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霞浦在摄影圈内名气很大,我这两年好几次计划要去,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行。2016年11月,我终于下定决心前往霞浦,并顺便把距离不远的永定土楼也纳入了行程。<br><br>11月10日晚上,我坐上K229次列车前往龙岩。买票的时候我是买到了永定,准备以永定作为起点。但是后来仔细查阅土楼资料的时候,才发现龙岩附近还有一些土楼值得一去。于是我在火车上补了票,坐到了龙岩下车。<br> 0. 土楼概述<br><br>这里有必要先对永定土楼做一个整体介绍。此处以及后面有关土楼的介绍文字,基本都是来自永定方志网的《永定客家土楼志》。<br><br>永定客家土楼是永定客家民居建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古代中国北方生土建筑的延续与发展,已有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永定客家土楼经历无石基到有石基,先有方楼后有圆楼进而方圆并存,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不仅功能日臻完善,而且其成熟的建筑技艺也不断传播到与永定东南部毗邻的南靖、平和等县境,影响深远。<br><br>永定客家土楼千姿百态,类型繁多。按其外观区分,大致可分为方形、圆形、府第式和其他形状;按其出现时间先后分,方形土楼出现最早;从数量上说,方形土楼远远多于其他形状的土楼。<br><br>一、方形土楼<br><br>方形土楼,简称“方楼”,有正方形、长方形、回字形、日字形、目字形等多种形状。方形土楼中,以单环式、三至四层的正方形土楼最多,少数高达五至六层。楼中的天井为开放的空间,楼的四向高度相同或后向比前面三向略高。以四周的夯筑土墙为承重结构,以土墙或晒干的泥砖区隔房间。房间门朝向天井,与走廊互相连通。厅堂一般在中轴线后端。底层作厨房、膳厅或客厅,二层作粮仓或卧室,三层及三层以上作卧室。<br><br>大型方楼一般有四道公共木楼梯,分置于四角;中型方楼一般设两道公共木楼梯,安装在大门左右两边;较小的方楼一般在大门厅边设一道木楼梯。楼内有谷砻、米碓、石磨、水井等公用设施,大型方楼还有私塾学堂、简易戏台等。楼内住户的房间分配通常从一层到顶层一竖间为一户;也有打乱错开分配的,俗称“梅花间”。常见单环式土楼的房间,一般只有10平方米左右,除了摆放一床一桌一衣橱外,就没有多少剩余空间。有的方楼房间较大,居民往往将其分隔成前后两间使用。<br><br>二、圆形土楼<br><br>圆形土楼简称“圆楼”。永定当地人称它为“围楼”或“圆寨”。按其环数多少,可分为单环和多环两种。<br><br>单环圆楼一般只有两三层,最高的有5层,中间为天井。有的建得小巧玲珑,如古竹彭坑的荣昌楼,直径20米,12开间,2层,只住1户人家,这种袖珍式的小圆楼堪称圆形小别墅。比较大型的有陈东岩太的福盛楼,高4层,直径84米,每层56开间。<br><br>多环圆楼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既有整体统一性,又有局部富于变化的灵活性。最常见的为两环,如湖坑振成楼就是其中的代表。环数最多的是高头承启楼,有4环,全楼平面布局与《易经》先天六十四卦图的太极、两仪、三元、四象、八卦、三十六周天、六十四卦相呼应,是现存最庞大、最完整、最具魅力的大圆楼。<br><br>从数量上看,圆楼只占土楼的一小部分,但每一座都是生土建筑中的精品。与方楼相比,圆楼的优点主要是没有拐角、分配均等、内部空间大、抗震能力强。<br><br>三、府第式土楼<br><br>府第式土楼又称“五凤楼”、“三堂屋”,一般由“三堂两落”组合而成。全楼有明显的中轴线,有的左右完全对称,也有的不对称。中轴线上的前堂(俗称下厅或入门厅)、中堂(俗称中厅)、后堂(俗称正楼)称为“三堂”,前两堂1-2层,后堂2-5层。在前堂与中堂、中堂与后堂的左右两边各建一排隔着天井的横屋,合称为“两落”。整座建筑层次分明,巍峨庄重,气势轩昂。<br><br>府第式土楼主要分布在高陂、坎市、抚市、湖雷、凤城、仙师等乡(镇)。建造府第式土楼的主要是富商巨贾、达官贵人,因此极强调建筑的排场。屋脊、挑檐都有瑞兽祥鸟及各种花草的图案,楼内门窗、斗拱等木构件也极尽雕饰之能事,大门涂以朱红油漆,全楼显得富丽堂皇。<br><br>四、其他形状土楼<br><br>除了上述类型外,永定还有许多富有特色的土楼,如多边形楼、方圆结合形楼、半月形楼、铳角楼、阶梯楼、“一”字形楼等。这些土楼多因地形、条件或风水所限而建。<br> 1. 裕隆楼<br><br>11月11日早晨6点多钟,火车准点到达龙岩。我在网上找的包车司机小王师傅已经在出站口等我了。<br><br>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高陂镇富岭村的裕隆楼。从龙岩火车站过去只有20多公里,半个小时就到了。我们在村口一位老奶奶家的面馆里吃了当地特色的鸡肠面。 <h3>(老奶奶和鸡肠面)</h3> <h3><font color="#010101">鸡肠面有点类似于乌冬面,一碗净面4块钱,贵倒不贵,味道也一般,只有调料里面那坨猪油炸过的蒜蓉香气扑鼻,令人印象深刻。