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转眼又是一年,不曾忙碌,但也决不虚度。工作之余,用相机、用手机,关注国之发展,关注百姓生活。不管别人对我如何评价,我依然自重,依然以善良之心关注这个世界!</h3> <h3>我不擅吹拉弹唱,只慢慢感觉到摄影可以成为我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心情好时我会走出去,用相机记录自然美景 ; 心情差时我更会走出去,那怕只是用手机,也要去看看国之发展悄悄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看看那些还住在棚户区,还为每天吃什么而奔波的老百姓……当镜头对准了他们,我会深深的感觉到,自己的一些小小得失又算什么,还有这么一些人比我们更值得我们去关注!</h3><div>…… …… ……<br></div> <h3>一年前的元旦前夕,终于经坝上到克什克腾旗去感受了-30多度的北国风情,顺道参观故宫、鸟巢。</h3> <h3>年年登高,人人进步。元九登高节已成为达州名片。</h3> <h3>登高节的卫士保证活动安全。</h3> <h3>开江甘棠舞火龙闹元宵,热闹非凡</h3> <h3>我的家乡万源,秦川锁钥曾成为入川之重要门户。</h3> <h3>210国道穿越海象沉积岩</h3> <h3>清明期间在蜂桶乡让水坝,两位老人在开满木瓜花的地里育玉米苗。</h3> <h3>玉米肥团育苗,用特写来表现劳动、团结协作的情景。</h3> <h3>几去让水坝,这些娃娃依然可爱,记得第一次驴行让水坝虎哥拍的春花姑娘。那一次,三天行程,因用力过猛走伤了脚,但我以一篇《从此山不再高》开始了我行摄之路。</h3> <h3>原始的打谷方式,也许经过如此汗水出来的谷子,米饭会更香。</h3> <h3>9月初的万源庙垭,如此富饶之地。</h3> <h3>摄影的本质不在摄影,更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弱者的体贴、帮助。今年大学入学季,在庙垭乡帮助这位贫困学生顺利上学,这样的善举我们年年都在行动。</h3> <h3>西昌邛海是值得去休假的地方,傍晚慢步湖边心旷神怡。(手机拍摄)</h3> <h3>国庆去阿坝片区转了转,走都汶高速、理县、红原、若尔盖、郎木寺、黄龙、九寨以及光雾山,也有些许收获吧。</h3> <h3>雨中,高原小景</h3> <h3>上帝的调色板</h3> <h3>神奇的九寨</h3> <h3>若尔盖草原总是这么迷人</h3> <h3>神秘瓦切</h3> <h3>瓦切门外拾垃圾的老人。不仅为这位孤独的藏族老人拍肖像,也对其进行了支助。</h3> <h3>经过改造的郎木寺已失去往日的神秘,只好从树缝中偷窥。</h3> <h3>转山转寺转佛塔,在经殿的香雾中摇动作手中的经筒,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上,他们不为修来世,只是让心灵得以净化。</h3> <h3>再来郎木寺,转山转寺的信徒依然,感觉我没有了先前的冲动。</h3> <h3>郎木寺天葬台,凶猛的秃鹫正争抢食物。藏族的这些习俗看似不可理喻,实则是他们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得更加密切,生之于自然,依然要回归给自然!</h3> <h3>再去光雾山,在小兰沟拍罢照天已尽黑,旅游车早已收车,老婆陪伴我们走回营地。次日去黑熊沟,可惜跟随我数年的脚架丢了,好些时候思想恍惚!!</h3> <h3>在众多的题材中,鸟类拍摄无疑是最容易也是最难拍得好的。我们拍鸟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他成为艺术作品,更多的是关注我们的自然、生态、生存环境,从而让更多的人来关爱这些生灵,关爱自已。</h3> <h3>二东村荷塘的大苇莺,感觉她并不大吧</h3> <h3>春季,鸟儿吸吮着树上的花蜜。