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一周是我的电影周,连着看了5场电影,似乎把这一年的电影都看完了。不过看看日历,这一年差不多也快结束,没几天了,默。。。</h3><h3><br /></h3><h3>想着该写一些什么。试着写一些吧。好久不写影评,手生了。脑子也跟机器一样,不用就会生锈。</h3> <h1><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16.12.12 《你的名字》:乌龙还是天意?★★★★☆</span></b></h1><h1><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span></b></h1><h3>看这部片子纯粹是一场乌龙事件,因为我们原本是要看《血战钢锯岭》的。就在走进电影院之前的一秒钟,我还无比坚信,等下看到血肉横飞、断胳膊断腿丢脑袋时,自己会忍住不低头。燃鹅,等等,看着电影票上的字,我当时就有点儿懵了。是真的懵,瞬间智商为负的那种。WTH!心里碎碎念:难道是买票的时候手滑了?不应该啊,怎么会这么弱智?近视是近视,还不至于眼瞎到看不出五个字和四个字的区别嘛~~短短几秒钟,上演无数内心小剧场,可谓"壮怀激烈"。然后,我便装作若无其事,轻描淡写地对那人说:"我好像买错票了"。。。<br /></h3><h3><br /></h3><h3>虽然我自己是个大龄的动漫迷,但很少和他一起看动画电影,最近一次还是看《大鱼海棠》。记得当时他看完还蛮激动,被我鄙视了,后来还不得不写了一篇影评,以证明自己的鄙视其来有自。好与坏,都是通过比较得出的结果。这一次,我想,就当做给某人补补课吧~</h3><h3><br /></h3><h3>新海诚,也常常会被人拿来和宫崎骏作比较。其实,他们是风格不同的两个人,也就不能说他们两人水平孰高孰低。宫崎骏的动画美在风骨,新海诚的动画美在浪漫。虽然都是刻画少男少女,宫崎骏的主人公身上大多带有率真果敢坚韧的性格,即便是女孩子,也是活泼、乐观的,有股男孩子般的帅劲儿。她们看人的眼神总是让我想到沈从文边城里的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就是这般感觉。而新海诚笔下的少年,则更多的是带着那个年龄特有的彷徨犹疑未知,一片粉红,像樱花季,唯美又伤感。</h3><h3><br /></h3><h3>这部片子依然如此。在结局来临之前,故事的走向是模糊的。就像影片里引用的《万叶集》里的那首和歌《黄昏之时》:誰彼/我莫問/九月/露沾乍/君待吾。黄昏,昼夜交替、晦明变幻,当一切渐渐失去清晰轮廓的时候,你会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东西。</h3><h3><br /></h3><h3>"扭曲,缠绕 ,有时又还原,再次连接。这就是结,这就是时间。"</h3><h3><br /></h3><h3>正因为打破了时间的结界,三叶和泷才得以见到彼此。</h3><h3><br /></h3><h3>说实话,影片后半段,真的很虐心,因为不知道男女主会不会在一起。不想再看到《秒五》那样的结局。不过,好在最后是个HE,或许是新海诚自己也终于厌倦了错过和分离的老梗吧。</h3><h3><br /></h3><h3>"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正巧赶上了,那也没有什么别的可说,唯有轻轻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看到影片最后,我脑海里浮现的就是张爱玲的这段话。诚哥用了107分钟把男女主虐来虐去其实也就是为了表达这个意思。</h3><h3><br /></h3><h3>不管怎么说,这样一部让我少女心爆棚(就算活到80岁,我依然少女心,好了吧?)的片子,我觉得给个★★★★☆应该不算高~</h3><h3><br /></h3><h3>现在回想一下,当初买错票会不会是种天意呢?感谢主,幸好,是新海诚。</h3> <h1><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16.12.13 《血战钢锯岭》:信仰的胜利 ★★★★</span></b></h1><h1><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span></b></h1><h3></h3><h3>一直觉得梅尔.吉布森像个布道者,无论他本人是不是个传统的基督徒,他的电影都在替他传递一种"信仰"的力量,从《勇敢的心》到《耶稣受难记》再到《启示》,莫不如此。</h3><h3><br /></h3><h3></h3><h3>如果《血战钢锯岭》不是基于真实的历史,这部电影所塑造的超级英雄戴斯蒙德.道斯大概会缺乏现实说服力。人们难免会质疑:一个人真的可以靠信仰拿自己的血肉之躯对抗枪林弹雨吗?这难道不是老梅的又一次"暴力美学加英雄主义"的自说自话?但,现实有时候就是比小说更离奇。一个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的士兵,不仅自己没有成炮灰,还挽救了75条生命。75,不是个数字,它更像是上帝给多斯的奖赏,像他自己祈求的那样:主啊,求求你,帮我多救一个。