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知青真实的故事(一) 恢复高考

👗独醉暗香👗

<h1>今天的我</h1> <h1>那时的我</h1> <h1>1968年我们这批老三届学生,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从首都北京来到內蒙古山区插队落户。1976年四人帮倒了,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真是惊天的好消息呀!可我已插队8年了,我这老三届66年初中生,都已经28周岁了,庆幸的是考试条件是“婚否不限,年龄放宽到28周岁,”老天呀!看来,国家招收的就是我们老三届的知青呀!我别提多高兴啦!</h1> <h1>我在大队报了名,因为我已婚,只能报考师范,那我也算幸运了!弟弟兴致勃勃地从北京把数学书给我送来,当时,我在村里当民办老师,教五个年级的数学课,那时是复式班,就是一堂课要给五个头上课,只有轮流讲课了呗!记得那是初冬,是一下学,上午9点到下午3点,放学后,挑水做饭,好歹吃一口就算了,焖个土豆,或烩片片,我不会做內蒙饭,填满肚子为原则!吃完饭抓紧时间,复习数学,因为扔了8年了,早就忘光了,所以每道例题,练习题,习题,反复的做,反复的做,每天做的很晚很晚很晚!……</h1> <h1>考试有三门,政治,语文,数学。政治哪有课本,我每天5点起,学习有关政治的文章,有知青下乡的书籍,有红旗杂志,还有人民日报的报纸,……,自己学,自己找重点,背实事,背社论,……,真是大海里碰题呀!</h1> <h1>还有一件大难事,就是我在农村结婚了,已有一个8个月的孩子呀,爱人在外打工,除了上课时我把孩子放到婆婆家,一天到晚都是我在看着孩子在生活学习,……,大家是想象不到我有多难,只有我自己知道,挑水,背柴,做饭,背课,学习,准备考试,那时,我们村用的是煤油灯,我家的煤油灯是用墨水瓶改装的,很小很暗的。</h1> <h1>上图是我的婆家</h1> <h1>春节我在北京同仁医院生下的女儿,那时家里虽然两毛钱的肉,吃北京的饭奶是很多的,93天回到了村里,我吃不上了,孩子就没奶了,村里就是莜面,和那一年分的两口袋土豆,哪有大米白面,我吃不上,孩子就断了粮,哪有什么奶?糕干粉?孩子更谈不上北京孩子的优越条件了,首都的孩子真幸福啊!我的女儿好可怜啊!后来一周岁了,还站不起来呢,……😭😭😭😭😭</h1> <h1>我的家在村东头,住的房是石头垒起的的墙,是我们下乡时,队里拆的黑五类的房,用他们房的椽和柃给我们盖房,房顶很薄。冬天很冷,夏天只要一下雨就漏,更不要说几天的连阴雨了,家里没有干的地方,如果夜里下雨,只有用下乡时包行李的那块旧塑料布盖在被子上,我和女儿就这样入睡,大雨时,我只有抱着孩子蹲在门框下避雨了;家里没水,村里的地是土地,道路泥泞水是挑不回来的,做饭没干柴,当然就吃不上饭了,我和女儿在村里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是常人不可想象的!😭😭😭😭😭</h1> <h1>我的家也就10平大小,土炕占了一半,炕边放着一个从家带来的绿箱子,炕边是灶台风箱,靠窗是一张最简陋的四腿的不大的小桌子,铺着蓝色塑料布,放着小煤油灯,桌前放着一个从家带来自己钉的小柜当凳子,对面是一个放面一个放水的两个缸,外屋简单堆放一些柴……。</h1> <h1>我带着孩子是怎样温书的呢?白天我在学校,女儿在婆婆家只能喝点莜面糊糊,等我放学回到家,只有把孩子身上拴根绳子,找个牢靠的地放拴上,就这样温习了22天的书,就准备参加考试了!考场设在公社,离我们村12里山路,两天考三门,第一天上午政治,下午语文,第二天数学。那两天,早早步途12里山路前往公社迎考,下午在原路返回,等我风风火火赶到家时,看见几个月的女儿趴在窗户上,小脸脏兮兮的,小手抓挖着玻璃,孩子饿了整整一天啦,当妈妈的心里是多么的难受,我的眼泪立刻浸湿的眼帘!😭😭😭😭😭我对不起,我的孩子呀!!!!!!</h1> <h1>回想第一天考政治,我在出发前看了看巴黎公社和苏联革命,说也凑巧,在考题中我全写了进去,不由心里高兴!下午,语文就一个作文题“向雷锋那样生活和战斗”,我感情丰富地写了一篇自己在山区当民办老师的动人故事,我清楚的记得考场老师逗留我在身旁看了又看……!</h1> <h1>第二天考数学,没有试卷,老师把题抄在黑板上,好家伙,我怎么看不清了,原来这几年让煤油灯闹的视力退了,后来,我用的是老师抄完的题卷,不管怎样,数学题还算不难,就是最后一道应用题没做完,……</h1> <h1>一个月之后,有一天我刚下课,就看见邮差骑车向学校走来,心里不由得”砰砰”直跳,并有个感觉,“我能考上!”后听见邮递员喊我的名字,我一看是录取通知书《內蒙古乌盟师范》,高兴得我蹦了起来!次日我去了县知青办,王建国主任对我说“录取线150分,你考了222分,你一人带个孩子,可怎么温的书呀!真不容易呀!”😄😄🌹🌹🌹🌹🌹🌹🌹🌹</h1> <h1>生活记实</h1> <h1>谢谢大家阅读与欣赏!</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