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往梦似曾见

見官小叁级

<h3>“依稀往梦似曾见"</h3><h3>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首铁血丹心的主题曲响彻大街小巷.射雕英雄传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武侠的世界.</h3><h3>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武侠剧几乎霸占了电视银屏.武打书成为学生课余时间最大的兴趣.挂在墙上的年画.学生书上的粘贴画.也都写满了武侠元素.</h3><h3>那是一个至今仍令不少七零后热血沸腾的年代.</h3><h3>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曾经的武侠世界永远铭刻在那个特定年代.曾经的江湖也归于平静.</h3><h3><br /></h3><h3>然而.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金庸武侠永远印刻在从那个时代走来的人们心中.在15部金庸小说中.射雕更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传奇.</h3> <h3><font color="#010101">1981年,《武林》杂志创刊,陆续每期刊载半回射雕英雄传,由此开启了内地的新武侠时代。《武林》也迅速走红,发行量从30万册飙升到上百万。在1982年应读者要求,又多次进行加印。然而,《武林》杂志并没有如愿全部刊载射雕英雄传,在1982年第五期之后再也没有连载射雕。据本人估计,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市场泛滥的武侠小册子冲击。相比每期半回的《武林》杂志,小册子每册三四回显然更能满足读者阅读射雕的欲望。</font></h3> <h3>很多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开始阅读武侠,恐怕最早接触的都是这种小册子。</h3><h3>但小册子同样好景不长。正象当年一首歌唱的那样,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到1984年,国内正规出版社开始大量翻印港台武侠小说。小册子很快退出历史舞台。</h3><h3>伴随着1983版香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在内地的热播。射雕自然成为各大出版社争相出版的对象。</h3> <h3>这套(上图)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册本首印达到45万册.在金庸武侠首印中.印量仅次于百花文艺出版的书剑恩仇录.可见当年出版社对射雕的自信以及国人对射雕的迷恋.</h3><h3>从二印(下图)起改为时代文艺出版社.坊间习惯称之为时代版.这套书除了每回有插图外.设计印刷都属一流.是所有八十年代大陆版射雕中最好的版本</h3> <h3>1985年,内地50多家城市电视台联合出资13万美元(以当时的汇率折合人民币110万元),引进83版射雕,这也是内地引进的第一部古装电视连续剧。</h3> <h3>鹭江这套首印版算是时代文艺之外的最好版本了。这可能很大程度上因为他的封面设计.</h3> <h3>这套由长江文艺出版的16开2册本.在当时比较常见.前面有大的插图.可惜是缩减版</h3> <h3>由福建文学编辑部编的这套七本装.每回都有插图.可惜每回的字号并不统一.</h3> <h3>由七本装合订.内页完全没变化</h3> <h3>这套由江苏广陵印刻社出的三本16开装.发行量仅有50000册.在当时影响并不大.</h3> <h3>这套北方文艺的本子.四册无插图.排版印刷都不错.可惜错字连篇.发行量同样是50000册</h3> <h3>1984年,1985年,各大出版社纷纷翻印来自港台的武侠小说,引起一些武侠名家的极大不满。梁羽生、金庸先后致信主管部门。在当时物资还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武侠小说过多过乱的现象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1985年,文化部开始出手整顿。</h3> <h3>在主管部门的严管下,1986和1987两年,正规出版社基本退出武侠小说的翻印。这两年,金庸正规武侠小说出版基本为零。</h3><h3>而到了1988年,少数曾出版过金庸武侠小说的出版社,开始了加印的浪潮。</h3><h3>仅鹭江版射雕就先后进行了两次增印。</h3><h3>到1990年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出台,正规出版社基本全面退出武侠小说出版市场。</h3> <h3>到1994年,三联版问世,金庸武侠小说最终江湖一统。</h3> <h3><font color="#010101">提起当年射雕在内地的传播,明河版射雕是个绕不开的版本。1984年左右,射雕明河版在经过严格的审查后,有限地在内地发行,并盖上"专供中国大陆地区销售"的印章。但真正在那个年代能买到明河射雕中国大陆版的应该很少。据明河版射雕1983年第七版版权信息,当年每本订价20港币,一套明河射雕80港,以当年的汇率,相当于人民币96元。在当年收入还不高的时代,96元是很多工薪族两个多月的工资。高昂的价格,有限的购买渠道,注定很多人与此无缘。</font></h3> <h3>明河版射雕是其他一切射雕的母本,也是当年很多出版社拿来翻印的基础。</h3> <h3>在80年代,当我们刚刚看完射雕的时候,就听到有人神秘兮兮的说,射雕英雄传也叫大漠英雄传,问及原因,却不甚了了。事实上,这话没错。80年代初期,射雕英雄传在进入台湾时,因为各种原因,为了出版而改名大漠英雄传。</h3> <h3>和射雕遭遇同样命运的还有书剑恩仇录,被改成《书剑江山》</h3> <h3>因为大漠英雄传仅在台湾地区销售,当年大陆读者正常情况下是看不到这个版本。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h3><h3><br></h3> <h3>1984和1985两年.除了各大出版社大量翻印金书外.一些美术出版社也推出了数量众多的连环画.在所有武侠连环画中.射雕的品种恐怕也是最多的。</h3> <h3>这套由浙江少儿出版的射雕连环画首印达到50万册.在连环画市场已经步入低谷的时侯.这样的印量可说是个奇迹</h3> <h3>这套由浙江人美出版的四册装连环画.画风飘逸.全书风格统一.但对不少连友来说.夸张的手法令人难以接受.</h3> <h3>这套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6本装射雕.为电视剧版.只反映了铁血丹心.而后面的东邪西毒.华山论剑则末见出版.这可能和当时的连环画市场低迷有关.</h3> <h3>射雕英雄传连环画,市场上目前能够见到的共有6个版本,除上面三个常见版本外,还有江苏的两个,山东的一个版本。</h3> <h3>左上江苏美术出版社,分上下两册,绘画粗糙。其他上中下三册为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套连环画在连友眼中,普遍认为跑马。但其中一本的绘画作者却大名鼎鼎,他就是朱新建。作为后文人画的代表人物,朱新建的画作价格一直高歌猛进。作为朱新建唯一参与创作的这套连环画更有了特殊的意义。</h3> <h3>这套由山东美术出版的射雕连环画,应该就只出了第一本。</h3> <h3>在那个年代,随着83版射雕的热播,印着射雕人物的各类粘贴画也成为孩子们的最爱。</h3> <h3>除了粘贴画,还有下面这些洋画片,可惜当年在小县城没见过也没玩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