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当凝望着一张张泛黄的照片,确实应该感谢影像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它凝固了逝去的年华。时光的洗涤,一切是那么的遥远而亲切,如梦如幻而又刻骨铭心。</h3> <h3> 那一张张照片,是一张张曾经熟悉的笑脸,是一个个鲜活的身影,她们的一颦一笑,一投手一撇足,永远定格在那空濛的岁月里。</h3> <h3> 人生就像一辆永不停息的列车,我们共同乘过了最精华的那段旅程。我们共同感受了巍峨高山的起伏连绵,感受了汹涌河流的激情澎湃,感受了日出日落的霞光万道,感受了月圆月缺的人生无奈,感受了春华秋实的四时流光!</h3> <h3> 记忆中那是个细雨绵绵的秋天(1984年9月25日),雨丝斜斜的落在校门内的广场上,击起一个个的雨泡,笔直的雪松高耸挺拔,低矮的冬青郁郁葱葱。激情飞扬的我们,来到了洛阳铁路电务工程学校,度过了我们终生难忘的岁月。</h3> <h3> 那时的空气很清爽,那时的天空很通透,那时的阳光很明媚,那时的月光很朦胧。那时的秀发很飘逸,那时的眼波清似水,那时的笑靥很妩媚。那时的身姿很矫健,那时的心灵很纯洁,那时的光阴很缓慢。</h3> <h3> 那时的铃声很悠扬,引领我们走上了紧张的课堂,那时的教学楼很简陋,传出了我们的书声朗朗,那时的老师很和蔼,指引我们踏上了成功的航向,那时的操场很狭小,却是我们青春飞扬的地方,那时的校园很质朴,却是我们快乐的天堂。</h3> <h3> 还记得学生科长那苍苍白发吗?他见证了我们的一步步成长,还记得班主任的精干热忱吗?他的谆谆告诫仿佛还在耳旁,还记得电子老师的两幅眼镜吗?似乎还能感受到他的亲切目光,还记得数学老师的京腔京韵吗?好像我们还在她的课堂,还记得……</h3> <h3> 校园的巍峨雪松,曾目睹我们出操的盛况,校园的春花梧桐,曾偷听我们的呢喃低唱,校园的林荫小道,曾是我们牵手的走廊,校园的笔直铁轨曾是我们谈心的地方,校园的妆饰假山,曾是我们雪仗的屏障,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曾激荡过我们的心房。</h3> <h3> 还记得她那动听的歌声,还记得她那优美的舞姿,还记得他那悠扬的琴声,还记得他那灵动的画作,还记得杨树荫下的鱼跃前滚翻,还记得跑道上她那飒爽英姿,还记得球场上他那大力扣杀……</h3> <h3> 还记得实习工厂的叮当声响,那是我们加工榔头的铁錾铿锵,还记得食堂的人声鼎沸,那是我们辘辘饥肠的起伏震荡,还记得冬天教室取暖的炉火旺旺,那是晚自习酱油炖肉的地方,还记得校后的铁门森森,那正是我们晚归的战场,还记得夜晚教室的灯火通明,那是我们备考时的炯炯目光,还记得周六晚上的电视剧场,那是《上海滩》正在热放,浪奔,浪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h3> <h3> 还记得偏僻的三门峡西电务段的实习师傅,还记得载波室那满屋的设备,还记得那里食堂的玉米粥,还记得山上那满树的红柿子。</h3><h3> 我们曾踏遍武汉三镇,领略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汹涌澎湃,感受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豪迈。我们曾登临蛇山的黄鹤楼,体会了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人生怅惘。</h3><h3> </h3> <h3> 我们曾到访古城西安,为千年帝都的气势所震撼,大雁塔下曾留下我们年青的身影,鼓楼的悠悠钟声,还在耳畔振荡。</h3> <h3> 还记得夜登华山的浪漫,还记得西岳陡峭的山岚。东峰顶上看日出,天寒地冻牙齿冷;云蒸雾飘绕青衫,空中栈道佩蓝天;一天连登五险峰,青春气概冲宵汉。</h3> <h3> 我们曾流恋在龙门石窟的水边,仰望卢舍那大佛的高接云天,目送伊河水缓缓北去,醉心香山寺的佛光尘烟,倾听琵琶峰的幽怨丝弦。</h3> <h3> 我们曾静心于白马寺的晨钟暮鼓,大雄宝殿的木鱼禅经,齐云塔的阵阵蛙鸣。曾陶醉于青凉台的香烟袅袅,古柏上的白鹭翩鴻。</h3> <h3> 还记得中岳庙那虬髯古柏,少林寺那恢宏庙宇,还记得牧羊曲的优美音韵——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h3> <h3> 我们曾骑行在黄河古道,目睹九曲黄河的大气磅礴,朗诵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绝唱,同古人进行着心灵的呼唤——这就是年青的我们。</h3> <h3> 我们曾穿行于洛阳的大街小巷,流连于各大公园,醉心于她的历史阵迹,亭台楼阁,碧水烟桥。牧丹花开时节,我们盘桓在锦秀花堆,吸吮着她的染衣天香。她妍压群芳,独步花魁的豪气,使我们终生难忘。</h3> <h3> 光阴如梭,流水花落,分别的时刻还是到了。 现在的照片就是三十年前分别时最好礼物,互相赠送着,互相安慰着,互相祝福着,万千的言语,都化做了一行行的离别留言,永远写在了那本发黄的笔记本上。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h3> <h3> 送行的卡车,还是驶过了宿舍楼,驶过了礼堂,驶过了教学楼,驶出了学校的大门,回首再看一眼那个窗口,那棵雪松,那里的一草一木——熟悉的校园。</h3><h3><br></h3> <h3> 卡车驶过了校门口那条窄窄的街道,驶过了仰望多少次的那排白杨树,车上是那么的安静,没有一个人说话。相对无语,唯有泪千行。</h3> <h3> 1987年的元月6日晚,你们就要踏上东去的列车——上海,回归你们的故乡。月台上人声鼎沸,汽笛长鸣,我们唯有拥抱,拥抱,还是拥抱,念去去千里烟波,竟无语凝噎。</h3> <h3> 人生就是有无限的机缘相连,聚合成我们的涟漪生命。你们来自现代化的大都市,我们来自千年帝都,是缘份让我们牵手,奏响了我们年轻的乐章。成就了我们终生的兄弟情,姐妹义。</h3> <h3> 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永远打下了同学的烙印,终生难忘,愈久愈烈。同学情是一杯醇甜的美酒,甘冽醇厚,时光愈久,愈是馨香。</h3> <h3> 是苍天安排我们就读于洛阳铁路电务工程学校,我们感谢学校的培养,感谢辛勤耕耘的老师,师恩难忘,直到天黄。让我们共同祝福我们的学校再奏华章,我们的老师幸福安康,我们同学事业闪光。</h3><h3> 我们无撼是电校的人!我们无撼这样的同学!</h3> <h3>出场:洛阳铁路电务工程学校老师及T842同学</h3><h3>照片:小鱼、小吴、小罗、小宋、小刘提供</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