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010101"> 喀喇昆仑公路概况:</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又名中巴友谊之路,也叫帕米尔公路。北起中国新疆喀什,经过疏附、乌帕、托海、布仑口、塔什库尔干、达不达、红其拉普、水布浪沟,翻越喀喇昆仑山红其拉甫达板,进入巴基斯坦控制区,再经过巴勒提特、吉尔吉特、齐拉斯、巴丹、比沙姆、到达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是巴基斯坦北部,通往首都伊斯兰堡及南部沿海地区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通往巴基斯坦及巴南部港口卡拉奇、南亚次大陆、中东地区唯一的陆路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和军事意义。</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公路全长1032公里,其中:中国境内416公里,巴基斯坦境内616公里。公路共有主桥24座、小型桥梁70座、涵洞1700个。</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中巴友谊之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跨越边境的道路,全线海拔最低点为460米的塔科特,最高点为4733米的红其拉甫山口。中巴友谊公路沿红其拉甫河、洪扎河、吉尔吉特河和印度河蜿蜒而下,并3次跨越印度河。其间要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西端,地质情况极为复杂。雪崩、山体滑坡、落石、塌方、积雪、积冰、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经常发生,沿途的路面和桥梁设施经常遭到破坏,常常发生车毁人亡的惨剧。西方国家曾把那里划为修路禁区。</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1965年,在印巴战争快要结束时,巴基斯坦政府和中国政府经过多次友好协商, 双方很快签订了共同建设喀喇昆仑公路的协议。1966年两国筑路员工在帕米尔高原炸响了开山筑路的第一炮。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在建设中巴友谊之路的过程中,共使用了8000吨炸药、8万吨水泥、运送土石方3000万立方米,我国共投资了2.7亿人民币,先后派出2.2万筑路员工,巴基斯坦派出6000余人。</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line-height: 1.8;">人员的配备:</span></h1><h1><font color="#010101"> 拒不完全统计,人员数量可达28000多名,(巴方人员计算在內)援巴这一建设項目是我国自建国以来的在国外的第二大援建項目,仅次于坦赞铁路的援建项目,是动用人员最多,耗资最大,跨年限最长的一项大工程。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人员伤亡情况:</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中巴友谊之路前两期工程,我方共牺牲了115人(新疆喀什市烈士陵园埋葬的烈士不在统计之中),93人牺牲于意外事故。在这93人中,埋葬在巴基斯坦的有83人,在巴基斯坦烈士陵园共埋葬着88人,其中最高级别的是营职教导员。曾经有人计算过,中巴友谊之路每修1.5公里就有一为烈士牺牲在那里。修那条路时,把巴方烈士统计在內,共牺牲了近千人。这条路可以说是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铸就而成的。确实不容易,付出的代价太大、太大了……。</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任务的确立和形成: </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line-height: 1.8;">从时间段来讲大体上可分为三次</span></h1><h1><font color="#010101"> 第一次1968年7月~1971年2月</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第二次1974年元月~1978年6月</font></h1><h1><font color="#010101"></font><font color="#010101" style="line-height: 1.8;"> 第三 次1978年6月~1979年11月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style="line-height: 1.8;"> 第一次援巴工程:</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style="line-height: 1.8;"> </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line-height: 1.8;">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line-height: 1.8;">968年7月~1971年2月</span></h1><h1><font color="#010101"> 根据协议,中巴双方从两国边境海拔4700米的红其拉甫,向各自方向修筑公路。从1969年开始,原本由巴基斯坦负责建设的红其拉甫至哈里格希路段改由中国施工。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援助了巴基斯坦建设北起中巴边境的红其拉甫山口至塔科特大桥的全部路段,全长613公里。