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王氏仁鞠公故居里田上灣

情系湘南

<p> 《 蓝山王氏仁鞠公》&nbsp;</p><p>仁鞠公.字子恭.生于北宋至道元年(995年), 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縣桐枧下人仕,三十三岁(1028年)宋仁宗时以御营宿卫使职,惠泽宏敷,上下得解,组后封德勇将军,继平蛮候,宋康定元年(1040)七月七日携婦廖祖婆,子(添羽公)于同姑表雷大蓝(石屋村始祖)归隐蓝邑楊烏田,后迁赤竹渡江边雷家墜(1042年),(1044年)隨二世祖添羽公定居藍邑里田上灣(今蓝山上里田)以詩酒終,</p><p>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享年六十有三,始祖仁鞠公开派千百年,传四十余代,稱讚湘南王氏大族,(永州 郴州 衡陽),后裔二十万余众,直系分枝,三世彦環公分居嘉禾甫口里家,三世彦琳公分居嘉禾大泉,三世彦華公仍上湾祖居,彦四公分居藍山東車村,四世辅祐公分居臨武东城,四世辅祥分居藍山老执羊,四世辅䄂分居藍山涩源。五世均玉公分居嘉禾小街田。六世智明公分居土市社背。七世贤德公分居臨武油湾。九世和叟公分居藍山下里田。十二世啟珊分居毛窝里。十九世積秀公分居藍山石板头。十九世積珠公分居洞头。二十二才現公分居嘉禾沙砠,二十三世方蘭公分居藍山均田,二十四世必惠分居郴州市罗家铺。二十六世胜琅公分居塘村圩。二十六世胜实分居郴州市。等,,,村,全部老谱都有记载!其各省仁鞠公后裔以如下房房開枝散葉。</p><p> 里田上灣座西北朝東南,座四向,位於藍山太平圩鎮,距縣城45公里,離嘉禾縣城8公里,村背靠后龙山,(鳳凰山形)意味著后裔飛黃騰達,人丁興旺,属丘陵区,山多、田土众,地肥无矿物,无河道桥梁,东邻下里洞,南邻里田肖家,西邻社背王家,北邻下里田,內有明清古建結构,大小青石板巷道,居民大門兩側牆角門槛石均為精美細雕动物花卉石雕栩栩如生,橋下堂從古至今,紅白喜事必經之路,也是村聚集開會的場所,仁鞠派下:王氏宗譜始修明萬曆元年(1573年)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五十年(1785年)道光九年(1829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同治三年(1864年)民國十八年(1929年)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修湘南王氏十縣通譜暮修再郴縣土陂洞,也增补一條輩字,二十七代起開歌輩行:湘南司上理(湘南王氏開基是上里田用輩行来代表),之1999年再藍山里田續修,</p><p>注:乾隆三十二年與道光十二年是社背執羊同修,九族同修之清同治三年之後,本宗九房續修宗譜:上里田 執羊 社背 下里田 上洞王家 猴背 石板頭…。</p><p>里田舊譜中記載贤人易仕:</p><p>仁鞠 添羽 彥璍 通叟 原斌 得佳 積琳 士贤 王章 之達 书紳 景秀 宗光</p><p>&nbsp;順治十二年譜社背執羊上灣:積臣 尚國 王章 </p><p>乾隆三十二年社背執羊兩房操修:方信 期富 才瑻 方朝 才華 方義 方聦 方昌 期彰 </p><p>乾隆五十年上下里田操修:(上里田)景秀 宗政 宗興 才栋 才昱 才學 方仁 (下里田)才魏 才政 才顯 才璉 方義 方正 方廣 方林 必禎 </p><p>乾隆五十九年土市社背執羊操修:</p><p>道光九年上下里田操修:(上里田)宗光 