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h3><h3>《诗意中国,篁岭晒秋》历史上,婺源地区曾多次划归徽州管辖,因此整个婺源地区深受徽州文化传统的影响,篁岭也不列外。篁岭的古村依山而建,大多数民居都是清一色的徽派建筑,白色的马头墙,精雕细刻的门楣、窗户、石壁等。</h3> <h3> 因为地处山坡,地无三尺平,很多民居便利用自家的前门,拦腰上下砌墙,与屋外搭建的水平木头架连成一体,用来晾晒。<br /></h3> <h3> 每年的农历六月六,篁岭的村民便要开始在自家的屋檐上晒衣服、粮食等。因为那个时候正值江南的传统的"洗晒节",闷热天气,极容易让衣服、粮食霉变,所以趁着天气晴朗,每户人家都会抓紧时间把衣服、粮食拿出来晾干。等到农历的九月初九,田头的庄稼收割了,为了便于保存,这些收割上来的庄稼,也必须晾晒。久而久之,晒秋,便形成篁岭人家独特的习俗。<br /></h3> <h3> 高一点的楼房,往往会朝外挑出几根木头的横梁,那些硕大的竹匾就能置于这些横梁上。因为大都数民居都是朝南而建,挑出的横梁不受遮挡,整个白天的自然采光极佳,为村民晾晒提供了有利的条件。<br /></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