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里是金融街。靠近阜成门和白塔寺。</h3><h3><br></h3><h3>走在熟悉又陌生的街上,家的影子无处寻觅。</h3> <h3>这栋栋大厦的前世今生,承载着历史,承载着变迁,承载着共和国的向前发展。</h3> <h3>曾经在大水车小学原址上建起的华嘉小区如今又被铲平。(围墙内的工地)。</h3><h3>画面里的建筑很象政协礼堂吧。其实是金融街消防大队的所在。位于政协礼堂西边。</h3> <h3>路牌左侧为横水车胡同。路牌右侧是华嘉胡同。华嘉胡同西侧曾经住着绒马一生的大将军肖克。<br></h3> <h3>这儿是王府仓胡同。</h3> <h3>此图右侧是大麻线胡同。</h3> <h3>现在的丁章胡同。过去曾住过我很多同学。其中一高中同学是现国家地震局局长陈建民。远处的高楼曾经是中共中央华北局。</h3> <h3>政协礼堂后边。</h3> <h3>锦什坊街最后的痕迹。</h3> <h3>原址38中。北京159中前身北京女三中。原校址在白塔寺东边的历代帝王庙中。为了腾退文物古建,故迁往北京38中。自此38中融入159中。</h3> <h3>这座大厦的位置,就曾经是我家的房子。</h3> <h3>此地我曾经的家。</h3> <h3>我曾经的家。对门上世纪住过著名曲艺家刘喜奎。据说建国出期周总理还探访过。我家的东边是评剧院宿舍。曾经深受人们喜爱的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就住在那里。比邻而居。</h3> <h3>这里曾经是音乐学院院长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的家。夫人是钢琴家。文革刚一开始便受到了冲击。于是举家逃往美国。自此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祖国。直到客死异国。他去美国之前一直住在这里。</h3> <h3>马思聪故居</h3> <h3>这是南水车胡同。最早叫马勺胡同。作者在此渡过了童年,小学,中学时光。工作以后单位也离家不远。在此几乎生活了半个多世纪。这里记录了我的生活轨迹。也有许多美好记忆。我深深地怀念。故以此片献给在此生活居住过的人们。</h3> <h3>以下十几张照片是我不久前一个周日的傍晚,我又一次来到我居住过的地方,来到金融街腹地。看到的是他的日异繁华和整体完善。之前在华嘉小区的工地上,筑立起了庞大的建筑群。王府仓西段南侧漂亮的双子大厦早已建成。南北走向的金融街大厦林立好不气派。</h3> <h3><font color="#010101">围墙里的工地建起的大厦。</font></h3> <h3>金融街腹地的街心花园。</h3> <h3>金融街上的一排整齐大厦。这个位置最早是叫香家园胡同。我还把他给忘了。</h3> <h3>大水车小学毕业留念</h3> <h3>在夏日的小院里弹吉它。</h3> <h3>小时照片</h3> <h3>曾学过一段小提琴。</h3> <h3>1970年38中师生留念。前排左二陶宗玉老师。我最爱戴的老师。也是我心目中最美丽的老师。</h3> <h3>后排左一英语老师陶宗玉。后排右一语文老师张洪泰。</h3> <h3>笔者初中毕业留念。校领导。各科老师都全了。</h3> <h3>笔者高中毕业留念。</h3> <h3>这时已经工作了。</h3> <h3>90年代的一次高中同学聚会。我有幸参加了。</h3><h3>只因有事提前离开。所以最后合影少了我。深感遗憾。此照片里有后来当上国家地震局局长的陈同学。还有小柯的姐姐和曾在国家信访局工作过的高潮。</h3> <h3>最近一起插过队的知青聚会外婆家。</h3> <h3>附草图</h3><div>记忆中的胡同。亦消失的胡同。</div><div>谢谢浏览。</div> <h3>附草图</h3><h3>谢谢浏览</h3><h3>更正 :王府仓东头北侧还曾有过一座清真寺。最早大水车胡同东口路南是(穆华小学)。只有初小,由清真寺主办。南侧还曾有过大月牙和小月牙胡同。华嘉胡同曾有过(华嘉中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