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穿过成都平原令人窒息的雾霾和京昆高速雅西段的冰雪浓雾、即将进入云南之前,我驻足在金沙江畔的攀枝花市。</h3> <h3> 攀枝花市境内金沙江与大渡河交汇,河流纵横,渡口遍布,唐朝诗人有诗句“溪中水流急,渡口水流宽”,故以前这里也叫渡口。</h3> <h3> 由于地处金沙江河谷,常年气温冬暖夏凉。此时已是腊月,碧空净尽,温暖和煦,鲜花盛开。当地人说是“阳光花城”,十分宜人。</h3> <h3> 漫步在攀枝花市街头,阳光普照,绿树成荫,各种花儿竞相开放,真是“花城无处不飞花”。</h3> <h3> 还有比花朵更闪光的宝贝,那就是钒钛矿石,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为我国科学家常隆庆们勘测,解放后进一步确定,10亿吨储量!</h3><h3> 这是1941年的勘测报告。</h3> <h3> 正是地下有了这等宝物,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毛主席一声令下,三线建设的钉子就钉在攀枝花!三线建设也以四川重庆为重点。</h3><h3> 于是,比鲜花更吸引着我的,就是攀枝花市的这座“中国三线建设纪念馆”了。在这里,有着全国人民的一段集体记忆。</h3> <h3> 当时,高天滚滚寒流急。中国人民有三位“远亲近邻”美国总统约翰逊、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印度总理尼赫鲁,一起包围中华挑起战火。</h3> <h3> 先是中印之战。</h3> <h3> 又是抗美援越战争。</h3> <h3> 后是珍宝岛战斗。</h3> <h3> 勇敢应对外敌威胁!为此,毛主席大笔一挥,把我国中西部13个省划为三线地区大后方,再建一套军工体系。</h3> <h3> 这是毛主席当时发出的一系列指示中的经典之句。</h3> <h3> 毛主席说:“你们不去安排,我就骑着毛驴下西昌,如果没有投资,可以把我的稿费拿出来。”</h3> <h3> 周总理亲笔写下三线建设的报告。</h3> <h3> 党中央成立了三线建设领导小组。</h3> <h3> 小平同志亲自来到攀枝花。</h3> <h3> 于是,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成千上万好儿女,离开大城市,钻进大山沟。成为牵动千万人,持续几十年的人才大集结。那一年,我20岁,我的青春年华,也从此集结在了其中。</h3> <h3> 这样的工作、生活场景,是我们亲身经历的生动记忆,再熟悉不过。</h3> <h3> 记得一个夏日的夜晚,几十辆解放牌卡车跑了几百公里将水泥运到了工地,雷阵雨也即将来临,为了保护好水泥,我们要立即将其搬进仓库。争分夺秒,也是这样的挑灯夜战,我以110斤的体重每次扛起100斤(两袋)水泥一路小跑无数趟。满身汗水和着水泥灰回到宿舍,想洗澡?没水……</h3> <h3> 我们单位也同样有这样的农场,我不但种过菜,还放过羊。</h3> <h3> 我特别怀念我们食堂的师傅们,当时天天盼望着他们打肉菜时手别抖。</h3> <h3> 我们最喜欢的差事是到厨房帮厨。</h3> <h3> 这样的饭票菜票,今天看着仍然是那样的亲切。</h3> <h3> 还有这样的留声机,也是我们的最爱。</h3> <h3> 逢年过节,这样的热闹场景,也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候。</h3> <h3> 在纪念馆的大门口,陈列着一辆威武雄壮的火车头,是我国1971年专为攀枝花钢铁生产而打造的,运行了41年,见证了攀枝花市的建设与发展,1995年,全国总工会命名为“五一号”。今天将其放在这里,我以为,他是在以无坚不摧滾滾向前的气慨告诉人们,三线建设就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发展的火车头。</h3> <h3> 这是在山沟里生产的涡喷发动机的一部分。