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创造一方地域文化。邢台这座始建于3500年之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依太行山,东临故黄河,中部的大陆泽曾为天下九泽之一。历经五朝古都、为帝都600多年的邢台,是先商之源、殷商之都、邢侯之国,也是河北省历史上第一座城市。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奇美险峻的地貌特征,赋予了邢台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造就了邢台有史以来文化艺术的不断蓬勃发展。而这种文化艺术的蒸蒸日上和繁荣景象,在近几十年来尤以书画艺术更显突出。这一点,我们从邢台市书画院成立26周年“春华秋实”名家展中邢台籍的画家们的作品中,即可窥得一斑。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春华秋实”名家展的研讨会上,著名画家梁岩先生说:“这次画展展出的作品,可以与参加全国美展的作品媲美。”咋一听梁岩给予这次画展如此高的评价,总觉得有点言过其实。但当我们再重温那些参展的作品时,就会觉得这样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次“春华秋实”名家展,云集了许多在全国美术界已然有了一定影响力的埠外邢台籍画家,如:梁岩——我国著名画家,水墨画领军人物,2012年他在世界最高艺术殿堂卢浮宫展出的作品,在中法两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新华社发长篇通讯专稿《中国水墨肖像画对话西方》,向全球进行了报道;陈孟昕——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大奖;李莘——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教授,动画片《哪吒传奇》导演助理,电影《小兵张嘎》的动画设计者;李捷——原中央电视台动画部副主任,大型动画片《西游记》、《哪吒传奇》、《月亮街》的创作者;李传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画家,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多次在全国美展中获大奖;黄耿卓——中国著名画家,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黄耿辛——中国著名画家,河北画院副院长、河北美协副主席;王文生——著名油画家,河北师大硕士生导师;袁耀敏——著名油画家,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这次展出的百余幅书画作品中,我们领略到了山水画的青山如黛,绿水长流;林壑烟霞,幽映回绕;阡陌交通,屋舍俨然。它们或深邃雄奇,或朴茂缜密,或散淡秀雅。这些景致既有现实感,又恍若理想化的世外桃源,让人望之畅神,流连忘返。徜徉于画境中,观者可遥望青天、远岫、浮云,也可近观茂林、修竹、幽草,美好的景致让人赞叹不已。在画面上,实笔与留白互映互衬,笔势与墨韵相辅相成,气象万千,神气浑然,气韵自行期间。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下几位画家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郭明堂的参展作品是《石壁悬流图》。在赏读他的这幅作品时,或许他过去那些各尽其美的“千山万水”,也会一并跃入我们的眼前。郭明堂这幅《石壁悬流图》似是与过去的作品有所变化,画面的意境又平添了许多的隐逸与含蓄。而浑厚、跌宕、美秀、健朗、幽绝、静宜、雅悦、洒脱、冷峻、透彻、沉雄依然是他这幅作品留给人们的印象。这所有的印象,又恰似他山水画作品一个永久性的符号,而这一符号已是镌刻在人们心底永远也抹不掉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李清洲《左右修竹》那“惜”笔墨如金般的清爽、淡雅的画面,其朴素之美,就如庄子所说的:“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他的作品在墨迹未干之时,其间蕴含着的、超过千年的文化传承,即已尽现眼前。而李清洲一直在恪守着的这种创作理念,是源自于他崇尚的和正在践行着的“洁、静、精、微”。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远观侯春季的《秋色天边远》,我们会认为这与他过去的作品并无两样。但当我们近观之时即可发现,现在他笔下的山水,在过去的基础上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变化——意态更加超迈,气度更加浑融,在咫尺间更多了雄阔之势。这种发展和变化,正是一个画家始终坚持自身修为后的使然。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史学利的《春山绿波》有别于普通意义上的山水画,画面的视觉效果犹如画在画布上的油画那般厚重。如果说画家史学利的《春山绿波》中的山水,象征着的是风云变幻的尘世,那么他山水中的人物则预示着——存身其中而又不被其左右的洒脱、从容的心境。看来即便主攻彩墨人物画的史学利置身于山水画的创作之中,他与人物画依然“情缘未了”,这些人物也会随着他走进他的山水世界,只是这时的人物,随着画面中的山水也会呈现出一派苍劲厚重的气象。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张宏侠的《清风如吟》浑厚华滋,苍茫寥廓,意象浑融,画面呈现给观者的是画家对自然之道的冥想与深思。对于张宏侠这位出身于人物画的画家来说,他画山水不是为了表现山水,而是要借山水之灵性和它的博大胸怀来言志,来寄情。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钱广信的《山里有白云》笔墨造型灵活,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在雅静中见洒脱,轻盈中见苍秀,古雅苍劲而骨气清胸。看似清新恬淡的画面,却蕴藏着金刚杵式的内在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张奎英所作的山水画《秋山高远》,章法、笔墨明显地流露出他山水画功力的深厚。