</font></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line-height: 1.8;"> 第二期援巴工程:</span></h1><h1><font color="#010101"> 1974年4月~1978年6月</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在第一次援巴筑路完工通车几年后,由于巴方地质复杂,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如:地震、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等,使得刚刚运行几年的中巴友谊之路,有不程度的断断续续的损坏,于是巴方多次请求,与我国政府友好协商,我国政府统筹考虑,决定成立中央援巴领导小组,负责援巴任务的实施,于是第二次援巴任务形成。</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随后在新疆国防公办成立援巴领导办公室(单位车牌号k1),不久喀喇昆仑筑路指挥部宣告成立(师职单位:车牌号k2),下设:工程一支队(团职单位,车牌号k3),工程二支队(团职单位,车牌号k4),桥梁支队(团职单位,车牌号k5),汽车支队(团职单位,车牌号k6),测绘队(车牌号k7),另外还有两个分支,以巴基斯坦吉尔吉特为界,以北为北线分支,以南为南线分支。这两个分支是配备巴方工兵营专为中巴友谊之路事宜的实施而设置的。</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从1973年底,中方少数筑路人员开始进入巴基斯坦境内,如测绘人员等,大批筑路人员是从1974年初开始一批批进入巴基斯坦境内,筑路员工9000余名,当时称我们为喀喇昆仑九千松。</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第三次援巴工程:</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1978年6月~1979年11月</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第三次援巴是在第二次援巴的基础上进行的,选留第二次援巴人员2000名,由国内选拔1000多人,组成了3750人的施工队伍,进行第三次修筑被洪水、塌方、泥石流自然灾害毁坏的公路。</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line-height: 1.8;"></span></h1><h1><font color="#010101"> </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line-height: 1.8;"></span></h1><h1><font color="#010101">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红其拉甫口岸</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边防检查站)!</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我国最高的喀喇昆仑红其拉甫哨卡!</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国威军威!<br> 这是人民解放军边防军</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站在界碑下向祖国致敬!</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界碑</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界碑</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庄严神圣的国门!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从巴基斯坦方向看祖国的国门</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友谊之路在海拔4733米喀喇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昆仑红其拉甫山口的云层下穿越。</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喀喇昆仑公路被称为世界上最美最高的公路,整条公路中国境内最低海拔1154米,最高海拔4733米,被评为“世界十大险峻公路”之一。</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line-height: 1.8; color: rgb(1, 1, 1);">喀喇昆仑公路</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color: rgb(1, 1, 1);">(又名中巴友谊之路)</span></h1><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line-height: 1.8; font-size: 20px;"> 被称为世界上最高最美的公路,沿途风景非常漂亮,既有蜿蜒的大河时见高耸入云的雪山!</span><br></h3> <h1><font color="#010101"> 巴基斯坦地质状况十分复杂,这是大塌方发生时拍摄的照片!</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从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出,山顶上滚落的石头飞速砸向路面上的情况随时可见。我们汽车支队9中队的一台冷藏保温车,拉着一车蘑菇罐头,车辆正向前方行驶,突然山顶滚落巨石,正好打在车上,连人带车砸下悬崖,司机战士和一名通讯员当场光荣殉职。<br> 1974年9月20日5中队司机李平安驾驶着解放车路过“饼干山”发生岩崩,导致车毁人亡。筑路员工编顺口溜形容:“饼干山,片石滿天飞,削不上脑袋,帽子也要削半边。”<br> 一川碎石大如斗,风吹滿地石乱走。