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尽头、最后的净土! (4) ----我的南极探索之旅

探索者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b><font color="#ed2308">世界的尽头、最后的净土!</font></b></i></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4)</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我的南极探索之旅</font></div> 续“探访极地主人”之:<div> </div><h1> <b><font color="#ff8a00">(3)冰海观鲸</font></b></h1><div> 刚进入南极海域,远远地看到鲸鱼遨游于浮冰之间。</div> 南极鲸鱼分为两大类:须鲸和齿鲸,两者在生物上的位置不同,须鲸尾于须鲸亚目,齿鲸尾于齿鲸亚目。<div> <div><div><br></div></div></div> 此次南极之行见得最多的鲸鱼是座头鲸。 须鲸主要有:蓝鲸、长须鲸、小须鲸、大须鲸、座头鲸等;<div> 齿鲸主要有:逆戟鲸(虎鲸)、抹香鲸、海豚</div><div> 两者鼻孔的结构不同,须鲸的鼻孔大,多“V”呈形(两个鼻孔,喷两个水柱),而齿鲸的鼻口则只有一个(喷一个水柱)。</div><div><br></div> 须鲸为滤食性的动物。他们的鲸须一般长在上鄂,喉腹部有褶折,当它们取食时喉腹部变得异常之大。像我们用的雨伞一样。他们一般比较喜欢磷虾一类高热量的食物。<div>而齿鲸是捕食鱼类、乌贼、以及哺乳类等。食性较须鲸广得多。</div><div>须鲸的体形会比较大但也有须鲸体形比齿鲸小的,如小蓝鲸与抹香鲸的体形想差就很大抹香鲸就大得多</div><div>长须鲸(Fin Whale) </div><div>• 长须鲸在20世纪期间被大量捕捞,现时仍属濒危物种。 </div><div>• 体重&gt;130吨 长度&gt;27m </div><div>• 长须鲸是游泳速度最快的鲸之一,其速度可达时速37公里,录得最高记录为时速40公里,有“深海格雷伊猎犬“之誉</div><div><br></div> <div>南极大陆座头鲸很多,是主要栖居地之一</div>• 预计42000头。<div>• 体重&gt;40吨 长度&gt;16m</div><div>• 胸鳍极为窄薄而狭长,约为550厘米左右,为鲸类中最大者,几乎达体长的三分之一</div><div>• 头相对较小,扁而平,吻宽,嘴大,嘴边有20-30个肿瘤状的突起,有趣的是每个突起的上面都长出一根毛,而身体的其他部位却全都没有毛。</div><div>• 雄性座头鲸每年约有6个月时间整天都在唱歌,而且其歌声中敲击音与纯正音的比例与西方交响乐中两者的比例非常类似。这种庞然大物至少能够发出7个八度音阶的音,但它不是毫无章法地在吼叫,而是按照一定的节拍、音阶长度和音乐短语来歌唱。</div><div></div><div><br></div> 导游说最大的鲸鱼体重超过200吨,我持怀疑态度,因为与飞机相比不可思议。最常见的干线客机B737-800,机展30多米,最大起飞重量也不过80多吨。 威廉敏娜湾(Wilhelmina Bay)周围南极半岛上巍峨的群山和深邃的冰川使人不由得感慨冰和水的神奇与魅力。威廉敏娜湾(Wilhelmina Bay)是南极旅游经常光顾的地方,因为这里是鲸鱼和海豹进餐的场所,巡游过程中发现多头鲸鱼在遨游。 两头鲸鱼尾巴伸出水面。 一头正在游向破冰船的鲸鱼。 鲸鱼遨游,露出背脊。 跃出水面。 鲸鱼喷出的水柱。 <h1> <b><font color="#ff8a00">(4)席弗威尔、半月岛的海狮、海狗</font></b></h1><h3> 席弗威尔、半月岛是多种南极生物聚集地,特别是海狮、海狗数量较多,还有大量企鹅,彼此和谐相处。</h3> 海狮立在海滩边,触目远望。 海狮海豹游泳的姿势不一样<div>这也是二者的本质区别。海狮游泳的姿势更加优美,海豹游泳比较呆萌。</div> 山坡上的一群海狗(据导游介绍)正在玩耍,活泼可爱。 一头小海狮。<div> 由于海狮、海豹外貌比较相近,一般人不易区分。要注意几个要点:</div><div> 海狮有耳朵,海豹没有</div><div>海狮有对很可爱的耳朵,也就是外耳,而海豹只有耳洞,没有耳部轮廓,整体看上去头部比较小。海狮相较大些,尖点</div><div> </div><div><br></div> <br><div>海狮的爪子比较像鱼,海豹的爪更像是猫爪</div><div>如果仔细对比海狮以及海豹的足部,你会发现,海狮的爪子更像是鳍,光光滑滑比较长,足鳍可以朝前摆放,而海豹的爪子毛茸茸的,还带有小钩钩,前脚比较短。</div> 海狮的脖子比较长,海豹几乎没脖子<div> 前脚比较短。海狮的脖子比较长,可以高高的抬起头来,而海豹圆圆肥肥的,脖子超级无敌短。