才詩 (下里田)樹人 國昌</p><p>道光十二年土市社背執羊操修:有球 有文 有禮 期稱 期倚 有璧 有嵩 有琇 有珪 勝斗</p><p>同治三年九房操修:(上里田)方桓(下里田)壽松 化隆</p><p>光緒二十一年九房操修:(上里田)宗光 宗亮 才詩 才亨 方信 方綸 方德 必先 (下里田)樹人 方順…</p><p>民國十八年九房操修譜:(上里田)必思(下里田)士霖 士吉…</p><p><br></p><p> 楚头粤尾 湘江源头 三蓝圣地 南岭古道 蓝嘉溪㳘 落花生地 三味辣多 仁鞠故里 三槐世家 醉美上湾欢迎您!</p><p><a href="http://www.pueasy.com/pueasy/zp_Query.aspx?ZId=104478&amp;TId=&amp;GId=104478&amp;from=groupmessage&amp;isappinstalled=0"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湘南王氏仁鞠公世系源流</a></p> <h3>清順治十二年(一六五五年)重修王氏宗譜序</h3> <h3>,重修王氏宗谱序!我的学历是秀才出身。也是景秀公的直系曾孙!现在已到中年,欣逢我们王氏门中父老倡议重修王氏族谱</h3><h3>个人认为这件事情关系重大,意义非凡!不是个人渺小的智慧和力量所能完成的大事业!况且我们王氏后裔星罗棋布于中国各地!我认为要将王氏源流派别梳理清楚有必要找几位懂族谱会记叙的人专门负责此事!这样才不会出现支派混乱长幼失序的事情了!我居住在里田上湾村!族中叔伯兄弟嘱托我参与修谱操持!然而我个人虽然认的一些字!但是要主持一场如此盛大的修谱工作,实在觉得能力不足!我建议我王氏门中凡是有学历的有识之士都应该参与到这次的修谱工作中来!最起码也应该写篇注明时间的谱序列于谱中!这样集众人之智修谱工作才不会感到困难和压力了!我有时候也在思考做这样一件大事,能力有限怕做不好!幸亏族中叔伯兄弟给予我大力支持和鼓励。才使我能顺利的开展工作!俗话说,天地间万物要遵循大自然的运动规律才能生长!而人世间源流世系的清晰,首先要溯源祖先!祖先开基创立将优良的家风传承于子孙!后裔兴旺发达得益于祖先的荫佑!尊祖敬宗就是要将祖先的言行,美德,思想牢记于心。如同祖先还在人世间一般!有了诚笃的敬亲之心,宛若祖先还明显存在!这就是祭祀和修谱的意义所在!我们王氏一族人丁日益兴旺,将祖先的丰功伟绩载于谱中,作为激励后裔子孙学习的榜样也是修谱的另一层意义!那修谱就不仅仅只是记叙历代祖先的生卒年月卜葬地名和坟墓朝向!这次修谱是我王氏一脉九房支裔共修谱谍!大家荟聚一堂和谐共处,畅叙族谊!共同缅怀历代先祖的恩泽与威严!大伙本着一颗恭敬的虔诚之心来办这件修谱大事!我相信祖先在天有灵一定会保佑后裔子孙科甲联芳荣耀亿万年!是为记!肤浅的秀才二十三代孙方桓顿首拜撰!(临武頋村才人王锦简譯)</h3> <h3>村樓門石碑記,始建于南宋時期,建立樓門,人財興旺,樓門柱左右方石是鞠公遺留上馬石,直到乾隆年間倒塌,經几十載后人財易退,才知道樓門對村风水很重要,大家都各有各想法,到道光六年(一八二六年)才得以重建,款式换然而新,村才以重光!</h3> <h3>二00四年维修楼門:</h3> <h3>樓門兩幅古畫:渔樵耕读,即渔夫,樵夫,农夫与书生,是中国农耕社会四个比较重要的职业,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很多也是官宦用来表示退隐之后生活的象征。因此中国的传统民俗画常以渔樵耕读为题材,而很多古典家具也常常以渔樵耕读为雕刻图案寓意着生意红红火火火。