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历史画卷3【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铁道部队】

晓安

<p class="ql-block">  飘扬的“八一”军旗上永远铭刻着这样一支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诞生在炮火纷飞的一九四八年,一九八三年百万大裁军中改工。走过了三十五年的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然而,就是这短暂的三十五年,铁道兵以她不朽的功勋,在“八一”军史上浓墨重彩写下了她那极其光辉灿烂的篇章。</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铁道部队</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打不烂,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这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美帝国主义的衰叹,也是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对铁道兵的赞誉。短短的三年,美军出动58967架次飞机,投掷炸弹190590多枚对我铁路线狂轰滥炸,英雄的铁道兵发扬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革命的英雄主义顽强战斗,保证铁路的畅通,还在原107公里的基础上将铁路延长到1382公里,胜利地完成了抗美援朝的铁路保障责任。谱写了一曲国际主义的颂歌。</span></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跨过鸭绿江,前进抢修战地铁路</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公然进行武装干涉,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赴朝同朝鲜军民一道奋勇反击侵略者。经过第一次战役,朝鲜北部铁路遭到严重破坏,志愿军主要供应线告急。为保证铁路运输畅通,铁道兵团奉命组织部队入朝抢修遭到严重破坏的铁路。1950年11月6日,第1师部队陆续从辑安(现集安)过鸭绿江,沿满浦线(满浦至顺川)前进抢修。12月22日、23日,直属桥梁团和直属独立团相继由安东(现丹东)过鸭绿江,沿京义线前进抢修。1951年2月15日,第3师从辑安分批过鸭绿江,抢修平(壤)元(山)线阳德段。为加强对入朝抢修部队的领导指挥,2月13日组成的铁道兵团前方指挥所18日从安东入朝。</p> <h3 style="text-align: left;">  1950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第1师部队,跨过鸭绿江,奔向朝鲜战场,投入铁路抢修。</h3> <h3>  志愿军铁道兵团第1师通信分队,赶架战地铁路通信线路。<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铁道兵团第1师昼夜奋战,抢修被美机炸断的南沸流江大桥。</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抢修部队冒着敌机轰炸扫射,抢救军用列车。<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机轰炸频繁,部队随炸随修。</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朝鲜妇女自动来到工地,运土搬石,支援志愿军铁道部队抢修。<br></h3> <h3>  平元线上185公里大桥,是美军飞机轰炸的重点,破坏极为严重。铁道兵团第1师部队随炸随修,保证运输畅通。<br></h3> <h3>  美机轰炸车站,企图阻断运输。抢修部队修建迂回线,改大站为通过站,变次要站为会让站,并极力缩短停车时间,保证列车顺利开向前方。<br></h3> <h3>  铁道兵团直属桥梁队与直属独立团抢修部队在清川江冰水中作业,抢建便桥桥基。<br></h3> <h3>  没有起重设备,大家齐心合力,把工字梁抬上去。<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抢修部队用自制的简易架桥机,快速架梁。<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战士们欢欣鼓舞,迎接火车通过便桥。<br><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针对轰炸特点,实施分段保障</b></h1><br>  第四次战役前后,美军飞机加剧了对前沿铁路的破坏,对后方铁路运输线轰炸也更加频繁,不少已修复通车的地段再度中断。抢修部队处于前后难以相顾的被动局面。<br><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奋力抢修铁路,改善运输状况</font></b></h1>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为确保夜间通车,抢修部队白天冒着美机轰炸,抢修大桥。<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抢修部队清理被美军炸塌的隧道。<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铁道兵团第2师部队,为确保后方铁路运输畅通,在鸭绿江上架起便桥。<br></h3> <h3>  第3师二等功臣金成库登上十几米高空切割残梁,排除抢修大桥障碍。<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中朝两国运输调度人员,亲密团结,协同配合,并肩作战。