</div><div> 就站起来的高度来说,海狮完美秒杀海豹。</div> <div> 海狮能够表演顶球,海豹不可以</div><div>海狮的头比较尖,而且能够抬起身体,所以海洋馆经常用海狮来做玩球表演,海豹做不到这点,海豹只能出现在“海报”里面。</div> 在海边游弋的一群企鹅。 <h1> <b><font color="#ff8a00">(5)、血腥狩猎</font></b></h1><div> 在月亮湾巡游时,亲眼目睹一起海豹狩猎、撕咬吞噬企鹅的血腥场面。</div> 一头海豹跃出水面准备捕食,一只贼鸥远处观望。 一只企鹅被捕捉拖入水下。 引来海鸥聚集,准备捡漏残羹剩饭。 海鸥聚集。 海豹吞撕咬噬企鹅。 抵近观察。 正当大家全神贯注观察前方时,一只小海豹悄无声息潜水至我们冲锋舟右侧,突然冒出水面,给大家一个惊喜! <h1><b><font color="#ff8a00"> (6)、极地天空任鸟飞</font></b></h1><div> 极地飞鸟很多,最常见的的就是信天翁。</div><div> 信天翁( albatross )是14种大型海鸟的统称</div><div> 体型: 长从68~93cm至110~135cm</div><div> 翼展从178~256cm至250~350cm</div><div> 体羽: 白色,翼尖深色;雌鸟白色,眉、背、翼正面和尾为深色。</div><div> 饮食: 乌贼、鱼、甲壳类、渔船废物。</div><div> 分布: 从约南纬25°至流冰群的南半球海域,并利用该区域内的岛屿进行繁殖,(有17种); 北太平洋(3种)以及加拉帕哥斯群岛和秘鲁外海(1种)。</div><div><br></div> 信天翁,特点是翼展长,滞空时间久。 穿行于波涛汹涌海面、展翅翱翔的海鸥。 与企鹅相处的一种海鸥。 信天翁 一只在风浪中掠海飞行的海鸥。 一种能与企鹅和谐相处的海鸥。 一只贼鸥在吃企鹅尸体。贼鸥主要以食用动物腐体为主。 生活在长城站的一群海鸟。 海岸边成群的贼鸥。 <h1> <font color="#ed2308"><b><i>三、不到长城非好汉</i></b></font></h1><div><font color="#ed2308"><b><i><br></i></b></font></div> <h1> <b><font color="#ff8a00"><i>1、走进长城站</i></font></b></h1><div> 一踏上中国长城站的土地,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特别亲切。长城站是南设得兰群岛附近各国所建立的规模较大的科考站,占地数百公顷,各种设施用房十余栋,建筑总面积4600平米左右,在距科考站20多公里还建有一条简易碎石泥结跑道。</div><div> 科考站工程机械排列整齐。</div> 大型挖掘机 长城站各种通讯设施设备非常先进,WIFI速度也快,比英国、阿根廷科考站站都好很多。而且考察队员与国内亲人的通讯享受优惠,全部按照上海当地标准收费,这在远离文明世界的极地非常难能可贵。所以团友们一踏上长城站,大家便迫不及待拿出手机蹭网与国内亲人联系。相比海恩典号上面又慢又极其昂贵的WIFI简直是天壤之别。 长城站巨大的卫星通信地面站天线,非常壮观,站在球下,为祖国的强大倍感自豪! 气象观测站。 五星红旗在南极大陆高高飘扬。 长城站欢迎你! 盘旋在头顶上的信天翁,体积巨大! 长城站的主体建筑。 中国特色,和谐钟。 特色指路牌,分别指向祖国各大城市的直线距离,到首都北京17500公里。 <h1> <b><font color="#ff8a00"><i>2、中国与南极科考</i></font></b></h1><div><font color="#010101"><b> 中国于1983年6月8日加入南极条约组织,同日条约对中国生效。1985年10月7日被接纳为协商国。</b></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1984年11月20日,我国派出591人组成的南极考察队,乘“向阳红10号”考察船首次赴南极建站与考察。1985年2月中国南极长城科考站在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南端落成。地理坐标:(62°12′59″S,58°57′52″W),距离北京17501.949km<b>。</b></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b> </b></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 1985年2月28日9:40(北京时间2月28日21:40),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完成建站和科学考察任务后,除越冬队员外,全部撤离长城站,与当年4月10日安全返回上海。首次南极考察历时142天,航行26433.7海里(约合48955.2km)。