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行思录第25集 内蒙古历史

阿沃亚斯

<h3><font color="#010101"> 本集主要是讲完整的内蒙古,内容比较多。首先了解现在世界范围蒙古人的分布,再讲明清蒙古历史、近代内外蒙古如何形成、内蒙古的现状等等,大家耐心点,慢慢看。</font></h3> 当今世界,蒙古人主要分布在三个大区域:一是中国,二是蒙古国,三是俄罗斯<div> 中国主要分两块,</div><div> 一是内蒙古大部分和东北地区的黑吉辽的蒙古族自治县(上图4)。</div><div> 二是西北地区,包括甘肃、青海(上图3)和新疆的蒙古族自治州、县(上图2)。</div><div> 蒙古国是全境。</div><div> 俄罗斯主要是西伯利亚地区的阿尔泰(上图5)、图瓦(上图6)、布里亚特共和国(上图7),以及欧洲部分的喀尔梅克共和国(上图1)</div><div> 中亚地区,就是现在的中亚五国,阿富汗、伊朗东北部的呼罗珊地区,这些地区是和中国、突厥、蒙古关系密切的地区,从历史到现状都有值得研究和搞清楚的问题。其中,很多人是蒙古人的后裔,或者是有蒙古人血统的,但他们已经形成了新的民族,就不能说是蒙古人了。</div> 人口上看,世界蒙古人共1000万,中国600万、蒙古300万、俄罗斯100万。其余的界定不清的不算。<div> 中国蒙古族人口共600万,其中:<div> 内蒙古:422万 黑龙江吉林辽宁:100万</div><div> 新疆:17万,青海:10万,甘肃2万 一共29万</div><div> 河北北京:23万 河南:9万 四川贵州云南:13万</div><div> 一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div><div> 三个自治州: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div><div>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div><div>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div><div> 八个自治县: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div><div> 67个蒙古族乡镇:北京1个、河北9个、辽宁20个、吉林10个、黑龙江7个、四川3个、贵州1个、云南1个、甘肃2个、青海3个、新疆10个。</div></div> 内蒙古的历史,应该从明朝开始讲起。<div> 1368年大元帝国北返草原,中国历史叫做北元。经过明初大明军队的多次出击,北元大汗的实力大大受损,导致统治地位名存实亡。蒙古分成了东蒙古和西蒙古,也就是鞑靼和瓦剌。</div><div> 鞑靼又分成了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也就是现在的外蒙古和内蒙古,而西蒙古瓦剌,就是现在的新疆、青海、甘肃和内蒙古阿拉善额济纳的蒙古人。</div><div> 蒙古历史主要依据是:</div><div> (1)成吉思汗时期,主要依据是后人写的蒙古秘史,辅助以中国史书、阿拉伯人史书以及欧洲人的一些游记、出使记录等。</div><div> (2)大蒙古帝国时代的西部诸汗国的历史,主要是依据波斯、阿拉伯、突厥、罗马、俄罗斯等国的历史记载,中国史书也有部分记载。</div><div> (3)大元帝国的历史,主要依据中国的元史</div><div> (4)北元时代的蒙古历史,主要依据明史和后来的蒙古人写的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这两部著作。</div><div> (5)清朝以后的历史,主要依据的就是清史、民国史等等</div><div> 下面,我们先从东西蒙古开始讲起:</div> 蒙古(瓦剌)<div> 卫拉特(瓦剌),是古老的突厥蒙古人部落。他们生活的区域,是在贝加尔湖西南,阿尔泰山东北的草原地带。(如上图,蒙古没有统一之前,叫斡亦剌部)</div><div> 卫拉特人的阿尔泰山和贝加尔湖周围的邻居们,早就登上了历史舞台——突厥、回鹘、吉嘎斯。当这些部落西迁南迁后,蒙古高原又陷入部落林立的时代。那时候,他们是很弱小的一支。卫拉特周围强大的克烈部、乃蛮部这些信仰基督教的文明部落,正在和信仰原始萨满的蒙古人打斗呢。</div><div> 成吉思汗征服蒙古高原后,斡亦剌部成为了蒙古的一支,他们逐渐、彻底的成为了共同语言、习俗的蒙古人一部分。(现在俄罗斯的图瓦、阿尔泰等人,都是同期被蒙古征服并同化的)</div><div> 从长相上看,西边靠近阿尔泰山的这些突厥蒙古人部落,和东边靠近呼伦贝尔的突厥蒙古人部落,最大的差别就是鼻子稍微高一点,胡子稍微多一点。</div> 当蒙古四大汗国开疆拓土,互相争斗的100多年里,也就是整个第一代大蒙古国、大元帝国时代,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斡亦拉部落。