<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抢修现场设防空监视哨,发现飞机来袭,鸣枪为号,施工部队迅速疏散隐蔽。<br></h3> <h3>  美机疯狂轰炸桥梁,抢修部队就采取多修便桥的办法与之斗争,这桥炸断,那桥开通。图为高炮部队密切配合,警惕地守卫在大同江便桥旁。<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部队抢通被美机炸断的铁路,军用列车满载物资开往前线。<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战士们夜间抢修桥梁,白天抽时间帮助驻地朝鲜群众耕田。<br><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开展技术革新,提高抢修效率</font></b></h1>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战地铁路抢修中,广大指战员和职工高了不少发明创造,解决了施工难题。第1师3团4连领工员安国栋制出了“万能道尺”,即可量轨距又能测水平。<br></h3> <h3>  黑夜抢修,运输平车经常掉道,连长张心志和职工齐元新造出“复轨器”,能快速起复掉道平车。<br></h3> <h3>  车站水塔遭到严重破坏,第3师给水连连长马寿昌(右2)研制出“丹型水鹤”,解决了机车上水难题,荣立一等功。<br></h3> <h3>  黑夜无照明抢修,第1师21团张立兴(左)和彭耐久造出“活把螺丝扳手”,加快了钢轨连接,荣立二等功。<br><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排除定时炸弹,保证抢修安全</font></b> </h1> <h3>  美机投在铁路上的定时炸弹,随时有爆炸的危险,战士们毫不畏惧,一起上前把它搬走。<br></h3> <h3>  为阻滞抢修铁路,美机投下大批定时炸弹,严重威胁着抢修部队的生命安全。第1师战士李云龙胆大心细,历经惊险,终于揭开定时炸弹“秘密”,拆卸成功。他带领一个战斗小组专门拆卸定时炸弹,并为部队培养了许多拆弹能手。他先后拆卸定时炸弹34枚,被授予二级英雄称号。<br></h3> <h3>  中朝两国铁道部队的战友们在一起交流拆卸定时炸弹经验。<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特等功臣郭金升,被誉为“卸定时炸弹大王”,仅1952年他就拆卸603枚定时炸弹。<br></h3> <h3>  美军在派出飞机狂轰滥炸的同时,又秘密地实施大规模的细菌战,制造疫区,危害中朝军民。图为美军飞机投下的细菌弹外壳。<br></h3> <h3>  部队把拆卸下来的定时炸弹壳挂在桥头和驻地当做防空警钟,还用来打制各种抢修工具。<br></h3> <h3>  在英雄手下,制服了定时炸弹,变害为宝,掏出炸药开山炸石,采制抢修用的片石和道碴。<br><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战胜洪水灾害,确保运输畅通</b></h1><br>  1951年7月,朝鲜爆发了数十年未有的特大洪水,冲毁了铁路建筑物和大量的抢修材料,还冲毁了人行便桥、道路、通信设施等。美军断言这场洪水对中国军队将“无法度过一个冬季”。同时,美机对未遭到冲击的铁路重点目标进行轮番轰炸。 <br> <h3>  抢修部队以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投入抗洪保桥斗争。图为中朝两国铁道部队指战员共同研究抢修方案。<br></h3> <h3>  第4师冒着美机轰炸扫射,战斗在大同江大桥上。图为战士们把被美机炸落于江中的钢梁拉上来。<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抢修战士与洪水搏斗。<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战士们下水作业,抢架被洪水冲毁的便桥。<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铁路便桥被冲毁,抢修部队抢架正桥。<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铆枪手冒着敌机空袭的危险白天上桥抢铆钢梁。<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为确保运输畅通,抢修部队抢建大同江第一便桥。<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抢修部队冒着美机轰炸扫射,抢架大同江第二便桥。<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铁道兵团第1师弟1桥梁团突击抢建清川江大桥。<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桥墩被冲毁,再立排架桥墩。图为测量人员在校正墩位。<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战士们利用防空袭隐蔽待命时间,编筐备用。<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抢修部队快速架梁,确保夜间通车。<br><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打通“三角地区”,粉碎“绞杀战”</b></h1><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951年9月,洪水过后,美国出动大批飞机对铁路干线及交通枢纽轮番狂轰滥炸,实施所谓的“绞杀战”,企图切断志愿军的运输线。</span></div>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京义线“317”公里地段,是西线铁路咽喉,美军飞机在这一地段扔下炸弹3000余枚,平均1.4平方米落弹一枚。