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国际形势乱云飞渡。为了更好的应对,中央确定了“准备敌人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战略方针,于70年代初,从济南军区坦克二师和军区装甲兵抽调干部战士组成师指机关和直属队,从济南军区抽调两个坦克团即军区坦克独立2、3团,福州军区调一个坦克团,军区坦克独立团。在山东泰安从速组建坦克13师作为军委的战略预备队,组建完成后,该师执行军委命令马不停蹄迅即开赴豫西煤城平顶山地区蛰伏。</h1> <h1>师直机关驻地平顶山,坦克49团驻防郏县,坦克50团驻防宝丰中,东部,坦克51团住宝丰大营和商酒务。当时把这支坦克部队摆在此,中央是有所考虑的。按当时的战略布局,战略防御一共分成三线,平顶山处在二线位置,全师向东两小时内可抵京广线,向西一小时内可达焦枝线,作为军委的战略预备队虎据在此可进退自如,进可对东南西北四个战略方向进行支援。退,如果发生核战争,全师不到两小时就可以全部进入伏牛山区,隐没在大山里。当时中央把二线前指就放在伏牛山里,山里修有地下指挥所和机场。把一支钢铁之师扎在这个位置其战略意图不言自明。13师驻防于此是周总理拍的板,并嘱当时河南省委书记刘建勋帮助坦克13师经营好这个地区。说坦克13师是林彪私自组建的部队纯属无稽之谈,以讹传讹。</h1><p class="ql-block"><br></p> <h1>坦克13师初创,部队装备参差不齐,49团装备的是63式水陆两栖坦克,50团装备的是苏制T34坦克,51团装备的是59式坦克。装备最好的是49、51两个团,50团较差。</h1> <h1>部队刚到时,相当艰苦。师部住在平顶山煤炭技校的院子里,当时文化革命学校已停办,师部进驻后以此地为基础开始了大规模的营房建设,营房基建也在各团如火如荼的展开,部队自己烧砖,在这个过程中发明了大型转窑的烧制方法,大大提高了效率和产量,这个发明还拿了个全军的奖,为了解决施工用木材,派人去江西林区联系拉运木料等等。一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景象。</h1><p class="ql-block"><br></p> <h1>各团团部及各营也好不到哪里去,以坦克50团为例,团部驻扎宝丰中学(原平顶山市二中)院内,各营分别驻防张八桥,闹店,周庄等公社。经过全师官兵的不懈努力,一座座军营拔地而起。</h1><p class="ql-block"><br></p> <h1>在蛰伏的日子里时刻准备着,师里经常进行战备检查,那时战争的弦绷得很紧。是随时准备打的节奏。</h1><p class="ql-block"><br></p> <h1>部队经常进行长途拉练,紧急拉动训练是家常便饭。的确是人不离枪,马不卸鞍。箭在弦上,引而不发。</h1> <h1>当时和苏联的关系很紧张,军委要求蛰伏在中原的坦克13师,加速建设,迅速生成战斗力,因此师直和各团的特种兵也陆续组建起来,师里组建了轻型坦克侦察连、炮团、高炮营等特种兵分队,各团组建了高炮连,不久各团的步兵连也装备了国产装甲车,改装成摩步连。各团的工兵排扩编成工兵连,新成立了防化排。侦查排、通讯排分别由指挥连独立出来,扩编成侦查连和通讯连。从师到团营三级,都内定了预备“班子”成员。各项建设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全师的运输车辆都换成了国产解放卡车,50团团部的小车全更换成了北京吉普,各营也都配备了一辆北京吉普,通讯连装备了一水的长江750两轮、三轮摩托车,主战装备T34坦克也全部进厂翻新完毕,颇有“鸟枪换炮”的意思,全师欠缺的装备全部补齐,师里预留了一个坦克团的空架子,随时补充组建,一旦达到一师四团的编制,可基本达到同期苏军坦克师的装备标准,其针对性不言自明。如完成组建将达到齐装满员甲种师的标准。当时全师一派人欢马叫,兵强马壮的景象。</h1><p class="ql-block"><br></p> <h1>珍宝岛战斗后,我军缴获了一辆当时苏军装备的T62坦克,这辆坦克被秘密送到洛阳东方红拖拉机厂,经技术专家反向测绘后,缴获的坦克送北京军事博物馆,军委装甲兵决定按测绘后的图纸,由洛阳拖拉机厂造一辆以便研究,监制的任务交由坦克13师执行,师里决定由坦克50团派人去洛阳拖拉机厂监制了,以苏联T62坦克为蓝本的国产坦克,代号“212”,造好后,利用夜间悄悄的运至50团3营,隐蔽在张八桥一条河滩上的一片桑树林里。