画面既具有深厚苍郁之意蕴,又具轻灵俊逸之特色——近处墨彩浑厚,远山轻装淡抹,羁意水墨山水,笔墨融合自然,整体浑然统一,雄浑苍劲的气息与韵律弥漫在画面之中。他的作品显示了一种笔墨之美、智慧之美与性灵之美,笔情墨韵中都给人以审美的震荡。他以自己的“语言”方式和文本结构,让人们破除层层审美壁障,进而一层层地渐进自然真谛。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论在什么样级别的书画展览中,人物画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画种。“春华秋实”名家展出的人物画中有写意人物画、古神画、重彩工笔人物画、戏剧人物画、年画、油画、工笔画等。而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当属以下几位画家的作品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民族形象的艺术性表现是包含了历史、社会和人文等各种因素在内的综合文化。它对于一个画家是一种挑战,要求画家不仅要熟练地掌握绘画技法,更应该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保持应有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深层地挖掘内在的民族文化特征,然后以固有的绘画语言表现形式,全面而丰富地对视觉对象加以表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恽笙正是具备了这些应有的创作条件,才有了他笔下那幅醇厚、朴实、少数民族生活气息浓烈的人物画《臧女》,才使得我们能有幸也与“臧女”一起去感受那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生活。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参展的著名画家黄耿卓,热爱太行山,热爱祖祖辈辈生活在太行山里的人们。他对他们有着难以抑制的、非以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才痛快的真情实感,为此,他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极强的平民意识和人性关怀的太行风俗画。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提纯力,赋予了那些作品既亲切、深刻,又耐人寻味的韵味,这其中也包括这次参展的作品《太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耿卓表现太行山脉人文情怀的画笔,蘸着的不仅是浓墨重彩,而且还蘸着他的深情厚意。这也是他水墨人物画之所以能拨动人心,却又不仅仅是因为他有着很强的笔墨表现功力的原因所在。他以表现山石纹理的手法去刻画《太行》主人公的形象,似是要告诉人们这个主人公即是太行山的化身,他身体上的每一根条纹,都是太行山脉的经络,是太行山的风和雨。事实上,那也是他生命的真实体验;是他心系太行、热爱太行、懂得太行的佐证;是他修养和技巧的高度集中与概括;是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后收获的下笔如有神。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近几年来,韩喜增创作的古神画在文化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反响。他创作的古神画,传递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感性生活下的情感流露,更是一个艺术家在对文化思考背景下,所获得的一种全新观念的陈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次画展中展出的古神画是他的《中国梦》和韩壮的《净途系列》。在这两幅作品中,他们父子俩无论是以亮丽的色彩做基调,还是以沉重的色彩做基调,最后都以大块重色来渲染气氛,并以生动夸张的行为动作勾画出一个个传说中的人物,从而由此来进一步强化远古时期人类最原始的人文情怀,来寄托作者向往人类回归自然的那份最纯朴的希冀。这种图像的形成,同时也为画面增加了一种强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这种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和理念,像千年古树又育新枝,无论是从艺术水准还是艺术境界来看,都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一个值得称道的高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孟昕的《翠幕蔽重阳》是这次参展作品中唯一一幅表现古代人物生活面貌的人物画。他以时代性显著的笔墨造型语言,描绘出了面若珠玑的古代人物形象;以传统工笔画含蓄典雅为特征,建立了宽阔丰富和具有现代气息的现代工笔画格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种格式,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做现代乃至当代的发展,从而打开了传统工笔画与现代造型观念的通道。</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品,年画不仅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喜庆的色彩,它更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小路的年画《福寿梦圆》色彩艳丽,构图丰满,画面灵动,形象鲜明,艺术性和观赏性都极强。王小路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烘托而出的画面场景,有的不仅是中国娃的活泼和可爱,更多的是吉祥、喜庆、美好的韵律。王小路这种精细完美的画面构图,与生动鲜活的画面视觉效果,无愧于业内的权威人士给予的那种“既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又极具观赏价值”的高度评价!