这正是中巴友谊之路筑路施工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这是多么艰险的一条路啊!简直就是一条天路,有的路段可以说是根本就没有路。车辆行驶的是便道,在外侧两轮不着地悬空的情况下,只有里面两轮着地。稍不留心,一时疏忽大意,很可能掉下悬崖车毁人亡。遇到这种情况,有专人指挥,使车辆缓慢通过。<br> 当时我们汽车支队的驾驶员编了一段顺口溜来形容中巴友谊之路:“齐拉斯到巴丹,一共133,一公里九道湾,汽车山上跑,飞机山腰钻,轻了碰掉护泥板,重了叫你命归天”这就是我们汽车驾驶员在中巴友谊之路上的真实写照。</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这弯弯曲曲的大道,就像一条没有尽头的长绳缠绕在山腰,越过山岗,消失在遥远的天边。</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这条路又像是一条长蛇🐍静静的躺卧在那里!</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正在修建当中的涵洞!</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放眼望去,天际屹立着皑皑的雪山冰峰,在阳光下十分耀眼!真是峰高云自扰,雾重絮飘繁!</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汽车支队支队长贺建璋首长!</font></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line-height: 1.8;"> 汽车支队的组建:</span><br></h1><h1><font color="#010101"> 我是1974年元月被按派在汽车支队机关通讯班的,我们支队组建于1973年底,略早于其它工程支队,人员主要来自新疆军区汽车29团、30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三个大单位选调的人员。组成的汽车支队,支队机关分为:指、政、后(即指挥处、政治处、后勤处),卫生队。下设三个大队部、9个运输中队,一个修理中队,一个大队分管3个中队。车牌号为k601_k609,1_5中队为绿皮解放车,6中队为油罐车,7中队为黄皮车,和一部分灰皮车。8中队为黄河车,9中队为特种车,近千輛车担负着九千人的生活物资、工程物资、和人员的运输。</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照片上的这位长者,既是我敬爱的首长,又是我重敬的长辈。由于工作需要,上级调他到筑指上任,我只跟随了他两年八个月,时间虽短,但他在工作上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使我受益颇深;在生活上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让我心生敬畏,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影响了我的一生……!</font></h1><h1><b><font color="#39b54a"><br></font></b></h1> <h1><font color="#010101"> 1976年8月汽车支队机关指挥处</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全体员工合影留念!<br> 拍摄於巴基斯坦贾格劳特嘎</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1976年8月汽车支队机关协理员和通讯班部分通讯人员的合影留念!</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照片上的这位老班长,叫王从贵。他为指挥机关的通讯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了一生,曾两次出国援助巴基斯坦,为修筑中巴友谊之路奉献了8年的宝贵年华,可以说把自己的青春豪无保留地献给了那条山沟里的热土,献给了中巴友谊之路,为中巴人民友谊,做出了他全部的贡献,忠诚地执行着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履行着自己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第一次援巴期间,为了确保通讯线路的畅通无阻,经常需要出去查线,由于中巴友谊之路是在山区,那里的地质情况相当复杂,随时随地都有石头从山顶滚落,和大面积塌方的险情时有发生,一时的疏忽大意都会丢掉性命造成终生遗憾,好在几次险情他都化险为夷。(当时跟他在一起的同事称他为保护神)王从贵同志每次查线都能安全归来,圆滿完成任务,为筑路指挥部机关和师首长充当了千里眼顺风耳,曾多次受到中巴筑指党委和师首长的嘉奖。</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一九七四年元月第二次援巴任务开始,他被安排在汽车支队机关通讯班任班长,我们在一起工作、生活了四年半,他既是一位老班长,又是可亲可敬的一位长者,他除了带领我们12个年轻人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开荒种菜。当时在远离祖国,艰苦的环境下,只能吃到一些罐头、压缩菜,要想吃到新鲜蔬菜比蹬天都难,我们想都不敢想,但是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却做到了。这一举动受到了支队首长和机关同志们的称赞。他那平易近人、乐于奉献、严格要求下属的作风,尽管过去40多年了,至今想起来还历历在目,难已忘怀。👍</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照片上的这位同志叫魏绪东,也曾两次援巴出国,覆行着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忠诚的执行着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把自己的美好青春奉献给了巴基斯坦人民,为中巴友谊之路做出了不可麽灭的贡献。