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前两日偶得空闲,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美国的战争片《血战钢锯岭》,战争场面不大,但是电影画面的真实逼真效果,却是一次次让人心惊。而后两日国产大片《长城》,集合了中外一大波明星阵容隆重登场,赚足了票房的同时,也赚足了影迷的口碑。不过网络上的口碑吐槽之声远远盖过了赞誉之声,甚至有不少人又一次痛骂被骗被忽悠。有很多网友说,看到大家的评论,他说没去看也就放心了。</h3><h3> 我也一样,没去看,也就放心了。</h3><h3> 今日,我将年初放在天涯社区上一篇关于讨论电影的文章,原文转发于此,与诸君聊一聊国产电影之现状。</h3><h3> 一一一题记</h3> <h3> <b> 电影不举 文化之殇 </b></h3><h3><br></h3><h3> 文/柳永生 </h3><h3><br></h3><h3> 一、一段音乐,完爆中国 </h3><h3><br></h3><h3> 临近岁末,在微信的各大朋友圈风传一段音乐MV,据说这段音乐MV被中国的网友评为了2015年度最完爆的音乐MV,是否是完爆无从考证,当然也没有为这一点去考证的必要,但火爆看来是不假。关于这段MV的链接通常是没有名字,无论大家见过与没见过,我还是要稍作一个描述 。</h3><h3> MV中的音乐大气磅礴,气势如虹,史诗级的音乐作品,每一处鼓点都足可以震撼到灵魂。画面情节是一个印度青年,为找寻一个木制面具后面的美女,不畏艰难险阻,跋山涉水,最后终于攀登上了那座似乎只有天神才能居住一样的高山。情节中的画面亦真亦幻,美到了极致。 </h3> <h3> 我有一个爱好摄影的朋友也上传了这段MV,为求拍摄风光大片,天南海北甚至很多国外都曾留下了她的足迹,当然印度也在其中。 </h3><h3> 在微信朋友圈她问她的另一个朋友,这段MV的拍摄地在印度的哪个地方啊?我怎么没听说过?她为情节中的画面深深吸引而震撼。我回答她说,你即使把印度跑遍了也找不到那些画面中的地方。我告诉她,那段音乐MV其实是出自于印度2015 年出品的电影《巴霍巴利王(上部)》中的片段,是该电影中的第一首插曲。整部电影很多情节,也包括这段音乐MV,其实都是室内拍摄加后期电脑技术合成,你上哪里去找寻那神仙一样居住的仙境? </h3><h3> 一段印度电影中的插曲,没有任何机构组织的蓄意炒作和极力宣传,只是在坊间自然流传,何以完爆整个微信网络圈?其实很简单的道理,一切美好而又雅俗共赏的事物,无需任何推波助澜自然会得到大众的拥抱和喜爱,在这里,尚且借用一部印度电影的名字来复述一一《爱无国界》。 <br></h3><h3> 提到印度,很多网友可能会噴,对印度可能不屑一顾。因为时常在网络上讨论的时候,很多网友提及印度总爱用一个代名词一一阿三或者印度阿三。无论怎样讲,依我之浅见,阿三这个称谓都含贬义,甚至含有一种民族的敌对情绪在里面,为什么?自不用解释,聪明的读者朋友都知道的,我总以为这样呼之不妥,有失大国公民之身份。但是印度毕竟不同于日本,日本和我们中华民族结下的梁子,那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一朝两晚能说得清的事。所以对日本的称谓,民间的同胞倒好像是异口同声,也无多大的异议。但尽管如此,咋们的同胞却是一面在骂日本,一面又在疯狂的迷恋日本的文化和产品。 <br></h3> <h3> 于日本尚且如此,那么印度也同样是我们的近邻,我们的同胞是不是该摒弃政治偏见,给这位邻居适当投去更多的目光? </h3><h3> 百姓莫言政治,今天我就从一个网友和市井百姓的角度,抛开政治立场和什么主义,聊聊我们精神娱乐消费品中的电影,从而谈谈我们的审美人格。</h3><h3> <br /></h3><h3> 二、 美国大片,谁与争锋? </h3><h3><br /></h3><h3> 在电视走进千家万户之前,电影曾经是中国百姓主要的一项精神娱乐产品,在中国历史上倒票最疯狂猖獗的恐怕不是火车票而是电影票。三十多岁以上的人都知道,当时全国各地的各大乡镇公社都设有电影院,普及之广可想而知。电视产业发达之后,中国电影市场一度消沉,因为至少在此后长达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很多地区级及以下的城市没有电影院。