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

段延兵

<h3>面子是个大问题。</h3><div><br></div><div>如果孔子的弟子不给他面子,那他的儒家思想不会传承和影响到现在。弟子真心给他记着。特别是子路,孔子熊他熊的怎么厉害,又经常狡辩,子路都没怨言,而是扎扎实实地在竹简上记录老师的点滴:何时何地何事,老师说了哪些话,有了哪些感悟,都记下。不光子路记,其他学生都记,记得多了,有思想了,这就是《论语》的形成。</div><div><br></div><div>因为有人记着,竹简又贵,所以孔子尽可能地把话说简单些,也光捡有思想的说。但是,孔子也是人啊,不可能天天有思想啊,有时候烦的时候也乱说一气。特别是一辈子还没当多大的官,但他却说,搞学问的人不能从政。可是他又光想着从政,整天转悠着找官当。老师前后说的不一。子路率真,喜欢直直地问他,问他为嘛?他却说,不能荒废才干。子路有时候也把这种矛盾问题记下来,在竹简上写下“老师前后说的不一”,但想想不妥,还是把它用笔抹掉了,不能留下这句话传千古,还是得记老师的正面形象,他是老师,得给他面子。</div><div><br></div><div>还有其他例子。一次,孔子等人在陈国断了粮,随从的人饿坏了,不能起身。子路面带恼怒之色,见到孔子后说:“君子也有穷困之时吗?”孔子说:“君子安守于穷困之中,小人遇到穷困就会胡作非为了。”(见于《论语·卫灵公》)。子路在记录的时候,偷偷吐了下舌头,心里暗暗笑到:死要面子活受罪,鸭子死了嘴壳硬。不管咋滴,还是得给老师面子。虽然给了老师面子。但老孔不给子路面子,还哂笑他。但子路不在乎。</div><div><br></div><div>看来,要面子,讲面子,还是从历史上的士大夫那里慢慢传下来的。儒家文化是面子意识的文化本源。士大夫精神的终极价值观就是一定要注重面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为五斗米折腰。</div><div><br></div><div>仔细想一想,人活在世,也无非就是挣个面子。</div><div><br></div><div>我有一个熟人,儿子结婚,我们去庆祝。他两腮绯红,像吃了春药,其实是高兴喝酒喝的。哏哏嗒嗒地说:兄弟们很给面子,谢谢啦!明年还得给面子,明年十月就要生孩子了!果然不假,就像自己的媳妇生孩子一样,他弄得很准,来年十月份他的儿子的媳妇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孙子。我们又去了。他脸更红了,不像吃春药,却像打了鸡血。我们看见他就问:“你是孙子不?你是孙子不?……”其实就是问他生的孩子是不是男孩。他应付着。又感激地说:兄弟们很给面子,都来了!孙子就是大家伙的!他有了孙子,我们蹭着长了一个辈份,也很有面子。</div><div><br></div><div>陈忠实的长篇巨著《白鹿原》里面的主人公白嘉轩就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他的比如修祠堂、办学堂的一些作为,你说他是真心为了百姓和群众?不是。而是面子。陈忠实写的很真实,起码把一定时期的中国人固有的面子问题和国民性,活生生地表述出来了。</div><div><br></div><div>这几年,在我们农村老家那一带,男孩子结婚花销是很大的。基本上普通的人家都是硬撑着把新媳妇接到家的。之后因儿子结婚欠的账款,爹娘慢慢一点儿一点儿偿还。喜庆大事,却是爹娘之苦。真是“欢歌一片藏叹声,笑颜千面遮泪眼”。好的是,如果家中有一两个闺女,那就压力不大了。闺女外嫁,如同别人家的姑娘嫁过来一样,要交好多“见面、小帖”等名分钱的。有女一朝外嫁,家中生活便要殷殷。</div><div><br></div><div>之所以这种攀比浪费的做法在我们农村老家严重存在且经久不衰大有日益强势之势头,说到底就是在大的社会风气下的一个面子问题,是耻感文化在农村人身上的一种体现。农村人,可以不在乎吃的好不好,可是非常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怎么评价。可以随大流,但绝不能有自己的独立主张。人家的孩子结婚很排场,俺家的儿子结婚也不能丢份子。否则,没面子。</div><div><br></div><div>面子这个词语,很直白,却又很难概括。林语堂先生认为面子是“抽象而不可捉摸的”。你说是自尊吧,有点儿。你说是安慰吧,也有点儿。你说是尊严吧,也有点儿。翻了翻资料,在古《辞海》中,解释为:体面光荣。且历史渊源也很早。看来,自古以来,就把面子定义好了,人人都想着荣辉光耀,何苦面子没有市场呢,真是历朝历代,薪火相传。</div><div><br></div><div>讲面子爱面子,是求得外人对自己的看法。但在深层次里,其实还是自己对自己的看重,你自己不看重自己,别人就不会看重你。《格言联璧》中这样说道:“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意思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就会没有面子,也得不到他人给你面子。</div><div><br></div><div>不要面子不可,死要面子不对,没有面子不行,有了面子不能。面子很俗,却又很贵;面子很大,却又很小。生于面子,死于面子。有真心给面子的,有装作送面子的。人情淡薄面子定,世态炎凉面子过。洞明世事面子重,练达人情面子行。面子诚可贵,做人价更高,若想有美德,面子可以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