吃完面我们沿着小路走到了裕隆楼。</font></h3> <h3>(裕隆楼大门)</h3> <h3>(裕隆楼大门)</h3> 裕隆楼始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落成于道光十五年,是永定五凤楼的代表。该楼规模宏伟,建筑耗资巨大。它的布局是典型的五凤楼“三堂两落”的格局。“三堂”的后堂(主楼)是一座5层高(含阁楼)的大楼,中堂是一个百余平方米的大厅,前堂出来便是门楼。三堂之间用两道中门连接贯通,门的位置在中轴线上。“两落”由左右厢各三座高度不等的楼房组成。后堂左右的称上横楼,高4层,各由一个横厅与后堂连接。面对前堂的称下横楼,2层,楼下作库房,楼上作学堂,因此又叫学堂楼。<br><br>裕隆楼的正门紧闭,我们从侧门进去参观。现在左右两厢已经荒废,被用来养鸡养鸭了,中间还有人居住。时间太早我们不敢打扰主人,匆匆看过就出门离开了。 <h3>(裕隆楼内部)</h3> <h3>(裕隆楼内部)</h3> <h3>(裕隆楼内部)</h3> <h3>(裕隆楼内部)</h3> <h3>(裕隆楼内部)</h3> 2. 遗经楼<br><br>离开裕隆楼以后我们前往遗经楼。遗经楼坐落在高陂镇上洋村,是规模最大的单体方楼,为清道光年间陈华兴所建。遗经楼所在的地基位于上洋村中心偏西地段,原来是屋基、良田、菜地,分属许多人家。这里前有溪流,后有人家,且地势中间略低,呈锅状。风水先生说这是个很驻财的好地方。陈华兴看中后,志在必得,不惜重金收买。传说最后一块地是用银元铺在这块地面上才买来的。<br><br>遗经楼坐北向南,东西宽约83米,南北长约133米,占地约1.13万平方米。正楼是一字相连的三座5层楼房,每座6间起脚,共90间。当地人形容其大说:一个人从太阳升起即开始开窗,开到中午下楼吃饭,然后上楼关窗,直到太阳下山才关完最后一扇窗。<br><br>遗经楼并不紧靠大路,我们把车停好以后从小路进去,转了个弯才看到这座巨大的白色方楼。楼里空无一人,我一个人楼上楼下地转了个够。 <h3>(遗经楼正面)</h3> <h3>(遗经楼外的附楼)</h3> <h3>(遗经楼内部)</h3> <h3>(遗经楼内部)</h3> <h3>(遗经楼内部)</h3> <h3>(遗经楼内部)</h3> <h3>(遗经楼内部)</h3> <h3>(遗经楼内部)</h3> <h3>(遗经楼内部)</h3> <h3>(遗经楼内部)</h3> <h3><font color="#010101">此时天气晴朗,阳光灿烂,光线透过栏杆形成了漂亮的图案。</font></h3> <h3>(遗经楼内部)</h3> <h3>(遗经楼内部)</h3> <h3>(遗经楼内部)</h3> <h3>(遗经楼内部)</h3> <h3><font color="#010101">我出来以后跟门口的居民聊天,才知道楼里原先住着40多户人家,但两年前已经全部搬走了。因为楼里生活不便,尤其是没有卫生间,所以大家都在外面盖了新房子。</font></h3> 3. 两座天后宫<br><br>福建人多信奉妈祖,很多地方都有妈祖庙,或者叫天后宫。高陂镇的天后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完全不是我预想中的那种乡村小庙,周围环境优美,还停了很多私家车。我跟小王师傅说这里的村民都很有钱啊,他指着对面山坡上一块黑色的地方说:“有煤矿的地方怎么会没钱呢?” <h3>(庙门口的石狮子)</h3> <h3>(旁边的小公园)</h3> <h3>(高陂镇天后宫)</h3> <h3>(入口处的戏台,人要从戏台下面走)</h3> <h3><font color="#010101">(天后宫内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精美的木雕门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木栏杆)</font></h3> (懒洋洋的汪星人)<br> <h3><font color="#010101">离开高陂镇以后我们前往抚市镇。抚市镇也有一座天后宫,从外观上看比高陂镇的要破旧多了。这里一进门也是要从戏台下面通过,个子高点的人都得低着头走,不知道为什么会设计成这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抚市镇天后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入口处的戏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天后宫内部)</font></h3> (懒洋洋的喵星人)<br> 4. 永隆昌楼<br><br>抚市镇上有很多土楼,我们在路边的一座土楼门口问了路才找到永隆昌楼。 (路边的土楼)<br> 永隆昌楼位于抚市镇新民村,共有房间746间,楼梯144架,水井7口。它号称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土楼,但我认为这有点不太公平,因为永隆昌楼实际上是由相邻的福盛楼和福善楼两座楼组成的。<br><br>福盛楼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同治十三年(1874)竣工,是永隆昌楼中最先建造的,通常称“老楼”,坐南朝北偏东,属三堂两落的五凤楼式结构。