</h3> <h3>行走湘南古村落,帶您一同探坊,回味時光深處那些停留的歷史足跡!水磨青磚!飛檐趐角!工藝精湛的石雕磚雕!這歷經百年滄桑却依然风韵不减!</h3> <h3>橋下堂</h3> <h3>石碑記:清嘉慶十年(一八0五年)建于雙樓門舊址</h3> <p class="ql-block">貓頭奇石</p> <h3>明清古代吊腳樓</h3> <h3>添羽公舊址,經不起年月的滄桑,</h3> <h3>藍邑里田上灣被遺忘的南岳神獅以有六百余年,代代相傳,據知八十年代初由于居民生活條件差,在外打工人少,上灣叔侄不想祖輩留下的非物資遺產流失,興起歷來的傳統,招集百岁老人把神狮重組,每當逢年過節都要拜訪叔侄宗親愿:风調雨順,國泰民安。</h3><h3> 巜舞神狮》</h3><h3>最能体现湘南文化地方特色的神狮,又称"南岳狮"。狮头用坚硬本质雕凿而成,绘上彩色,并以红丝绒线装饰,重达十多斤;口内用一横轴将上下腭连接,使狮嘴张合自如;狮尾用彩色丝绒制作,并在尾巴上系上铜铃。狮身用黄布三丈缝制而成,狮头与狮身连接处饰有红黄青三层丝绒绸布。舞将起来,狮头发出"嗑嗑"之声,威武雄壮,动作粗犷、刚劲有力,故有"武狮"之称。这种"头大体肥"的狮子造型,不仅神形兼备地体现了狮子的威武气派和祥和温顺,而且反映了上湾人民粗犷豪爽的性格和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h3><h3> 《牵狮》</h3><h3>神狮还有一个主要的表演形式——牵狮。它是舞狮最后一个也是最有特色的表演节目。首先,由一戴面具的老者(丑行打扮),左手持棍棒、右手拿蒲扇,踩着锣鼓点悠扬上场。他用滑稽风趣的表演和四句念白引起观众答话,博得哄堂大笑。</h3><h3>"天不平来地不平,一跌跌倒我老人。老人出来不为别事,专为自己抱不平。"</h3><h3>观众(或乐队)答:"也是为众人抱不平啰。走!"老者:"走,不在这里歇!"这时老者用蒲扇敲打棍棒,然后跨过棍棒,转体再换说风趣的念白,继续前面的表演,反复多次后退场。紧接着神狮合着锣鼓节奏活跃上场。在场上跳、扑、跃、滚,然后打瞌睡。此时,老者复出,惊醒神狮,老者与神狮搏斗,狮子被老者降服。老者骑上狮背,掏出长帕,系住狮嘴里的横轴,翻身下背,牵着神狮,合着音乐,边走边表演边唱。唱词多为本地风光和风土人情趣事,均系吉利之词。</h3><h3>耍神狮还与武术表现相结合。舞狮后,接着是一场武术表演。表演者光裸上身,或胸挂绣花肚兜,腰系黑巾、脚扎绑带,雄气十足地登场表演。表演内容有拳术、叠罗汉、耍刀、棍叉、剑、飞钯等,尤以舞刀叉惊险动人,舞者将一柄锋利的三股叉(又名虎叉)玩于股掌之中,将叉抛向空中翻一跟斗,单手握住虎叉中间一根,称"接叉心"。观众为之惊叹不已,报以热烈掌声。每个节目演毕,演员前脚跨出一步,双足微蹲,两手抱拳,左右摆动,向观众表示谢意。紧接着表演者有人与观众互提"四句",均为互相祝贺吉利之词。</h3><h3>衡阳 郴州 永州市,称湘南之地,也是灯龙之乡,狮舞"表演往往与花灯戏联袂登台,而在花灯演出之前,都是"狮舞"先行。"狮舞"分耍狮和牵狮两节,中间还插入武术表演。耍狮主要由两名武士打扮的精壮后生登台表演,他们跃入黄布狮身,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表演出狮子拜三拜、拜觀音,洗脸、作辑、捉虱子、長板桌,打滚、文龙,四方桌、谷桶、龙船、龜,风帆、母鸡帶小鸡,滚地龙,等二十多套动作,其间狮头嗑嗑有声,狮尾铃声"叮当",质朴的舞姿、粗犷的动作,俨然一头可爱的狮子在撒欢,逗得观众乐不可支,为节日喜庆增添了无穷的欢乐气氛。"