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30年

面条

郑州美术馆小张找到我,说今年郑州画院成立30周年,想邀我回去做个展览。我第一反应是:怎么这就30年了! 1983 1983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郑州群艺馆工作。 1984 1985年12月25日,郑州画院成立。 可能是因为当时美院毕业的学生少,我就有幸被调入画院,专门从事油画创作。 1986 当时画院只有四个人,黄居正院长,王天佑、张保才老师,还有我。前三位都是写书法丶画国画的老先生,只有我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油画的年轻人。 画院很穷,仅有群艺馆一间办公室。后来不知怎么连这间办公室也没有了。之后,每逢开会,就骑了自行车,到大石桥附近黄院长家里聚集。 黄院长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因为一直做行政,少有时间画画,闲暇时就写写字。院长为人宽厚,办事认真,是出名的好人。逢到开会,几个人就来到院长家里,院长夫人先泡了茶水,然后上班去了,留下我们说说话话。所聊的,除了正事,无非就是些与书画有关的闲话。完了,再骑自行车四散了去。 一年后画院又来了一位画山水的郑老师。登封人,据说幼年习过武术的。 1986 穷归穷,画院却有大量的时间由自己支配,这才是我最看重的。于是,几乎每天所有的时间都在画画,不是下乡写生,就是窝在屋里创作。 又是因为穷,画画的材料也买不起,所以刚毕业那些年,大部分作品就同在学校 一样,油画画在刷了胶的卡纸上,四开的,对开的,整张的⋯⋯当画坏了,一刀刀往下刮颜料时,直如刀子刮在心上。那时节曾不知多少次梦想过:什么时候,我才有使不完的颜料画不完的画布…… 为了这个梦想,1986年和建伟专门开了家取名"夏迦尔"的服装店。目的极其明确,就为了能挣点钱来买颜料。 服装店开了四个月,因为受不了城管丶税务等各种应酬与盘剥,遂将日渐红火的店铺转给了别人。 87年春节刚过,背了背包,和建伟、大洪一道,第一次去了陕北。 1987/在米脂园则沟 1987 1987 1987 1987 陕北回来,听着嘶哑的陕北民歌,在戏校黑暗的小平房内,完成第一幅陕北题材的作品巜山歌》。 1988年冬天,又和黄国瑞丶岳彬去了陕北。回来后完成作品《红崖圪岔山曲曲》。 1989年,作品在七届全国美展获了奖。文化局表彰大会上,局长奖励了我一个台灯,一本列宁选集,还有几本连环画。当时,台灯对我来说是件奢侈的物品,却因为没有放台灯的地方,最终还是送给了别人。 1990 1990 1990 1991 1991年,我和段建伟相约,到北京举办"二段"画展。这是河南第一次以个人身份进京办展。两人是攒足了劲的,很紧张,也非常努力。 1991/和田志建伟在二段画展招贴前 1991 1991 1991 1991 1991 1991 <p class="ql-block">黄院长知道了这事儿,不但把这次画展当成画院一项工作来支持,还特意向上级打了报告,请求文化局拨了3000元专款。想到当时艰难窘迫的处境及院长做出的这种努力,我一直心存感激。</p> 1992 黄院长年纪大了,准备退休。这之前,多次找我,想要让我接他的班,还专门借"党章"给我,希望我申请入党。文化局也专门找我谈过话。我散漫惯了,管不了自己,自然也是做不了领导的,最终还是谢绝了。令我不安的是,我明显地感觉到了院长的失望。 1993 再之后,画院出出进进换了一些人,但郑州画院画油画的,却一直只有我一个。 1994 1994 1994/戏校小平房创作《英雄远去》期间 1994 1994~1996 1997 1997年,离开郑州画院调入河南省书画院工作。两年后,又离开河南到了北京。 2002 转眼之间,三十年过去了。我从画院老师口中的"小段儿",变成了学生眼里的"段老"。 2005 说到画院初创时的老人,小张说,黄院长夫人去世了,黄院长现在孤身一人;王老师中风了,靠老伴照顾;郑老师也已不在了⋯⋯听着,免不了一阵唏嘘。 往事如烟。人生最多也就两三个三十年。之前的三十年光景于我,记忆清晰且感触深刻的,却是郑州画院这十二个春秋。这是我创作生涯中的黄金时代。依仗着年轻,依仗着理想,依仗着努力,使原本清贫苍白的日子,变得丰富、充实而有了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