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1-9-23 18:48</h3><div><br></div><div> 十几年前,我的第一个青春梦在西农校园里破碎。按习惯叫法,这儿应该叫我的伤心地。但正像今天西农与西师合并,成了更为强大的西南大学一样,我的伤早已愈合且更加坚强,我相信现在没有一种风浪可以让我动摇。记忆中,那故事,仿佛是别人的。或许,正如蚕蛹破茧羽化为蝶一样,你还能找得到它当初的影子吗?</div><div> 我记得今年的《党员文摘》上有一篇文章,谈到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他的青少年时期,曾经相当失败,极度苦闷,并且延续了这种状态好几年,而后才逐渐奋起。我没有成为伟人的想法,但这事让我更加明白一句话: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再大再重的创伤,都可能成为砥砺我们前行的基石。也许,苦难越大,对成长越有利,心态会更健康。</div> <h3> 想想以前,在别人眼中应该是一种苦难吧。但我坚持认为,这是我非常难得的财富。从前有过自卑,但现在,我早已超越了自卑,或者说,我的自卑早已羽化为自信,变成了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没有苦难的磨砺,我会有今天的幸福感与满足,以及坚强的心态吗?谁也不知道。</h3><div><br></div><div> 至今仍然清晰记得的几件事:几岁时,我站在床边,大声叫着:“妈妈,我肚子头一颗米也没有了。”;读中学时住校,常常不去打菜,一周甚至两周就吃家里带来的咸菜。有时故意晚点去打饭,好用免费的剩汤泡饭吃;大学时,有次培训剪纸,非常想去,结果因为八元钱的收费而割舍;大一假期去广东打工,指头被磨穿,掌心血泡也磨破了。。。。。。</div> <h3> 与之相伴的,更多的却是温暖:我记得在小学四年级,第一次吃了米花糖,那是我跳花台被挂伤,缝了五针【缝针时我怕花钱,没用麻药,并忍住了没哭。小时候就这么勇敢,真不赖!】,第二天,班里一个学习很差的同学ZAS悄悄递给我的。我不记得当时我俩说什么没有,感动没有。但不管什么时候,我对优生差生都平等对待,或许因为这事?小学时,我还吃过半颗板栗,是同学WDJ在放学路上给的,我舍不得吃,揣回家中要妈妈吃,并骗她说我吃过了,妈妈还是让我吃了一半;中学六年,吃过两根冰棍,HCB,YYC招待的;大学时,我的信特多。一次体操课,我趴在垫子上看信,七八个同学围过来,压在我身上一起大声读;假期打工时,每到一地,总会结交到一些好朋友,有的甚至刻骨铭心,特别是在成都《天府早报》订、送报组、重庆《海内天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h3><h3>(下面这图,与我大一打工的广东顺德杏坛昌教镇特像。当时我与长寿就在河边的一艘船上住了十几天,后来又搬到半间猪圈里住了十来天) </h3><h3><br></h3><h3><br></h3> <h3> 当然,好多朋友都已经无法联系了,也不必联系,每个人都会继续走自己的路,有缘自然会再见。但那种温暖,常常在某个瞬间,涌上心头。就像哼歌儿一样,之前你并不会刻意去想唱什么,只是跟着感觉走。我现在偶尔会哼一首歌,但一直不知道歌名,这是在海内天涯时一个山东朋友TLP经常唱的:"我静静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不太圆的月亮,想啊,想啊,想我那远方的。。。"。。。<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