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耶稣,一个贫穷木匠的孩子,在加利利山谷里的小山村拿撒勒长大。受表哥施洗者约翰的影响,痛恨罗马统治者的压迫,同情底层犹太人民的悲惨遭遇,视当时的犹太王希律家族为罗马人的走狗,希望重新恢复犹太大卫王时期的辉煌。他们以犹太教为基础,创立新的宗教,因而遭到犹太王和罗马帝国的迫害。约翰被希律王杀害,耶稣也被罗马人钉在了十字架上。</h3> <h3>耶稣是一个伟大的殉道者,深受犹太底层人民的热爱,把他奉为基督,上帝之子(基督即救世主的意思)。在他死后的300年间,影响日益扩大,其他民族也有不少信仰者。到东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被拜占庭王朝的康斯坦丁大帝奉为国教。随着东罗马帝国的扩张统治,最终影响遍及世界。</h3> <h3>以色列国家里,所有和与耶稣有关的遗址纪念地,都被整个基督教世界奉为圣地,其地位远远高于天主教的罗马教廷,因为天主教只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h3> <h3>我不是宗教信徒,我只是对宗教文化历史感兴趣。这次的以色列之行,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日程,就是追寻耶稣的足迹。从耶稣诞生的伯利恒,到耶稣生长的拿撒勒,耶稣受洗的约旦河,耶稣传教的迦百农,耶稣受难的耶路撒冷……感兴趣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出发吧。</h3> <h3>拿撒勒,位于历史上的加利利地区的山谷中,现在属于以色列国的北部山区。依海拔1100多米的斜坡而建,脚下是广阔的平原,四周峰峦叠嶂环绕。这是圣母玛利亚的家乡,耶稣在这里长大,度过了34年时光。耶稣一生的故事,一生的追求,都是从这里展开的。从东罗马帝国时期,这里就是基督徒的圣地,每年朝圣的信徒无数。</h3> <h3>拿撒勒分为上下两个城市,上拿撒勒是新城区,主要居住的是犹太人,属于海法市的卫星城市,也是以色列的重要工业城市,主要有巧克力等食品工业,纺织针织工业。下拿撒勒才是圣母玛利亚的故乡,以旅游业为主。当地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其中大多是穆斯林,部分是阿拉伯基督徒。因此这里被称为以色列的阿拉伯人之都。朋友们去时,一定要定位准确,不要走错了。</h3> <h3>拿撒勒在公元七世纪被阿拉伯人统治,穆斯林不准基督徒朝拜。十字军东征时期,天主教收复了拿撒勒,1291年再度沦入穆斯林之手。14世纪以来,罗马天主教方济各会士冒着被穆斯林驱赶迫害的危险,两次来此修建教堂修道院。1918年英国接管此地区,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拿撒勒成为以色列国的领土。</h3> <h3>拿撒勒天主教的天使报喜教堂,又译为圣母领报教堂。据《圣经.新约.路加福音》记载,天使加百利到牧羊女玛利亚处,告诉她将因圣灵感孕,所生的孩子将是上帝之子,救世主。后人在玛利亚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建立起了这座教堂。</h3> <h3>这座教堂最早建于东罗马帝国时期的拜占庭王朝,十字军东征时期,十三世纪,十八世纪方济各会都重建过。</h3> <h3>现在这座天使报喜教堂,已经是第五座了。由意大利建筑师基奥瓦尼.穆齐奧设计,1955年开始建设,1969年竣工。白色的方形底座,黑色的八角锥形穹顶,121英尺,高耸入云,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最神圣的礼拜堂之一。