行,左手边便有一处上山的小道,过了转弯处,便能看到山门,这就是黄龙洞。</h3> <h3><br></h3><div> 黄龙洞实际上是一个天然的岩屋,经历代修建,这里有了黄龙殿、真武阁、药王殿、神泉亭等建筑。黄龙洞里有一泓泉水,四季不竭。传说有一条黄龙在此得道升天,黄龙为谢此地的养育之恩,留下一颗仙丹。仙丹使这里的水清洌甘甜,能治愈百病。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到武当山采药时曾在此居住,他还在黄龙洞中修改《本草钢目》,并将武当山名贵药材800多种载入书中。</div><div><br></div> <h3><br></h3><div> 在紫盖峰悬崖之中,有一个洞,是历代修炼之士向往之地,便是黄龙洞。边上的岩石上,还镶嵌着一个神龛,里面供奉着神像。武当山历来有“十道九医”之说,这和他们长期探寻长生之术有关。</div> <h3><br></h3><div> 从黄龙洞出来,还得顺着原路返回。没多久,就开始了一段长长的上山石阶,比起刚才那段要辛苦很多。</div><div><br></div> <h3><br></h3><div> 上了台阶,便看到一座寺庙。这就是有名的朝天宫。从榔梅祠到这里要走2.7公里。在朝山進香的人眼里,这里是和天庭的分界线,到朝天宫是走進了天界。道教认为这里是神仙云游观视人间的最低界线,也是凡人登临的最高境地。修道成仙者,将在这里洗浴更衣,在天兵天将接引下,过三座天门再入南天门觐见真武大帝。因真武大帝任“九天游奕使,三界大都督”,所以各路神仙也经常聚集在这里,而后一起去朝拜真武。</div> <h3><br></h3><div> 朝天宫里供奉有众多神仙的塑像,意寓这里已是天界。朝天宫元代已有建筑,明永乐十年又大规模扩建。朝天宫是攀登金顶的必经之地,这里也是一个分岔路口。左边一条称为清代神道,是采樵者行道,过去一般为打柴送货人上金顶所走的路,上金顶路程远点,但是坡缓,没那么辛苦。而从朝天宫右边上山,是明代神道,路程陡峭,是朝山進香的人走的线路。</div><div><br></div> <h3> 再看看这条上山路,虽然修建了十分整齐的石阶,但是真长,即使我们这些徒步的人走起来,都有点气喘,看来烧香走这里,是需要磨砺的,非虔诚能及。</h3> <h3><br></h3><div> 走上石阶,接着再上一段石阶,终于看见了一天门。在攀登武当山金顶的明代古神道上,建有三座天门。均为明永乐十年在元代旧址上敕建,砖石结构,歇山顶式,下层为石雕须弥座,石雕的水盘檐为仿木结构。三座天门气势恢宏,依次屹立在数千级饰栏石阶之间,古人赞曰:“云梯万级,挂悬空之霁虹,逼霄汉于咫尺”。</div> <h3><br></h3><div> 经过一天门后,有一段平缓的路,经过会仙桥,建于明代的会仙桥也叫摘星桥,从此处前往金顶朝拜,还要行走几百级天梯,便能见到神仙。休息片刻,喝了点水,从南岩到这里,已经走了接近两个小时。但是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又见到这让人胆怯的长长阶梯,这是神道中最长的阶梯,被称之为“天梯”。</div> <h3> 虽然是冬天,都浑身是汗。阶梯仅容一人通过。据说有人数过,这段阶梯有318个台阶。</h3><div><br></div> <h3> 看见二天门了,建筑格局与一天门几乎一样。</h3><div><br></div> <h3> 接着就是三天门。总算是上得山来。</h3> <h3> 在三天门终于看到了云海,对面的山隐隐约约,犹如登临仙境一般。</h3> <h3> 朝圣门,看到了这个,我们就算是到了大顶了。终于松了一口气。</h3> <h3> 大岳太和宫建在众峰拱拥、直插云霄的武当山最高峰——天柱峰的顶上。明嘉靖年间扩建之后,以金顶城墙为界,墙外面的称为“太和宫”,墙里面叫“紫金城”,又叫“金殿”。而事实上,它们原本就是一个整体。</h3><div> 武当山原来叫太和山,“太和就是能升华万物的这样一个条件,属于阴阳二气和合,然后产生和气,和气才能产生万物,万物都生于太和之气。”