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2016跨年夜在朋友家聊天,不知聊到了哪儿,提及当年不仅当过兵,而且还有一段曲折,答应朋友们把这个故事写出来分享。<br><br> 话说当年初中毕业时, 由于出身不好(反动学术权威)表现也不好(资产阶级思想严重),我被学校发配到郊区插队。由于几乎全年级的人都留城了,我心里那叫一个不情愿,又没地儿可去,无奈之下,就去了青海,投奔在三线工厂当工人的姐姐。<br><br> 到那儿之后才知道,由于太小,还不够招工年龄,只好闲散在家。那个年龄正是求知欲最强的时候,活生生的一个年轻人整天琢磨应该学点啥。当时姐姐在厂文艺宣传队跳舞,宿舍里放着一把柳琴,我拿起来,就如饥似渴地练起来。还记得有一天晚上都已经睡觉了,忽然想起今天还没练琴呢,大半夜的,爬起来又练了好一阵才睡。几天后,柳琴对我来说已经不够好玩儿了,于是改学琵琶。先是跟着姐姐宣传队的一个男生学琴,不久就被他引见给省歌舞团的蒋老师,再往后索性回京潜心学琴,也幸运地拜了几位名师,例如中央广播文工团的张大森老师、俞良模先生和中国音乐学院的吳俊生教授。那时不兴付费,所有的学习都是免费的,有时上完课还在老师家蹭吃蹭喝…</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当时的生活就是整天练琴,练琴,还是练琴,让我那旺盛的精力有的放矢…<br><br> 有一天,朋友王晋冀带了两个军人来我家,说是要听听我弹琴。一曲“十面埋伏”弹罢,那位男军人立马拍板,跟我们去当兵吧。原来,他是北京军区炮五师文艺宣传队的张队长,带宣传队进京参加文艺汇演。那位女军人是我的中学同学于静江,大家都叫她江江,著名电影演员于洋的女儿。于静江来找王晋冀玩儿,提到要招几个文艺兵,于是就有了前面一幕。<br><br> 那时是七六、七七年之交,虽然文革已近结束,当文艺兵仍是女孩子们心向往之的好差事,更何况我那时户口已转往青海,正处于苦闷无出路的状态,因此也就当即同意去当兵。<br><br> 得到母亲的许可,张队长立即带我去香山的北京军区炮兵招待所,面见师首长。一路上,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难道当兵这么容易吗?<br><br> 来到炮兵招待所,张队长兴冲冲地带我去见师首长,並且不停地给不同的人演奏琵琶。当晚即住在招待所,並说好两天后我和他们一起回部队。</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两天后,好友晋冀和左威(当时中央乐团的女中音,大美女)前来为我送行。终于等来了张队长,口气却有些变化。他说:"今天我们不带你走了,过两星期再来接你。" 晋冀是个军人子弟,刚刚从部队复员回京,对于部队的一切极为熟悉。她立即说:"不行,你得说话算话,今天你就得带她走。" 面对着几位美女,张队长那一言九鼎的男人气慨顿时油然而生,于是决定,我先和江江回他们部队,待几天后张队长带宣传队去他们驻地演出时,再假装巧遇,带我回部队。<br /><br /> 和江江的队伍坐火车来到了秦皇岛,那时没有手机、电脑,终日与我为伍的就是我的琵琶。 心里一直忐忑不安,不知前面是什么结局等着我...<br /><br /> 终于,张队长带着宣传队来演出了,並如计划将我带回了炮五师。后来得知,师首长考虑到乐队都是男兵,加进一个女兵不好管理,因此不同意招我入伍。另外,师首长对于张队长擅自将我带回,非常恼火,于是没人为我拍板做主。我每天和其他兵同吃同住,就是穿不上这身军装,我当时的情景之尴尬可想而知。依着我的性格,应该是马上坐火车打道回府的。然而好友晋冀和她的母亲都分别从北京给我打来长途,鼓励我一定要坚持,军装一定会穿上。更何况完全不知道前途在何处的我怎敢拿着改变命运的一线希望率性而为!</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一天,来了一位从北京招来的新兵,三言两语,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的名字叫李晓明,是花腔女高音,周副师长招来的兵。由于歌唱得好,原单位不肯放人,征得相当不易,她当时可是师首长们眼中的大红人。当她得知了我的情况,马上就去找了周副师长,为我打抱不平。记得当时她的理由就是,对于我来说,我也是部队征来的兵,不能因为征我的是队长而不是师长,就无人做主。同时她又把我的业务水平忽悠了一番,终于说得周副师长同意过来面试我一下。记得当时弹了一首"十面埋伏"和一首"彝族舞曲",曲终,首长决定征我入伍,但我的家庭背景又让他有些踌躇,幸好那时已到文革末期,父亲的问题已经被平反,最后我终于穿上了军装。<br><br> 具有戏剧性的是,我虽然穿上了军装,而晓明却不得不脱下军装。原来晓明原单位的宣传队不肯放她来当兵,因为她是他们队的台柱子,最后竟动用了华国锋办公室,由于后门太硬了,我们部队不敢留人,晓明恋恋不舍地回北京了。