福盛楼的后堂有六层,是最高的土楼。 (福盛楼门口)<br> <h3><font color="#010101">(福盛楼内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顶层的一个房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保存完好的雕花门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秋收时节金黄色的场院)</font></h3> (从外面看福盛楼)<br> <h3><font color="#010101">福善楼在福盛楼外大门东侧后约150米处,其门坪西边厢房与福盛楼右围楼仅一墙之隔。福善楼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通常称“新楼”。其结构与福盛楼不同,主体是典型的方楼。四周等高,都是5层,屋脊持平。坐西南向东北(坐申向寅)。前后向都是并连三座1厅6间起脚的方楼;其居中一座,开全楼的正大门和后大门。左右两侧为两座并连的1厅4间起脚的方楼。全楼共十个单元楼,每个单元楼都设楼梯由底层直通顶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福善楼大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福善楼内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福善楼内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福善楼内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福善楼内部)</font></h3> (门口的老太太)<br> 永隆昌楼里还有少量住户。我在里面逛了半个小时只看到几个中年妇女,可能男人们都出去工作了。<br><br>福善楼旁边有一座六层小楼,我看到楼顶有人晒被子就想上去拍永隆昌楼的全景,可惜高度还是不够,只能拍到侧面。 (左边福善楼,右边福盛楼)<br> 5. 永豪楼<br><br>永豪楼坐落在抚市镇新民村的大洋塅,面临抚溪河,占地10367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永豪楼真正的楼名叫五福楼,是抚市黄姓十三世宠斋的五个儿子在湖南、云南、广西等地做条丝烟生意发财后建起的。老二黄永豪在家收购烟叶,加工烟丝,并主持建楼,从道光十一年(1831)动工兴建到迁入居住,历时7年,从迁入到全部装修完成,又经过11年,一直是他主管建楼事务,以致后来人们都习惯称它“永豪楼”。<br><br>永豪楼内单元楼各自独立的结构布局,在永定土楼中实为罕见。由于单元布局,楼内门户特别多,门框均用花岗石打造,工艺精美。楼内上下厅的天井,以及厢房、正楼、各单元楼和文武馆的走廊,间隔的空地,都铺上花岗岩石板。永豪楼用石板材不仅数量多,而且雕琢工艺精湛,是永定土楼中罕见的。<br><br>上面的介绍中第一句就很误导。我们从永隆昌楼出来以后到不远处的一个杂货店兼麻将室去问路,可是谁都不知道“大洋塅”在哪里。开车沿大路走了一段又问,还是没人知道。看看周围越来越空旷,我们决定回头再问。最后才发现永豪楼就在那个麻将室旁边,而那些打麻将的村民和杂货店店主根本就是永豪楼的住户——我承认我问路的方式不对,就不该问什么“大洋塅”,直接问永豪楼就好了嘛。 (永豪楼外观)<br> <h3><font color="#010101">永豪楼其实不是一个建筑,而是由主楼和环楼组成的一个建筑群,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楼内的居民也不多了,而且大半都是老太太,对我这个外来客很好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永豪楼内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永豪楼内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永豪楼内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永豪楼内部)</font></h3> (永豪楼内部)<br> 6. 永昌楼和福盛楼<br><br>从抚市镇出来的时间比预计要早,我决定还是稍稍绕点路,去一下最早计划要去但又担心时间不够就放弃了的岩太村。<br><br>到岩太村的路不太好找,因为百度地图在这一带很不详细,我们是一路问着找过去的,路上走错了路还偶遇一座不太出名的圆形土楼永昌楼。 (永昌楼)<br> 陈东乡岩太村位于海拔800多米的山里,这里有一个土楼群,其中的福盛楼坐北向南,直径84米,是直径最大的圆形土楼。大家可能会注意到“福盛楼”这三个字刚才已经出现过了,是的,永隆昌楼里的老楼也叫福盛楼。<br><br>土楼取名肯定都是用“福”啊、“昌”啊、“隆”啊、“裕”啊这些好意头的字眼,考虑到土楼总共有两万多座,那么在没有统一管理各自独立取名的情况下还是很容易出现重名的。