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纪六、七十年代交替之际。中国大地腥风苦雨,一片混沌。
然而,在闽北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隅祥静之地,它不仅聚集了当地的少年学子,更接纳了许多被时代摒弃的书生和孩童。他们在这里教学相长、向学成风。
若干年后,在这里成长的孩子们走向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回忆说,那几年的教育和薰淘,让他们终生受益匪浅。这就是我们的母校,崇安一中(现为武夷山第一中学)。 准备篇
走出校门四十五年之后,承蒙黄美姫、徐菁、赖建榕、林斌、杨小琴、罗华英、朱立芳、左廷坤、彭涓、修明等同学的热心联络、精心组织、全心奉献,我们崇安一中七二届高中三班(当时称为四连三排)的同学们有了第一次难得的重逢机会。
聚会定于2016年12月23-24日在母校举行。 总召集人黄美姫和徐菁 崇安地区联络小组 福州地区联络小组 分别四十五年后,一则同学聚会的消息,像石头掉进湖水里,平静的湖面上荡漾出层层如花的涟漪。
听听同学们的反应:
杨诚:我们是莫老师的学生,应趁早去看望尊敬的莫老及夫人。
钱军:分别十六, 重聚六十。
徐菁:同学情、武夷行。武夷山欢迎您们!
赖建榕:这次三班聚会太宝贵,大家和莫老师在故地留个影如何?
欧霞:决不缺席。
王平:相遇十几岁, 再聚祖字辈。
黄萍: 这次同学聚会,能跟大家见面,好开心!
陈和: 同学们多回忆些在崇安中学的段子啊。
林斌: 同学情在荡漾,很热闹、很愉快。
陈云珍: 建议在聚会中看望生病或身体欠佳的同学。
周美英: 崇安一中三班同学们,大家都要身体健康!
...... 四连三排的集结号己吹响!
来吧,同学们! 巍峨秀丽的武夷山峰、回环九曲的武夷溪水、齐崭苍翠的武夷茶园、溢光流彩的武夷瀑布、皓洁如洗的武夷月光,正迎候着您的光临!
来吧,同学们! 咱们虽阔别四十五载,奔赴四面八方,但在聚会的美好时刻,大家都将从海内外、省内外汇集母校,攀谈叙旧,欢聚一堂。 来吧,同学们! 同窗就学的岁月虽渐渐流逝远去,然而,年迈健在的恩师正盼望着大家的归来。又有久别重逢、亲切温暖、热情洋溢的一张张同学的笑脸在等待。 来吧,同学们! 在岁月更替的最后几日,让我们共同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让即将逝去的2016年成为此生最亮丽的记忆。 12月22日下午,福州地区同学的先头部队抵达武夷山。徐菁、秦刚同学热情接待。 <h3>谢师篇
先回忆我们的老师们。
温文尔雅的莫孝言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他除了教我们“主谓宾定状”,还多才多艺。每次班里表演节目,他都拿一个乐器伴奏,不知道那个叫啥,长长的柄,一端是个圆筒。当时我们调皮地叫它“大糞勺”。
霸气侧漏的徐连长-振远老师是教数学的。他经常说我们在学校农场劳动时,把下巴杵在锄头把上的消极怠工,使他满眼看去都是等腰三角形。
满口乡音的Omega 老师,哦,说漏嘴了,是欧玉顺老师,给我们上物理课。有一次他到我们班监考物理,是这么说的:”徐连长派我来,其目的就是抓他一两个。看,外面有巡逻队...”。
高大英俊的关国华老师(福建农学院老师)教我们化学。第一天上课,他一言未发,登上讲台,在黑板的最高处写了“关国华”三个大字。同学们急忙抄录在笔记本上。他一转身说“抄什么抄,这是我的名字”。是这位老师让我们每一人都能背诵“元素周期表”。
教英语的陆老师,每次上课让我们练习的口语就是毛主席语录:“备战备荒为人民”。以致于同学们在四十多年后碰面时,一个人说“Be prepared”,另一个立即下意识地接上“against war” , 像接暗号般的娴熟。
还有政治老师吴克华的湖建普通话令人印象深刻。有一次校运动会,他在高音喇叭里喊:“叼求潦蛋的桶穴请注意啦,刚才一棵求潦蛋夹在桶穴头上......”(丢手㨨弹的同学请注意啦,刚才一个手榴弹砸在同学头上......),笑得大家路都跑不动。