后来,晓明考上了中央歌舞团,是一名非常出色的独唱演员。记得以前回国探亲,还曾听过电台里播放的"李晓明演唱的歌"。<br><br> 如果说我当兵的经历有些曲折而具有戏剧性,那我从部队复员回北京的过程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br><br> 部队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则是哪儿来回哪儿去。前面说到我当兵前已经把户口转去青海,我当然不想复员回青海了。那么我是怎么回到北京的呢?原来把我招去部队的张队长是一个北京的干部子弟。他说看到他父亲抽屉里有几张北京石景山区招兵入伍表,就趁他父亲不注意,为我拿出来了一张。就这样,我非常顺利地回到了北京,拿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北京户口。后来我参加高考,都是在石景山区考的。<br> <br> 几十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仍觉得既苦涩又幸运。苦涩的是在求知欲那么旺盛的年纪却不能读书,也没有能力为自己设计人生;幸运的是,我遇到了那么多良师益友,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后记:为了使故事中的人物更加形象鲜活,我从老照片中或网上翻找到他们的相片,谢谢老郝辛苦为我翻拍。从网上的资料,我发现我生命中遭遇的这些人个个都是人物,深为他们的人生精彩赞叹…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穿军装的王晋冀,我儿时的大姐大。现定居法国巴黎。</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当年中央乐团著名的女中音左威,昔日二附中校花级美女,现定居日本。</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为左威考上中央乐团学员班而照。在当时除了上山下乡进工厂别无其他出路的情况下,能考上中央乐团绝对是人中之凤。</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照片背面的字。</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与王晋冀、左威合影。</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穿军装的于静江,现定居美国西岸,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是当地活跃的华侨领袖。</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相片中前排左二是为征我入伍而受批评的张队长。</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与李哓明和她的漂亮姐姐合影。</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遇到的第一个专业琵琶老师蒋贻徳,曾经的青海省歌舞团团长。</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与之学习时间最长、受影响最大的琵琶老师张大森,曾经的中央广播民乐团团长。</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俞良模先生,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张大森老师的老师,也常给我上课。前几年,我心血来潮又拿起琵琶,自己弹不好怪琴不好,回北京时想买一把新琴。70多岁的俞先生亲自开车来接我,带我去做琵琶的师傅家为我挑了一把新琴。可惜后来忙于工作,新琴又束之高阁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我最后一个琵琶老师吳俊生,也是使我受益良多的一位老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现定居美国西海岸,领导着一个民乐团。</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昔日在家苦练琵琶的我……</font></h3> <h3>上文发给了一些旧日同学、朋友,各位的留言很珍贵,特收录如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