<div> 由于建站初期,受到南极沿岸国家阿根廷、智利的一些武力阻扰,所以科考队中有一多半是穿便衣的海军官兵。</div><div> 1985年5月6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我国首次南极考察立功受奖代表合影。</div><div><br></div> 邓小平为南极科考题词。 长城站实验楼。 当年建站考察船留下的锚链。 守护在长城站的科考队员。 长城站建好后,1988年11月20日--1989年4月10日中国东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建立了中国南极中山站,地理坐标:(69°22′24″S,76°22′24″E),距离南极点2903公里,距离北京12553公里。<div> 2009年1月27日,我国在南极冰穹A区域建立昆仑站,地理坐标:(80°25′01″S,77°06′58″E),高程4087米。</div><div> 中国南极泰山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为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的度夏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区,距离中山站520公里,海拔高度约2621米。中国南极泰山站2013年12月26日正式开工;2014年1月3日完成了钢结构主体的封顶作业;2014年2月8日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div><div><br></div> <h1> <b><font color="#ff8a00"><i>3、中国南极长城站留影</i></font></b></h1><div> 不到长城非好汉!千辛万苦,终于走进长城站,把我的脚印留下,把我的长城站合影带走!</div> 五星红旗下留影 与长城站站长合影。 长城和钟留影。<div>走马观花游览长城站,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到了说再见的时候,除了把我们的脚印留下,还有我们对长城站的关爱;除了把照片带走,还有科考队员对我们的祝福:希望明天德雷克海峡风浪能够小一些!</div> <h1> <i> <b><font color="#ff8a00"> 4、一路向北、乘风破浪</font></b></i></h1><div> 离开长城站后,我们的南极探索之旅就基本告一段落,调转方向,一路向北,再次横穿德雷克海峡。</div> 返程横渡德雷克海峡,遇上大风大浪,据船长介绍,两天经历的最大浪高12米,最大风速68节(时速120多公里)。随船有一位曾参加长城站初次建站工作并多次往返德雷克海峡的中国专家,据说这次遇到的风浪最厉害。 巨浪扑向船头、浪花飞溅! 船体左右摇摆近38度,人不抓扶手基本无法站立行走。床、椅子等家具剧烈左右移动,摆幅近1米。<div> 船上85%的游客都晕船,有的两天无法进食、头晕呕吐、甚至整天躺在船上。这也是对南极探索之旅行程中所遇到的最大考验!</div> 波涛汹涌 <h1> <i> <b><font color="#ff8a00">5、南极胜利归来</font></b></i></h1><div> 多年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我们尽管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前进步伐并未停止,大家从南极胜利归来。</div> 愉快的航程即将结束,在告别之前,有关南极保护机构拿出一些纪念品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船上义卖,为保护南极基金会献上一份爱心。<div> 义卖会现场。</div> 爱心人士举手报价。 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队队旗参加拍卖。 被一位中国爱心人士以2000美元拍到。 清晨,破冰船又一次缓缓进入美丽毕哥水道,朝霞映红天边。 进入乌斯怀亚水域。 沉睡中的乌斯怀亚 又回到出发点---乌斯怀亚码头。<div><br></div><div><br></div><h1><b><i><font color="#ed2308">整个南极探索之旅行程圆满结束!</font></i></b></h1><div><b><i><font color="#ed2308"> 难忘的2016年2月22日---胜利之日</font></i></b></div><div><b><i><font color="#ed2308"> </font></i></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