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凉山,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一个跨越千年直接从奴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地方。6.02万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几乎全是大山和干旱贫脊的土地,在525万人口中50%以上是彝族同胞。由于大山的阻隔,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彝族的传统文化和自然风貌保留较为完整。这里苍凉俊秀的风景,古朴的生产生活状态,五彩缤纷的彝族服饰,气氛浓烈的民俗活动.........无时无刻不感动着我,让我一次次投入大山之中去感受她的原始,古朴.....感受她的变化.....</h3> <h3>大凉山火把节,是彝族太阳历的第二个星回日,以农历最热的六月过。据历史文献记载:火把节“以火色占农”,“持火照田以祈年”......等含意。火把节是彝族众多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场面最壮观,叁与人数最多,民族特色最为浓郁的盛大节日。</h3> <h3>“毕摩"是彝族民间以念颂经文和用特定仪式进行彝族宗教的传播和主持,以求六畜兴旺,人丁平安为目的的原始宗教文化</h3> <h3>凉山彝族男子习惯在前额顶上留一块方形头发,编成小辫,用头帕包裹竖立指向蓝天,俗称“天菩萨",视为天神的代表,认为它能主卜宰自己的凶、吉、福。(美姑县城 2016年1月)</h3> <h3>“索玛花年年开放,男人们的月琴把快乐弹响......你看那条宽敞的大道,有人来这里,改变了往日的模样,有人离开时,闪烁着幸福的泪光...."这首《索玛花开》的主题曲及剧中情节充分反应了脱贫攻坚战场,精准扶贫第一线的真实情况,也表达了深度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强烈愿望.....</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大凉山,各种现代发廊,原始理发店及露天理发摊交织在一起,完全是当地社会发展状况及经济发达水平的一个缩影。也反映出新一代凉山人向往美,追求美.....为创造未来美好生活奋发图强的良好精神面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赶场赶的是以物易物的生存需要,我家养的牛,你家养的马,他家养的山羊......在既定日子你推我赶到集市上进行交易,各色人等熙熙攘攘,叫卖声,讨价声不绝于耳,成为了乡村生活的重要部分。赶场对于他们来说,除了各种牲畜及其它日常用品的交易外,更是潜移默化的定义为人际交往日,信息获取日,身体休息日,心情放松日.....犹如一场身心旅游。</font></h3> <h3>彝族新年,彝语称为“库斯”,“库斯”一般选定在农历十月,庄稼收割完毕的季节,为期三天。从古到今,彝族同胞对过年十分重视,也很热闹,过年中的许多仪式均与祖先崇拜相关,整过节日充满浓厚的祖先至上色彩.....</h3> <h3>层峦封堵的大凉山深处,同一片蓝天下,有这样一群孩子,因环境造成的贫穷和落后如大山般紧紧围困着他们,年幼的他们早早的就用瘦弱的身躯挑起家庭的重担....可艰辛的生活,却从没有把他们的童真磨灭,逆境中依然保持纯真,贫困中依然渴望学习....</h3> <h3>:</h3> <h3>神秘而美丽的大凉山,处处清晰地刻下了岁月的痕迹,生活在这遍土地上的彝族同胞,虽然谈不上富裕,但他们的目光在凝滞中透出坚毅,淡定和乐观,在这遍干旱贫脊的土地上,茫茫的大山中,他们对美好生活充满追求和向往,有尊严地活着........祝福你大凉山,祝福你大凉山的彝族同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