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今天,是我39岁生日,感慨这一生匆匆走过了三十九个年头,转眼人到中年。这个生日,小糖豆远在外地求学,第一次没有跟我在一起过生日。老公精心准备了晚餐,礼物;亲朋好友发来红包和祝福……然而今天,我最惦记的人,是我的妈妈。这一天,我最想做的事是写一篇妈妈的传记留存。</b></h3><h3></h3> <h3><b> 我的母亲出生在1949年共和国成立前夕,是个非典型的处女座。我的外公外婆都是有文化的人,外公曾是沈飞的高级统计师,家境不错。母亲是家中长女,有三弟一妹。母亲也是外公眼里最受宠爱的一个,在普通人还在忙于生存的时候,母亲不但上学读书,还有学习小提琴,手风琴的机会。</b></h3><h3><b> 这使她后来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优雅女人。她精通音律,几乎听过的旋律都能扒下谱子,并用多种乐器演奏,我见过的她就除了小提琴和手风琴之外,还会演奏钢琴,电子琴和吉他。</b></h3> <h3><b> 母亲年轻时,长得非常标致,大眼睛,浓眉毛,高鼻梁,精致雕刻一般的嘴,身形纤细柔弱,是一枚典型的小家碧玉。她又非常聪颖,写得一手好字,还非常痴迷文学。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她考取重点高中,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还是乐队的小提琴手。但因文革没有将高考进行到底,就去下乡了。</b></h3><h3><b> 下乡的岁月是她后来回忆起来最痛苦的经历。身体柔弱的她干活儿赚不到更多的工分,性格比较娇气的她吃不了农村的苦,常常吃不饱饭,抑郁着在农村待了好几年。她应该是那个年代最不适合在农村下乡的知识青年吧。但困难的环境也使她结交了一些一生知心朋友。</b></h3> <h3><b> 母亲从农村下乡回城时已是"大龄青年",经人介绍认识了我的父亲。但没多久她随着外公举家迁到湖北工作(支援三线?),两三年后,舅舅们又一个个被我外公调回沈阳。母亲为了顺利回沈,成为了一名教学仪器场的普通工人。</b></h3><h3><b> 我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铁路局的检车工人,因为文笔好,没有怎么干过工人的工作,就一直从事宣传报道等写作的工作。父亲长相平平,还戴眼镜(那时候戴眼镜极少),又是大龄。认识母亲之后,两个人在辽宁和湖北之间鸿雁传书。我曾在许多年之后看见过母亲给父亲的书信,字里行间表达着对父亲文化的敬仰和对父亲家庭的关心。1977年2月14日,他们正式结婚了,那时候他们肯定不知道2月14日是情人节,更不可能懂得一生一世的谐音。</b></h3> <h3><b> 父母的组合是典型的"男才女貌",父亲对我母亲爱得很浪漫,但那时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奶奶,未嫁的姑姑,还有我的父母就生活在一起,生活中也常有摩擦。1977年12月27日,我奶奶生日的第二天,我出生了。我的父母把我视为掌上明珠,母亲认真的用手写的日记为我记下了我生命中的每一个第一次~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还有很多我的童年趣事。这日记一直为我记到了中学。</b></h3><h3><b> 我出生之后,母亲的生活更加辛苦,上班很远,还要抱着我送到单位的托儿所,我就在抱被里陪着妈妈上下班,她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告诉我~我的每一个微笑就是她最好的强心剂。</b></h3> <h3><b> 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上进的母亲顺利考取了"辽宁大学中文系",那时的辽大中文系是很牛的文科学府,她也成为了一个带着宝宝上课的大学生。妈妈的勤奋是无法形容的,直到现在,家里还收藏着她当年学中文的全部教材,几十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艺理论……每一本上面都有娟秀的小字做的笔记。我的妈妈也一周是我的偶像,她会背诵大量唐诗宋词,常常出口成章,还常常写诗歌散文,对我后来热爱文学和写作有很大帮助。 </b></h3><h3><b></b><b> 读完大学,妈妈自学了财务,调入沈阳市医药公司铁西分公司,从一个普通的财务人员做起,十几年时间,成为了财务界高手,任沈阳医药外貌公司财务部长,为了多赚钱养家,她还给一些私人公司兼职指导财务和税务工作,骑着一辆小摩托车常常风里雨里四处奔波,也赚了很多钱。</b></h3> <h3><b> 在花钱和赚钱的问题上,母亲是个"想不开"的人,她虽然非常貌美,却丝毫不喜欢打扮,衣服没几件,更不买任何化妆品。我的印象里,她就是热爱攒钱攒钱。