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散文】故乡恋情 曹先强 阿昌族</p><p class="ql-block"> 乡音属知音,乡情是真情,漫漫人生之旅,悠悠亲情无数,但对浪迹天涯倘佯人世的一些人来说,有一种心动的感觉依然来自如三月风中飘扬的风筝般挂肚牵肠的对故乡的痴迷眷恋,然而,守住月明星稀的夜晚,案伏在如豆的灯前,点燃烟点燃茶水浸泡出的真实的思绪,再回首每一个曾经喧腾和孤寂的日子,乡恋何是? 乡思何起? 几经自问,我都扪心难圆其说。 </p><p class="ql-block"> 兴许,乡恋是初别故土那天,母亲颤动山风舔裂的那双糙手,在寨边那棵歪脖子树下交给我的那双在城里已很难穿得出去的青年鞋和那一席不要想家的温情谎言。我穿了它走出山门象祖父赶了马帮走远脚,望见了宽阔的海却给母亲留了思念领家人浓浓缝补那轮八月十五的不圆山月,梦抚我童年的胸前悠晃着的那把闪亮的“长命锁”。</p><p class="ql-block"> 或许,乡恋是我与脚板生风的小伙伴提筐携篓找寻云山雾罩的山菌,吹响山间碧潭四围的芦管柳笛,待竹筐装满山野珍菌,碧潭盛满山童的顽皮率真,才倚岸打起父辈们打过的串串满足的水漂,踏歌归程,让深潭在山中尽自扩播一圈圈如诗的涟漪如梦的交响。</p><p class="ql-block"> 也许,乡恋是年夜火塘的融融守岁,守出的古老话题和山寨乡场的露天电影散场后堆置下来的块块毛石与根根圆木交织而成的那片横七竖八的风景,还有寨佬及村干部开会的保管室,小木屋透出的那一缕彻夜灯光。我在我记忆的那口老井里打捞,捞起红土地上摘酸杷果的雨季,乡亲们腰弓背驼背着又酸又涩的故事,野刺丛生的山谷地上,我摇了竹响叭裸足撵雀的那支歌。 </p><p class="ql-block"> 哦!乡恋。乡恋是山寨如洪啸雷吼的“窝罗”(古歌舞)在年节点燃的古厚情潮和酿造的腾昂篝火,乡恋是五爹醉酒,跌倒在做客的石坎路上,哆哆嗦嗦捡拾起来的烟锅与那枚腊黄的门牙;乡恋是猎手们穿越贫瘠而充满惬意的那片如林的铜炮枪饥渴的目光,面对那最后一块野兽黑熊出没的老林的悲切依恋和艰涩生动的诀别;乡恋是“活袍”(神祭司)捧起彤红的栗柴火炭,塞在嘴里的嘣嘣咀嚼和那串他的祀祠中处处有诠释有注脚而又毫不贯通的历史传说。乡恋是山寨门口那棵传说会咬人的红木树下,祖母迎着血红色的夕阳,深情的吟唱的那曲牵肠挂肚的“招魂调”,和那一群巫婆端着秧草围边的“茅盘”反披着蓑衣送鬼的魅影与神汉在火塘边烧红铸铁犁头舔在舌头上冒出的嗤嗤作响的那一股缕缕青烟。 </p><p class="ql-block"> 哦!乡恋。乡恋是故乡杀年猪时,乡村兄弟姊妹们从大黑狗的疏忽中抢来的那个吹足了气的猪尿泡,朗朗地挂在我童年孤独的旗杆,连同门前新贴的大红春联一齐显现给太阳的那页光辉;乡恋是故乡落伍的三五只大雁高高飞过故乡大榕树头上的晚秋,痴情不懈地追赶南行的那行长长的雁群的固执与忠贞;乡恋,是从山外撕开密密的烟囱闯进故乡梦境里的那声长长的汽笛给山乡的惊悸和亢奋,在如墨的甘蔗林中的久久回响。 </p><p class="ql-block"> 哦!乡恋。你是我的云,你是我的雾,你是我口中的苦竹箫,我怀里的牛皮鼓,我借客乡一方暖气腾腾的热土, 一叶情愫浓浓的秋思,昼思夜想,你从不移情永不疲倦地镶嵌在厚重的南高原那架诚实的山梁上,没人能分割你那根联接亘古联接母体联接国脉的脐带,和那首写满柔情似水的《故乡的云》。</p><p class="ql-block"> 梦绕魂牵的思恋的故乡,是我枕边一本厚书,我愿读你的每一部章节,每一行句子,每一个标点。</p><p class="ql-block">【原载《云南日报》文艺副刊《花潮》 1991年7月6日】(责编 熊玲 题图 王斌)</p> <p class="ql-block">故乡是关璋,春天乡村。春回大地,万物尽待复苏。曹歌拍摄</p> <p class="ql-block">故乡是关璋,夏天茶园。茶香山乡,山歌飘扬。曹先贵拍摄</p> <p class="ql-block">故乡是关璋,秋天田野,金色灿黄的稻香正在成熟。曹歌拍摄</p> <p class="ql-block">故乡是关璋,冬天山田风景,云雾缭绕梯田。曹歌拍摄</p> <p class="ql-block">故乡是关璋,村口大榕树,历经沧桑,百年如歌。曹歌拍摄</p> <p class="ql-block">故乡是关璋,东山梁子是象脑山,阿昌语叫喇鹫崩。当地文化艺术工作者赞美歌唱为母亲山。曹歌拍摄</p> <p class="ql-block">故乡是关璋,关璋村落一角。扶贫攻坚之前的旧模样。曹歌拍摄</p> <p class="ql-block">云南画院青年画家李志旺,在关璋写生创作油画。曹歌拍摄</p> <p class="ql-block">云南画院青年画家李志旺 2014年春 在关璋写生油画《喇鹫崩》作品。</p> <p class="ql-block">云南画院青年画家李志旺 在昆明阿昌族节日欢庆现场展示并赠送在阿昌族乡村关璋写生创作油画《喇鹫崩》作品。