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香文化一写香的巅峰之作赏析

蒹葭(溯洄阁)

<h3>中国香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在诗词歌赋中出现香应该是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椒专佞以慢稻兮,木杀又欲充夫佩帏"。只是对香草香木的简单使用。孟子曰:香为性,性之所欲,不可得而长寿"。道出了香文化的本质,就是一种情操。相传孔子在从卫国返回鲁国的途中,于幽谷之中见香兰独茂,不禁喟叹:"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遂停车抚琴,成《漪兰》之曲。。</h3><h3>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海的木本香料尚未传入北方,所用只是兰蕙椒桂等香草香木,但文人对香的情感态度已得到了清晰的展示。</h3><h3><br /></h3> <h3>汉代出现了香器:博山炉。以及合成香</h3> <h3>魏晋南北朝时,从宫廷用香流行到文人士大夫,开始用香薰衣,香的内涵更为丰富,这时期有不少与香熏有关的文学作品,如曹丕、曹植的《迷迭香赋》:既经时而收采兮,逐幽兰以増芳,傅咸、成公绥的《芸香赋》,罗隐的巜香》:博山炉暖欲楼春。外来诸国进入中国的各类香颇多,香学专著开始出现,如南朝范晔著有《和香方》。魏文帝,晋武帝,李煜皆是爱香皇帝。李煜《浣溪沙》:红日己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香兽指香炉。看来日夜薰香不断,人都是慵懒的。</h3> <h3><br /></h3><h3>象前朝的帝王一样,唐代的许多皇帝,如高宗、玄宗、武后等都对香料十分钟爱,而且依仗国力之雄厚,在用香的品级和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代的帝王。皇帝经行之处,甚至以龙脑、郁金铺地。</h3> <h3></h3><h3>唐代的文人普遍用香,也写出了很多关于香的诗词,王维、杜甫、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等都有此类作品。如王维《谒璇上人》有:夙承大导师,焚香此瞻仰。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李商隐·咏香诗巜烧香曲》何当巧吹君怀度,襟灰为土填清露</h3><h3></h3><h3></h3> <h3>。 </h3><h3></h3><h3>南宋文人笔记《梦粱录》中,&quot;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quot;,是宋代文人精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quot;四艺&quot;。相聚雅集,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蕴涵着文人生活的情致雅兴。 而且宋代的诗词大家的关于香的诗词也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h3><h3><br /></h3><h3></h3> <h3>《西园雅集图》描绘了众多文人雅士,包括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秦观等名流,在驸马都尉王诜府中作客聚会的情景。李公麟乘兴而作,表现了在这清幽环境中,宾主风雅,焚香品画,人间清旷之乐。 这是绘画中的文人雅集,文人画代表作</h3><h3></h3> <h3>而有诗词以来,写香的巅峰之作便是王沂孙的天香,龙涎香: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h3><h3>几回殢娇半醉。翦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余熏,空篝素被。</h3> <h3>孤峤蟠烟说的是龙涎香的产地。层涛蜕月就是釆香时的夜晚。铅水表示对故国的怀念。薇露指龙涎香与蔷薇水结合。心字香所以妙,是芬芳多情又如何?照样烧掉寸寸成灰。所以化作断魂心字。龙涎香制好了,美女就要拿去烧了,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上半阙就是写龙涎香产地,以及釆香制香过程。下阙就写焚香了。</h3><h3>《岭南杂记》,"龙涎于香品中最贵重,出大食国西海之中,上有云气罩护,下有龙蟠洋中大石,卧而吐涎,飘浮水面,为太阳所烁,凝结而坚,轻若浮石,用以和众香,焚之,能聚香烟,缕缕不散。"孤峤就是洋中大石,蟠烟就是龙上罩护的云气。所谓的龙涎据说就是抹香鲸的肠内分泌物。</h3><h3>宋朝陈敬的《香谱》,有龙涎香与蔷薇水相结合的记载。杨万里有一首《谢胡子远郎中惠蒲太韵墨报以龙涎香》:遂以龙涎心字香,为君兴云绕明窗。用龙涎香打成心字,再送人诗词,文人之雅。</h3> <h3>下阙写:不止一次回忆当年焚香的场景。一个早春的夜晚,那个焚香的女子娇慵困顿,半醉微醺。剪断焚烧过的灯花。古代没有灯,灯心烧久了就要结灯花。夜寒,指春寒料峭的夜。香谱上记载:龙涎香是凝聚不散的。所以焚龙涎香最好在寒冷的冬天夜,当故园飘雪,在紧闭的小窗里,与美丽的女子并坐焚香,看她用纤手去剪灯花。再以后就太悲伤,借物龙涎香咏物,写南宋被灭,理宗墓被盗,且尸体倒挂三日取龙涎(水银)。这词本是咏物的,是南宋王沂孙,周密,唐钰等十四人《天香》等五调,借咏龙涎香,白莲,莼,蝉,蟹来纪念理宗之尸事,结集为《乐府补题》。后为清代大词人朱彝尊发现而流传后世。用最美的景物来写最悲的心事,借物表情,理解了实在让人痛得无语。</h3> <h3>一柱心香伴梅花。 焚香,煮茶,挂画,插花。邀约二三知己,谈艺雅集联句作诗画画,这种宋代最高贵的生活在今天己名存实亡。茶香尚可求,而文人墨客,特别有诗词涵养的人越来越少,让雅集变成俗事,吃喝玩乐空谈,已无可传之题材矣。</h3>

龙涎香

焚香

文人

诗词

雅集

龙涎

心字

挂画

孤峤

蟠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