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游记一一一一古村的沉思

愚叟补拙

<h1>  2017年1月2日大家在丽霞家欢聚一堂,杯觥交错庆贺她家华厦落成。这么弱小和困难的丽霞夫妻俩,在这么艰辛的条件下,终于把新房园满完工,真是可喜可贺。她夫妻俩的吃苦奋斗,默默埋头打拼的精神值得我们这一大家子的年轻人学习!</h1> <h1>  中饭后,游兴正酣。大家免不了來一趟自驾游。本來就是想到符近的景点走走看看,走到一处刚建不久的景点,可门票太贵,我们只好作罢。<br /> 据说不远处就是兴桥稍有名气的古村一一钩源,我们决定去看看,以打发下午的时光。自驾车行驶大概不到5公里,只見古樟成林,茂密葱茏,绿叶掩映下,青砖黛瓦若隐若现,钩源古村就像害羞的大姑娘,藏匿在古树浓荫之中。<br /> 小古村犹如一幅泼墨的山水画,透出一派清幽恬静、气定神闲的空灵气象。地处偏僻,虽山清水秀,但为世人所不知。所以,几百年來,这里不经战乱(尤其是文革动荡年代未经洗劫),村民们儒商耕读,生生不息,因而,这古老的村落得以较为完整保存至今,这在百年烽火狼烟的中国,也堪称奇迹。</h1> <h1>  小古村建筑东西南北向,布局呈八卦图形,宛如迷宫。青石板和鹅卵石铺成的巷道弯曲通幽。作为一个经典古村,布局顺乎山势,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村中心的七口水塘,犹如"七星伴月"。它们映衬着古村,青山绿水、白云悠悠、安逸祥和,氤氲笼罩着这方水土,这方人。<br /> 小古村斑驳的老墙,透着这些古老的房子年代久远,沧桑累累。村中行道蜿蜒而四通八达,拾阶而上,石阶两旁长满苔藓。整个村落虽然没有狗吠鸡鸣,宁静却不寂静。</h1> <h1>在古村,我们一行人伴随作稀稀落落的游人,在老村长热情陪伴和导游下,穿梭在青砖黑瓦掩藏其中的幽深庭院中。大家尽可能地迈着轻灵的脚步走在这狭窄曲折的巷陌里,仿佛怕惊醒这沉睡的百年幽灵。</h1><h1> 小古村中一座座祠堂,使我们领略了古村的建筑特色和亦儒、亦商、亦农的文化底蕴。虽不求气势恢宏,但求精益求精,一律是高墙厚壁,一律是小窗窄门,透着含蓄和内敛。</h1> <h1>  我们一行人走进古村古祠,走进这惇叙堂,体味那悠悠古韵,那古色古香,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这大牌匾&quot;惇叙堂&quot;,闪耀着昔日的风采,透着墨香,彰显古村先人的身份与学识。<br /> 这祠堂虽陈旧灰沉,却浸润着时光的温度,呈现了当时美丽的光景,不失古典芬芳。祠堂庭院深深,我们踩着青苔,寻觅着旧时光的况味。在祠堂的四方天井,昂首就可看见蓝天白云悠然飘过,这就是古村美丽又诗意的古祠庭院。我默默地站在这儿,不禁浮想联翩:要是下雨天,那滴着水珠的屋檐,便成了一帘水晶帘幕。而摆在这里的两个大水缸,也只是留得悠静听雨声也。这天井虽然不仅有通风采光的作用,可我觉的它是心灵的天窗,让古村的人们能与大自然通灵,吸日月精华,泽雨露之恩,滋养生命,陶冶性情。</h1> <h1>  漫步在古村中,感受着这里的人文历史,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处深宅,还有那长在砖墙细缝里随风摇曳的蓬草,都在悠悠诉说着当年的情怀。屋檐下木雕花窗格,缠着一丝丝珠丝,透过光阴温柔的手,向我们展示着脉脉温情。</h1> <h1>人们陶醉在古村迷人的景色里,它那古色古香的氛围如醇酒,使人如痴如醉、留恋往返,就连玉花、素平也像时光穿越在少女时代一样,似思春美女怀抱恋人的激情拥抱那棵古村的古老桂花树,等待着月中吴刚捧出桂花酒,畅叙衷肠。</h1> <h1>  时间匆匆,游兴未尽,古村像一个老者,默默地看着我们,好像有很多话要对我们诉说,我想:当每个人怀着一颗慈悲之心,來欣赏古村的宁静古韵,包容她不合时宜的破败与残缺,懂得残缺背后时光的底蕴。沉睡多年的已被某些人,用非理性的手推醒,再次回到繁华的人间,愚昧会践踏它,商业烟火会焚蚀它。古村太多太多的美被草率地揭开面纱,呈献在众人面前,猝不及防地惊醒时,已是满身伤痛,再不复从前啊!</h1><h1> 商业过度开发,使游人越来越多,人声鼎沸,熙熙攘攘间,流转的是金钱、利益、算计,人们开始为利而为,为益而往,为交易尔虞我诈,古村就再不复当年纯朴模样。就像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每日接待数万游人,已是伤痕累累了,面目全非了。反观这个宁静的古村落,谁又能保证,她不会因为过度开发,变成下一个故宫和八达岭长城呢?!</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