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学数学课本

郭志峰

<h1>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一本教材。</h1><h1>河北省小学试用课本,</h1><h1>1978年9月第二次印刷。<br>正是我们三年级时使用的数学课本。</h1><h1>数学,也称算术,就是教我们如何算账的。</h1><h1><br></h1><h1><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单元 &nbsp; &nbsp; &nbsp;算政治帐</h1> <h1>开篇就是揭批“四人帮”,这是那时最大的政治,下面才是“列竖式”。</h1><h1><br></h1><h1></h1><h1>这一页估计张永红同学肯定印象深刻!</h1><h1>那所小学与“她”同名。</h1><h1><br></h1><h1><br></h1> <h1>算政治帐就是要继承毛主席的遗志。那时课本中的毛主席语录还是很多的,并且要求用黑体字突出显示出来。毛主席他老人家兴修水利,根治海河,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在世时忙活,逝世后也没闲着,在数学课本中也常常要展显身手!</h1><h1><br></h1><h1><br></h1> <h1>算政治帐还要“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光是“地主收租”这个题材就给我们创造出了多少道的应用题呀!</h1><h1>狗地主不只是剥削旧社会的贫农,还为难新中国的少年,让我们这“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新人怎能不对“地主”产生“深仇大恨”!</h1><h1>刚发现,怎么地主剥削的人每回都是“贫农李大爷”呀?“贫农李大爷”真悲催!</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单元 &nbsp; &nbsp; &nbsp;算经济帐</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r></h1><h1>抓完革命后,才能促进生产,才需要算经济帐。丈量土地、亩产数量、节电节水林林总总各个角度都能冒出题来。<br></h1> <h1>“试验田”印象有木有?<br>“试验田”的可恨程度仅次于“地主”,因为它创造出了第二多的应用题!</h1><div><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三单元 &nbsp; &nbsp; &nbsp;算综合帐</h1><h1><br></h1><h1>这里面就什么都有了。政治经济自然相结合!</h1> <h1>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各类应用题中的主人公,大多数是广大的工人阶级、贫下中农、解放军指战员、学校师生以及知识青年等,现在广为人知的“小明同学”出镜率还不高。</h1><h1><br></h1><h1><br></h1> <h1>总结一下那时常用的典型词汇:<br></h1><h1>深揭猛批、<br></h1><h1>四人帮、<br></h1><h1>贫农、<br></h1><h1>王剥皮、</h1><h1></h1><h1>交租、</h1><h1>皮棉、<br>红小兵、<br>五·七干校、</h1><h1></h1><h1>生产大队、</h1><h1></h1><h1>铁姑娘、</h1><h1>试验田、</h1><h1>农业学大寨。</h1><h1></h1><h1>(有个问题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下,什么是“皮棉”呀?至今还没有弄懂)<br></h1><h1><br></h1><h1>这哪只是数学课本呀?各种社会知识、自然知识极大丰富呀!</h1><h1><br></h1><h1>那时,有一类很“变态”的试题印象深刻,一般是最后一道,要求我们自己编一道应用题,数学知识是一方面,“典型词汇”蕴含的各种背景知识也很关键,这些词汇可是编应用题时的宝贵素材。</h1><h1><br></h1><h1><br></h1> <h1>再看一眼封底:</h1><h1>定价0.17元。</h1><h1>怎么定的价?算的是什么帐?</h1><h1>学习完这本教材后你心中肯定有一个自己的计算方式……</h1><h1><br></h1><h1><br></h1><h1>计算完后有没有穿越的感觉?</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