</h3><h3><br /></h3><h3></h3><h3>那些仿佛是不怕死的像潮水一样一波一波冲上来的日本兵是没有信仰的吗?他们当然有:"为天皇效忠"。只不过他们的信仰和多斯的信仰,一个是杀人,一个是救人;一个教人死,一个让人活。</h3><h3><br /></h3><h3></h3><h3>跟整部电影让人血脉偾张的战争场面相比,更令我动容的是影片最后对多斯本人和老兵的一段采访。有一个镜头是当老兵回忆那段往事的时候眼角流下了一行泪。战争就像留在他们身体里的弹片一样,将是永生难以磨灭的印记。</h3> <h1><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16.12.14 《28岁未成年》:尴尬的不止年龄 ★★</span></b></h1><h1><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span></b></h1><h3>在家门口的电影院看的,整个电影厅包括我俩在内一共就四个人,约等于包场啊~啧啧!</h3><h3><br /></h3><h3>但即便如此,电影刚开始10分钟,倪妮再美再媚眼如丝也无法阻挡我的尴尬症来势汹汹,要不是因为实在想看看张大导演的女儿到底能把电影拍成啥样子,我还真恨不得拔脚就走。</h3><h3><br /></h3><h3>剧情、人设什么的,我都懒得说了,没那个必要。还有那个狗血的结尾是怎么回事?导演是想告诉我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吗?这三观简直不能忍~</h3><h3><br /></h3><h3>倪妮今年28岁了,跟她演的角色凉夏一样的年龄。远远称不上老,底子好的话还可以装嫩卖萌,说自己17岁也都有人信。但是,她毕竟不是17岁、可以任性妄为可以随时重新开始的年龄了。电影可以超现实,而现实就是现实。表演经验的积累、阅历的增长、人物的沉淀对演员的自我成长来说太重要了。</h3><h3><br /></h3><h3>想想巩俐同样在28岁的时候,演了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两相对比,你就知道,对倪妮而言,接拍这样一部电影,尴尬的真的不止年龄。</h3><h3><br /></h3><h3><br /></h3> <h1><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16.12.16 《长城》:一场没有味觉的饕餮"剩"宴 ★★☆</span></b></h1><h1><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span></b></h1><h3>有多少人是冲着张艺谋大导演的金字招牌和马特达蒙去的?这样的同学请举爪。至于景甜,这位电影唯一的女主角,对不起,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没看过她演的任何一部戏。</h3><h3><br /></h3><h3>看完电影,就俩字:失望。三个字:还我钱!四个字:江郎才尽。六个字:扯大旗做虎皮。还要我继续吗。。。</h3><h3><br /></h3><h3>剧情弱一直是张艺谋片子的硬伤。这一点,在《长城》中依然显得尤为突出。如果去掉那些华丽丽的特效场景,整部电影的内核就只剩下一个:打怪兽!乒乓五四一顿乱打,打完就完。至于男女猪脚"心有戚戚焉"的"信任",在我看来不过是想强行拔高电影的逼格,赶鸭子上架,结果费力不讨好,还搞得电影不伦不类。要么商业,要么文艺,总得占一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从这一点来看,老谋子有点贪了。</h3><h3><br /></h3><h3>也许有人会说,场面好看啊。"恢弘,震撼,视觉盛宴",拜托~这些评价张艺谋片子的御用字眼,都用烂了好伐?可惜,自英雄始,到满城尽带黄金甲,再到奥运会开幕式,我们早已被张式视觉轰炸般的审美熏陶得见怪不怪了。别再说"超越想象"了,真的,因为一切都在想象中。比方说射箭,现在闭着眼都可以知道它们在镜头里会是个什么样子。莫非老谋子真的老到要不断地克隆自己然后消耗掉自己的地步了吗?不仅如此,还要依葫芦画瓢,向歪果导演致敬:饕餮的眼神活脱脱就是侏罗纪公园里的恐龙;而人兽的第一场大战则让我瞬间想到了指环王。</h3><h3><br /></h3><h3></h3><h3>所有的人物形象都干瘪得不行,就算是五军五色也难掩其活道具的事实。话说,我们的CG宝宝"饕餮"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男一号吧?瞬间明白为什么没有爱情戏码了。</h3><h3><br /></h3><h3></h3><h3>只可惜了马特达蒙,空有一身演技,却全程面瘫。</h3><h3><br /></h3><h3></h3><h3>总之从电影院出来的感觉就像是下馆子吃饭,胡吃海塞了一顿看上去很美,实则味同嚼蜡的大餐。胃是填满了,可又觉得什么都没吃到、没吃饱,不解馋。</h3><h3><br /></h3><h3></h3><h3>我猜,"饕餮"大概也是没有味觉的吧,所以一直吃一直吃,直到最后把自己也吃掉。