担负抢修任务的铁道兵团第2师指战员提出:“有我们在,就有钢铁运输线!”图为抢修部队不顾定时炸弹爆炸的危险,坚持抢修。<br></h3> <h3>  铁路线被炸断,抢修部队迅速出动,投入抢修。<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抢修部队采取立小排架、筑明渠等办法,填充弹坑,快速铺轨,争取夜通车。<br></h3> <h3>  线路抢通了,满载物资的军用列车,在高射炮火的掩护下,强行通过了“317”公里地段。<br></h3> <h3>  美机不但破坏铁路,也轰炸部队驻地。为确保安全,部队在抢修现场附近,修起座座屯兵坑道。<br></h3> <h3>  美机死命盯住百岭川大桥不放,在76天中,大肆轰炸26次,投下炸弹7000多枚,炸的河水改流,石山削矮。在这场极端残酷的斗争中,铁道兵团第1师1团9连坚守76个昼夜,粉碎了敌人的“绞杀战”,保证了铁路运输,荣立集体二等功。<br></h3> <h3>  严寒时节,气温降至零下30多度,为确保军运,战士们凿开冰层,下木笼,抢建大桥。<br></h3> <h3>  美机封锁三角地区,相继又转向“炸两头”,集中轰炸三角地区两头的桥梁和车站。图为第2师部队抢修大宁江第3便桥。<br></h3> <h3>  1952年5月15日,副连长杨连第(右2)在带领部队抢修东清川江大桥时,定时炸弹爆炸,当场牺牲。抢修部队在杨连第牺牲的地点写下誓言:“我们踏着英雄血迹前进!”<br></h3> <h3>  部队和驻地群众为悼念杨连第,在熙川郡秀美的山坡上建起杨连第烈士墓。<br></h3> <h3>  反“绞杀战”斗争的10个月,是抢修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紧张、最艰苦的阶段。全体指战员,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粉碎了美军的图谋,创建了一条“打不烂、扎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图为大批物资不断运往前线,部队军需物资可经常保持3个月的储备。<br><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反美军登陆,突击完成战备工程</b></h1><br> 1952年底,美军策划在朝鲜东西海岸蜂腰部登陆,企图挽回其败局。志愿军各部做好反美军登陆作战的准备。<br><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突击抢修便线便桥</font></b></h1> <h3>  志愿军铁道兵团部队,一面抢修被破坏的线路、桥梁,保障铁路运输畅通;一面沿着山川河谷,抢建便线、便桥和坑道,做好反登陆备战。图为志愿军铁道兵团第3师部队,在京义线上抢修便线。<br></h3> <h3>  在抢修便桥中,英勇顽强的风枪手向岩石开战。<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指战员冒着严寒,开挖冻土,抢修便线。挥镐者为第2师2团1营4连战士一等功臣宋明伦。<br></h3> <h3>  第1师抢修部队将推土机开上工地,加快抢修便线。<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抢修部队破冰筑墩,抢建低便桥。<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通讯分队在远离铁路线的深山密林,架设迂回通信线路,确保通信畅通。<br></h3> <h3>  铁道运输线上,话务员日夜繁忙,沟通通信网络。<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战地生活丰富多彩,美机过后来一场篮球赛。<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各部队在驻地和抢修工地,开挖坑道,在美机空袭时,疏散隐蔽,保证人员安全。<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汽车兵搞好伪装,向抢修现场抢运材料。<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祖国人民关怀战斗在抗美援朝前线的英雄儿女,派出慰问团到战地慰问“最可爱的人”。志愿军铁道兵团部队集会,热烈欢迎祖国赴朝慰问团。<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慰问团来到大桥抢修工地慰问部队。<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慰问团文艺工作者,分赴抢修现场,深入连队驻地,演出精彩节目。</span></div><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快速抢建新线铁路</font></b></h1> <h3>  1953年1月31日,志愿军新建铁路指挥部召开临时党委扩大会议,局长、党委书记郭维城(右1)主持会议。会议研究兵力部署,并对工期和质量提出要求,号召部队献计献策,战胜困难,提前建成新线铁路。<br></h3> <h3>  1953年2月1日,志愿军新建铁路指挥局6个铁道工程师,开始抢建殷龟铁路。图为铁道工程第6、9师部队在滔滔的清川江上修建新线大桥。<br></h3> <h3>  严冬施工,部队缺乏开挖冻土经验。各部队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创造出坑道法、掏洞法及炸药爆破等多种开挖冻土方法,工效数倍提高。图为铁道工程第11师担负的高填土工地。<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战士们在山谷里架起轨道,加快运土运料。<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中朝铁道部队团结奋战,全长129公里的殷龟铁路提前25天于1953年4月5日修通,创造了战地快速抢建铁路的奇迹。图为中朝两国铁道方面负责人和专家到新线视察。