石祖清拍摄</p> <p class="ql-block">故乡是关璋,关璋小学原来老校舍,曾有三个学生从此走出考入北京中央民族学院。曹歌拍摄</p> <p class="ql-block">故乡是关璋,马帮,牛帮,曾经是关璋村在古道驿路上,主要交通运输力量。曹歌拍摄</p> <p class="ql-block">故乡是关璋,老关璋村落一角。数百年历史,口传千年古寨。曹歌拍摄</p> <p class="ql-block">【作者】曹先强,阿昌族,作家、学者、电视导演,某省级媒体高级编辑。61后,云南梁河县籍人,现居昆明。1985年7月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1年一2003年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研究生课程班民俗与民族文化专业学习。2015年4月北京鲁迅文学院第十七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习。中国视协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协会员。云南省视协会员。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云南省作协1997年第一届“边疆文学奖”、云南省作协1998年第二届“边疆文学奖”获得者。1997年第五届全国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得者。2001年获得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联颁发的“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称号及证书。</p><p class="ql-block"> 长期从事电视文艺与传媒频道管理。长期从事文学创作与民族文化研究。从事滇西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云南著名户外徒步野外探险者。在不同季节,不同线路,已八次翻越高黎贡山古道,调查峨昌族群迁徙历史,滇缅抗战历史,拍摄有纪录片《翻越》。有滇西田野调查文章与作品出版发表。先后已有五部著作出版。</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一年以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曾受邀担任国家文化部《百部史诗工程》阿昌族史诗评审专家,国家文化部《中国节日•影像志》阿昌族项目评审专家。中国作协会员。</span>受邀担任云大、中央民大等高校阿昌族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组学术顾问、学术专员,完成学术课题。受邀审读《阿昌族文学简史》《阿昌族文化史》《当代阿昌族简史》《云南省志•阿昌族》《云南省民族志•阿昌族》《跨境民族•阿昌族》《阿昌族史话》《梁河阿昌族今昔》等二十余部出版前阿昌族著作书稿。</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O年开始文学创作与民族文化研究,有作品二百万字。主编著作《阿昌族文化大观》(25万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主编《阿昌族文化论集》(90万字)云南民族出版社, 2012年4月出版。文学作品集著作《故乡那高高的粘枣树》(31万字)民族出版社(北京),2012年10月出版,被收入国家图书馆基础库,被云南省档案馆收藏。民族学著作《神秘阿昌风俗志•阿昌族》第一作者(28万字)云南出版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非遗著作《阿昌族春灯实用手册》第一主编(40万字)云南民族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被国家国书馆,中国民族图书馆,青岛市图书馆,德宏州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西藏大学图书馆,佳木斯大学图书馆,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青岛大学图书馆,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云艺文华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信息中心,云南省博物馆,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等馆藏,永久收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