<div> 这个时候的斡亦剌部休养生息,吃好喝好,人口逐渐增多了,慢慢变成了一个大部落了(上图,大元帝国,岭北行省,外剌部)。<div> 当大明击溃大元以后,斡亦剌部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想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了。于是,瓦剌出现了。</div></div><div> (关于蒙古语的部落、人名等等汉字的翻译,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史书记录的,每一个翻译者的口音发音不一样,所以蒙语的汉字翻译都不一样。比如上面的斡亦拉、外剌、卫拉特、瓦剌。有些人根据汉字的不同,把相通的人、部落论证成不同的人、部落,这是错误的。我们应该从蒙古语的发音结合历史知识来做出正确的翻译)</div><div> 瓦剌等名字,我今后统称卫拉特。</div> <div> 卫拉特从叶尼塞河、杭爱山(上图红色竖线)向西发展,逐步迁移到阿尔泰山,后来又逐步向新疆和中亚发展。</div> 整个大明朝期间,卫拉特和鞑靼、大明上演了三国演义。三家互有攻守、斗智斗勇,尤其是大明,采取了扶持一个打击另一个的国策,挑唆卫拉特和鞑靼大打出手。前期卫拉特强大,后期鞑靼的达延汗、阿拉坦汗强大,当后金强大后,又打击了鞑靼,卫拉特又逐步恢复实力,形成了卫拉特蒙古联盟。 按照传统的游牧民习惯,卫拉特也联合其他部落,按照他们的名字为代表,组成部落联盟——卫拉特联盟,也就是后来史书上记载的准噶尔、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和硕特四部(也有叫辉特、绰罗斯等名字,都是明史的翻译问题)的联盟。<div> 当后金和东蒙古的鞑靼和亲的和亲,打仗的打仗的时候,他们逐渐建立了准噶尔汗国。并且逐步向西南方向扩张,占据了新疆、青海、西藏、中亚部分地区。</div> 准噶尔汗国和大清打了100多年,特别是康雍乾三朝,有些将领战事不利就投降大清,大清拼命赏赐,安置草场,厚待之。一旦力量积蓄起来,西蒙古又反了,从葛尔丹开始,到他的继承者大小策凌,一直如此。<div> 直到最后一个领袖阿木尔撒那被乾隆诛杀之后,大清对怀柔安抚西蒙古失去了信心,开始对西蒙古进行了残酷的屠杀,大量壮年男丁被屠戮,从此,西蒙古实力大损,再也没有力量建国独立了。<div> 大清在青海和新疆设置蒙古盟旗制度,这就是现在青海、甘肃、新疆的部分蒙古族自治州县的来历。西蒙古在清朝当时有100多个旗,但是由于常年战争,最后的蒙古人口数量非常少。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时统治整个中国西部的强大的人口超过百万的西蒙古,如今在甘肃青海新疆仅有30万人,只在少数几个自治州县游牧定居的原因。</div></div> <h3><font color="#010101"> 如今的卫拉特后裔,主要是指内蒙古阿拉善盟、青海海西州、甘肃肃北、新疆的博尔塔拉州、巴音郭勒州总共约30多万人。还有西迁到俄罗斯,后来没有回归的土尔扈特部后裔,现在的喀尔梅克共和国蒙古人,约16万人。(上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俄罗斯卡尔梅克蒙古美女,他们是新疆博州和内蒙古额济纳旗蒙古人的100%的亲戚。</font></h3> 东蒙古(鞑靼)<div> 蒙古人和蒙古语的习惯,是把部落按照地理位置来划分。在蒙古语里,东和左是一个词,西和右是一个词,南和前是一个词,北和后是一个词,而南北也是阳和阴的意思,比如南面,就是山的阳面,北面就是山的阴面。</div><div> 蒙古人一旦成年之后,都会离开父母自立门户,而一个部落的可汗或领主、头领也都会把自己的草原分给儿子们、兄弟们、亲戚们、功臣们,为了以示区别,一般都用东西来表示。</div><div> 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这些大量的蒙古旗都是用东西来表示的,也有一些用左翼和右翼表示的,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后旗等等。南北的也有,很多部落的前面都加一个阿鲁,阿鲁,就是山阴,山的阴面,北面的意思,比如阿鲁科尔沁旗,其实就是山阴科尔沁部落,也就是北面的科尔沁。</div><div> 说到这里,就开始有了漠南蒙古、漠北蒙古,也就是现在内蒙古、外蒙古。按照蒙古人的传统,部落分成南北是符合习惯的。在蒙古语里,不会使用内外来区分部落,之所以有内外蒙古,这是清朝人刻意的安排与区分,其意图依旧是分化瓦解蒙古人,甚至制造仇恨来削弱蒙古人。</div> 东蒙古鞑靼分成漠南和漠北蒙古,是在明朝的时候。<div> 上图,红线,明朝叫瀚海,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漠”,瀚海南边叫漠南,北面叫漠北。