三线建设,不仅研制出祖国需要的各种重大装备,建立了我们国家巩固的西部战略后方,而且还极大的推进了西部地区现代化发展,改写了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相差过大的历史,为国家奠定了完整的工业基础。</h3><h3> 当年,我工作的实验室里,恒温20℃,摆满了高精尖的设备和产品,工作中,我们专心致志记录着测试数据。而一墙之隔,是当地老乡的鸡鸣犬叫、放牛牧羊,近于刀耕火种,巨大的反差形成独特而生动的历史画面。</h3> <h3> 攀枝花市的这两幅照片,最能表现我国三线建设的巨大成就和所在地天翻地覆的伟大变化。</h3><h3> 这是金沙江大桥建成时的记录。</h3> <h3>今天的同一地方。</h3> <h3> 三线建设中的成昆铁路,取代了茶马古道、盐马古道。</h3> <h3> 应该说,三线建设的建设者们,做到了小平同志提出的要求。</h3> <h3> 在纪念馆里,我还看到了我们三线建设的总指挥彭德怀彭老总。纪念馆专门为他老人家陈列了这座雕塑,让我感到些许应有的安慰。</h3> <h3> “天帐地床意志强,渡口无限好风光。江水滔滔流不息,大山重重尽宝藏。悬崖险绝通铁道,巍山恶水齐变样。党给人民力无穷,众志成城心向党。”</h3><h3> 彭老总的豪迈诗句,虽由军旅书法家书写,但我仍然想再抄写一遍,再感受一下。</h3> <h3> 彭老总在三线建设现场与青年技术人员亲切交谈。</h3> <h3> 彭老总关心三线建设地区的老百姓。</h3> <h3> 在来到攀枝花市的前两天,我刚参观了郭沫若纪念馆。在这里,又看到了郭老与其夫人的合作,夫人作画,郭老题诗,还真没见过。(后来我偷偷的想,怪不得当年人们说郭老夫人多,原来其中还有画家,真好。其实俺的诗和字也不赖,可是没人作画,所以就没地方题呀!)</h3> <h3> “万千军号出战场,渡口英雄自八方。女尽金花男闯将,要教熊虎并投降。”郭老的诗,歌颂三线建设也是很热情的。</h3> <h3> 还有张爱萍将军的题词,也是我喜欢的墨宝。</h3> <h3> 今天,攀枝花市已不再仅是一座钢城,产业结构调整,这里正在转型为世界级“钒钛之都”和旅游休闲渡假的花舞人间。这里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一个阳光特别眷恋的地方,天天阳光明媚,处处鸟语花香,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市郊各处都有不同档次的休闲渡假村,是过冬的好地方。已有不少北京人在这儿躲避雾霾橙色预警,最近央视上的一则广告“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还真不假。</h3> <h3> 看着大片的山花,引得我回想起一生中投身三线建设曾经工作过的大巴山。每年春季,在布谷鸟的鸣叫声中,大巴山深处就开满了红红白白的花朵,缤纷在五月的翠绿间,占尽了风光。我们管她叫“映山红”,也就是杜鹃花。</h3><h3> 每天清晨,无论是在宿舍或是办公室的窗前,放眼望去,满目青山中的鲜艳,也如这攀枝花市的郊外,是最旖旎的霞光。周末,三五好友背上一壶水两个馒头,哼唱着《闪闪的红星》里的插曲,那是激动了一代人的歌声,奔跑在山间小路上。登得山顶,俯瞰遍山花海和深山沟里我们若隐若现的工作场地,是我们那一天最快乐的时候。下山回来,我们宿舍楼的每个窗口,都会有一瓶娇艳的映山红,映衬着窗户里青春的脸庞。</h3> <h3> 这是攀枝花市的凤凰树。</h3> <h3> 攀枝花市的特产,芒果!</h3> <h3> 说了半天,这才看到了攀枝花!她高大的身影,就这样骄傲地在金沙江畔挺立了500年的岁月。</h3> <h3> 在市区,也能见到新栽种的攀枝花。</h3> <h3> 今天,我们要象这鲜艳夺目的攀枝花一样永葆青春活力,上下同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也让我们的生活,永远象这攀枝花一样火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