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施胜辰的《钟馗》让我们联想到舞台上戏剧中的钟馗。为此我们难免要把施胜辰的《钟馗》定位为“戏画”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施胜辰的“戏画”并不是“画”对“戏”的简单临摹,而是他通过戏曲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动作表情——即从“唱、念、做、打”中产生灵感,并升华灵感,再以戏曲作为母体,表达他的审美理念、哲学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果说戏曲在舞台这个特定的范围内浓缩了历史与文化,浓缩了社会和人生,那么施胜辰的“戏画”在方寸之间的宣纸上浓缩了戏曲。他匠心独运地摄取故事情节中最核心的瞬间,以既简练又变形的、粗细并用着的线条或称色块,把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身份以及他们的善与恶,表现得如此生动传神,充分地展现了中国画写意、写心之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张世欣的人物画《论道》构图疏落有致,笔墨简约婉转,线条恣肆灵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画面中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貌似疯癫,却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济公,与身着袈裟坐在菩提树下的高僧,是对题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最好的解释——“菩提”不“菩提”,不在于树,更不在于什么树,而在于你自己有没有一颗菩提之心。若菩提心在,岂不树树皆菩提之树!反之,若只迷信于外在的物相,纵然是坐于菩提树下,也是无用的。好的艺术作品即如张世欣的《论道》,娱乐于教。</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重彩工笔画画家李传真的彩墨画《彩墨之一》,表现的是一个很平常的家居场景——主人公斜视出画面那种凝重的眼神,似是在隐喻身在居室之内的“她”,无时无刻地不在关注着窗外的民生民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画面中浓重的彩墨、灵活的笔法以及由此塑造的生动形象,表现出了她诗化了的心韵,并以此韵拨动观者的心弦,以此韵使得艺术创作之“神”得以更好的传递和表现。</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女画家袁耀敏的油画《谁是淑女》,是我们应该重点谈一谈的对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谁是淑女》怪异的画面造型,对有心的观赏者而言,必有一种想要探其究竟的心理。如果想对袁耀敏的这一作品做比较清晰的了解的话,那么我们从一篇有关袁耀敏油画的介绍里就足可见其端倪——袁耀敏把秦俑的孔武、僵硬、呆滞、冷漠与健美女郎的妖艳、妩媚甚至肉感相互移置、复合,从而生成了画面中“雌雄同体”的“第三形象”。本来俑与妖二者之间,无论是从性别特征还是从文化涵义上讲,都属于风马牛不相及的二元关系。但正是在这二元对立的相异点上,袁耀敏显示了机智的女权反省力和灵动的造型才情。她巧妙地借用雕塑影像里健美女郎硬邦邦的肌腱、夸张的媚态与秦俑写实的、陶化的、硬质的形体有机地统一和平衡在一起,由此来凸显美学中的阴柔与阳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关“谁是淑女”的质询,让我们从读解作品视象中的“第三形象”回到了有关女性本质的思考和女权的终极关怀。袁耀敏在《谁是淑女》中,穿越了语言和思想的限制,勾画出了作为女性画家的她,心存的那份责任感和使命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论及了山水画和人物画之后,我们中国传统画的另一大画系——花鸟画,也是我们必然要谈论的话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春华秋实”名家展展出的花鸟画,既有对传统题材的沿用,也有对新题材的拓展。作者们并没有像古人那样借梅兰竹菊进行道德说教,而是自觉地追求题材与笔墨的有机融合,以美动人,以情感人。有些作品特别重视写意与工笔、水墨与重彩的融合关系。工笔画虽工而有意,写意画虽笔法恣肆却不失法度。在画家们笔下,无论是池塘清鱼,园柳鸣禽,还是春雨秋荷,紫藤八哥,都各具生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徜徉在这些花鸟画之前,仿佛漫步于乡间田园,能嗅到泥土的芬芳,能目睹春芽的绽放,能听到昆虫振翅的声响。然而此情此景,却已是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疏远了很久很久的天籁,这也正是我们更加向往之的情结所在。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这次展出的花鸟画作品中,尤以李智纲的《万绿丛中一品红》、叶福荣的《一鸣惊开向阳花》、徐子桥的《残荷》、郭根会的《一尘不染》、史卫泽的《福禄吉祥》、李莘的《荷香》、马伟超的《花鸟》、姚永革的《翠塘欲雨》、颉群章的《喜雨送吉祥》、刘振波的《清鱼》更为突出,给观者留下的记忆更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油画在我国比起国画,算不得绘画的主流,但在这次画展中展出的油画,赢得了业内人士的咂咂称道。如王文生的《风景》、王建礼的《乡间》、翟春莲的《玉树》、刘伟生的《太行》、李君的《尉县》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其中李君的油画《蔚县》,以朦胧了的白、绿、灰为主色调,藉以明快的写实与写意并用的手法,简括地表现了大自然赐予蔚县的地貌特征。色彩的厚薄相间,叠加组合,都仿佛一气呵成。画面的清新、温和、质朴、恬静,正是作者真实性情的流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油画中的人物画,最能体现出立体感和质感,它是西方油画家最钟爱的体裁。