音乐老师陈光栋(福建省歌舞团指
挥)教我们乐理与合唱。他说在唱歌时“了”要唱成”liao“, “的”要唱成“di "。
还是许多优秀老师,如英语老师曾毓秀、朱鳞瑞(厦门大学老师)、体育老师邱瑞琪等等。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班主任莫孝炎先生仍健在,我们诚挚地邀请他和师母来参加我们的聚会。
</h3> <p>同学们精心为老师和师母准备的“谢师礼”。</p><p><br></p><p>1. 一张感谢卡,每位同学献给老师几句感谢和祝福的话。</p><p><br></p><p>2. 一本相册,满载着同学们分别四十余年间在各地、各种场合相聚的记录。</p><p><br></p><p>3. 两条御寒羊绒围巾,让老师和师母真切感受同学们的关心和体贴。</p><p><br></p><p>4. 一盒温䃼的西洋参,给老师补充营养,延年益寿。</p><p><br></p><p>5. 一套精美的收藏钱币,让老师闲暇之余把玩欣赏,聊添生活乐趣。</p> 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莫孝炎先生和师母欣然赴会,同学们万分激动。 同学们与恩师亲切交谈 在老师面前,我们都是孩子。 同学们与恩师合影留念 主持人黄美姬同学 - 聚会召集人兼群主 廖建国代表同学发表感言 王平代表同学们给老师和师母送礼 恩师教诲
高官不如高薪,
高薪不如高寿,
高寿不如高兴! 欢聚篇 <p>喜相逢</p><p><br></p><p>四十五年前的匆匆别离,让且行且远的身影渐渐模糊。今日的团聚,在彼此的双眸中又清晰地看到了同窗的你我。</p> 四十五年光景一逝而过,同学情谊永存心底。 欢聚一堂
忆往事,话当今。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 泡一杯热茶,把往事回顾,
斟一斛美酒,把思念倾吐。 把盏高歌,豪情满怀。欢笑声充满宴会大厅,汇聚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彭涓对坐在她后排的冯建克和林斌同学,心存感激!她回忆说,当年她勤练吹口哨,朝学暮练总出不了声,上课时还不放弃练习,不料一声尖脆的口哨声脱口而出。正在写黑板的徐老师一转身,怒目圆睁,目光越过彭涓,直指后排的建克和林斌。罚他俩起立,劈头盖脸一顿训斥。这两位男生一句不辩,静静受惩。今天彭涓终于当面向英勇护花的同学说一声感谢了! 我们的特邀嘉宾暨小妹同学 (英年早逝的姜咸康同学的姐姐),专程从长汀远道而来参加我们的聚会,还主动担任摄影、照像和后期碟片制作。赖建榕和王平代表全班同学向小妹表示衷心感谢! 同学 + 亲戚 黄萍同学表演节目 李鸿平同学表演节目 秦宪同学表演节目 咱们当兵的人 合唱:我是一个兵。 <p>本次聚会的重头戏 - 在四十五年前当时分別前合影的大樟树下,再次全班同学留影。</p><p><br></p><p>班干部身先士卒,为拍集体照做准备工作。</p> 高中毕业的分别合影 四十五年后的重逢合影,每个人都找到自己原来的位置。
百年樟树穿越春秋,洗礼岁月,
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分别和重聚。 莫门女将,闻名遐迩! 全体男生与老师合影
三班男生最牛B!
1. 当兵的同学最多,为国家和人民贡献靑春年华。
2. 联姻遍及全年级,“捞功”一流。 崇安地区同学合影
那一段青葱同窗的光景,伴随至真至善的情谊,己嵌入你我的的年轮。 南平地区同学合影
同学欢聚,重温友谊。
喧嚣浮华中回眸一看,人间最弥足珍贵的,还是那同窗之情。 穿越时空的隧道,让我们重温昔日的时光。 <p>咱班的女生very 靓,赏心悦目!</p> 师恩永铭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