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游览周边小镇

泥鳅

<h3>七宝古镇</h3> <h3>七宝镇,位于上海市西南部,是一座既有江南水乡自然风光,又有悠久人文内涵的历史古镇。东临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西接松江、青浦,南靠上海市莘庄工业区,北邻虹桥国际机场。</h3> <h3>七宝寺在五代十国时得名,同时也三移其址,迁到了蒲汇塘之北。但规模很小,仅仅是一般的佛教活动庙宇。</h3><h3>从《蒲溪小志》看:宋初七宝镇得名后,仅指蒲汇塘以北区域,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属华亭,元十五年改为松江府。元二十九年割华亭县为上海县,这时,七宝镇又属上海县。</h3> <h3>到明太祖洪武时,松江府管辖华亭、上海两县,明嘉靖二十一年,又割华亭、上海分置青浦县,此时,七宝镇又属青浦县。到明万历元年,以蒲汇塘和横沥河为界,七宝镇分属华亭,上海、青浦三县分治。具体分设为南为娄县,北为青浦,过横沥河为上海县。</h3> <h3> 虽然三县分治,但七宝镇的地域划分在明代已十分明确。东到横泾(现新泾港),西到小涞港,北到观音堂(沪青平公路),南到顾司徒庙(顾戴路)。这一镇域历经几百年直到现在都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在明、清两代为何会一镇三治呢?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七宝在明清两代已是经济发达,赋税倚重之地了。《蒲溪小志》云:&quot;田赋百万,非一令所能经理&quot;,将七宝分为三县分治,各收赋税,也就理在其中了。</h3> <h3> 从后汉到宋初是七宝镇的形成时期,宋初七宝镇&quot;因寺得名&quot;后,进入了一个发展期,明清两代是七宝镇的繁荣期。七宝是一个千年古镇,是从七宝镇得名后起始的,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七宝镇是&quot;北宋遗存&quot;下来的千年古镇。</h3><h3><br /></h3> <h3>千灯古镇位于长江三角洲,隶属江苏省昆山市,离苏州市中心35公里,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爱国学者顾炎武的故乡,又是昆曲的发源地。千灯原名&quot;千墩&quot;,名出吴越争霸。</h3> <h3>千灯古镇上有七座建于明清时期的拱形环龙石桥横跨与镇中河道千灯浦之上。重要景点有顾炎武故居、顾炎武墓地、千年古塔-秦峰塔、顾坚纪念馆。 </h3><h3>2008年,千灯古镇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h3><h3><br /></h3> <h3>三桥连袂而筑,分别呈现宋、明、清三代的不同特色。东边的小桥叫方泾浜桥,因河名方泾浜而得名,为明代特色;中间横跨尚书浦上的三孔石拱桥为恒升桥,恒升取步步高升意,为清代特色;西岸一座小巧玲珑的木桥是鼋渡泾桥,为宋代特色。三桥有一美丽的名字,称为&quot;三桥邀月&quot;。 </h3> <h3>石板街,南北贯穿古镇,并连接各支路,呈蜈蚣形。</h3><h3>全长1.5公里,主干街道长800米,由2072块长条形花岗岩铺设而成。石板下面设有既宽又深的下水道,与古镇各处的河埠、河滩相连通。因此,即使下滂沱大雨,石板街上从不积水,转晴即干。</h3><h3>  石板街始建于南宋,明清进一步延伸修缮;民国三年又以重金聘青浦县朱家角筑路名匠王世昌,重新整理修缮。</h3><h3>  石板街所用条石均宽50公分,均长2米以内,稳固而耐用,修理替换又很方便。 </h3> <h3><br /></h3><h3>延福禅寺</h3><h3>梁天监二年由千灯镇人王束舍宅捐建,取名延福禅寺。吴越天福二年</h3><h3>(937年)敕赐&quot;波若寺&quot;,宋大中祥符元年复名为延福禅寺。曾做过县主簿的王珏,舍宅扩建寺院,该佛寺规模宏伟,江南民众前来朝拜。</h3><h3>元末寺毁。明洪武年间(1368-1398)又重建起。</h3><h3>万历年间(1573-1619),寺僧瞻月重修法堂、山门。明末寺毁,清寺僧大野密音重建佛殿、经阁。清同治年间,清军与太平军作战时,该寺毁于战火,仅存后房数间及和尚数名。解放后和尚转业,后房移属医院。</h3> <h3>秦峰塔,又称释迦佛塔,位于千灯镇尚书浦西岸,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h3><h3>年(503年)。由里人王束捐宅,僧从义开山,建波若寺,里人王珏捐宅以广寺基,建造此塔。因位于秦柱山之阳,名秦峰塔。</h3> <h3>至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般若寺改为延福禅院,秦峰塔亦进行重建。 </h3> <h3><br /></h3><h3>释迦牟尼涅槃像</h3><h3>释迦牟尼涅槃像由名贵的缅甸白玉精雕细琢而成。白玉毛料1999年在缅甸发现,历经三年艰苦开采,始现于世。玉料为一块完整一体的纯天然玉料。据玉材的天然造型,经过精心设计,由德纯艺高的工匠历两年时间精工雕成。佛像长8.9米,高2.45米,总宽1.35米,体型比例均确。玉佛全身镶嵌有1500多粒红、蓝、紫晶宝石和翡翠,衣纹和莲花台由24K黄金镏金而成,彩绘部分采用天然石色彩画而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