具体的,就是现在的蒙古国东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尔泰省一线,其实,也就是蒙古国和内蒙古的分界地带。</div> 我们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时候,蒙古人传统的游牧部落和大本营,在现在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及其西边蒙古国一带。<div> 现在的内蒙古中部大部分地区,也就是阴山南北,当时是突厥部落汪古部的地盘,内蒙古东部是契丹人的故地,西部是西夏人的故地。元朝时代,情况基本还是如此,到了北元的时候就开始发生转变了。</div> 第一个转变是大明的军事进攻扫荡了各个部落和草原城市。明朝对蒙古的总体态度还是惧怕和担忧的,这个强大的民族和军事力量,是大明江山最大的威胁。所以,在明朝前期,朱元璋朱棣的时代,趁着大明的士兵战斗力还强的时代,一鼓作气的北伐了很多次,造成了以下几个影响。<div> 第一:把原来的突厥汪古、契丹、女真、西夏党项这些比较文明的部落建立的城市(元朝时期一直繁荣着)全部扫平废弃。内蒙古西部的黑水城,中部现在乌兰察布草原的很多古城如奥伦苏木古城(上图)等,东部大辽时代建立的古城,都被大明攻陷和屠戮(有些是元末红巾军烧杀毁掉的)。这些部落的牧民和城市居民,死的死逃的逃。</div><div> 我们知道,大明闭关锁国,他不能彻底征服蒙古,对草原和戈壁沙漠也没有统治和移民的兴趣。征讨了很多次,胜少败多,国力大损,于是大明修筑长城,退回关内,蒙古南部草原也就随之废弃,再也没有城市和游牧部落注牧了。</div> 第二:大明的打击严重削弱了本土东部蒙古的力量,所以才有了西部蒙古卫拉特强大了起来。<div> 西部蒙古在明朝中前期非常强大,他们几次控制大蒙古国的大汗的选举和继承,甚至还有一个西蒙古的也先当了几天大汗,统一了东西蒙古。可是对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敬仰在蒙古人心中具有无上崇高的地位,西蒙古不敢违背蒙古人的民意继续当大汗,毕竟当时在中亚和西亚东欧,还有三个大汗国的后裔呢,他们也是认可黄金家族的大汗地位的。</div> 游牧民族历史发展就是此消彼长的过程,当大明把西蒙古当作头号敌人之后,经过长期的军事打击后,西蒙古人被杀了不少,一下子没力量了。这时候,休养生息几十年的东蒙古缓过来了。<div> 他们开始从贝加尔湖、外蒙古腹地、大兴安岭北麓这些地方南下西征,往西打西蒙古人,往南打大明国。(东西蒙古在明清时期是怀有巨大仇恨的,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自然灾害导致牧场迁移,为了争夺草场和牲畜而发生的争斗,另一方面主要是大明和大清朝廷的军机处使用的大量的挑拨离间,这个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看历史,打击一个、扶持另一个,没事就挑逗仇恨是大明和大清对付东西蒙古的大政方针)</div> 于是,南下的东蒙古人游牧在阴山南北、锡林郭勒、辽河上游一带,也就是现在的鄂尔多斯、河套、土默特、乌兰察布、赤峰、通辽这些地方,他们就成了漠南蒙古。留在蒙古老家的就成了漠北蒙古。 经历了北元、卫拉特、鞑靼时期十几个大汗的长期分裂过程中,一个叫“小王子”的伟人经过征战,统一了漠南漠北所有的东蒙古部落,他就是巴图孟克,也就是达延汗。<div> 达延汗把南北蒙古分为六个万户,左翼是察哈尔、兀良哈、喀尔喀,右翼是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这些万户又经过了一些征战和重组,兀良哈和永谢布消失了,其他四个依然还在。喀尔喀万户,形成了现在的蒙古国,其余的成为现在内蒙古的主要组成部分。</div> 到了后金皇太极时代(明朝还在啊),在经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多次征讨之后,蒙古最后一个大汗林丹汗于1634年病逝,漠南蒙古被后金征服。<div> 后金改名叫大清后,清朝皇帝用盟旗治理漠南蒙古,并正式称为内札萨克蒙古(内蒙古)。</div> 清代内蒙古由六个盟组成:伊克昭、锡林郭勒、哲里木、昭乌达、卓索图、乌兰察布,号称西二盟和东四盟。<div> 上图红色部分就是清代内蒙古六个盟,黄色是绥远将军管的土默特特别旗,绿色是清廷直管的察哈尔八旗四牧群。</div> 漠北蒙古(外蒙古、喀尔喀蒙古)<div> 外札萨克蒙古在准噶尔汗国、俄罗斯的双重威胁、打击下,最后也选择投降了大清。前期叫做三大汗部:车臣汗、土谢图国、札萨克图汗,每一个部落首领叫做汗。等到准噶尔汗国被大清征服后,大清对外蒙古的统治力上升,逐渐改为四大部,分化出来一个三音诺颜部,部下面分成旗,有汗王管理各部事务。而不是向内蒙古一样,几个旗会盟,成为“盟”,选盟长管理事务。</div><div> 在外蒙古的西边,还有科布多和唐努乌梁海,大清国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与蒙古汗王共同管辖。