牵狮"节目与其说是"狮舞",不如称作花灯式的小品更为贴切。牵狮老者的颟顸动作、滑稽唱腔,台上台下的幽默对白,人与"狮子"的文明戏耍,可谓形象逼真,动静相宜。其间欢快的伴奏,响亮的马头哨不绝于耳,更加营造了浓烈的欢乐气氛。</h3><h3>蓝山是民歌之乡,而在狮舞中也较好地吸收了"民歌"的营养,使之更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这就是舞狮前后的"喊四句"的广泛应用。如耍狮队伍到某个村庄表演时,耍狮前首先都要"喊四句",开口就带上拖腔喊一声"哎——",接着就是带着民歌格调的四句正文:</h3><h3>"喜洋洋来闹洋洋,南岳狮子来拜年。新学弟子耍不好哎,敬请包涵又包涵——"。本村庄的人一般也回敬四句:"哎—— 锣鼓打得响堂堂,一台叔侄贺新年。招待疏陋不周到哎,恭请包涵又包涵——"耍狮之后,还要带着"神狮"到各家各户去拜年祝贺,并根据各家的情况喊出祝词。</h3> <h3><a href="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ilbv1NFapk?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湘南临武油灣傩戏</a><h3> <h3>湖南省54名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临武傩戏剧团的第16代传人王太保入选,这也是郴州市唯一的候选人。</h3><h3>临武傩戏是在古代汉族傩祭舞蹈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戏剧形式,被称为汉族民俗文化的活化石。临武傩戏与其他地区的相比,具有自己的特色。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临武傩戏曾一度消失,该县很少有傩戏表演,傩戏传承人大多数外出谋生。直至2006年,临武县相关部门在大冲乡油湾村发现了傩戏,组织人员进行了挖掘整理,并以"临武傩戏"的名称申报,相继被列入了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临武傩戏共有省级非遗传承人1人,市级非遗传承人3人。</h3><h3>油湾村傩戏第16代法师传人的王太保,是临武傩戏唯一的省级传承人。王太保于1978年随父(第15代法师传人)学习傩戏布法、音乐及表演。通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和实践后,55岁的王太保能完整、全面、精确地掌握"临武傩戏"的布法、扮神、演奏等高水平的技能,同时还能扮演"临武傩戏"当中的主要角色,是临武傩戏剧团龄最长的人,在临武傩戏界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近年来,王太保积极开展"临武傩戏"传承工作,自筹资金招收演员传授傩戏技能,为"临武傩戏"的传承工作作出了自己的贡献。</h3> <h3>2014年整修樓門,</h3> <h3>村南面照</h3> <h3>廟仔腳照</h3> <h3> 《后龙山藏风聚水村龙脉之地》</h3><h3>历史上的荒蛮之地,为了生存之需,先輩們择山而居,凿泉而饮,伐木而炊,渐渐开枝散叶,山是村庄的依托,村庄是山的卫士。村有山,山有绿,绿漫山川则有灵气,而灵气常聚集于村庄的龙脉之地——后龙山。从某种意义上说,后龙山之于一座村庄的重要,体现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更多的是对村落风水格局的影响。