</h3> <h3>天使报喜教堂的整体规划图</h3> <h3>教堂正面墙上,上面右边的雕像是圣母玛利亚,左边的雕像是天使加百利,下面是四福音书的作者马太,马可,路加,约翰的雕像。</h3> <h3>教堂西面入口的大门上的雕刻,记录着耶稣一生的故事。从诞生,洗礼,传教,受难,直到复活升天。</h3> <h3>教堂的穹顶,样式是一朵花瓣朝下的盛开的百合花。有16片花瓣,每个花瓣又分成两面,共32面。每面都用英文篆刻着大写字母M,象征着圣母玛利亚。</h3> <h3>教堂分为两层,下层是圣母领报洞,相传是玛利亚未婚前生活的地方,天使加百利就是在这里向玛利亚报喜。装饰得十分简朴,石头墙水泥地水泥柱,据说象征耶稣作为人的谦卑。</h3> <h3>上层是一个宏伟华丽的现代风格的教堂,据说象征耶稣作为神的高贵。</h3> <h3>没想到钢筋水泥,也能修建出这么美丽的教堂。这彻底改变了我以往反对用现代材料修建古典建筑的观点。看来不关材料的事,精美的设计,高超的工艺才是硬道理。</h3> <h3>上层教堂有几个小礼拜堂,都很有特色。</h3> <h3>很喜欢这座教堂的彩绘玻璃,现代抽象图案,色彩缤纷艳丽,不像别的教堂,千篇一律的绘制的是宗教题材。</h3> <h3>站在彩色玻璃的光影中,如梦如幻</h3> <h3>这些彩绘玻璃窗的图案,看着有没有熟悉感?</h3> <h3>仿佛爱马仕围巾的图案,不知是谁抄袭了谁。</h3> <h3>教堂的回廊,挂满世界各国教会送的圣母玛利亚像。用不同的材质,不同的艺术手法,不同的表现风格,来描绘和展现各国信徒心目中的圣母玛利亚,天使报喜的场景,很有观赏性。</h3> <h3>这个圣母是按照妈祖的形象打造的吗?</h3> <h3>还有这种魔幻风格的,圣母如圣斗士一般。是美国的。</h3> <h3>也有这种女王范的,大气,高贵。</h3> <h3>台湾送的圣母像,如送子观世音菩萨一般,很有喜感。</h3> <h3>有古典主义风格,如油画一般。圣母玛利亚是牧羊女形象,抚摸着小羔羊,充满慈爱。</h3> <h3>有马赛克材料的,有陶瓷的,有铜板雕刻的。</h3> <h3>也有描绘失去圣子耶稣的玛利亚。她抱着死去的耶稣,悲痛哀伤。</h3> <h3>泰国的,韩国的,日本的圣母玛利亚,都很有民族特色。</h3> <h3>教堂庭园的圣母玛利亚雕像。</h3> <h3>我们去的时候,正午时分,正在举行弥撒</h3> <h3>主教在主持弥撒仪式</h3> <h3>我们的同伴,被圣母感召,成了皈依者。</h3> <h3>虔诚的信徒,正跪在圣母玛利亚领报洞前祈祷。</h3> <h3>黑衣修女静静地从天使报喜教堂飘过。</h3> <h3>天使报喜教堂这座塑像,看右边那个带着小帽的应该是罗马教廷的教皇,左边这位长胡子的应该是东正教的牧首。拿撒勒有两座天使报喜教堂,一座是天主教的,一座是东正教的。他们在耶稣生平,教义等很多方面都有不同的看法,1000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h3> <h3>圣约瑟教堂,原是十字军东征时期,在圣母玛利亚的丈夫经营的木工店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现在的教堂是后来新建的,还保留有十字军东征时期的建筑遗迹。</h3> <h3>耶稣的父亲约瑟,是大卫王的直系后裔,拿撒勒的一个穷苦木匠。当他知道自己的未婚妻玛利亚未婚先孕,十分伤心。未不伤害玛利亚,想悄悄解除婚约。后来在梦中天使加百利告诉他,玛利亚怀的孩子是上帝的儿子,他决定顺服上帝的旨意,接受这个孩子。</h3> <h3>这是天使加百利向约瑟夫告知玛利亚因圣灵感孕真相的雕像,</h3> <h3>据说这是耶稣一家当年生活过的洞穴,看来耶稣生活的一直很艰难。