</div><div> 阿尔泰山北麓是阿尔泰诺尔乌梁海和阿尔泰乌梁海(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称作科布多,在1864年以后,被大清国的不平等条约让给了俄罗斯。</div><div> 阿尔泰以东是唐努乌梁海(俄罗斯图瓦共和国),这些地区在民国时期大部分被俄国正式吞并,小部分留在现在的蒙古国。</div> 呼伦贝尔北面、贝加尔湖东岸是布里亚特蒙古人、巴尔虎蒙古人,在清初就被俄罗斯控制并吞并(尼布楚条约,清朝就正式放弃了这些蒙古人,为了争取俄罗斯在对大清和准噶尔战争的中立)。<div> 清朝和民国时期,俄罗斯因为压迫剥削和革命动荡,部分布里亚特和巴尔虎蒙古人南迁到呼伦贝尔,成为现在呼伦贝尔主要的蒙古人。大部分留守的,成为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和自治州的公民。</div><div><br></div><div> 大清国被中华民国推翻后,外蒙古宣布独立,尊佛教领秀哲布尊丹巴为大汗(蒙古国现在的历史书承认此大汗)内蒙古部分人也去投靠了。蒙古国后被北洋征服徐世昌收复,但随着苏联红军的介入,活佛去世,蒙古国又一次宣布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蒙古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div><div> 红色蒙古废除了全部的对中国的债务,直接导致的了大量的晋商破产。中国多年来对外蒙古的旅蒙商贸易,是被蒙古人认为对他们的欺骗和剥削。也是现在蒙古人仇视中国人的历史原因之一。(当然也包括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人继续用假货败坏自己的名声和商业信誉)</div><div> 红色的蒙古1945年得到中华民国的承认,二战后,蒙古全民公投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承认了红色蒙古政权。1952年,中华民国因为苏联没有兑现不支持中共的承诺,推翻了对蒙古国的承认。</div><div> 红色蒙古时代,蒙古人受到了共产主义和斯大林思想的严重侵蚀,一些基础建设的成就不能掩盖蒙古文化受到清洗的事实。外蒙古人失去了自己传统的蒙古文,使用了俄罗斯的拼音文字,这非常遗憾。但是,蒙古人对苏联人、俄国人的态度,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敌视、仇视,这个问题有待研究。</div> <div> 简单讲完漠西漠北蒙古,我们回头仔细研究清代的内蒙古。清代的内蒙古是这样组成的:</div><div> 东四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锡林郭勒盟</div><div> 西二盟: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div><div> 套西两旗:阿拉善额鲁特旗、额济纳土尔扈特旗</div><div> 归化城土默特</div><div> 察哈尔蒙古八旗和四牧群</div><div> 独立的喇嘛旗:库伦旗</div><div> 这是广义的内蒙古。</div> 狭义的内蒙古,就是指内札萨克蒙古六盟。大清先是按照部落划分为旗,旗的领主(旗长)根据地位和影响力、功劳分封不同等级的爵位(亲王、郡王、贝勒、国公)。然后按照大的区域,组织相邻的若干旗会盟,组成部落联盟,选出盟长,管理公共事务。<div> 六个盟统一归中央理藩院管理,各个旗的王爷、贝勒、国公拥有本旗的一切土地、人口、牲畜、物资、山林、矿产。盟长只是对中央联络而用,对各个旗没有直接的管辖权力。每个旗按照规定的时间,可以到北京朝见皇帝、进贡,并领取丰厚的赏赐。汉人严格禁止进入各旗境内居住、耕作(做生意的可以按时去贸易)。</div><div> 这六个盟的蒙古人,一部分是明朝时期,原来北元的蒙古部族。一部分是清初,大清征服北元后,从呼伦贝尔(蒙古老家)迁来的部落。</div> 西二盟之伊克昭盟:就是现在鄂尔多斯市。<div> 鄂尔多斯高原和黄河河套地区在大清国时期,是属于伊克昭盟的,民国时期,因为汉人进入耕地者多,设立厅、县,解放后,河套地区组建了巴彦淖尔盟,从伊克昭盟划出了。</div><div> 鄂尔多斯,是很多宫殿的意思,是成吉思汗陵寝所在地,大清国以此命名当地各个蒙古部落。解放后,这些旗都改了名字,有的恢复了传统的部落名:乌审旗、杭锦旗,有的用位置、特征命名:准格尔旗(蒙语左翼的意思)鄂托克旗(游牧部落)。<div> 鄂尔多斯各旗在伊克昭(蒙语:大庙)会盟,故名——伊克昭盟</div></div> 西二盟之乌兰察布盟:由四子部落旗、喀尔喀左翼旗、茂明安旗和乌拉特旗组成,因为在四子部落旗的红色山口(蒙语:乌兰察布)会盟,得名乌兰察布盟,完全是传统的草原游牧区。