要看电影还得专程上一二线大中城市潇洒走一回。约么在二零零几年过后,随着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发展,电影业也得已再次蓬勃发展,影院的建设再次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以至于近几年在许多偏远落后的山区贫困县城,都可以见到它们奢华气派的阵容。 <br /></h3><h3> 当今中国电影市场之格局,总的说来,我姑且为之划分四大版块,美国好莱坞、大陆、港台、日韩,四大群雄逐鹿中原,以美国好莱坞为头魁,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其后三大群雄坐次的排序,虽不敢说准确,但估计后三巨头之间悬殊也不是很大也无甚紧要。至于什么印度、俄罗斯和泰国的电影在大陆上映的、同时包括在音响制品店出售的都似乎很少,暂不列为讨论之列。 <br /></h3><h3> 暂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始,我们浅谈一下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纷争天下的四大版块的电影,它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及对中国观众的影响力。 <br /></h3><h3><br /></h3> <h3> 不用分说,好莱坞出品的世界级的经典大片数不胜数,有些大片甚至具有划时代的标志性意义,譬如《终结者》《007》《异域》以及后来的《变形金刚》、《速度与激情》、《谍中谍》、《指环王》、《哈利.波特》等等系列电影,实在太多不胜枚举。还有一部非系列性的电影不得不提一下,那就是《泰坦尼克》。美国大片可以说无论走到哪里,票房记录都是稳居宝座,吸金之势如秋风卷落叶。 </h3><h3> 在整个世界电影市场中,美国电影的霸主地位谁也撼动不了,这就跟美国是世界的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一样并驾齐驱。 <br></h3><h3> 若以在中国影院的票房收入来看,除美国电影之外,即便是合众其他三大群雄的票房总合,估计也就和美国电影在中国的票房收入差不多。 <br></h3> <h3> 大陆、港台、日韩,虽然曾经也都有自己堪称经典的电影,譬如中国电影早期的《红河谷》、《黄河绝恋》、近几年的《英雄》、《孔子》、《赵氏孤儿》,在国产片中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但如果跟美国的顶级大片放一起比较,大家不觉得差几个档次?如果是大陆、港台、日韩的电影在美国上映,上座率会有多少?大家能设想得出来吗? </h3><h3> 这些年韩国的音乐和电影之所以能强势输入中国,成功的关键就是韩国人准确的把握了中国年轻人的消费心里,很精准的设计出了适合中国人口味的文化产品 ,上升到政治高度那就是文化侵略。 <br></h3><h3>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总的电影产业兴衰如何靠的不是某一两家影业公司,也不是靠那么一两个著名的导演,更不是靠那一群知名的大牌演员。电影产业靠的是一个集合体,需要整合整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技术、资金以及编剧、导演等方面的创作型人才,甚至包括音乐舞蹈人才,当然也包括政治环境、政策以及演员。不过我认为恰恰政治环境、政策和演员对于电影产业的影响是相对最小的。因为不管处于何种政治环境和政策的监管之下,让我们电影人能够创作的空间和素材,都有接连不断产出世界级大片的可能。再说演员,只要前面的技术、资金、剧本、导演等等相关环节达到了一定水准,那么用谁来演就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了。当然启用一个大牌演员有可能为票房增色不少,不过如果启用一个新人,同样就有可能让他或者她红透半边天。 <br></h3> <h3> 然而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电影产业总体发展得如何,最最重要的还不是靠前面所指的环节因素,溯根究源最终极的原因还是文化一一 一个良好好的社会人文环境,甚至是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只有积淀了丰富的电影文化和拥有着厚重民族历史文化,那才是电影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h3><h3><br></h3><h3> 三、关注邻邦 </h3><h3><br></h3><h3> 现在让我们从看电影的角度把我们的目光暂且投向隔壁邻居一一印度。 </h3><h3> 印度电影主要以宝莱坞和南印度电影两大阵营为主,这其中又以宝莱坞工厂影响力最大。现在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个说法,宝莱坞一点不输于好莱坞,这话的确一点不假。 <br></h3><h3> 从2000年伊始,印度出产了相当多的经典名片,首具代表的就是《阿育王》,这在当年央视电影频道的“佳片有约”版块曾很多次反复播出。稍后《宝莱坞生死恋》同样在央视“佳片有约”反复播出,沙鲁.可汗携手艾西.瓦亚雷双双稳固了他们在印度演绎圈老大的地位,同时更奠定了沙鲁.可汗世界级影帝的地位。 <br></h3><h3> 自2000年以来,印度出品的经典名片大片以我的统计来看可以说近一百部,这个名片大片的标准不是以我个人的喜好而定的,而是以这些印度电影放之世界各地的实际放映效果来说话的。以我说近百部那都是保守数据了,说多了怕网友们爆粗口。但可能很多不关注印度电影的朋友会被这个数字吓到。那么我想问问大家,我们的国产电影你认为拿到世界上去评比,有多少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经典名片? <br></h3> <h3> 可能有些人只知道《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片子在熟悉它的很多中国影迷心目中还享有极高的地位,因为这部片子在中国的影响力的确很大,而且这部片子当年在台湾的上映时间长达数月之久,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可见印度电影的杀伤力。 </h3><h3> 其实我还要给各位泼一瓢冷水,尽管这部《三傻》曾经给我们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力,而且还在很多影迷心中占据了崇高的位置,但我告诉大家,《三傻》在众多的印度经典名片中它只能算中等,或者至多中上水准。《三傻》只是一部很普通幽默喜剧的励志片,恰好激励了中国的创业青年进而更迎合了他们的口味。从艺术性和思想性角度出发,它还远不及众多的其他印度大片,譬如随便举例,《我的名字叫罕》、《外星醉汉PK地球神》以及本文的题目就提到的《巴霍巴利王》。 <br></h3><h3> 再举一例,说明印度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h3><h3> 2013年在美国上映的外来进口电影(也就是除去美国人自己的电影)排行前十名中,亚洲电影就有六部,除了中国的一部《一代宗师》之外,其余的五部亚洲电影全都是很多国人瞧不起的印度阿三的电影。这当中就有一部名叫《那些年我们疯狂的青春》的电影,而当年我们国内的那部被很多人捧为经典的《致青春》,如果和《那些年》以及《三傻》放一起,那不是差一个两个档次。如有不服者去找来一看便知,事实说话。 </h3><h3> 另举一例,说明美国大片遭遇印度大片发生的碰撞。 <br></h3><h3> 美国大片往往风靡全球,所到之处票房无不荣登榜首。但是当好莱坞与宝莱坞很多次在印度发生碰撞的时候,好莱坞电影常常遭遇滑铁卢,最典型的例子是当年的《阿凡达》在印度上映期间票房遭以惨淡收场,大家能说印度人不懂观影吗?那我再告诉大家,《阿凡达》在台湾上映期间就遭遇了印度的《三傻》,票房收入《三傻》远超《阿凡达》,仅次于当年在台湾上映的《株罗纪公园》。<br></h3> <h3> 很多国内的朋友极为偏见,一看到印度电影中的歌舞就开始吐槽,这一类人我只能说他们的确不懂电影这门艺术,或许是美国类的片子和国内的神功片看多了。 </h3><h3> 印度歌舞是印度电影的一大民族标志,但不是它成功的关键。要知道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是世界的。印度电影中的歌舞当然也不乏有垃圾的,这是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避免的情况,美国电影不也有大量的垃圾片吗?但是更多的印度电影中的歌舞,对塑造人物形象和延展故事情节起到了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作用。印度电影的很多歌舞本身就是一大光鲜的看点,就譬如说文章开头我提到的完爆中国微信圈的那段MV,可惜别人的精华被我们很多粗心的朋友忽视,由此还给自己堵上了通往另一个神奇电影国度的大门。 <br></h3><h3><br></h3> <h3> </h3><h3> 四、电影不举 文化之殇</h3><h3><br></h3><h3> 印度和中国,同样是亚洲文明古国而且是地理相连的邻邦,同样拥有几千年厚重的历史文明,两国之间历史文化交流渊远流长,佛教文化更是历来联系两国交流的一条重要纽带。但中国这些年的经济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达的程度远超印度。那么为什么中国的电影远不如印度的电影?更不用说拿中国电影与美国大片看齐。这就是我刚才前面讲的,电影产业兴衰成败最终极的原因还是文化。电影是文化彰显力度最好的一种方式,也是文化传播的一个很好的媒介载体。美国电影之所以强大,那就是与美国很强势的近现代文化发展成果有关。 </h3><h3> 那么中国电影为什么出不了真正的经典大片呢?不是缺资金(张艺谋《金陵十三钗》投资号称十个亿),不是却电影的创作型人才,不缺大牌演员,也不是什么政治环境和政府监管束缚了电影的创作空间。缺的就是文化,而且是现代人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底蕴不足。 <br></h3><h3> 中国现在的文化教育的失败和传播理念导致了当代中国人价值观念和取向发生了变化,也就是文化沦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了今日中国之种种乱象从生,使全体中国人在多了金钱的时候更多了一份浮躁,从而使传道授业的地方一一学校本身也不得清静。 </h3><h3>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整个社会的文化沉沦,势必就直接影响到电影一系列的创作人员的素质和观影者的素质。 </h3> <h3> 先说文化沉沦对电影创作团队人员的素质影响,这里的素质是深层次的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灵魂修养而非浅表性的文化和专业学术知识。 </h3><h3> 宝莱坞一点不逊于好莱坞,两大东西阵营各有显著的特色。 <br></h3><h3> 美国好莱坞电影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大阵容和高科幻营造出来的超强的视觉听觉震撼力。成功的原因就是得益于高科技、高技术、高资金投入以及一帮堪称世界一流的电影创作团队。 <br></h3><h3> 而印度宝莱坞的电影创作时就结合了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苛于探索思想性和艺术性。所以看美国的电影常常是震撼到了视觉听觉感官,让你在那短短两个小时里嗨到了极点;那么印度电影就足以震撼到你的灵魂,进而还有可能影响你终生的价值观。 <br></h3> <h3> 印度本身就是一个宗教林立、极为注重宗教信仰的那么一个国家,所以有些简直是天马行空的电影也只有印度这个神一样的国度才能拍的出来。譬如《外星醉汉PK地球神》、《嘔的神啦》《功夫小蝇》。因此人家都说,印度的导演是用灵魂在拍电影,金钱利益早就抛诸脑后,这样拍出来的电影不成经典都有违天理。顺便说一句,印度的电影几乎从来没有那种低俗露点的镜头。 </h3><h3> 回过头再来看看我们的导演是怎么拍电影的,以及我们影视界特有的一些现象大家就再清楚不过了。沽名钓誉一幅顶级大师的嘴脸,一面盘算着钞票一面又暗自盯着演员的身体;女演员也不思进取,为求上位夜晚主动敲门的早就不是新鲜事。