</h3> <h3>天使报喜教堂大门外,往山坡上走,有座小教堂,是当年耶稣在拿撒勒传教的地方。</h3> <h3>通往天使报喜教堂的卡萨.诺瓦街,很狭窄,但很干净。沿街店铺大多售卖有关耶稣的纪念品。</h3><h3><br></h3> <h3>市场上手制香烟的老人</h3> <h3>在天使报喜教堂遇到从美国来的华人朝圣者。老太太很健谈,主动招呼我们。她自述已经75岁,从台湾到美国定居,小儿子是天主教神父。这次小儿子组织带领了40多位信徒,先到意大利罗马,再到以色列朝圣。</h3> <h3>天使报喜教堂,遇到带孩子来朝圣的修女和老师。</h3> <h3>我以前还以为拿撒勒还是旧日小山村,安静祥和,宗教气息浓厚,和圣地盛名相符。没想到这里房子密密麻麻,街窄坡陡路不平,显得杂乱无章,闹哄哄的,天使报喜教堂的被挤在中间,窘迫不堪,连照张全景都很难。很失望,不喜欢这里。</h3> <h3>约旦河洗礼处,位于以色列和约旦的国界阿卜杜拉桥和阿伦比桥之间。是耶稣的表哥,传教者约翰为耶稣施洗礼的地方。意为洗去原有的犹太传统,建立起新的信仰。基督徒还认为受了洗礼,可以洗掉原罪。</h3> <h3>马太福音,说耶稣在这里受洗后,看到了上帝,近2000年来,引得信徒们趋之若鹤。</h3> <h3>洗礼处是约旦河上游的一段,据说是耶稣受洗的地方。河周围绿树成荫,河边用栏杆围成了一个个受洗池,铺设了平整的石块,还修了许多台阶,方便受洗者走进河里。早上八点开门,不收费,通过礼品店走进去就是了。外面有很大的停车场,也不收费。</h3> <h3>来参加洗礼的信徒们,真是虔诚的无以复加。他们为自己的新生感动的涕泪交加,</h3> <h3>一般的信徒只是站在河边的受洗池,接受洗礼。虔诚的信徒会走进河里,全身浸入河水。</h3> <h3>信徒们会买这样的白长袍去参加洗礼,10美金1件。也可以自己带,也可以穿自己的衣服。</h3> <h3>洗礼处外面墙上,用各种文字写着记载耶稣在这里洗礼的马太福音第一章九到11节。</h3> <h3>我们那天去的较早,还担心看不到有人洗礼。没想到门口已经拍起来了长队。门一开就在神父带领下,赤脚走进河里举行仪式。</h3> <h3>我们团队里出了一个虔诚的皈依者</h3> <h3>洗礼由神父式的人物主持</h3> <h3>信徒们赤脚走进受洗池,围成一圈,听神父诵读圣经。</h3> <h3>神父舀起河水,逐一浇到信徒头上,口里还念念有词。但总感到很不正式,神父没有穿教袍,用矿泉水瓶舀水来做洗礼。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准备一个像样的容器很难吗?</h3> <h3>这老太婆也不怕受凉?</h3> <h3>这个信徒很虔诚,穿了正式洗礼的白袍,还全身浸入水中,很冷的天,要有勇气才行,这就是传说中信仰的力量吗?</h3> <h3>迦百农位于加利利湖畔,是古时迦南地区通往叙利亚大马士革的必经之地。原是加利利湖边一个小渔村,在公元前1200年以色列王国建立后才开始发展兴盛起来。到罗马统治时期,这里已成为一座繁华的犹太城镇,在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王朝时期达到顶峰。公元7世纪阿拉伯侵占这个地区后,迦百农逐渐衰败,后被遗弃。现在还保留有犹太会堂,八角会堂,城市民房等遗址。</h3> <h3>据说当时迦百农的居民并不相信耶稣,甚至对耶稣恶语中伤。耶稣很生气,责备道:“迦百农,你已经升到天上,将来必坠落阴间”。后来迦百农果然一蹶不振,繁华不在,日渐衰败,辉煌壮丽的会堂街道房屋都成了碎石乱瓦。直到1905年考古学家发掘出许多遗址,人们才知道了这座耶稣的城的存在。</h3> <h3>进门处的牌子上写着《耶稣的城》,多么霸气。这里是基督徒的圣地之一,每年都有很多信徒从四面八方赶来朝拜。