<br> 他两次援巴都在担任着通讯员,为师首长、团首长充当着千里眼、顺风耳的角色,通讯工作干得十分出色,曾经多次受到筑指党委(师党委)和汽车支队党委(团党委)的嘉奖。1970年9月他被中巴筑指机关光荣的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br> 第二次援巴期间,他是我们汽车支队机关通讯班的副班长,他和老班长一道带领着我们十几名年青战士,除干好本职工作外,还积极参加支队机关的工作,为了让支队首长和同事们有个舒适且宽容的生活环境,他积极参与修建宿舍和开荒种菜。曾经多次受到了支队首长同志们的好评,直至圆滿完成任务,光荣回国。<br></font></h1><h3><br></h3> <h1><font color="#010101"> <br> 1974年舂天和汽车支队通讯班公务员庞沙滨同志的合影留念,拍摄于巴基斯坦贾格劳特嘎!</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我是参加第二次援建巴基斯坦筑路任务的,那年我刚滿18岁,经过了严格的政审、体检、以及工作表现的考察后,符合出国条件。最终新疆兵钢党委和厂部决定由王从贵、魏绪东、宋东明和我以及其他人员去执行援巴任务。1974 年元月3日接到通知后,我高兴的一晚上没合眼,心情无比激动。在兵钢党委和厂部为援巴出国人员的欢送誓词大会上,我向兵钢党委和厂部以及吕西留首长表了决心,决心用实际行动为国争光,为兵钢人争气,圆满完成援巴任务,决不辜负兵钢和兵钢首长对我们的殷切希望。最后兵钢首长为我们出国人员送行,大骄车上佩戴大红花,敲锣打鼓,彩旗飘扬。吕西留首长和战士们一一握手,等待着我们的光荣归来。至今回忆起来场景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怀。</font><br></h1> <h1><font color="#010101"> 身在异国他乡</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1974年元月我们4人都被分配在汽车支队,王从贵、魏绪东和我被分在汽车支队机关通讯班,王从贵、魏绪东为正副班长。我任公务员,跟随着支队首长。宋东明被分配在三大队任通讯员。</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就这样我们四人,身在异国他乡,各自覆行着自己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忠诚的执行着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在四年半的漫长岁月当中,我们都在黙黙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腔爱国热忱。在党的关怀和培养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1976年7月1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党员。这也是我一生当中最难忘,最辉煌的一段经历。</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1978年6月中巴友谊之路胜利通车,至此我们圆滿地完成了党和祖国交给的光荣任务,凯旋回国。在回到新疆喀什市时,受到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在车辆通过凯旋门时,受到祖国人民的夹道欢迎,仿佛志愿军胜利凯旋的场面一般壮观,这也使我们深受鼓舞,终生难忘。</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工作照<br> 这是1977年汽车支队改</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line-height: 1.8;">编为汽车独立大队时,我调往汽车修理中队修车的工作照!</span></h1> <h1><font color="#010101"> 师傅徒弟心连心!</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雪山下的中巴友谊之路!</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蓝天下的白云笼罩雪山中的穿山公路</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瞧那刀削般的悬崖拔地而起,上顶云天,危峰兀立,令人望而生畏!</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天是墨蓝色,紧接着雾霭泛起,乳白的纱把重山间隔起来,只剩下青色的峰间,像一幅笔墨清爽,疏密有致的山水画。</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雪山下的美丽小镇!</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两旁挺立着松柏,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形成一条天然的绿色通道。</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远山连绵不断,恰似一条长龙飞向天边,群山重叠,层峰累累,犹如波涛奔腾,巨浪排空。</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公路两旁枝繁叶茂,仿佛撑开了一把把黄色的大伞,搭成一个连绵不断的遮阳棚。</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中巴友谊之路于1978年6月建成通车后,由于巴方的地质情况极其复杂,经常出现塌方,使交通中断。为了中巴友谊之路畅通无阻,巴基斯坦军队特别成立了军队工程师专门负责中巴友谊之路的维修和抢险任务。</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放眼望去,雪山的天是那么的蓝,空气是那么的清新。远方就是那白皑皑的雪山,气势磅礴银光灿烂,犹如一条银色的天龙横亘天际。</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行驶在中巴友谊之路上的大花车!