因为村旁山上的树木成材后会遭到砍伐,用来制作家具、建造房屋、取暖做饭,维系着村庄的基本用途和生息繁衍。而后龙山上的树木则受到优待,任其自生自灭,经历生命的涅槃历程。</h3> <h3>2016年9月29日拆除舊房,興建湘南王氏仁鞠宗祠 祠堂是国人灵魂的栖息地</h3><h3>我一直笃信:祠堂,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h3><h3>  在那里,我们黄皮肤的中国人,都能寻找到我们的根,都能看到自己的"胎记"。无疑,祠堂是存放我们乡愁的陈列馆,是安放我们灵魂的栖息地。</h3><h3>  一座祠堂,就像一位母亲,虽历尽沧桑,却总是天下儿女向往的地方。在那里,有先前的风气,有我们的老规矩;在那里,供奉着祖先牌位,供奉着天地人的大道理;在那里,血脉绵延,传承赓续,生生不息。</h3><h3>  祠堂,往往建在风水宝地上,背后必需要有"靠山",以山冈作为屏障,四周往往有几棵、十几棵参天古树簇拥,祠堂周围都是同姓人家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h3><h3>  走进祠堂,仿佛感觉到先人说过的家常话和他们熟悉的脚步声,还有他们的喜怒哀乐甚至他们的心跳呼吸之声,都散布在祠堂的每个角落里,这一切充满了家的味道。抬起头,一股股草木的清香随风入窗,顿时萦绕着我,包裹着我,浸润着我。祠堂的院门上往往都赫然刻着:宗功祖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在这里,品质和德行是最当紧的,比什么都重要。我想,这需要一种传承,更期待一种希望。一直以来,耕读传家,清白明世,都是我们必须谨遵的家训和深刻领会的要义。</h3><h3>  走在祠堂中,我常常迷恋于一种生活的气息。孩童时代最初的朦胧记忆在祠堂里显现:在偌大的祠堂里跳田、玩耍、捉迷藏,在青石板、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上高兴地蹦蹦跳跳,在焚烧香烛的袅袅烟雾中想入非非却装作和大人们一般正襟危坐,看祖宗的牌位时一排排看过去仿佛看到祖先们依长幼次序端坐在神龛上……</h3><h3>  当然,最有味的时候,是我们一个个"细把戏"爬上祠堂高高的戏台,半睁半闭之间,耳边锣鼓喧天,眼前生旦净末丑轮番登台,说唱念做打各显神通,尤其看到"黑脸包公铡了驸马"时,过瘾得很。</h3><h3>  走在祠堂中,我还迷恋于一种木头的香味,这是祠堂里上了年纪的木头发出的清香。在老祠堂厚厚的木门上,黑褐色的木墙上,在檐头横梁上,在楼栏廊柱之上,在花格漏窗之间,总缠绕着一种木香,如水流般漫溢,缓缓流淌,久久地在祠堂上空盘桓不散,挥之不去。这种木香,是一种清香,悠长绵延而又含蓄、内敛、深沉,仿佛与生俱来,如母亲的棉布,舒缓,温暖,软和,亲切,是亲人和乡邻的气息,是平淡生活的味道。</h3><h3>  进得祠堂,有大门门屋、享堂、拜殿、戏台、寝殿,有些寝殿后面往往还有藏书楼。我记得最初在那里搜寻到几本虫蛀发黄的线装书,如获至宝。那淡淡的书香味,让我受益终生。</h3><h3>  祠堂里浓郁的香火味,常年经久不散。一年四季,春祠夏禴,秋尝冬烝,四时八节,祭祀不断。"祭,如在",大伙总是认为祖先就在冥冥之中,保佑着家世的兴旺,子孙的繁衍。祠堂祭祖,已然成为血脉汇聚、增进感情、精神认同的家族功课和不忘根系、感恩思孝、端行修德的人生功课。</h3><h3>  及我长大一点后,祠堂里一个个斗大的字更让我着迷,引人探秘。