</h3><h3><br /></h3><h3>p.s:昨天看了张艺谋自己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和预期,真的有种蜜汁自信啊。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对中国传统和民族文化的理解依然停留在把Ta们片面化、符号化的阶段,这样做是担心太深奥了那些歪果仁看不懂进而影响了影片的国际化吗?哦,想得真周到~可谓用心良苦~BUT,如果张艺谋真的认为,那些被阉割得只剩下躯壳、徒有其表的中国符号可以堂而皇之地代表中华文明的精髓,那么我只能说:张艺谋,你也不过是个有追求的摄影师罢了!</h3> <h1><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16.12.17 《罗曼蒂克消亡史》:★★★☆ 绝望到脊梁骨发冷</span></b></h1><h1><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r /></span></b></h1><h3></h3><h3>不能不说,这部片子我最喜欢的部分是梅林茂的配乐和胶片的色彩。</h3><h3><br /></h3><h3>电影一开始,压抑迟缓的钢琴、深沉萧瑟的夜晚以及章子怡空洞的脸,就已经为整部电影的基调做好了铺垫:时局动荡的上海,人人自危人人自保。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命运其实都是一样的,被时代裹挟着,身不由己。他们就像是俯拍的建筑废墟下一粒尘埃,渺小脆弱,无处藏身。天空永远是那么阴郁,看不见太阳。</h3><h3><br /></h3><h3></h3><h3>习惯了平铺直叙、直奔主题的中国式叙事的观众,也许一开始对这种非线性的穿插跳跃式的叙事风格会有些不适应,但随着情节的展开,抽丝剥茧般,故事的空白一点点被填满。那些隐藏的真相浮出水面,与隐晦的暗示一一对应,于是,所有的谜底,都昭然若揭。华丽的袍子,爬满了虱子;精致的面具底下,百孔千疮,鲜血淋漓。</h3><h3><br /></h3><h3></h3><h3>葛优是个老戏骨,这一点毋庸置疑。他饰演的陆先生(葛大爷居然有头发,有点儿意外),外表斯文,喜怒不形于色。电影一开始,他不落痕迹地让手下剁了周先生小三的手,揭示了其上海黑帮的背景。这里插一句,从剁手开始,电影就开启了杀人模式。他表面有个姨太太,钟欣桐扮演的小五,但他对她,只有义务没有爱。他真正爱的或者说是心底里藏着的那个人,其实是章子怡演的小六,一个天真虚荣13点的交际花,梦想是当演员,嫁给了大BOSS(倪大红饰演),却红杏出墙给他带了大绿帽子。"我有时候会想到你,你应该是在北方"。陆先生的这句话,我认为是整部电影里最接近"罗曼蒂克"的一句话了,也只有这时才能从这个杀人不眨眼的黑帮大佬身上看出他对小六那秘而不宣的情感。他也爱家人,可惜的是,影片最后他依然冷血地让杜淳杀了自己的亲外甥。"我看透了你所谓的博爱",在那样一个谁在前一秒钟爱着、谁就在后一秒中死去的乱世里头,一切都沦为自保的筹码和工具。</h3><h3><br /></h3><h3>浅野忠信饰演的渡部,是陆先生的妹夫。这个日本人,娶了上海女人,讲地道的上海话,和上海男人一样著长衫戴礼帽,但他开日本餐馆,每晚独自吃日本料理,像所有日本人一样喜欢养猫。他的骨子里仍旧是个不折不扣的日本人,不仅如此,他还是个被军国主义洗脑的军人、日本间谍。就像陆先生在影片开始说的那段台词:"这些人没有正常人的情感,他们不喜欢现在的这些。高楼啊,秩序啊,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他们都不喜欢,或者是有其他什么目的,毁掉了上海也不可惜。"渡部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可以这样说,这个人物是整部戏里隐藏最深、也最复杂的一个。随着渡部真实身份的曝光,一切表面上的其乐融融温情脉脉,都被击得粉碎。在国家、亲情和欲望面前,他也许挣扎过,但终于还是身不由己地堕入到人性的黑暗深渊里去了:弑妻、强奸、乱伦,背叛,最坏的人生也不过如此。而在战败之时,他依然贪恋这样残破的人生,只要能活着。</h3><h3><br /></h3><h3></h3><h3>章子怡饰演的小六、袁泉饰演的吴小姐、霍思燕饰演的妓女,她们除了身份的不同,就其个人命运而言,其实都是一样的。生逢乱世,男人为了自保可以牺牲女人,而女人为了自保就只能祭出自己。章子怡复仇之后流下的泪水,袁泉望向丈夫时被绝望逼红的双眼,霍思燕听到童子鸡说"我来养你"嘴角边的浅笑,无一不是那个动荡年代里一个女人最终归宿的注脚。无奈也无解。</h3><h3><br /></h3><h3></h3><h3>影片最后一幕,陆先生孤身一人前往香港,在海关被扣留,当他默然毫无抵抗地摘掉头上的帽子时,我们知道,他以及他身后的那个时代,都已经随着时光,消失殆尽了。</h3><h3><br /></h3><h3></h3><h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The wasted time。这真的是一部让人绝望的电影,绝望到,脊梁骨发冷。</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