<div> 解放后,乌拉特旗划归巴彦淖尔市(乌拉特旗是封了三个兄弟,都是封国公,所以叫三公旗,清朝时候,因为都是一家人,所以没有界限。解放后划分为乌拉特前、中、后三旗)。</div><div> 喀尔喀左翼旗(旗长封为达尔罕亲王)和茂明安旗合并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划归包头市。</div><div> 四子部落旗改名叫四子王旗,和察哈尔西四旗联合组成了新的乌兰察布市。</div> 东四盟之一锡林郭勒盟:现在还叫锡林郭勒盟(蒙语山丘上的河流),是唯一一个保留名称的清代蒙古盟。当初也是因为在此山丘上的河流附近会盟而得名。<div> 解放后,锡林郭勒盟的东苏尼特旗、西苏尼特旗改名为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乌珠穆沁左、右翼旗改名为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搞不懂为什么)</div><div> 阿巴嘎左右翼旗合并为阿巴嘎旗,阿巴哈纳尔旗和浩齐特旗成为了现在的锡林浩特市的主体。</div><div> 察哈尔蒙古八旗的东四旗以牧业为主,划归锡林郭勒盟,成为现在的正蓝旗、镶黄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多伦县。</div> <h3><font color="#010101"> 锡林郭勒盟的达里冈爱牧场面积23000平方公里,是大清国最大的皇家牧场。1912年大清倒台后,外蒙古第一次独立时,达里冈爱牧场因为没有旗长王爷,被外蒙古占据了。后来虽然多有纠纷争议,但随着蒙古国的被承认,达里冈爱也成为了蒙古国畜牧业最发达的苏赫巴托省的一部分。</font></h3> 东四盟之二昭乌达盟:就是现在赤峰市。乌达是柳树,因为在有柳树的庙附近会盟,所以叫昭乌达盟。<div> 解放后,赤峰和内蒙古东部的其他盟一样,在文革时候都被从内蒙古划分到了辽宁。</div><div> 巴林左旗和右旗保留不变,巴林右旗里面,划出来一个农业为主的林西县。</div><div> 翁牛特左右旗合并成翁牛特旗,克什克腾旗、阿鲁科尔沁旗、敖汉旗不变,奈曼旗划到了通辽市,扎鲁特左右旗合并成扎鲁特旗,划到了通辽市。</div><div> 喀尔喀左翼旗撤销了,并入了库伦旗。喀喇沁中旗的大部分成了宁城县。</div> 东四盟之三,卓索图盟:“卓索图盟”之名源于蒙古语“召苏勒图”,意为&nbsp;驿站。这是因为古代的朝阳境内,曾设有军事、政事交通驿站,被称为“召苏勒图”。清初蒙古几个旗在此会盟,故得名。<div> 卓索图盟因为特别靠近河北和辽宁,是闯关东最近的地区,汉化农耕的时间最早,所以,现在彻底的取消建制了。</div><div> 喀喇沁中旗和右旗合并成了现在的喀喇沁旗,宁城县划到赤峰市。</div><div> 喀喇沁左旗现在属于辽宁省朝阳市,土默特左右翼现在是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div><div> 卓索图盟的区域,包括现在的辽宁省朝阳市和阜新市两个地级市,所以,辽宁有60万蒙古人,是中国除了内蒙古外,蒙古人最多的地区。</div> 东四盟之四,哲里木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通辽市和兴安盟,也就是著名的科尔沁蒙古、科尔沁草原、科尔沁沙地。哲里木是蒙古语马鞍吊带,当地有个山,形状象马鞍带,叫哲里木山,科尔沁各旗在此会盟,得名哲里木盟。<div> 哲里木盟原有科尔沁左翼前中后,右翼前中后六个科尔沁旗,现在科尔沁左翼前旗撤销。</div><div> 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前中后旗解放后成立了内蒙古兴安盟,其中科尔沁右翼后旗变成了乌兰浩特市。</div><div> 郭尔罗斯前旗和后旗划到了吉林省,成为吉林西部的白城和松原两个地级市,郭尔罗斯后旗撤销,前旗就是现在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div><div> 杜尔伯特旗划到了黑龙江,就是现在著名的大庆市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div> 库伦旗:官方的名称叫锡勒图库伦游牧地,也叫喇嘛旗,这是大清国专门为藏传佛教在内蒙古的活佛成立的领地,是政教合一的专属地区。不隶属任何一个蒙古盟旗,直接归大清中央朝廷管理。位于卓索图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三盟交界。现在依然叫库伦旗(合并了喀尔喀左翼旗),属于内蒙古通辽市。<div> 约在1632年,西藏高僧传教至此,划定领地称曼殊希利库伦(就是文殊师利,文殊菩萨)后来叫锡勒图库伦,锡勒图是藏语法座的意思,库伦是蒙语,圈的意思(羊圈,圆圈,乌兰巴托以前就叫库伦)。</div> 套西两旗:套西,指的是黄河河套西部,也即是现在的内蒙古阿拉善盟。