比如:敦、笃、雍、崇、务、孝、伦、淳、睦、思、德、忠、本、善、义等。起初,一个个字问大人、翻字典,似懂非懂,如"敦"是"厚道,勉力而为"的意思,"笃"的意思是"深厚、诚恳、忠实"。后来,终于有了几分真正的明白:仁义道德,忠孝廉节,都是教导子子孙孙时时不要忘记做人的根本,事事都要用"德"规范自己的言行。</h3><h3>  宗祠一度曾被简单地定为反动"族权"的象征,许多祠堂纷纷被拆掉。但后来修了拆,拆了修,又被重新立了起来,一番修缮翻新,重放异彩,再显光辉。我曾见到,每一座祠堂背后都有一批虔诚执着守望的老人,每一条通往祠堂的路上都有无数双注视的眼睛。很多祠堂里,"族规""家训"又堂堂正正地上了墙,多有劝诫,为后人遵循。祠堂又恢复了以前的众多功能:聚会、议事、倡学、教化等等,特别是现在,发扬光大,还有了文化活动室、书画展览、文艺展演、史志乡贤英才陈列等新功能。</h3><h3>  太平时期,建祠修谱,供人景仰,当然是很隆重的事情。清白传家,自是历代族人的愿景。祖宗都想让后人学好、过好,和睦兴旺,一门清正。一直以来,犯事违法的人,是不准进入祠堂的,也是上不了族谱的。当然,这是天大的事,一个人入了"谱",心里才会踏实。</h3><h3>  现在,家乡正在大加宣传弘扬宗祠文化,我很以为然。在巍巍千年雪峰山下,在湘南的青山绿水间,一座座祠堂飞檐翘角,气宇轩昂,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美轮美奂,恰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令人神往。</h3><h3>  祠堂,我们的祠堂,我们的老祠堂。</h3><h3>  祠堂在,祭如在。祭如在,倍思亲。祭如在,一切在。</h3><h3> 为实现大家祭祖,怀念先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献计,献策把仁鞠宗祠建好,早日实现大家共同愿望</h3> <h3>  木本水源,天下一理:尊祖敬宗,传承千年。湘南王氏发祥于蓝山县太坪圩镇上里田村(里田上湾),史籍言之凿凿,谱头之朗朗,毋庸置疑,始祖仁鞠公,字子恭,号毅斋。官封德勇大将军,带其子添羽公定居里田上湾。</h3><h3> 大宋以降,王氏族人播迁各地,枝繁叶茂。族人们以"三槐堂"号为荣,纷纷建祠悬匾,认祖联宗。然树高万丈,根植于蓝邑里田上湾(注族谱已记载)。仁生添,添生四杰(彦环,彦琳,彦华,彦四)。可惜经风雨沧桑,添羽公旧居己摇摇欲倒,而今适逢盛世,国泰民安,思祖之情油然而生。各地后裔纷纷前来寻根问祖,根据各位热心人仕再加上里田叔侄共同努力拆旧房,腾出空地興建湘南王氏仁鞠大宗祠。(原添羽公旧居旁)。为使工程顺利进展并高质量完成,诚望各位王氏宗人大力支持,慷慨相助,我王氏族人始可尝多年夙愿,届时,族人相聚,共祭先祖,实乃莫大之荣耀。尚望族人与各方专家不吝提供文字和实物资料。共同发扬光大三槐王氏之世传家风。</h3><h3> </h3><h3> </h3><h3> </h3><h3> 王氏宗祠筹备委</h3><h3> </h3> <h3>2016年11月8日宗祠奠基,来自广东世王会代表王富民.王伟.海南王氏两会财务总监王家辉,永州驻深圳共青团书记王成,各界王氏宗亲,</h3> <h3>2016年12月21日,各房叔侄回家祭祖</h3> <h3>2017年1月2日应广东世王会(世界王氏总会)邀请湘南王氏仁鞠中青协会代表参加活动</h3> <h3>2017年正月初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