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明清时期文化名人纪念地一览

复之

<h1 align="center">继承名人精神,增强文化自信<br></h1><h1 align="center"><br></h1><h1 align="center">贵阳明清历史文化名人纪念地一览</h1><h1 align="center"><br></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h3>贵州建省已600多年,省城贵阳,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历史名有重要影响的名人众多,有据可查的就有上百位。历史名人代表着贵阳的形象,是贵阳宝贵的文化财富和传统历史文化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气韵、思想风貌已经融入民族的血脉之中,是贵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历史文化名人也是贵阳一张地方“名片”,利用它可以推介、宣传,提高贵阳的知名度。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优雅的文化环境,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对贵阳历史文化名人遗址的保护,让人民群众认知历史名人,增强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h3><h3><br></h3><h3><b>2011年省政协文史与学校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专家成立调研组,就贵阳市文物保护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最终确定在张之洞出生地六洞桥、杨龙友出生地石岭街、李端棻出生地勇烈路采取立碑、塑像、建亭等方式,为三位历史文化名人修缮纪念设施。修建的贵阳历史文化名人纪念设施共投入资金108万元。</b></h3><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b><br></b></h3><h3><br></h3> <h3>杨龙友诗、书、画皆擅,堪称三绝,在中国书画艺术史上占重要地位。杨龙友于明万历24年(1596年)生于贵阳城南郊的石林精舍,即书碑旁边的石岭街。</h3><h3>清顺治3年(1646年),杨龙友在浙江衢州抵抗清兵,败退浦城。被俘后不屈而遭杀害。 虽然其故居已荡然无存,但其画作和书法仍至今流传。<br></h3><h3>为纪念杨龙友,在石岭街休闲广场建起书碑及景观设施,书碑材质为花岗岩,长2.1米,宽1.35米。撰写书碑期间参考大量古籍资料,按照历史史证充分还原其历史事迹,杨龙友被戏曲《桃花扇》(孔尚任著)诬名的奸佞形象(剧中人物杨文骢)得以正名。</h3> <h3>清末重臣、洋务派首领张之洞纪念设施是此次经费投入最多的修缮工程点,设施加绿化环境共占地面积200个平方米。</h3><h3><br></h3> <h3>在博爱路附近贯城河盖板的绿化用地上,已建起1块高2.1米和2块1.8米的文化景墙,上面介绍张之洞生平事迹并刻画有张之洞三首著名诗词,</h3> <h3>还有一座3.1米高的张之洞半身像。</h3> <h3>张之洞的代表性诗作镌刻于背景墙壁上</h3> <h3>贵阳十大文化名人"之一、戊戌变法支持者和参与人,北京大学的首倡者、贵州师范传习所和贵阳一中的创始人李端棻的书碑,建于其出生地贵阳市中华中路附近的勇烈街。</h3><h3>我从四岁至十三岁一直离此200米左右的省府路小学教师宿舍居住,却从不知此为大儒李端棻的曾住地。可见遗址纪念碑建设颇有必要。</h3> <p>4.5平方米的书碑和景观设施为贵阳市民增添了一道文化景观。</p> <h3>这块碑上书写了这位贵阳籍大家的生平事迹和历史功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