<div> 阿拉善盟的额济纳地区,是西夏的故地,蒙古征服西夏后,继续在此驻军、经营黑水城。大明初年,明军多次出征蒙古,攻占黑水城,蒙古人退回漠北草原,此地区和城池从此废弃。</div><div> 清初,西蒙古(卫拉特、厄鲁特)准噶尔汗国中的两个部落的部分牧民,与准噶尔大汗不合,于是投降了大清。大清把阿拉善地区封给了厄鲁特蒙古(其实他们是和硕特部,也就是当时统治西藏和新疆的和硕特汗国的一支,和硕特是成吉思汗弟弟哈萨尔的万户,是组成卫拉特联盟的一部分),建立阿拉善厄鲁特旗。</div><div> 把额济纳地区封给了西迁的土尔扈特蒙古的一支,建立额济纳土尔扈特旗。(土尔扈特大部分西迁俄罗斯,后来一部分回归大清,安置在新疆,一部分留在俄罗斯,是现在的喀尔梅克共和国,额济纳这支是西迁的土尔扈特部落大汗派到西藏朝见达赖喇嘛的,回程被准噶尔军队阻拦,无法回去,于是归附大清)</div><div> 解放后,因为同样的原因,套西两旗划到过甘肃、宁夏,文革后回到内蒙古,成立了阿拉善盟,现在是额济纳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div> 归化城土默特:就是现在的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div> 土默特是北元后期,实力最强大的蒙古部落,也是蒙古大汗的嫡系。正因为如此,他们没有主动投降后金,而是经历了战争才被后金征服的。所以,大清国没有在土默特地区设立蒙古盟旗,也没有分封王公,而是在呼和浩特城(大明叫归化城)的旁边建了一个绥远城,由满洲八旗驻守,一品封疆大吏绥远将军管辖(类似的还有管辖新疆的伊犁将军,管辖外蒙古的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东北的黑龙江将军)。</div><div> 民国时期,成立了绥远省。解放后,划回到内蒙古自治区,恢复呼和浩特的名称,并建立包头市,成为两个地级市。并成立了土默特左旗和土默特右旗,分属呼和浩特和包头市。</div><div> 归化城土默特的清水河、和林格尔解放后划入到乌兰察布盟,80年代又划归呼和浩特市。</div> 察哈尔蒙古八旗:就是民国时期的察哈尔省,晋察冀边区里的“察”。<div> 察哈尔和土默特一样,是蒙古大汗的嫡系部队,是近卫军。察哈尔蒙古和后金多年征战,直到被征服后还屡次造反,最终激怒了康熙皇帝,导致大部分察哈尔蒙古精壮被杀。</div><div> 为了防止察哈尔蒙古再次反抗,大清对察哈尔进行了彻底的重组。除了保留察哈尔这个名字外,按照满洲人的规矩成立了八旗,从东部蒙古各个部落迁来人口,和剩下的察哈尔蒙古人揉合到一起,“此八旗在蒙古四十九旗外。官不得世袭,事不得自专”,由大清中央直接管辖。</div><div> 解放后,察哈尔八旗被再次拆分重组。东四旗保留镶黄旗、正蓝旗、合并成立正镶白旗,此四旗变三旗,划归锡林郭勒盟。</div><div> 西四旗全部改名,成立了察哈尔右翼前旗、中旗、后旗三个旗,连同在察哈尔地区早已汉化并设立厅、县的几个农业县凉城、丰镇、集宁、卓资、商都、化德、兴和,并入到乌兰察布盟,并以察哈尔的集宁为乌兰察布盟的政治中心。</div><div> 察哈尔还有太仆寺皇家马场和几个牧群,太仆寺解放后设旗归锡盟,其他牧群大部分都是现在的张家口市北部县。</div> 呼伦贝尔:著名的呼伦贝尔在清朝的时候,属于黑龙江将军管辖范围。<div> 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在清朝的时候,大兴安岭以西的草原地带,是蒙古人游牧的家园,属黑龙江将军下属的呼伦贝尔总管辖区。大兴安岭东侧林区地带,是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这些林中百姓的渔猎区,分属黑龙江副都统、莫尔根副都统、齐齐哈尔副都统管辖。</div><div> 那么,作为蒙古人、蒙古民族、蒙古汗国发祥地的呼伦贝尔草原,为什么没有纳入蒙古盟旗呢?</div><div> 大清为了巩固和防守自己的北方,将大部分原来游牧在呼伦贝尔草原的蒙古部落(大部分都是成吉思汗弟弟、亲家受封的部众)南迁到内蒙古和外蒙古的交界地带,成立了乌兰察布盟等,担任防守任务,防止外蒙古喀尔喀蒙古和西蒙古卫拉特蒙古的进攻。</div><div> 所以说,呼伦贝尔的蒙古部落也受封为王公旗长,只不过领地南迁了。</div> <div> 那么,现在的呼伦贝尔的蒙古人从哪里来呢?是北方,更加遥远的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地区。</div><div> 那里的巴尔虎蒙古人,在康熙和俄罗斯划分了边界后,部分留在原地成为俄国臣民,部分选择了大清国。选择大清国的,就南迁到了呼伦贝尔,但大清没有分封他们成为王公,而是和察哈尔一样,成立了巴尔虎八旗,由黑龙江将军下属的呼伦贝尔总管管辖,与大兴安岭的森林原住民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人一起,担负着防守俄国老毛子的重任。