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风采 , 朝天宫

造奇

<h3>在江苏南京市水西门内。相传该处原为吴王夫差所筑之冶城,晋建冶城寺,唐改太清宫,五代吴王杨溥于其地建紫极宫。宋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间,改名祥符宫,续改天庆观,元朝元贞(1295年~1296年)年间,改额玄妙观,寻升大元兴永寿宫。 </h3><div> </div><div>南京朝天宫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古建筑群,面积约3万余平方米,加上江宁府学现存面积约为4.5万平方米。位于南京市中心的西南面。古代称冶山,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此冶铁铸剑,后历代帝王多在此建寺庙宫殿。明洪武年间(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赐名为"朝天宫",取"朝拜上天","朝见天子"之意。清末,朝天宫改为江宁府学和文庙,朝天宫现为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1956年评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div> <h3>“万仞宫墙”照壁面临运渎,全长近百米。照壁南侧有四个砖刻大字“万仞宫墙”,每个字约1米见方。仞,是度量单位,我国古代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万仞宫墙”出自《论语·子张篇》:“……夫子之墙高数(万)仞,不得其门而入”,意思是赞喻孔子知识渊博,道德文章水平非常之高。</h3> <h3>照壁</h3> <h3>泮池</h3> <h3>泮池位于万仞宫墙北侧,水池为半圆形,周围有石栏杆,称为“泮池”,是文庙标志性建筑之一。泮池下部原有两组涵洞与宫墙外的运渎相通,池水终年不竭。抗战期间泮池曾被填平,1970年重新开挖,现与运渎已不再相通。</h3> <h3>东门</h3> <h3>宫墙两端各有砖坊一座,三间三拱门,中门较高大,上面有砖刻横额,东为“德配天地”,西为“道贯古今”。这八个大字都是曾国藩所书。</h3> <h3>西门</h3> <h3>东西牌坊外原各有下马碑一块,现仅存西边一块,上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碑高2.8米,宽0.62米,厚0.31米,文字系双钩楷书。现在朝天宫附近的“东止马营”、“西止马营”街巷名称,均因此碑而得名</h3> <h3>下马碑</h3> <h3>御场 金节坊</h3> <h3>棂星门</h3> <h3>棂星门为文庙大门,四柱三间牌坊,面阔15.5米。“棂星”古代传说是文星,“其状屈曲勾连”,以棂星门称,意思是文庙府学培养的人才,为国家所用。棂星门后是文庙一进院落,东西各有两间厢房,东边为文吏斋、司神库;西侧为武官斋、宰牲亭。文吏斋、武官斋是文武官员参加祭孔典礼时休息、斋沐的地方;司神库、宰牲亭分别为存放孔子神主牌位和制作三牲供品之所。</h3> <h3>棂星门 砖雕</h3> <h3>“滑滑梯儿,滑滑梯,你先我后别着急,上去好像爬高山,下来好像坐飞机。”在南京城南长大的人,也许都有这样一段记忆:小时候和爸妈去朝天宫,“赖”在大门前的青石板上不肯走,一定要玩上一会儿“滑梯”才开心。所谓“滑梯”,其实就是“棂星门”前数十级台阶旁的长条石,虽然只是平滑的石面,但却是孩子们的“乐园”。 </h3><div>  天长日久,伴随着哧溜而下的欢笑声,长条石面上竟渐渐留下了两道“屁股沟”,成为了朝天宫特殊的风景。</div> <h3>条石滑梯</h3> <h3>孔子像</h3> <h3>&nbsp;同治五年(1866)两江总督曾国藩,为了标榜儒家思想,粉饰太平,将后来的道观改为孔庙,并把原在成贤街的江宁府学迁至朝天宫。于是就形成了中为文庙,东为府学,西为卞公祠的格局。现卞公祠已毁,府学也有部分拆改,唯文庙部分保存完好。</h3> <h3>大成门取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之意。大成门面阔29米,因为旧时门两旁曾陈放綮戟等用作迎接封建帝王或钦差大臣用的仪仗,又称戟门。大成门分左中右三门,中门专供皇帝祭祀时出入,亲王、郡王走左右两门,一般官员只能走戟门两端的“金声”和“玉振”小门。“金声”、“玉振”之名亦出自《孟子》。大成门后为文庙二进院落</h3> <h3>崇圣殿</h3> <h3>崇圣殿又称先贤祠,歇山顶,三进五间,面阔36.53米,进深16.15米,建筑风格与大成殿略同。殿内原有神龛,陈放历代先贤牌位。</h3> <h3>朝天宫在明代进入了历史发展中最为辉煌的时期。自洪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赐名以来,朝天宫一直为皇家专用道场。成化年间朝廷对朝天宫进行了大规模重修,竣工后,大学士商辂撰写了《奉敕重建朝天宫碑》。碑高近6米,分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碑首为浮雕云龙,刻划精细。碑身两边饰有蜿蜓龙纹。碑座龟趺,昂首瞠目,形态生动。碑文1000余字,记载了明初朝天宫的定位,规模以及成化年间重修的始末,是研究明代朝天宫沿革、规制、布局等的重要史料。</h3> <h3>奉敕重建朝天宫碑</h3> <h3>远眺大成殿</h3> <h3>远眺静敬一亭</h3> <h3>据《明史》记载,明嘉靖五年(1526)“颁御制《敬一箴》于学宫”。《敬一箴》是嘉靖帝撰写的一篇箴言,要求天下恪守孔子的圣人之道。各地学宫纷纷将这篇箴言刻成石碑,建亭供奉,所建之亭遂称为“敬一亭”,成为文庙标志性建筑。敬一亭为八角亭,设在冶山最高处。</h3> <h3>飞云阁</h3> <h3>飞云阁高二层,阁正中悬挂清道光年间举人莫有芝的篆书“飞云阁”匾阁。后人曾胜赞此楼,“钟阜群峰,窥窗排闼。朝烟霏青,夕霞酿紫,如置儿席间,诚奇景也”。飞云阁旁还有飞霞阁及御碑亭。</h3> <h3>御碑亭为八角攒尖顶,亭内有石碑一通,通高3.28米,宽0.64米,厚0.23米。碑上刻有乾隆帝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五次游朝天宫时所题的诗文。一块碑上分别刻有乾隆五首御诗实属罕见。</h3> <h3>御碑亭</h3> <h3>冶心亭前石兽</h3> <h3>静心轩前的二龙戏珠条石</h3> <h3>明代铜水闸</h3> <h3>清代铁炮</h3> <h3>谢谢欣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