</h3> <h3>在钢筋水泥墙洞内筑巢哺育后代,无疑为时尚之举。</h3> <h3>林中的鸟儿已成我们的友伴。</h3> <h3>调皮的红尾水鸲在镜头前一点不怯场。</h3> <h3>后河的赭河乌</h3> <h3>后河的翠鸟很野、很怕人,这个是我潜伏守了数日才拍得的最近的一只呆翠。</h3> <h3>俯冲的翠鸟撞到我枪口上,真是不易,只是我这枪太老套了。</h3> <h3>分别在后河和洲河拍得</h3> <h3>这一幕,小白鹭是俯首称臣?</h3> <h3>受伤的白鹭</h3> <h3>戏鱼</h3> <h3>傲慢的家伙</h3> <h3>终于抓到综头这小家伙</h3> <h3>谁家的雏鸟</h3> <h3>来洲河过冬的赤麻鸭,也叫黄鸭,性机警,很远见人就要飞跑。</h3> <h3>比翼齐飞</h3> <h3>苍鹭</h3> <h3>当地农民叫黑老娃的鸬鹚,没想到我们洲河还不少</h3> <h3>房前屋后也飞来不少鸟儿</h3> <h3>人去屋空的土墙木窗下,已经易主</h3> <h3>与三两老师夜拍的石桥牌坊</h3> <h3>如果你把摄影也当成一门艺术,那可千万不能急功近利,积淀最终会让我们得到回报。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以自己的知识、阅历去读入,就如一名雕刻师,删繁就简,将你理解的情景留在方寸之间,记录下历史的这一瞬间。</h3> <h3>精心雕琢</h3> <h3>留守娃娃的心思</h3> <h3>注意这只猫在注视着你。</h3> <h3>市里对塔坨公园改造真是花了血本。</h3> <h3>金兰大桥眼看就要建好,在船上长大的孩子们一点没想到,他们的生活将会发生巨大改变。</h3> <h3>我并不是非得用手机拍片,对那些到处讲手机摄影技巧的大枷们真是没感起兴趣来。但不管怎么说,手机确实可以应急用,方便。以下是一些手机作品。</h3> <h3>去开江看荷花,偶遇编簸箕的老人,成全了我今年参加了唯一一次大范围比赛,也使我的那点虚荣心得以宽慰。该片在北京国际摄影周云影像全国手机摄影大赛三等奖,另有一张去年拍的获优秀奖。</h3> <h3>茶馆不一定川西坝子才有,偶尔从210国道回万源,路边上也有这样的场景。</h3> <h3>经常去农贸市场转转,这些场景不仅是凉山那边才有。</h3> <h3>慢水桥上的自由市场别有洞天</h3> <h3>小区内孤独的老人</h3> <h3>安全社区建设可以改善这样的场景吗!</h3> <h3>没想到达钢还有这么一片棚户区,每家人住一大间,然后做饭、洗衣服在过道上,上厕所是公共的。这样的房子是我儿时的记忆中才有的。</h3> <h3>城市改造,拆迁之地总有拍摄之点。</h3> <h3>万源城中心这片区域的拆迁改造倍受关注。</h3> <h3>在已搬迁户家中看看,总是有几分伤感!</h3> <h3>塔坨片区改造拆迁</h3> <h3>达州火车站片区改造拆迁,模特很忧伤。</h3> <h3>西外新区房屋商挂的卡通画</h3> <h3>出行的两对婆孙</h3> <h3>人民广场引吭高歌的老人们</h3> <h3>莲湖广场放风筝的孩子</h3> <h3>莲湖新区建设工人</h3> <h3>矿工写生</h3> <h3>2016年10月底,在守护岳父期间,为一丝不苟的护士小姐点赞。</h3> <h3>今年夏季落成的达州图书馆一角</h3> <h3>图书馆读书区</h3> <h3>重温入党誓词!</h3> <h3>金兰大桥已初具规模,达州发展在提速!</h3> <p class="ql-block">眼看2017年就到了,回眸2016年摄影爱好,虽然没有骄人的业绩,但她也切切实实充实了自己的业余生活,以摄影为媒介放眼量心地更宽阔。这也离不开同事、朋友对我的关心、帮助,特别感谢身边众多摄影老师的指导、陪伴,我要谢谢你们!同时也要感谢家人的支持……新的一年,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更加热情的心情,取得应有的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