所以才有了曾经爆料抖落出来的,很多女演员睡了制片睡导演,导演睡了睡男演员,一路睡过去。 <br></h3><h3> 中国人不缺钱,缺的是信仰。一帮缺乏灵魂修养的电影创作团队以及一个信仰缺失的民族,怎可能孕育得出惊世大片?在电影创作的素材和思想艺术性的探索方面就已经被戴上了一顶紧箍咒。所以才拍出一些迎合低级审美的庸俗电影,甚至还不厌其烦的翻拍曾经有过的电影。如此丑陋的社会大环境和如此素养的电影人群体,他们要是能搞出一部放之世界都称得上绝好的电影,我估计孔子、墨子、老子,凡是那一大家子都会激动得跑出来为他们颁奖 <br></h3><h3> 再看看教育失败,文化沉沦,为我们培育出来的电影受众的审美品格。一些垃圾的韩国影视作品以及我们国内的一些同样是垃圾影视作品,我们的一些观众可以看得稀里哗啦一把鼻涕一把泪,或者就是多年前蔡明一个小品中的经典台词一一一一帮群众没文化,不该笑的地方瞎笑。 <br></h3><h3><br></h3> <h3> 《泰囧》,一部小投资电影,山呼海应,万人空巷,票房在一周之间扶摇直上直达十来个亿,我本是不打算去看的,但被这突如其来的票房阵势所雷倒。我是根本不相信它会有多好看,是实实在在想去看看,被这些看过以后的朋友以及新闻的连篇累牍的报道得那么神奇的电影,究竟是个什么造型?权当着一个观影爱好者的实地调查和亲身体验,仅此而已。 </h3><h3> 《泰囧》整部影片观影现场,爆笑之声此起彼伏、前仰后合,有捂着鼻子摒鼻滴的,有摘下眼镜擦拭眼泪花儿的,更有笑得夸张的少女震撼四座的。但我看了一下,这些笑得最厉害的数九零后零零后最多。整部电影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一处足以引发我笑的笑点,然而我偶尔也笑了,我笑的是那些年轻的观影者,怎么那么容易开怀大笑?他们对于笑料的激发点是那么的低?是我真的Out了?还是他们对于电影的审美品格的等级实在太低?于是我得出一个结论,《泰囧》也只有中国观众才会买它的单。 </h3><h3><br></h3> <h3> 如果说连《泰囧》都让你们笑的喘不过气来,那我不妨还是要跟你们推荐一部印度电影一一《不可能的爱》,以你们对于笑的激发点的标准,我丑话先说,看这部电影笑死了人我不负法律责任。 </h3><h3> 打那以后时至今日到写这篇文章之时,我再也没去电影院看过任何一部国产电影。一次次期望换来的都是失望,因此我再无“回心转意”。 <br></h3><h3> 当然有些不服我观点的人肯定又要犟着脑袋说,各人有各人的口味和审美品格,但我要说有些人心中认为的经典要经得起多数人的考验和评定,这个多数人不仅仅指的是咋们这一群中国人,还有整个世界。 <br></h3> <h3> 五、提升人格 民族之望 </h3><h3><br></h3><h3> 我之所以在这里跟大家大谈特谈印度的电影,其实不是我崇洋媚外。中国先贤有句古话一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鲁迅还有句话一一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可别恰恰刚好颠倒。希望大家不吝时间,给印度这位邻邦稍稍多投去一些关注的目光,看看印度的电影再与我们国产的电影作出一些比较,这样兴许会提高我们的审美人格。只要我们这个民族集体的审美人格得到了提升,中国现阶段这种水准的电影自然就会失去它赖以生存的土壤,从而会培育出更好的中国电影,届时让中国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输出到世界各处,我们的民族才能真正做到复兴强大。 </h3><h3> 电影尚且如此,而其他又何尚不是如此呢? <br></h3><h3> 任何文化都将最终积淀成为一种集体人格,假如我们这个民族的集体人格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和重新塑造,我们才能受到世人真正的尊重,世间就会减少很多乱象,社会才能真正和谐。 <br></h3><h3><br></h3><h3> 2016.2.1作于贵州毕节 </h3><h3> 2016.12.20于重庆.长寿从 新编辑转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