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是2016的最后一天,还有十几天便是父亲去世的周年。"魂归碧海,情系蓝天"。父亲的骨灰,在今年的清明,依父亲生前的遗愿,撒入东海,永远陪伴着大洋两端的亲人。</h3> <h3>一晃父亲离开我们已是三年,儿子不孝,未能在身边陪父亲走完最后的日子,实为心中永远的憾事。那一年的年底,憋着一口气去跑了California International Marathon,想用一个好成绩献给父亲,但却毫无突破,无颜提及。第二年的士兵马,更是一败涂地,跌到跑步生涯的最谷底。</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忆起初练长跑之时,像所有关心孩子的父母一样,父母亲总是劝我莫要"运动过度",像每一个叛逆的孩子一样,我时常不耐烦地顶回去。其实我知道,父母对我的支持总是无条件的,不管在他们眼中这个爱好是如何的不合情理,仍然为我的每一点成绩而骄傲。生平第一次的半程马拉松,父母在终点拿着相机为我加油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跑崩了的5K,父亲一边批评我的跑姿,一边跃跃欲试就差脱了外套亲自上阵了。父亲关于运动的名言,"我们当年困难时期上学那会儿饿着肚子打赤脚都比你跑得快",反正无证可靠,虽不服气也无从辩驳。不服归不服,老爸生长在河畔,自幼水性了得,如果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怎么也得被怂恿着上个三项玩玩吧。</font></h3> <h3>父亲的去世和儿子的出生,改变了我的很多想法。虽然跑了多年,但真正静下心来认真研究思考跑步学问的时间却不多。步入人生的第五个十年,突然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是可以任意挥霍时间的年纪了,或许这就是四十不惑的意思吧。态度决定结果,2015年之后的训练重新步入正轨。为准备波马的冬训开始尝试一些新的认识,非常艰苦但成效也很明显,有一种堵塞多年的任督二脉终于被打通的感觉。进入2016年,多年的追求终于有了一点成绩上的突破。16年一共跑了三个正式比赛,三月的Albany半程马拉松,四月的波士顿马拉松,和九月的柏林马拉松。成绩分别是1:26:31,3:05:30,2:59:38,每次均创造了个人的最好成绩。虽然不是什么惊人的成绩,但对于天分平平的我已算是不易。如果老爸在天上能看到的话,应该会为我感到骄傲吧。</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三月初的南方小镇Albany,天气条件正佳,清晨40度出头的气温,让比赛显得格外轻松。作为波马测试用的半程马拉松,没有全力去冲,居然跑出了平时训练欲仙欲死的配速。虽然这之后四月波士顿的天气不理想,让这个配速失去了参考价值,但是确实极大地提升了自信。</font></h3> <h3></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四月中的波士顿,气候多变,比赛日一早气温就飙升到接近70度,还没出发就已经被太阳晒出一身汗。虽然感觉状态不错,还是很自觉地调整了目标,放弃了破三的念头。事实证明这是个明智的决策,多位实力远超我一头的大牛没有倒在卫斯理的红粉裙下,却撞死在炎热天气的墙上。</font></h3> <h3></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9月底的柏林,在炎热中挣扎了一个夏天,勉强保持住了上半年的状态。柏林适宜的气候和平坦的赛道,多少抵消了一些长途旅行的舟车劳顿。据说比赛沿途街景很好,但我埋头比赛,确实没领略到柏林的风采,有机会一定要再去搞一次观光跑。好在顺利破三让我心情很好,赛后的德国啤酒猪肘子,更是锦上添花。</font></h3> <h3></h3> <h3>整个2016年,合计完成里程2,567.3英里,平均配速7分半。回头看这些数字,免不了问自己,"吾已尽力,尚能如何"?</h3> <h3>2017最大的心愿是完成纽约马拉松,将大满贯完赛的数字增加到四个,但又对依靠实力去NQ充满了不确定。希望老爸在天之灵保佑我抽中纽约一票,免去我NQ的艰辛。纽约尚且如此打算,更不必提伦敦和东京了。毕竟拿到下面那个拉风的牌子才是第一要务,"众人笑我太虚荣,我笑世人皆如此",不免俗,莫鄙视。</h3> <h3>2017年,儿子会继续努力地跑下去,老爸一定还看着呢,不能太偷懒,与所有跑友共勉,共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