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绘画日记—田园不仅仅是一首诗

王东进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 &nbsp;田园不仅仅是一首诗!</b></font></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 田园是中国文化的本源,数千年的农耕社会,孕育催发了绚烂至极的田园史诗。自魏晋南北朝始中国人莫名的把田园的向往变成了血液中流淌的基因,一代代传承。陶渊明的写意勾勒与谢灵运的叙实抒怀营造的田园美景成了后来文人墨客,丹青绘手心中不变的永恒追求!</b></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 &nbsp;田园不仅仅是一首诗!</b></font></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 东晋王羲之的曲水流觞,把酒言歌的一次文人雅集,成就了《兰亭序》千古不撼的行书第一的地位。闲适从容一气呵成的书写正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形象注解。此情此景成了后来骚人墨客的竞相模仿的经典追求。竹林七贤是其中的代表作,也成了历代画家百画不厌的题材。竹林七贤不得志,便归隐田野山林的做法开了一个不知是好是 坏的头。</b></font></h3> <h3><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nbsp;</font>田园不仅仅是一首诗!</b></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 翻开浩瀚的历史画卷,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饱含经纬之才,胸藏治国大略好手大多都隐居于田园山野。诸葛亮是其中的代表,宋代朱熹是代表中的代表,他的朱氏理学把治国方略上升到了哲学高度,成就了大宋兼容并蓄,雍容大度的恢弘气象,逐步演化成为封建王朝历代治国理家遵循的典范。王阳明是代表中代表的翘楚,王阳明的心学学说, 成就了大明王朝无比辉煌的历史,拂开人必称唐宋鼎盛的误解面纱,还原历史真相的大明,是一个疆域无比广阔,经济无比发达,科学技术无比先进,军事无比强盛的朝代。心学门徒众多,徐阶、黄宗羲、胡宗宪、大画家徐渭、戚继光、顾宪成……,这些耳熟能祥的大明栋梁都是心学学派的追随者,他们的起伏兴衰和大明王朝的起伏兴衰合拍。王羲之可曾料到在他的后世嫡孙中会有人把政治玩到像他书写的《兰亭序》的艺术高度?</b></font></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 更为称道的是在他在岳麓书院避祸传道的两年,是书院最为鼎盛之时,学者千余人,才俊层出不穷,世界上那个大学不论国立或是私设无可比肩者!看看如今的大学不胜唏嘘!</b></font></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br /></b></font></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 /></font></h3> <h3><b> 田园不仅仅是一首诗!</b></h3><h3><b> 如今的田园是大众的乐土,时代使然,生活在田园的人民真正成了田园的主人。我虽然早在上小学三年级时拥有了当时人们羡慕的城镇户口,但直到上大学之前一直生活在田园之中,放牛、割猪草、割麦、碾场、锄地、扳玉米都曾亲身经历,如今好多场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即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也无从体会了。田园给了我最为欢快的童年和最为深刻的记忆!她成了我绘画灵感的不尽源泉!</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雨中农家小院》,100CMX100CM。</b></h3><h3><b> 在从县城去妻子家的路上,出发时还艳阳高照,区区六七里的路程走到多一半就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加大油门刚进院子,大雨倾盆而下。在炎热的暑假是我见过最为酣畅的大雨,顷刻之间雨朦脓了房子、树木、远山,岳父栽种的棕树、豆角、西红柿在雨的挟裹下,晶莹透亮,不知是惊慌还是兴奋的猫咪在院子里乱窜,一幅绝美图画呼之欲出!我不顾他们的阻挠撑一把并不起多大作用的伞,冲进雨中从车子里仓惶卸下画具,支在屋檐下,迎着风雨耗时三个半小时完成对山中雷雨的捕捉。山雨来时急去时快,好多地方凭记忆绘之,成了我假期写生的最为得意之作!</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nbsp;《夏日池塘》,100CM*100CM</b></h3><h3><b> 想画村边的池塘很久了,第一次被旁边的花抢了眼诞生了《蝴蝶花开》,第二次改画了本家姐姐的院落成就了《农家小院之五》,昨天稍作犹豫画出了《农家花园》,今日放手一战,有如在这夏日酷暑难耐,赤身跃入水中的感觉,一闭眼只求痛快!</b></h3><h3><b> 一再选择犹豫的原因是如今的池塘经过整修美化更加漂 亮,较以往印象中的野趣却少了很多,现实与记忆的纠结成了不为人知的苦痛!唯一解决的途径就是一画,成功抑或失败!</b></h3><h3><b> 画中正酣,入景的房子的主人前来观战,沉默良久说我 少画了一间房子。他家的房子是四间我只画了三间,让我补上(艺术与现实同样很纠结)。我开玩笑说:"谁让你把房子不盖正,你把它搬端,我就赔你一间房子"!