</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中巴友谊之路</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塔科特大桥)</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也称友谊大桥,</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line-height: 1.8;">雄伟壮观!</span></h1> <h1><font color="#010101"> 1978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耿彪和巴基斯坦总统在巴基斯坦塔科特友谊大桥上剪彩,这标志着中巴友谊之路全线胜利通车。</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风景照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巴基斯坦吉尔吉特!</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拍摄于1975年</font></h1> <h1> 这是第一次在援建中巴友谊之路时牺牲,维一埋葬在新疆喀什市烈士陵园的吴信甫烈士之墓,牺牲时,年仅20岁,让人心痛,他必尽还是个孩子,还没有分享到人生之美,就永远……。他的牺牲也充分说明了,中巴友谊之路,中国人民不仅付出了经济的代价,而且用鲜血和生命筑成的中巴友谊之路。</h1> <h1><font color="#010101"> 吉尔吉特烈士陵园 <br> </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line-height: 1.8;"> 在吉尔吉特烈士陵园,(那里埋着88位在援巴期间牺牲的中国烈士),有两位巴基斯坦老人,一个叫阿里.马达德(85岁),一个叫阿里.艾哈迈德(52岁)。37年当中始终义务看守陵园,2015年4月20日,习总书记出访巴基斯坦期间,受到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为他们亲自颁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span></h1> <h1><font color="#010101"> 吉尔吉特烈士陵园<br> 在异国它乡的烈士陵园中,一共埋葬着88位(还不算在国内埋葬的部分烈士)在援巴筑路任务当中,光荣牺牲的中国国际主义烈士,在石碑上从左边看,第一位就是武治业烈士,级别最高,牺牲时为营职教导员,在一次塌方中,为了保护巴方朋友们的生命安全,而英勇牺牲。<br> 此外,还有在那次大塌方中,我们汽车支队3中队的两名年轻司机朱学正、庞光杰,他们为了中巴友谊之路献出了自己的年轻的生命。而永远的留在了那里,伴随着中巴友谊之路。</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吉尔吉特中国烈士陵园的建立,不仅说明中国人民负出了物质的代价,而且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换取了中巴友谊之路的建成。四十年过去了,为了缅怀那些烈士,这部回忆录实际上也是对他们最好的安慰吧!</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吉尔吉特烈士陵园</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这位国际友人37年如一日,他一直没有忘记中国人民对他们的帮助,始终义务看守清扫着烈士陵园。</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吉尔吉特烈士陵园</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吉尔吉特烈士陵园</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纪念碑</font></h1> <h1></h1><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结束语 </font></h1><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生命的年轮不停地运转着,那段修筑中巴友谊之路的峥嵘岁月已经走过了40多个春秋。尽管时间长了些,回忆起来仿佛就是昨天的事。为了缅怀那些在因筑路而英勇牺牲,长年睡眠在异国他乡的英烈们,和我曾经参加过援巴回国的战友们、工友们、同事们,特写了一篇回忆录。让我们跟随着美篇一幅幅永久,难以忘怀的照片,去品味那段有着纪念意义的光辉岁月吧!</font></h1><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亲爱的读者,当你读完这篇回忆录的时候,若有同感,请您带着那份美好的祝愿将这篇回忆录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忆往昔,追今朝,能和曾经参与援建中巴友谊之路的工友们、同事们、以及他们的家属和子女们共同分享在40年前平凡年代做出了不平凡事迹。</font></h1><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今天通过美篇这一广阔的平台也许还能找到40年前曾和我一起援助中巴友谊之路的一些战友、工友、同事们!</font></h1><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最后祝:在援建中巴友谊之路的全体人员及家属们健康长寿!家庭幸福!</font></h1><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编者:钱志荣亲笔</font></h1><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2017年1月1日</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