<br><br>岩太村福盛楼高4层、13米,有56开间,其中大门厅、后厅各1间,楼梯4间,左右各有一楼梯间的底层开一侧门。福盛楼房间的宽度比一般圆楼的大,因此楼内房间扇形不明显。 <h3><font color="#010101">(福盛楼内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福盛楼内部)</font></h3> (福盛楼内部)<br> 和其他那些历史悠久的土楼不同,福盛楼始建于1966年,只有50年的历史。这座楼里现在住着六十多户人家,但主要集中在明显较新的内环里。<br> 7. 初溪土楼群和集庆楼<br><br>从岩太村出来以后我们赶往初溪,中途在下洋镇吃了午饭。客家菜我本来还蛮喜欢的,但是当地菜不知怎么就是不太好吃,我决定放弃记录美食了。<br><br>下洋镇初溪村距县城47公里,下辖5个自然村,其中初溪自然村人口最多,2008年有253户、1686人,均为徐氏族人。初溪人建土楼,大多是靠纸业收入。造纸业最兴盛时,全村有造纸手工作坊40多间。除了造纸外,他们还种植烟草,家业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便大量建造土楼。<br><br>初溪土楼群位于海拔400米-500米的山坡上,群山环抱。土楼群整体坐南朝北,背靠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东西向长约500米,南北向长约300米。两条山涧分别自东而西、自南而北流入村内,汇合后注入小溪。位于谷底的小溪,自东而西从土楼群前横穿而过,溪中遍布河卵石,水流湍急,水面与土楼群前向的地面落差达20多米。<br><br>和前面的“野生”土楼不同,初溪这里的是“家养”土楼——我的意思是已经开发成了风景区,要收70块钱门票。不过收钱也有收钱的好处,至少土楼群对面的山上修了一座观景台,可以俯瞰土楼全景。 <h3><font color="#010101">(初溪土楼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左边是余庆楼,右边是庚庆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庚庆楼内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锡庆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锡庆楼内部)</font></h3> (初溪的大公鸡特别神气)<br> 集庆楼坐落在下洋镇初溪村,海拔500多米,高出溪面约30米,地势险要,现已被改造成土楼博物馆。据初溪村族谱记载,该楼为初溪三世祖仲富所建,主要靠田产收成及家庭成员亲自参加和与人换工等,历三代而成。该楼为圆形土楼,两环,占地2826平方米。该楼中轴线上自北而南依次为门坪、楼门、门厅、天井、内环及内外环通道、天井、主厅、后院。<br><br>该楼的建造年代,据考证当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前后,距今约450年。全楼木构件全靠榫头衔接,未使用一枚铁钉,此为该楼一大特色。该楼于2005年5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br><br>集庆楼是我这次土楼行程中最喜欢的一座土楼。楼体壮观,结构典型,内环祖堂一个不少。楼内没有住户也没有乱七八糟的商店。初溪离土楼区域的中心比较远,来的游客也不多,楼里十分清静。最最重要的是,这是家养土楼里唯一官方允许上楼的。其他土楼到处都挂着禁止登楼的牌子——当然塞点钱给楼主基本上还是可以通融的。 <h3><font color="#010101">(集庆楼大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集庆楼内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集庆楼内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集庆楼内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集庆楼内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集庆楼内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集庆楼内部)</font></h3> (集庆楼内部)<br> 8. 高北土楼群和承启楼<br><br>我今天的终点站是高北土楼群。高北土楼群背靠海拔800多米的金山,正面为永定至南靖的过境公路。高头溪自东而西从土楼群前流过,汇入金丰溪。承启楼坐落在高北土楼群的核心位置,东有世泽楼、五云楼,西邻侨福楼,均保存完好。楼群中每一座土楼的周边均铺设青石板小道,楼与楼之间亦以饰有青石板的小道贯通,并分别有一条青石板路通到楼后的总干道,总干道则一直延伸到后山腰。<br><br>1999年4月,该土楼群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承启楼于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群内列入“世遗”的有承启楼、五云楼、世泽楼、侨福楼等4座土楼。