天与地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以及自我的和谐。</div> <h3>转运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铜铸建筑物,距今已有700多年,环绕古铜殿转一圈可转运得福。</h3> <h3>原以为金殿就在这里,可没想到,还要继续爬一段才能到的。金顶门票是27元。</h3> <h3> 终于看到金顶了。</h3> <h3> 站在金顶回头再看太和宫。</h3> <h3> 从金殿的后面是下山的路,可以和紫金城的城墙亲密接触,感受一下历史的厚重。</h3> <h3> 在金顶结识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香客,他说他是专程来金顶朝拜并取点香灰带回去。说他们当地很多信奉真武帝的。</h3> <h3> 告别金顶。我们觉得体力还行,就放弃了乘缆车下山的计划。从清朝道下山,这样明清两条道都走了,也免得留下遗憾。</h3> <h3> 清道上确实没见到什么景点。仅看见两块中华民国时期捐修神道的纪念碑。到南岩乘旅游车直奔太子坡。</h3> <h3> 在去太子坡的路上,路过逍遥谷。逍遥谷并没有什么宫观,话说尹喜在武当山归隐悟道后,与老子在武当山青羊桥相见,随后一同仙去不知所踪。</h3> <h3> 到太子坡住下,洗了个热水澡,休息好准备明天的旅程。</h3> <h3> 太子坡宫殿群形状很特别,建筑按照山的走势而建,“一里四道门”、“九曲黄河墙”,宫殿墙面七弯八拐的,匠心独运。这个地方是真武大帝还是净乐国太子时认真学习修炼的地方。</h3><div> 什么叫把故事融于山水,古代人的智慧真是让人钦佩,道教是有一整套完整的故事的,这一整套故事都巧妙的结合在武当山上,来叙述真武大帝是如何从一个太子羽化升仙变成神仙的,他的每一步重大转折,都有某个景点来纪念,道教其他的故事也有相关的地方说明。</div> <h3> 从山门到太子坡的路上,会路过一个景点叫磨针观。这便是太子在漫长的问道生涯中,太子也曾灰心沮丧想要放弃,有了下山离去的念头,就在这时,他在磨针涧遇到了道教神灵“紫气元君”的化身在磨砺铁棒,然后他问她:你磨铁棒干嘛?老人家告诉他,我家里面需要有一个绣花针,但是现在没有,所以我只好把它磨成一个绣花针。他说这么大一个铁杵怎么能磨成绣花针呢?她说只要锲而不舍,就能把它磨成绣花针。经神灵点化,终又回头。穿过复真桥,太子脚步坚定,再次回到太子坡。因此,太子坡又名“复真观”。通过九曲黄河墙、照壁、龙虎殿等建筑,在第二重院落突起一高台,高台上就是复真观。</h3> <h3> 游完太子坡,又乘旅游大巴来到了琼台中观。</h3> <h3> 据资料记载,琼台观分为上观、中观和下观三个建筑单元,是武当山三十六观中最大的道观之一。琼台三观各有非常好听的名字,上观叫“白玉龟台”,中观叫“紫岳琼台”,下观叫“玉乐霄台”。三观之间借山势起伏修建有24座道院,道院之间由亭桥相联,故有在三观之间走动“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说法,可见历史上琼台观的建筑是宏大而奇妙的。</h3> <h3> 在中观还保存着一座完全用青石构造的元代石殿,里面供奉的也是用青石雕塑的玄武圣像。</h3> <h3> 琼台中观始建于元代,明清时曾修茸扩建,有庙房数百间。因年久失修,仅存元代石殿和清代重建的正殿和配房14间,建筑面积仅剩479平方米。1998年开始,复修了“三清殿”、“配殿”、“道房”、“道人丹房”等中观古建筑群,面积达2500多平方米。</h3> <h3> 在琼台三清殿遇到了在这里修行的李道长,他向我们介绍了他出家到这里修行的经过,并讲述了他对修行的感悟。使我们受益良多。他将我们送到大门外,就这样,我们结束了三天的武当山之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