中国的人物油画传统称谓有“传神”或“写真”,它是以现实生活中或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人物为描绘对象,通过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创作方法,着重刻划人物本身特定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从而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孙冀林的人物油画在《殇》中以油画特有的语言表现形式,把人物的外部形象和内心世界,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把一个以形传神,神形皆备的画面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也是这次展出的人物画中的焦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这次展出的众多作品中,画家袁付国和李盛的当代抽象彩墨画很有新意。他们利用色域的跳跃,释放出非概念的绘画潜能,让人感受到色彩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综合材料绘画在中国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种新兴艺术。刘兴国参展的作品《表象·阴阳》即为综合材料绘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刘兴国以综合材料构成的新的视觉美感,是他从审美观念、方式、媒介和技法上紧紧围绕着对传统的变革而进行的。他的综合材料画不仅丰富了艺术的形式面貌,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艺术的表现力,也为我们观者又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接触当代艺术的新窗口。《表象·阴阳》“空旷”的画面似是没有什么内容,然而,只占据了画面一个点的“太极图”,就足以为我们道尽宇宙万物始终在遵循着的“道”。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次参展的还有我们已故的艺术老前辈们的多幅书画作品。绘画作品有白寿章的国画《紫藤八哥》、翟润书的《连年有余图》、张洁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滑云莆的《秋风》,另还有一些已故艺术家的书法作品。这些先人的艺术成就在邢台已是家喻户晓之事,有的更是早已载入史册,我在此不再赘言。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书画同源“之说,“以书入画”更是中国绘画艺术之根本。这次书画展中展出的书法作品,皆出自于书法世家、名家之手。他们的作品,或楷、或行、或草、或篆,笔笔见功夫,如贾书全、张鹤龄、贾鹏、林新学、贾英亮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面对这么多优秀的参展作品,我们心里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欣慰的,是可喜可贺的。我们的艺术家们在传统形态与当代样式之间,以不同的表现手法,找到了一个较为恰当的绘画语境的结合点。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体现了当代艺术家对社会的关注深度和历史责任感,体现了当代艺术家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家更注重创作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显示了艺术表现生活、美化生活、引导生活、升华生活的文化意义。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观看“春华秋实”名家展欣喜之余,我们必然会有更进一步的期望,期望我们的艺术家们能够在以后的艺术生涯中,在发展的基础上去思变!一个画家,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表现语言的贫乏到丰富,并融入他的生命信息;由审美理念从俗到雅,从弱到强,从一般到特别——这即为发展。这种发展是一个画家的精神生命。而一个画家要想改变,并因改变超越历史,超越自己,超越他人,那么,他依靠的就是发展,只有这种发展才是他改变的基石。愿我们的艺术家们,在未来的征程上超越过去,再创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6年5月10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原文载于《邢襄文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u></u></i></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i><u>作者简介:</u></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u>牛杰,又名牛素林,笔名清秋。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网会员;邢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画院副院长、艺术评论委员会主任;中国黄宾虹山水艺术研究院邢台分院名誉院长。</u></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u>其美术评论和散文发表于多家媒体报刊;主编的43万字的纪实性文集«青涩的记忆»于2016年在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主编的另一部60多万字的纪实性文集《四中和她的学子们》亦将出版发行。</u></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u></u></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