他说:"这可没办法"。我说:"那我就只画三间!"</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农家小院之八》,尺寸100CM*100CM。</b></h3><h3><b> 老家的院子数次成了我画中的主角,凭借她我两次撞开了全国美展的大门。也让我明白了情感才是绘画艺术永恒的魅力。真正理解莫奈为何足不出户在自家花园折腾了好多年,成就了印象派艺术的顶巅之作,杨飞云围着自己老婆画了N次既然没有审美疲劳,件件堪称经典!</b></h3><h3><b> 年少时亲手栽种的竹子,而今已茂密成林,在清晨微风的吹拂之下,摇曳多姿,对我媚眼频频,在尽力刻画她的风姿的同时,我用从吴冠中先生哪儿学来的挪移大法,左挪右移,迁入自己的想象营造我理想中的庭院。</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nbsp;《田园杂兴之三》,尺寸100CM*100CM。</b></h3><h3><b> 依然是在自家的院子,以前正午时分经常会看到村子里在田间劳作完毕回家吃午饭的农民,疲惫但步履坚定,也时常看到过父亲也是这样在农忙时节从单位请假回家帮忙劳作,这样回家的情景。</b></h3><h3><b> 绿树掩映下的院落宁静而安详,远处的房子的原型是自家曾经养猪的猪圈,已闲置多年,我把它改造成了白墙青瓦的住所,是画面构成的需要,也是农归的主题之需。想起上次未能入画的玉簪花,晶莹剔透,朴实无华亦如朴实的农民,移栽画中是象征也是对更美好生活的希冀!</b></h3><h3><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田园杂兴之一》,尺寸100CM*100CM</b></h3><h3><b> 县城中的城关小学,原先是一座庙,年代久远,古柏参天,是理想的写生场景。去时因在假期校门紧锁,左问右探还是没找到看门的师傅,只好作罢。</b></h3><h3><b> 想起前两天和岳父在村子对面的村子散步时看到的一片菜地,好在相距不远驱车前往。</b></h3><h3><b> 当代风景名家张冬峰画过一幅作品,秋末冬初时节田野中的豆架在点线的簇拥下在暖灰色的色调里散发出迷人的韵味,虽是油画但透露出的浓浓国画的韵致,给人印象深刻。</b></h3><h3><b> 在盛夏时节的这片田园,挂满豆角的豆架就像挂满银饰的苗族少女的群像,风姿绰约,楚楚动人,我极力放慢速度细心的在点线穿梭中小心的缝制她们的衣裙!</b></h3><h3><b> 从日斜东头画到日斜西头,收起画架才感觉只吃过早餐的肚子早已饥肠辘辘!</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田园杂兴之五》,尺寸100CM*100CM</b></h3><b> 本家姐姐的院子就坐落在村子里池塘边上,环境很美。院子里繁花锦簇和瓜架、豆架、向日葵交绘出一幅美丽图画。第一次看到瓜架的油画作品是在吴冠中先生的画册中,据他说是支在背牛粪的背篼上画的,乡土气息扑面直来,更惊叹他的构图,把田间不被常人注意的瓜架画的那么伟岸,俨然成了天地之间的英雄!后来再看到他的《苦瓜家园》枝藤间缠绕的是命运多舛的苦难人生,枝藤间结的只有经历生活苦难磨砺的人才能体味的天下美味,震撼心魄!</b><h3><b> 在他的指引下,这些习以为常的事物也走进了我的画面,点线面的众多节奏和韵律的演绎在它们身上散发出何等的艺术光辉,为迷补多年失之交臂的遗憾它们在整个暑假的写生中贯穿始终,是对自己眼睛的一次洗礼,更是对吴老的一种致敬!</b></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nbsp;《田园杂兴之二》,尺寸100CM*100CM</b></h3><h3><b> 村中大夫家的院子,不大的一块地理栽种了西红柿、茄 子、辣椒、玉米和用来售卖的风景树银杏、丁香、橡皮树很是丰富,多种植物的交错实用和观赏兼用是当地农家院落共有的特点。 </b></h3><h3><b> 前几天在附近写生时踩好的地点,来画时正好昨天下了 暴雨,挺拔健硕的蔬菜在暴雨的冲击下东倒西歪显得有点狼狈,但并不影响这片田园的迷人色彩。</b></h3><b> </b><h3><b> 画时为了躲避烈日的炙烤,几易地方,也为了更好更全 面的观察,把各自最入镜的身姿画进画面,大胆东删西增,幻想自己就是一个耕植在田园的农夫,营造自家的风景。</b></h3><b> </b><h3><b>耕种完毕,就觉得画面中应该有一人物才算完美,天作之合,刚好一位村姑着花白衬衫,背着背篓由远及近由近及远飘过身旁,瞥了一眼她就这样定格在我的画面,引来了观看的村民的惊叹!</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nbsp;《田园杂兴之四》,尺寸100CM*100CM。</b></h3><h3><b> 葫芦中国人甚为喜爱,取谐音"福禄"之意,再加上本身的先天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入画,是众多国画家喜画的题材。和她第一次偶遇便惊叹她的美貌,时值黄昏来不及画,但她的靓影却嵌入我的脑海折腾了一晚,纠结于是用国画还是油画来表现? </b></h3><h3><b> 翌日,在太阳还没爬上山头就开画,直至午后我在葫芦 上寻找"福禄",把她打造成一个结满果实的幸福大门与远处的红门相应,再加上采摘的少女嬉闹的小鸡共同唱响我的希冀与希望!</b></h3><b> </b><h3><b> 田园不仅仅是一首首诗,一支支歌,一幅幅画,一次次 的耕种和收获,她是我们次次真实的生活的见证,她是我们历经磨难依然坚持走向远方的力量和梦想!</b></h3><b> </b><h3><b> <br /> </b></h3> <h3>如果喜欢,想了解我的更多作品请关注我的艺评云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