</h3> <h3>不收费,但墙上的提示牌,对参观人员的衣着有详细严格的规定。</h3> <h3>这座环形教堂,是1980年德国天主教会建立的,教堂下面是耶稣大弟子彼得家庭住宅的遗址。当年耶稣曾在彼得的家里传教,治好了彼得岳母的病。公元一世纪,彼得的家成为家庭教堂,公元五世纪,在彼得的家庭住宅遗址上修建了造型奇特的八角会堂。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占领这里后八角会堂被毁损。</h3> <h3>环形教堂中心的有块透明玻璃,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堂地下彼得家庭住宅的遗址。还可以看到五世纪古老会堂遗址,呈八角型。</h3> <h3>这是四世纪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王朝修建的教堂遗址。整个建筑是用白色石灰石建成的,希腊风格。</h3> <h3>1968年到1986年,经过考古学家的发掘,才发现四世纪教堂的下面还有一座会堂的遗址。这座会堂有着黑色的玄武石石墙,鹅卵石地面,建于公元前一世纪,证明这才是当年耶稣在迦百农传道的会堂。</h3> <h3>这座公元一世纪前的犹太会堂,发掘出来的石柱,门楣,房檐都雕刻着各种各样的犹太图案。有大卫王星(现在是以色列国旗图案),七枝蜡烛台(现在是以色列国徽图案),载有上帝约柜的四轮马车(这个约柜被犹太人视为圣物),犹太人尊崇的石榴耶枣橄榄葡萄等植物,造型生动,雕刻精美。</h3> <h3>迦百农城市民房的遗址。黑色玄武石地基,布局整齐,规划合理,宽阔的街道南北纵向,狭窄的小巷四通八达。还有围墙,废弃的石磨……能够想象得出昔日居民富足的生活。</h3> <h3>迦百农是耶稣最早公开传教的地方,耶稣称迦百农为“自己的城”。耶稣在这里向加利利湖周边地区传教,圣经里记载的耶稣很多神迹和故事,都是在这里发生的。如耶稣变水为酒,召集彼得雅各约翰马太四福音,为百姓医病赶鬼,设立12门徒,从鱼的口子取出银子付税等等,因此迦百农又被称为耶稣的第二故乡。</h3> <h3>迦百农城里耶稣的大弟子使徒彼得的雕像。彼得脚下踩着一条鱼,因为他当年是加利利湖的渔夫,皈依耶稣后才成为基督教的宗教领袖。</h3> <h3>迦百农附近的八福堂,坐落在加利利湖边的八福山上。耶稣当年曾在这里登山训众,传讲山中宝训,第一部分内容就是论八种人是有福的,山因此而得名。原来的八福堂建于公元四世纪拜占庭王朝时期,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占领该地区后毁损。现在的八福堂修建于1938年,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贝鲁奇设计的,八福堂背后就是美丽的加利利湖。</h3> <h3>八福堂钟型拱顶下,有八条拱边,是用黑色玄武石四周修建的,坚固漂亮。八福堂四周环绕着一圈带有白色石柱的回廊。站在回廊旁,可以观赏八福堂美丽的花园,眺望远处的加利利湖。</h3> <h3>八福堂的金色钟型穹顶有八个角。穹顶下面有八扇八种颜色的玻璃窗,分别用拉丁文写着耶稣的教导:虚心的,哀恸的,渴求慕义的,怜悯的,清心寡欲的,使人和睦的,为正义受到逼迫的八种人是有福的。</h3> <h3>八福堂的祭坛</h3> <h3>教堂的马赛克地面,也是八角型的。</h3> <h3>在八福堂遇到从中国温州教区来的朝圣旅行团。</h3> <h3>他们在八福堂的花园里,在神父带领下做弥撒。我是听见有中文在唱弥撒圣歌才赶过去看看,没想到信徒们这么虔诚,跪着诵读圣经,听神父教诲。神父说我们要感谢主,信徒们大声呼喊那是必须的。神父说一切美德都来自主,一切荣耀都归于主,信徒们又大声呼喊那是一定的。