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家溯江而行(六)

博源·顾

<h3>11/15</h3><h3>汉源——宜宾</h3><h3>全程400公里,历时5小时。</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汉源出来,重新踏上征途。其实雅西高速确实很美,只是我们只走过1/3,快到西昌的时候才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而我们行程有限,不能全程走过。就留一点遗憾让未来的旅程来实现吧!</h3><div>&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进入宜宾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整个城市依然忙碌。点一碗正宗的燃面,吃一下火辣的情怀!(确实好吃到吃了一半,才想起拍照)</div> <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11/16</h3><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宜宾有几个景点都非常不错,抗战第一庄李庄,棘人悬棺,小石林等。不过都相对较远,遂选了一个比较近的李庄转转。</h3><div>&nbsp; &nbsp; &nbsp; &nbsp; 本想一早再去吃一回燃面,可没有停车位,只好作罢。</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李庄在四川宜宾市浩荡长江的南岸,因镇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庄"而得名。李庄是一个人口仅有1.2万人的偏僻的小镇,错落有致的木阁楼、青石板铺就的狭窄的小巷、高大的木门槛和沉重的木门、一座座造型精美保存完好的古宅古庙,使它在全国早已声名遐迩,更使其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所以,在我国又有“东有周庄,西有李庄”之说。</div> <h3>李庄最有名的是三白!白酒,白肉,白糕!这就是庄上有名的周氏酒厂。临街的酒厂,角落里一片小小的柜台,全庄的人都来这里估酒,我们也不能免俗,来个20斤回家尝尝。估酒的奶奶今年74岁,如今仍然身健体康,估计当年应该也是位估酒西施吧!</h3> <h3>白糕,糯米粉做的,口感很好!</h3> <h3>如此富庶的地方!</h3> <h3>每条街巷的房屋都是丹楹刻桷!</h3> <h3>1939年,自“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十六字电文发出起,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多家高等学府科研院所,在抗战时期迁驻李庄。</h3> <h3>&nbsp;张家祠堂最为精绝的是厅房的50扇“百鹤窗”。50军扇雕窗,每扇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了2只仙鹤,50扇窗共百只仙鹤,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四周配以飞彩流云,谓“百鹤祥云”窗。据李庄《张氏宗谱》记载,这座张家祠堂里的每扇窗门,雕刻工价都要14两纹银,相当于清朝一个正一品官员的一月俸银。</h3> <h3>对于孤陋寡闻的我,到了李庄才知道,它的建筑之绝妙,梁思成先生在考察时也为这样精湛的建筑艺术而赞叹,曾将张家祠百鹤窗、文昌宫、奎星阁、禹王庙九龙碑并称为“李庄四绝”。它成就梁思成的扛鼎之作《中国建筑史》,也因此与才女林徽茵的有幸结缘,于李庄相亲相爱。</h3> <h3>走入寻常人家,房屋虽然老旧,可却一尘不染,香气扑鼻,多么热爱生活的人们啊!</h3> <h3>长街寂静</h3> <h3>窗子里的人们依然生活的怡然自得</h3> <h3>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整洁的小镇!</h3> <h3>红红的灯笼不知挂了几世</h3> <h3>这么多的门,每一扇后面都有一直流传的故事。</h3> <h3>几十年前的标语提醒着我们,战争曾经和我们那么接近!</h3> <h3>第一次看到母鸡护小鸡,小鸡在母鸡的翅膀下不停的穿梭,而母鸡仍屹然不动!</h3> <h3>不知名的花张扬的盛开</h3> <h3>一架如瀑的菊花</h3> <h3>&nbsp;“三白”之李庄白肉,全名为“李庄刀口蒜泥白肉”,是最受欢迎的美食。白肉之绝,主要是刀功。镇上刀法娴熟的厨师将细长的刀叶从猪皮进刀,划出的猪肉每片长可达20至30厘米,宽15至20厘米,厚度1至2毫米,切出的肉片几近透明。李庄每年举行“李庄白肉第一刀”大赛,镇上厨师现场制作,角逐“第一刀”。&nbsp;</h3><div>&nbsp; &nbsp; &nbsp; &nbsp; 本来它有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裹脚肉",指的就是它又白又薄,和当年小脚女人的裹脚布一样。抗战期间,身为中央研究院院长的陶孟和是李庄老字号"留芬饭馆"的老主顾,这道美食是老陶的最爱,可他嫌弃人家的名字不雅,就抹着嘴角给人家改成了"李庄白肉"这个名字。&nbsp;</div> <h3>清水豆腐,好的水质才能做好的豆腐,好的酒!</h3> <h3>细嫩柔滑,鲜香美味!</h3> <h3>特色熏肉,味道赞!</h3> <h3>刘二哥家的熏腊,买了又买,回了家还让他又快递十几斤,我们是有多爱吃啊!</h3> <h3>长街漫漫,终有尽头,我们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h3> <h3>一个江边小镇,一个文化和历史遗迹沉淀的古老的小镇,一个诉说着抗战风云和沧桑的古老的小镇,一个能折射中国文化、涵养着民族精神的古老的小镇!我们不会忘记你!</h3> <h3>11/16</h3><h3>宜宾——遵义</h3><h3>行程400公里,历时5个小时。</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到遵义的时候已经华灯初上了,到处在修路,一路的汽车脏得都看不出车牌。</h3><h3>&nbsp; &nbsp; &nbsp; &nbsp; 可能酒店位置比较靠近闹市,一夜喧哗不停,楼下早点摊也很早开始叫卖,叫人好生倦怠。</h3> <h3>11/17</h3><div>酒店附近就是毛主席故居,一早,来一趟红色之旅。</div> <h3>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遵义时,毛泽东同志、张闻天同志、王稼样同志居住在新城古式巷19号内。古式巷又名穆家庙,解放后更名中山北路一巷,1966年改名幸福巷。此房原为黔军旅长(同属川商边防军建制)易怀芝(易少荃)的私人官邸。张闻天同志、王稼样同志在此后住了10天左右(1935年1月9日至19日),是他们在长征途中滞留较长的地点之一。此房坐北朝南,一楼一底的砖木结构,外表呈青灰色,其格局与遵义会议会址大体相仿,通面阔15米,通进深9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楼房基础高出地面约1米,大门正中是五级半圆形踏梯。歇山式屋顶,青瓦覆盖,前面坡开一“老虎窗”。楼的上下都有回廊环绕,廊柱顶塑有花卉、鸟兽形象。整幢楼房均置拱形鸳鸯窗,彩色玻璃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既壮观,又雅致。背倚遵义胜迹桃源山,楼房上下及四周有走廊环绕,走廊项壁塑有各种花饰。</h3> <h3>遵义会议在没有共产国际的干预下,独立自主地从组织上进行了改组,增选了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会后不久,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同志负责军事。在行军途中,又组成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同志参加的三人指挥小组。从此,毛泽东同志便成为红军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这是我们党的英明选择,是党在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h3> <h3>再一次踏上归程,这次的目的地是期待已久的凤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