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如果你是一个成年人,而且生活在濮阳,你一定会知道有一种小吃,凉皮。 </h3><div> </div><div>现在在濮阳,凉皮虽然卑微,却又高贵。它的状态,不是其他小吃能替代的。特别是近两年,它越来越道路自信,阔步前行,位置很前沿,诱惑很风扬,处境很通泰,名声很贯耳。</div><div>一年四季,除了冬天略显萧条,其他三季,你都会感觉凉皮满街实巷地到处充盈目窍。你会散散落落地见到许多卖凉皮的三轮车。主人或妇或夫。束着写有这样那样广告的围裙。一辆三轮车,车箱上安置一玻璃大罩,罩内放置案板横隔,有人要凉皮,主人就会伸头在里面切弄鼓捣,加汤加汁。放进套着塑料袋子的浅碗中。三轮车的玻璃上常常贴着广告塑料纸制成的红色大字:“凉皮”,要么就是“正宗凉皮”,最多的还是“一机厂凉皮”。</div><div><br></div><div>濮阳凉皮成为地方特色小吃,一定不能忘记何处生来、怎样化身。濮阳凉皮,一机厂凉皮是开端,是鼻祖,是发祥。一机厂建立于八十年代后期,产品主要是针对中原油田需要的石油机械设备。厂子正常生产了仅三五年时间,就关门了(现在的厂区开发成了社区)。工人多数来自于青海,厂子不行了,下岗无业,家庭生活面临问题,便把从西北老家学到的凉皮制作变为生计,或家庭作坊,或租一门市,有的置于熙熙攘攘热闹大街,有的暗藏于幽闭冷落小巷,最简单就是三轮车,一二桌几,三五马扎,一瓶淡醋,半碗辣椒油。由冬到夏,从早到晚,悄悄走进百姓口腹,渐渐成为特色小吃,也慢慢带动了其他务工者,卖凉皮的千百人,但“一机厂”这个名字却声名鹊起,成为标志。也被有心人注了商标。一机厂惨淡倒闭了,却风风火火地带起了一个地方小吃。现在在濮阳市区,基本上百步之内必有凉皮。凉皮四季皆可食用,春天吃了能起阳,夏天吃了能消暑,秋天吃了能藏阴,冬天吃了能保暖。其他小吃是几口就能吃饱,凉皮是吃饱了还能吃几口。</div><div> </div><div> 濮阳到底有多少家凉皮店和凉皮摊,现在无法可计。工商局也没有准确数字。原因是,街边店市还有证照,但多数的三轮车凉皮,却是无证无照,不记录不备案。加之今天来,明天走,生生死死,走走停停,无法确量准算。我估计,濮阳市区内的大大小小凉皮生意,差不多得三千左右。</div><div><br></div><div>凉皮要筋、韧、糯、软,口感要佳。但是,它的核心一定是调料汁和辣椒油,这也决定了凉皮的主要味道,也是口碑和能否维持的重要部分。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各店各摊凉皮其味已杂,特色各有,有重辣椒油的,有倾酸汤汁的;有只有凉皮面筋其它一概不放的,有黄瓜丝子花生豆子啥都配的;有水不拉叽的,有干干爽爽的。</div><div><br></div><div>凉皮有厚有薄。有拌有裹。有米皮有面皮。有的摊点还出售凉面,凉面与凉皮虽然都带“凉”字,但非为一伍,凉面出生于四川,与西北凉皮相差太远,却在濮阳混进凉皮队伍里来,用得凉皮的拌料嘬汁,实在是天地不宽,寄人篱下。</div><div><br></div><div>为此,本人写下《凉皮赋》,以求长记:凉皮在濮,非特非殊,源于西北,光大此土。日常小品,百姓爱汝,各摊各店,杂陈市府。体圆柔薄,色如米乳,弹韧筋道,味可口腹。男爱女用,乐不思蜀,虽为小吃,其位首瞩。进得厅堂,下得乡署,华宴陈设,更混私厨。百姓爱戴,营者乐图,发扬光大,绵延展抒。</div><div><br></div><div>“阿嫂,来碗凉皮!俺还再带走一个裹哩!”</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