</b></h3><h3><b> 在她繁忙的工作期间,她对我的教育非常严格,而且和我的父亲目标一致。为了让我有好的学习环境,小学阶段我就转学三次,还让我从六岁起就学习英语,那时候的学习方式就是对着一台黑白电视机看电视讲座。我还有机会学习了奥数参加数学竞赛……这在我的同龄孩子中是不多见的。</b></h3> <h3><b> 对我的学习,母亲要求很严,是个名副其实的"虎妈",小时候也经常被她打一顿,骂一顿。让我背文言文要求非常流利不许卡壳,还得一个标点都不可以错。为了考察我的英语背诵情况,本来学俄语的她,自学了跟我同一水平的英语。但这样的严格要求,对于本来就有点贪玩不上进的我,是非常有效的办法,正是因为妈妈的严格要求,我才能考入重点高中,考上大学。</b></h3> <h3><b> 我考上大学那一年,母亲又一次以她敏锐的观察力做出了重要决定,拿出全部家底买了一个临街门市,开了一家药房。当时周围的环境还很冷清,这个投资是很有风险的,但后来证明,她是很有眼光的。这个药房成了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爸爸是铁路局干部,妈妈任财务科长,还经营着药店,全家迅速"小康"了。</b></h3> <h3><b> 在我的印象里,我的妈妈不是那种婆婆妈妈的女人,也不是合格的家庭主妇,甚至很少做洗衣做饭这些家务,像个女汉子。但爸爸和她很恩爱,我甚至不止一次问过爸爸,为什么那么心甘情愿哄着她。</b></h3> <h3><b> 2001年初,家里又一次重大转变,父亲突然脑出血去世,在从发现他生病,到送医抢救的过程里,妈妈犯了不少错误,没能第一时间发现父亲生病,还以为只是喝醉了。没有直接送大医院,而是当小病送了铁路的医院……父亲死后,母亲陷入极度的悲伤和自责中,尽管亲戚朋友中有怨她的错误判断,可父亲的死真正最痛苦的人,是我的母亲。她一定是最不愿意他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她没有过多去跟别人表白自己的悲痛,却用万字写诗写文章来回忆我的父亲,那语言的表达让我看一次流一次眼泪。</b></h3> <h3><b> 父亲死后,母亲没有心思再做财务工作,记忆力也渐渐衰退,药房的生意也日渐惨淡,最后出租了门市房。我也因为家里突如其来的变故而匆匆结婚生子,了却了她的后顾之忧。我因为上班太远,怀孕生子,顾不上对她更多的照顾,母亲孤独的经营了药房几年,就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年长十岁的叔叔。他们都生活我过问很少,但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是属于游山玩水去结伴而行,生活中经济上还有各自的私心那种。所以,生活了几年,也惨淡分手。</b></h3> <h3></h3><h3><b> 母亲被我接回家时,已经患有很严重的脑萎缩,很多事说了一遍又一遍也记不住,还常常半夜惊醒,找东西,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我雇了一个保姆照顾她,但白天上班还是觉得不放心,于是就让妈妈带着保姆跟我的外婆一起生活。她在自己妈妈身边,情绪稳定一些,越来越活得像个孩子。</b></h3> <h3><b> 这几年,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特别是脑萎缩不可逆转的发展,甚至有时她都不认识我了,生活自理也越来越差。她的记忆就像一个渐渐删除信息的磁盘,新的内容无法写入,旧的记忆正一点一点消失。她记不住中午吃了什么,却能记住曾经背过的唐诗。她只记得她最爱的人,最依赖的人是她的女儿姣姣,天天挂在嘴边找,却不知道经常买各种好吃的给她的就是她的姣姣。偶尔,她知道是我,就会语重心长的说"姣姣,你一定好好的,你是妈的命根子,妈就怕你出事……"一边说一边擦拭眼泪,这也是她唯一的泪点。</b></h3><h3><b> 几年前,她还能记起我的生日,给我打电话,让我回家,可今天,她不可能知道是她女儿的生日。当她想不起来我时,我是那么想她。</b></h3> <h3><b> 母亲一生不幸多于幸福,晚年得了最难治的脑萎缩,眼见她退化成了三四岁的孩子,我只剩心痛和焦急。因为我还没有怎么尽过孝心,她还没有体会到更多的,来自女儿的照顾和回报。是啊,时间都去哪儿?还没好好珍惜今世的母女之缘,我们就老了。偶尔,我也会想,她傻傻的,反而更加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她幻想的世界里,也许比为我,甚至我的女儿继续操心要好一些。可我,很想继续享受母爱。她傻傻的,但我还是喜欢搂着她的脖子,贱贱的在她身上求抱抱。无论怎样,我只希望她能多活些年,没有父亲,没有兄弟姊妹的我,有妈活着,就有一个亲人,一个家。</b></h3><h3><b></b><b> 这个生日的夜晚,褪去了烛光晚餐和卡地亚戒指的幸福,我想的心事~儿的生日娘的苦日。作文以记之!</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