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给懦弱一个微笑

春晓

<h3><br /></h3><h3></h3><h3> 《追风筝的人》早就买回来放在书架上了,只是被惰性和借口将其束之高阁,想着有机会看。前几天同事提及这本书很值得一看,决定挤时间用心看看。今天看完了,确实是一本极具可读性的书。</h3><h3> 这本书讲述的是在阿富汗的故事,在那片饱受战争摧残的土地上,俩个小伙伴(俩个兄弟)的故事。虽然美国人在阿富汗的战争中取得他们所谓的胜利,但他们带给阿富汗人民的惨痛伤痕却是永远抹不去的。作为一名出生在阿富汗,移民到美国的作家,阿富汗的根依旧保留在他心中,血液里是割不断的阿富汗情节。作者更像是在讲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带读者去亲历阿富汗。</h3><h3> 阿富汗,一个在我印象中只有战火纷飞的地方,而《追风筝的人》却为我们呈现了一片有欢乐,有情谊的国土。书中的人物都是追风筝的人。哈桑的风筝是阿米尔,用他的忠诚和正直追逐一生;阿米尔的风筝一开始是他父亲,用勉强和谎言追逐了一生;最后阿米尔的风筝是索拉图(哈桑的儿子),用愧疚和执着去追逐着。</h3><h3> 阿米尔和哈桑是喝同一个奶妈的奶长大的,他们的母亲一个死了,一个走了。阿米尔和哈桑原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是那样幸福。虽然身份与种族的差异不时扰乱两人的友谊,但是谁也无法忽视这中间令人羡慕的美好。然而,这样一个美好的开头,也许注定会有一个令人震撼的转折。阿米尔和哈桑在一次斗风筝的比赛中取得了胜利,哈桑跑去为阿米尔追那只被割下的风筝却迟迟不归,找到哈桑后阿米尔眼睁睁看着哈桑被一群不良少年施暴,他选择了胆怯、退缩。其实当那只风筝坠落,我知道,坠落的不仅是风筝,还有阿米尔与哈桑之间的整个过去,连同快乐与悲伤。可试想:如果阿米尔当时勇敢救下哈桑,他们之后又会如何?谁也无法预料,因为这世界没有如果。但我知道,阿米尔在他尚且年幼人生中错过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而正是这一错过,将用他的一生去补救。我们的人生究竟禁得起几次这样的错过?人生竟是这样坚强而又脆弱!</h3><h3>无尽的内心痛苦和折磨让阿米尔逼走了哈桑。不久,阿富汗的战火也开始燃起。阿米尔随着父亲逃到了美国,虽然背离了战火却始终无法背离对哈桑的自责和愧疚。父亲去世后,父亲的朋友拉辛汗告诉了他真相: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是他的父亲和一个仆人所生的。最终,在拉辛汗的指引和劝导下,阿米尔冒着生命危险回到阿富汗,拼了命从塔利班手中救出哈桑饱受折磨的儿子索拉博。而此时的哈桑早已死在了塔利班的魔爪下,阿米尔能为昔日友人所做的,就只有为他可怜的孩子找回一颗温暖的心。</h3><h3> 故事的最后,阿米尔为索拉博追着风筝。我释怀了阿米尔的懦弱,因为故事的结尾,阿米尔已然用微笑丢掉了当初的那份懦弱。用追风筝的行动,寄托了他对哈桑的思念和愧疚。</h3><h3> 读完故事的最后,我给了自己一个微笑。哈桑和阿米尔的故事让我明白,在困难的面前,要给懦弱一个微笑;每个人心中都有风筝,无论它意味什么,都要勇敢地去追逐——"为你,千千万万遍!"</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