当时驻鲁山的空军某飞行团还派出一架飞机飞到这片树林上空拍了照片供50团改进隐蔽工作。一次下雨涨水,怕淹了这个宝贝坦克,团里命令将坦克开上河岸,河岸边有一道高1.2米以上的垂直土坎,只见那个钢铁大块头,稍一加油毫不费力,蹭的一下就窜上去了。这在当时全师任一型号的坦克都做不到。这辆国产仿T62坦克的火力是一门120毫米滑膛炮,这玩意当时对我军来说是个新鲜事物,为了测试这炮的性能,还把这辆坦克蒙上篷布用平板车拉到确山靶场一试究竟,一路上昼伏夜出“严防死守”,其警卫规格不亚于国家元首。据说当时为这门炮研发了12发炮弹,那一次就干了10发。当时50团的同志们还暗自高兴了一阵,都想着是不是要换装新式装备了。</h1><p class="ql-block"><br></p> <h1>蛰伏期间经历了“9.13”林彪事件,全师于“9.13”当晚,紧急出动遂行中央军委赋予的特殊任务。</h1> <h1>军委的这个紧急命令是。命13师将坦克开上空军驻豫各机场的跑道上,对驻豫空军飞行部队进行“保护”,这个命令就是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全国禁飞令。</h1> <h1>全师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即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的指示,在紧抓军事训练准备打仗的同时,还执行中央指示,扑灭了“傅为邦集团”,稳定了当时的社会大局,师直和各团在抓好军事训练和营房建设的同时,还千方百计开展农付业生产,养猪养鸭,当时50团自产的板鸭在全师还小有名气,现在当地种植水稻就发端于当时的13师各农场。</h1><p class="ql-block"><br></p> <h1>这只部队按照军委指示,发扬解放军敢打必胜的作风,排除干扰苦练精兵,在很短时间内就成为军委手中,能随时打出去的一支钢拳。</h1> <h1>坦克13师于七十年代中期撤编,这是我军最后一个组建的坦克师,也是较早撤编的,从此解放军序列里再也没有这个番号了。师直机关去大连以其为基础成立沈阳军区装甲兵大连训练基地,当时以坦克师为基础组建训练基地的有两个师坦克9师和坦克13师。49团归建福州军区20军,据说后来转隶海军陆战旅,归南海舰队。51团调43军该团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作战中有上佳的表现。百万大裁军中43集团军撤销,51团随摩托化127师加入54集团军,该部是有名的铁军,该师下辖379团(叶挺独立团),380团(红二团),高炮团,炮团。驻地洛阳。51团在127师称装甲团,该部曾派人车参加俄罗斯国际坦克竞技大赛,取得不错成绩,之后换装99大改坦克,在以后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时是否能听到该部的捷报?50团调入47军归兰州军区,师属炮团归建炮2师。90年代中期我去武汉办事顺便带老爹旧地重游,在部队武昌的一个干休所里见到了原13师李师长,谈起13师正在兴旺时期撤编,都感可惜。其实坦克13师组建到裁撤见证了我军由单一步兵到诸兵种合成的转变,见证了我军战法和军事理论发展创新的过程,见证了我军的发展壮大。在随后的整编中50团划归47集团军139师,为139师坦克团,之后师改旅时,50团被拆分,一营为139旅坦克营,二三营编入集团军坦克旅(该旅前身为兰州军区骑兵1师),98年坦克旅改为装甲旅。139旅改为摩步旅,后期编入该旅的坦克团一营换装了99A型国产坦克。新军事变革中,原来的军区改为战区,47集团军也撤编了,139摩步旅去了什邡,集团军装甲旅划归21集团军。新军事变革后以21集团军为基础组建76集团军,21集团军装甲旅转隶76集团军,5000米高原上常见到这个旅驻训的身影,15轻坦、99A驰骋雪域高原,有力的震慑了班公湖对面的对手。坦克13师就像天际边划过的一颗流星,虽短暂可它射出的光芒至今仍留在人们的脑海里。</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