</div><div> 解放后,巴尔虎八旗变成了现在的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div> 中华民国时期的内蒙古<div> 这个时期的内蒙古的历史不好讲,原因大家清楚,我就说说重点的几条线吧</div><div> 1、外蒙古独立的选择</div><div> 大清国倒了,中华民国成立了,取代了大清国,并接收了大清国的所有资产。我们自然而然的认为,大清国内所有的领土、人民都是中国的,可蒙古不这样认为。</div><div> 上图: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他是西藏人,被尊为蒙古国皇帝,国号共戴。是继北元最后一个林丹汗之后,蒙古国承认的36位蒙古大汗之一。</div> <h3><font color="#010101"> 外蒙古的王公和活佛喇嘛认为,蒙古和中国以前都是独立的国家,都是被大清国征服了的。在大清的统治下,蒙古和中国接受了事实。但是现在大清国倒了,蒙古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去向,是继续选择留在中国,接受民国政府的领导,还是选择独立复国。很明显,蒙古选择了独立的道路。</font></h3> 2、内蒙古的反应<div> 外蒙古独立对内蒙古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有不少内蒙古人选择到外蒙古定居。他们有的是以个人为单位,有的是以部落为单位去了外蒙古。苏联时期,这些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现在的生活很好,至少是他们无悔自己的选择。</div><div> 大部分内蒙古的王公接受民国政府的安抚,选择留在中国。他们有的开明民主,能够带领自己的人民自强自立。有的腐朽堕落,生活糜烂,并且部分人暴虐成性。</div><div> 因为孙中山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内蒙古的蒙古王公非常紧张。这个时候,还好大清的遗臣袁世凯当了总统,袁大总统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发表通告,安抚内蒙古的所有王公,表示完全按照大清的政策和待遇对待内蒙古的王公,并且对大部分王公加封晋爵。</div><div> 袁世凯和民国政府的这个态度,稳定了内蒙古的各个盟旗留在中国。</div> 3、外蒙古在北洋政府、俄罗斯的三方会谈中让步,一度取消了独立,改为自治。1919年,一度被徐世昌的北洋军队收复,撤销自治。<div> 但最终,蒙古在苏联人的扶持下,还是独立建国了。而这时候的中华民国,也正在统一的过程中。国民党、蒋介石的北伐取代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党的民国政府这时候却想要取消内蒙古的盟旗制度,按照现代国家的制度改组内蒙古。这就导致了内蒙古的王公贵族、有志青年们纷纷出动,寻找内蒙古自己的出路。<div> 上图, 徐世昌将军出兵收复外蒙古</div></div> 4、以锡林郭勒盟苏尼特旗的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上图)为首的蒙古王公,希望按照外蒙古独立的模式,建立蒙古国,或至少自治。<div> 但他们不想要苏联的模式,而欧美又不支持他们。于是德王与对内蒙古垂涎欲滴的日本人走到了一起,希望象满洲国一样,成立大蒙古国。随着日本人侵华战争的进行,德王的自治政府和军队一度成立并运作了一段时间,但随着二战日本人的投降,这些政权迅速倒台,德王也被当作蒙奸,四处逃亡。以蒙古王公为领导的内蒙古自治,失败了。</div> 5、归化城土默特因为没有王公贵族,所以,以乌兰夫为首一批蒙古有志青年也开始寻找蒙古自治的出路。他们选择了以苏联为背景的中国共产党,投入延安的怀抱,并且最终在日本人投降后,在苏军和中共军队的支持下,收复了内蒙古,并于1947年5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有成立的两年多以前,在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后旗的王爷庙,成立了内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改王爷庙为乌兰浩特(红色的城市)。<div> 注意,当时的这个地方自治政府,还是在中华民国的框架之下的。(上图,内蒙古自治政府旗帜,套马杆代表牧民、锄头代表农民、红星代表共产党工委)</div> 6、民国时期的普通蒙古人的生活有几个特点:<div> 牧民受到王公贵族的压迫剥削,但并非有些媒体描绘的那么悲惨,大部分王公还是善待自己的部众</div><div> 大烟的种植和吸食,对内蒙古的人民造成了较大的毒害,尤其是中西部地区</div><div> 因为开垦草场为农田,东北和中西部的蒙汉冲突比较严重</div><div> 喇嘛问题始终困扰着蒙古人(30%的蒙古男丁要去当喇嘛),造成蒙古人男丁少,人口数量降低。