<br><br>在高北土楼群门口,小王师傅跟我告别回龙岩去了。我打算第二天在这里继续包车。<br><br>高北土楼群也是要买票的。我跟售票员说我晚上住在承启楼里,售票员就在电脑里输入了我的身份证号码。但是打出票来票面上并没有。售票员愣了一下,然后用笔在票上写下了号码,为了防伪写的还是汉字。<br><br>由于上午在岩太村找路耽误了时间,我进高北都已经四点多钟了。11月的福建,5点半太阳就会下山。我赶紧爬上观景台拍全景照,然后去承启楼找江恩庆老人。 (高北土楼群,最大的那个就是承启楼)<br> 承启楼坐落在高头乡高北村西北部。该楼为高头江姓第十八世祖集成带领四子、二十孙、七十二曾孙等上百人,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建成。承启楼夯墙期间,天公作美,土墙未受雨淋,故又名“天助楼”。有一首民谣对承启楼作了极为形象的概括:“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br><br>全楼由4个同心环组合而成,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内通廊式。第一环为外环,即主楼,土木结构,直径72米,高4层,每层67开间(含门厅、楼梯间)。第二环单层,砖木结构,36间。第三环单层,砖木结构,20间。第四环为主厅,单层,比第三环稍低,占地33.83平方米。后向的厅堂与正面两侧的弧形回廊围合成单层圆形屋,中为天井。<br><br>承启楼占地面积5376平方米,全楼外高内低,形成逐环递减的格局。总计365个房间,1个大厅,2个弧形廊厅,2个厢房,2口水井,1个大门,3个中门,3个门厅,8个侧门,8个廊道,8个巷道门,楼梯总长百余米,木廊道约650米,巷道300多米。<br><br>江恩庆老人是承启楼的名人,我前几天就联系好了要住在他家里。江老非常热情,带我在承启楼里面参观了一圈,然后把我带到位于四楼的房间,还借给我一本讲土楼的小册子。我向江老问起包车的事情,江老说他儿子明天应该有空,晚上帮我联系。 (江恩庆老人)<br> <h3><font color="#010101">告别江老以后我利用最后的一点夕阳在楼里拍照。承启楼是永定土楼的代表作,号称“土楼王”,它是环数最多、建筑规模最大的土楼。《大鱼海棠》里女主角椿的住宅就是以这里为原型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承启楼内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承启楼内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承启楼内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承启楼内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承启楼内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承启楼内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住的房间大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房间里面可没有外面那么好看)</font></h3> (村里的鸭鸭鹅鹅)<br> 太阳落山以后我去参观村里的其他几座土楼——比起承启楼来差太多了。虽然天色已晚,游客还是很多,每座楼里都能听到导游的声音。有个导游讲到土楼的建筑工艺,说那些什么掺红糖拌糯米的说法都是经过演义的,真实成本怎么可能那么高?其实主要材料就是山上的黄土混合稻草,再加上松木杉木做筋。我觉得这个导游说的非常实在。<br><br>晚饭是在江老介绍的餐馆吃的。味道一般,可能我确实不太习惯福建菜的口味。街上卖的小菠萝很甜,也不贵,大点的五块钱三个,小点的五块钱四个。 (夜色中的承启楼)<br> <h3><font color="#010101">晚上承启楼里没什么游客了,只有调皮的小孩子跑来跑去。从打开的房门里传出电视的声音和饭菜的味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夜幕下的承启楼)</font></h3> (夜幕下的承启楼)<br> 我回到房间里跟江老的儿子通了电话,约好了第二天的出发时间和路线。9点多钟我准备上床睡觉。江老下午跟我说可以洗澡,不过我看了看环境觉得还是算了。洗脸刷牙我是从四楼跑到一楼天井里对着水龙头解决的,就像《功夫》里面那样。洗脚我是用湿纸巾擦擦就算了。上厕所的话,大解只能到楼外的公共厕所,小解倒是有个令人瞠目结舌的解决方案:门口正对的栏杆下面是一排柜子,有个柜门上写着“小便”二字,打开来里面就是尿桶。虽然明知旁边的房间都没有人,我嘘嘘的时候还是感觉跟做贼一样。<br><br>在土楼里住上一晚纯粹是为了亲身体验一下,从舒适性上来说土楼的确已经不太适合居住了,难怪那么多土楼都已经人去楼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