这些都让我想起了文革,那个疯狂的时代和痴迷的人们。</h3> <h3>这是东正教在八福堂举行领圣体血的仪式。</h3> <h3>这位修道士很有范吧,仿佛从中世纪走来。要是去拍那个时代的电影电视,都不需要化妆造型换服装了。</h3> <h3>这位主持领圣体血仪式的东正教神父,那大胡子好有特色。一身黑袍,正义凛然。</h3> <h3>声音低沉,抑扬顿挫,宣讲圣经,好有感染力。旁边的信徒都流泪了。</h3> <h3>这个仪式是基督教弥撒的重要部分,天主教称领圣体,基督新教称领圣餐,东正教称领圣体血。用面包或面饼指代耶稣的肉体,用水或葡萄酒指代耶稣的血。参加望弥撒的信徒分食后,就可以获得天主的恩宠,可以永生赎罪。</h3> <h3>按照教义,举行弥撒时要接受信徒的奉献。但这个弥撒,神父给信徒分发一份圣体血,旁边就有人端着盘子收钱,一份圣体血一份钱,也太赤裸裸了吧,一下子感到他们节操碎了一地。所以网上有人说西方的教堂不收钱,那是他见得少了。</h3> <h3>八福堂教堂参观不收费,但进八福堂花园每人5谢克尓,汽车每辆10谢克尓(车上乘客不在收费)</h3> <h3>迦百农附近的彼得首席堂。彼得是加利利湖的渔夫,据说一次在湖上遇到风浪,被困在湖上。是耶稣显灵救了他,从此彼得成了追随耶稣的第一个门徒。耶稣复活后,委托彼得担任起继续传播福音的重任。彼得行走于地中海沿岸,把耶稣的思想传播到流散于各邦的犹太人中,成为基督教的宗教领袖,基督教史上第一任教皇。</h3> <h3>彼得是耶稣最喜欢的弟子,耶稣称他为教会的磐石。他被罗马人逮捕后遭到严刑拷打而坚贞不屈,最后被判处死刑。按照他的要求,侩子手把他倒着钉死在十字架上。他说因为要仰望天国的荣耀,他不配和耶稣用同样的方式殉道。但也许他是在忏悔自己在当年耶稣受难后,不敢承认认识耶稣,逃回加利利湖的怯弱行为?</h3> <h3>彼得只是一个普通渔夫,没有什么文化,在皈依耶稣后才开始努力学习。他通过秘书写的《彼得全书》,是基督教的重要文献,被收入了《圣经.新约》,是全世界基督徒的必读之书。彼得被杀害后,葬在梵蒂冈,被称为圣彼得。但这个建在他家乡,纪念他的教堂,却十分简朴,和他在基督教会的崇高地位极不相称。教堂里这块巨大的岩石,名为耶稣之桌,是当年耶稣和门徒们聚会的地方。</h3> <h3>这是彼得堂看到的基督教历代教皇名单。从第一任教皇彼得开始,近2000年的传承了。</h3> <h3>迦百农附近的五饼二鱼堂。据圣经记载,耶稣一天在这里传道时,来了5000个信徒。耶稣用五个饼和两条鱼招待他们,信徒们还没有吃完。</h3> <h3>原教堂于去年被一个犹太极端分子烧毁了,这是新建的,还没有完全竣工。身边一个加拿大来的华人旅行团,中文导游提到这事很为难,一再强调犹太人一般是不会这样做的,这只是一个例外。所以说不管什么宗教,什么信仰,太极端太虔诚都不好,那样就会对别人不宽容。</h3> <h3>五饼二鱼堂花园里的标志</h3> <h3>五饼二鱼堂礼品店的纪念品。有很多人来这里参观,教堂不收费。</h3> <h3>拿撒勒距离海法仅40公里左右,离加利利湖的提比利亚市也只有30多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迦百农,八福堂,五饼二鱼堂,彼得堂等景点都在加利利湖旁边,游览十分方便。我们住宿在加利利湖旁的提比利亚市。约旦河洗礼处在加利利湖下游,从提比利亚开车过去只有20分钟左右。</h3> <h3>1977年,英国法国意大利三家电视台联合,拍摄了一部《拿撒勒的耶稣》,是历史上最富有争议的一部耶稣传记。导演演员阵容都十分强大。该片主题是坚持把耶稣作为人而不是神来描写,遭到了宗教激进分子的抗议,但上映后却受到广泛好评,认为这部影片创造出了最精确最虔诚的耶稣形象,对宗教文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