<br></h3> <h3>  战士们以顽强战斗的精神,突击修筑德八线路基。<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1954年4月25日,德八铁路全线通车。图为中朝两国战友欢庆在一起。<br></h3> <h3>  1954年5月3日举行德八线通车典礼,朝鲜首相金日成发了贺电,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委员长金斗奉(左4)出席庆祝大会。<br></h3> <h3>  用中朝两国文字布置的彩车,行驶在德八铁路线上。<br><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b></h1><br> 朝鲜战争停战后,志愿军铁道部队继续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帮助朝鲜人民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指战员们积极投入铁路复旧任务。<br>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朝鲜停战协议签字生效后,第4师抢修部队奋战72小时,抢通了新幕至开城间遭到严重破坏的81公里铁路。图为部队抢修开城车站。<br></h3> <h3>  第一列和平列车经平壤直抵“三八线”开城。图为满怀胜利喜悦的开城人民,向中朝铁道部队献花献旗。<br></h3> <h3>  停战后,守卫在平元线185公里大桥的第4师抢修部队,搬出坑道,开始大桥复旧工程。<br></h3> <h3>  停战后,守卫在平元线185公里大桥的第4师抢修部队,搬出坑道,开始大桥复旧工程。<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推土机开上工地,施工效率大大提高。<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祖国开来架桥机,加快了架梁速度。<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抢修部队修复被美机炸穿的隧道。<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抢修部队起运被炸落江中的机车。<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志愿军铁道兵团第2师,完全修复了清川江大桥。1953年11月23日举行通车典礼,朝鲜人民军金相仁少将剪彩。<br></h3> <h3>  火车开过修复的大桥,战士们振臂高呼,欢庆胜利。<br><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开展立功创模运动</b></h1><br>  为了激励广大指战员发扬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铁道部队在朝鲜战地铁路抢修中广泛开展立功创模运动,涌现出大批功臣、模范。<br>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1951年9月1日,志愿军铁道兵团召开首届英模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75人,列席代表105人。大会表彰和奖励了英雄模范人物,选出24名英模代表,出席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并参加国庆观礼。<br></h3> <h3>  1951年9月,志愿军铁道兵团24名英模代表团回到祖国,参加国庆观礼,受到热烈欢迎。图为登高英雄杨连第手举鲜花向欢迎人们致意。<br></h3> <h3>  国庆期间,志愿军铁道兵团英模代表应邀到院校作报告。图为杨连第在北京医学院向同学们讲述铁道兵团指战员战斗在钢铁运输线上的故事。<br></h3> <h3>  1951年国庆期间,毛泽东主席、朱德副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设宴招待志愿军回国参加国庆观礼的英模代表并合影。<br></h3> <h3>  1951年10月,志愿军回国观礼英模代表应邀列席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讨论国家大事。图为杨连第(左)在会议主席台上。<br></h3> <h3>  1953年2月4日,志愿军铁道兵团在朝鲜战地召开第二届庆功大会,193名二等功臣以上的功臣模范代表出席。大会表彰与奖励在反轰炸抢修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并号召部队进一步掀起立功创模运动热潮。<br></h3> <h3>  美军空投的定时炸弹,在满浦线东清川江桥抢修中爆炸,著名登高英雄杨连第当场牺牲。1952年6月4日,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发布通令,追认杨连第同志为一级英雄。朝鲜政府颁发政令,追认杨连第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br></h3> <h3>  杨连第生前所在的连队——铁道兵团第1师第1桥梁团1连被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命名为“杨连第连”。图为“杨连第连”干部战士集会,一致表示,向英雄杨连第学习,圆满完成各项任务。<br></h3> <h3>  在3年多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铁道部队共有1481人光荣牺牲。图为修建在朝鲜新安洲区中心一块高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部队烈士纪念碑。<br></h3> <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