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关历史简介碑

守护

<h3> 旧关历史简介(初稿)</h3><div> 旧关位于太行中部山麓,晋冀交界, 古代亦名井陉口,又名故关、固关镇,明代改称古固关,清代又名旧关。巍巍雄关、古称北天门、晋阳锁钥,昔日的古关楼,雄姿英发,雉堞凌宵,关城四周、群山壁立叠嶂嵯峨,关外坡陡路险径窄谷深,两岸之山峭壁嶙峋,崎岖关隘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历史上素称雄关险道。据《平定州志》和《汉书》记载,旧关始建于舂秋战国,西汉三年韩信下赵时加固,挺拨耸立的关楼,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边陉要隘,天然屏障。固关镇对内护卫晋阳,对外势空燕赵,春秋时期属晋国边陲,战国时期属三晋门户、天险锁钥峰奇径绝,是太行山中部重要战略要地,历代都驻重兵把守,每逢战乱都为兵家必争之地。到了辽代定都北京至明清两代,昔日的边塞古镇成为当时的畿右内边,金城古戍由防东变为防西,为使固关镇更加固若金汤,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在旧关西八华里处重新增筑新关一座即“固关”分兵戍守,从此固关镇改称古固关。但因固关历史悠久,历代文人墨客途经此关时仍以固关留下墨迹,为了区分两关之别,又改称曾用名故关。历史上故关古道仄径蜿蜒、鸟道羊肠,但此道是连接秦晋和燕赵的唯一通道。是太行八陉之一,汉代以前秦皇古道史有燕晋通衢之称,元代成为传递诏书公文往来官员通行的官道,明代称为驿道,故关古驿道是畿辅咽喉、通京御道,为护国安宁,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皇帝诏令,重新复修北天门,关楼改建三层,关门额改书古固关晋阳锁钥,背后书北天门,晋阳阁至界牌湾铺筑石路,立界碑建石牌坊作为两省界标。</div><div>明清两代,旧关店铺云集,车马昼夜穿行,历代文臣武将经其此关者不计其数,君臣名人题诗竖碑者举不胜举,名胜古迹引人瞩目,但是历经沧桑,古老的文化气息日见销声匿迹,为了让当年的古镇永焕不灭的光华,为了昭示后人不忘昔日的风采,为了有朝一日将山西的东大门建设的更加宏伟壮观,现将旧关历史整理成文,勒石以记。</div><div> 书记、主任、范金才 </div><div> 撰稿、梁成仓 </div><div> 2008年旧关村委会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