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知青岁月_修阳安铁路

<h1>午餐时间</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忆往昔_____修阳安铁路</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 &nbsp; &nbsp; &nbsp; 年轻时我~自以为能驾驶生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了有时候有些事情你是无能为力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 &nbsp; &nbsp; &nbsp; 上山下乡第三个年头的后半年我参加了三线建设__抢修阳安铁路。</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 &nbsp; &nbsp; &nbsp; 我们驻扎在西乡县的马棕潭,和我一同去参加修铁路得老乡们同吃同住。我们的一切行动都是半军事化的。早晨天不亮听军号声起床,吃过早饭后就出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兵分两路:第一路修涵洞,比较的轻松安全。我自告奋勇要求参加第二路,我们的任务是开山放炮__最危险最艰苦活路。八磅重的大锤一抡就是一天,一天工作近十几个小时,中间除了午饭时间可以坐一会。傍晚时回到营部已经是夜幕降临了。晚饭通常都很简单,一碗汤菜,“萝卜、白菜、土豆”四两米饭。偶尔有时候也会换个花样,汤面条馒头,花卷之类。只有在节日里汤菜中才会有几块大白肉块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 &nbsp; &nbsp; &nbsp; 吃过晚饭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驻地宿舍,住在当地老乡家里离开营部还要走大约一公里的路,连洗漱的力气都没有了,草草的漱个口躺在床上就进入了梦乡。</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 &nbsp; &nbsp; &nbsp; 轮大锤,对于我们这些城市长大的孩子来说是很陌生的。从不会到熟练,从熟练到老练。后来我可以左右开弓,可以悠闲地点打 ,碰到急性子的我们甩开膀子轮圆了打 。有时候三个人合打一根钢钎,你追我赶得大锤轮得就像呼呼急转的风车,一刻也不敢分心,我和任何一个同伴都能组合在一起。有时候我还真有点欣赏我自己。</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 &nbsp; &nbsp; &nbsp; 每天,都是一身的 臭汗,生了一身的虱子。实在脏得受不了了,打一盆凉水,浑身脱得只剩下一件裤衩来个冷水浴,那可是寒冬腊月呀!</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 &nbsp; &nbsp; &nbsp; 那时候我的饭量特别地大,每月都得造他六七十斤粮食,吃惊吧?</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我那时侯的囧态你们是没见过,穿一件露着棉花的破棉袄,腰里扎个绳子。用棕榈树上的棕把脚一包,穿上草鞋简直一个地道的山里老农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 &nbsp; &nbsp; &nbsp;那年 年终,我被评上了抢修铁路的五好民兵战士,上了小报发有奖状。一日,师部的军代表来工地视察工作问带队的书记,哪位是那个知青?我们的工作面在半山腰,他们在底下望了半天始终也没有看出哪位像知青。后来那位带队书记告诉我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 &nbsp; &nbsp; &nbsp; 用王佑贵的一句歌词做为结束语吧!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嘿哟! 文: 羊君 一五年十二月九日</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忆往昔___马鬃滩轶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 &nbsp; &nbsp; &nbsp; 马鬃滩座落在牧马河畔的河边是由牧马河水多年的冲积而行成的。河的北面是一个很大的平坝坝后是一片浅山我们公社和碑坝的碗场公社组成一个筑路营就住扎在这里。平坝上还有其他的几个营。</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 &nbsp; &nbsp; &nbsp; 元旦师部要组织一次文艺演出知青为主。一天我校初三年级的一个女生找到我她曾参加过六四年西安市的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可能是赞歌一段的领舞吧?她想参加这次活动想让我为她伴唱(还有一位二十二中的男生笛子伴奏)能在这里遇见校友我还真是有点喜出望外</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 &nbsp; &nbsp; &nbsp; 那年的元旦春节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得。春节过后很快就到了阳春三月。春节前第一阶段的工程已经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就是铺路基。一场春雨过后这里的山绿了水更青了。河边摇曳地柳枝就像翩翩起舞得少女。夜里仿佛能听的见竹子拔节得声音。那天营里放了一天假天气晴朗我约上几个工友想好好地逛逛马鬃滩刚好双日子又逢集。我们信步来河边河水青澈见底哪时牧马河里可以捕到几十斤重的大鱼。原先过河是摆渡修路大军来了架了一座便桥。过了桥公路(城古_西乡)两边就是集市。集市上主要卖的都是土特产蔬菜自产自销。还有几家小卖部经营一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日用品。路的南边就是大山。路边有几颗一人无法抱住的大槐树每颗树上都有一个直径约一米的蜂巢(没见过吧)它们就是这几颗树的保护神。那天树下围了很多人。我们几个也凑了过去想看个热闹。原来是一个屠户买了一头骨瘦如柴的耕牛大家都议论说他:太傻了!屠户也不做任何的解释只管低头干自己的活......。等取出肝脏时他小心亦亦地用手中的刀把牛的肝脏划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取出一些黄色的东西懂行的人告诉我们那就是牛黄!奥!原来如此。</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 &nbsp; &nbsp; &nbsp; 马鬃滩的东面牧马河上建了一个小水电站能发八百千瓦电,仅供附近几个村落早晚照明用电。征得同意我们进去参观了一下里面很整洁有花有草管理很不错。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改革开放后不知到那里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真想去故地重游一回! 文: 羊君 写於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一同参加修阳安铁路的伙伴们在西乡马宗滩留影:有郑淼贵,单利学,梁平安,蔡发庆,后面两女士是新集医院的护士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span></p> <h1>当年我们抢修阳安铁路的真实写照!</h1> <h1>那年有位一同参加铁路建设的工友一个人拉板车由于坡陡路滑连人带车一同翻了下去造成了腿部骨折…</h1> <h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