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民居---海草房

黄山松

<h3> 海草房是极具特色的胶东传统民居,当地先人们就地取材,以厚石砌墙,用海中生长的大叶海苔晒干作为材料苫盖三角形屋顶。由于生长在大海中的海草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因此,海草房除了有防虫蛀、防霉烂、不易燃烧的特点外,还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毁等优点。</h3><h3> 现海草房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胶东半岛的威海和烟台一带。这与海草房的建筑取材和用料有密切的关系。</h3><h3> </h3> <h3></h3><h3> 关于海草房的起源,至今学术界没有一个定数。据相关资料记载,1978年,烟台市长岛县北庄村一处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上,发掘出土了好几处当时的房屋遗骸:这种屋子顶部的构造与今天见到的海草房相差无几,但房顶外层用的是什么草已无从考证了。这种被称为"海草窝棚"的简易设施,应该就是海草房的雏形。<br /></h3> <h3> 目前海草房数量正在迅速减少,而且保护难度非常大。首先是修建海草房的技术现在面临着失传。另外,海草房的修缮成本高,所以很难调动村民的保护积极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最近几十年近海养殖的不断发展,海底生态环境被改变,渔民养殖用的网拦住了海草,原来随处可见的海草也逐步减少,濒临消失。没有了最关键的建材,海草房也就难逃逐渐消失的命运了。 现在,曾经在胶东沿海渔村广泛分布的海草房,目前已经十分少见,就是原来分布比较广的烟台地区也只保存了少量海草房,但几乎全部是日趋破败的老建筑。</h3> <h3> 海草房的居住格局,基本上是以独家独院为主。不管大小,家家都有一个院子,朝阳有一个大门直通院子,院子左右各有箱房。</h3> <h3></h3><h3> 有的渔民还把鱼网罩于海草顶上,能防风、防鸟,更显渔家特色。</h3> <h3> 现在,在渔村还会看到原来海草房顶渐渐己被现代的彩钢板材料代替。让古老民居变成了现在土洋结合的样子。</h3> <h3> 现在,在渔村里同样也能看到不少年久失修,长期空置甚至是破败倒塌的老房子。</h3> <h3> 如今,海草房已经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并成为荣成市一道别致的风景,到荣成看海草房、拍海草房、住海草房已成为重要的旅游项目,每年吸引着大批旅客前来观光旅游。</h3><h3></h3> <h3> 现在,海草房与现代民居交相辉映,成为荣成沿海一道靓丽风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