</div><div> 东部蒙古人受日本人的影响较深,但同时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div> 内蒙古现状,基本信息<div> 面积118万平方公里,2500万人口,其中蒙古族400多万</div><div> 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数据排在全中国的中间水平(16位)</div><div> 整体属于内蒙古高原地带,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属于温带大陆行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复杂</div><div> 内蒙古下辖9市3盟,跨越东北华北西北,国境线4200公里</div><div> 内蒙古早期只有呼和浩特和包头两个城市,其他全部都是盟。1975年因为煤炭矿区而成立乌海市,后来陆续把一些工业化程度高的盟变成了市,现在的内蒙古是9市3盟,从地理和人口方言上,又可以分成四个部分:</div><div> 西部:阿拉善盟、乌海市</div><div> 中西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div><div> 中东部:锡林郭勒盟</div><div> 东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div> 西部和中西部的分界线是黄河和阴山西麓,西部是戈壁和沙漠,中西部是沙漠草原和农田,西部是宁夏甘肃方言的汉人,中西部是山西方言的汉人,从蒙古人的划分也有区别,西部是套西蒙古两旗,中西部是内蒙古原有的盟旗。<div>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巴彦淖尔五个地级市,是内蒙古中西部区。</div><div> 从地理上看,这里是整个阴山山脉的南北两路,处于内蒙古的中部地区。往西就是内蒙古西部区的阿拉善沙漠戈壁,往东是锡林郭勒大草原和浑善达克沙地。从大方向来说,这五个地级市应该和锡林郭勒盟合称内蒙古中部区,前者称为中西部,后者称为中东部。之所以分开介绍,主要是因为锡林郭勒是纯草原牧业区,中西部五市是农牧结合区。中西部五市是山西籍的汉人聚居地,而锡林郭勒汉人较少,而且多是河北人。所以从方言、地理来看,都应该分开介绍。</div><div> 从人口和方言构成看,这里是山西人的聚居区,盛行山西方言晋北方言。内蒙古汉语方言分五大块,</div><div> 西部阿拉善是甘肃新疆的西北汉语方言,</div><div> 中西部是山西方言,</div><div> 中东部是河北北京方言,</div><div> 赤峰市属于河北北部的方言,</div><div> 其他东部地区通行东北话。</div><div> 东部的地理界限就是大兴安岭,从北到南的大兴安岭东部和北部地区,就是内蒙古现在东部四盟,大部分是东北口音的汉人和原有的内蒙古东部各盟旗的蒙古人。</div> 内蒙古的蒙古族人口分析<div> 内蒙古的蒙古族人口,从地区级别来看,分4个级别:</div><div> 通辽市47%、兴安盟42%的蒙古族人口占比,说明这两个地区是内蒙古蒙古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这两个地区的部分旗,蒙古族人口达到60-80%。这两个地区在民国和日据时代,农业发展迅速,人口增加快,很多蒙古族人从事的是农耕而非牧业。</div><div> 阿拉善20%、赤峰20%、锡林郭勒30%的蒙古族人口占比</div><div> 呼伦贝尔9%、鄂尔多斯10%、呼和浩特10%的蒙古族人口占比</div><div> 包头、乌海、乌兰察布、巴彦淖尔在2-4%之间,这四个地区是汉人移民最多的地区。</div> 1、内蒙古人均耕地面积居中国各省首位<div> 2、内蒙古森林面积居中国首位</div><div> 3、内蒙古的草原畜牧资源居中国首位</div><div> 4、内蒙古的矿产资源总体储量居中国首位</div><div> 5、内蒙古是恐龙之乡,恐龙化石特多</div><div> 6、内蒙古是中国玉龙的出土地</div><div> 7、内蒙古由中国最多的岩画</div><div> 8、内蒙古的各朝代古长城保存最多</div><div> 9、内蒙古的辽代契丹建筑、古墓、文物最多</div> 从文化艺术上看,内蒙古的蒙古族保持着自己民族的特色艺术,其中音乐、舞蹈、服饰等方面非常璀璨,这方面由于不涉及什么言论问题,在各种媒体上都大肆宣扬报道,大家应该比较了解了。而汉人则根据方言的不同,保留着各自的文艺形式,东北秧歌、河北梆子、山西晋剧二人台、西部花儿小调等等。<div> 本集结束,谢谢大家。</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