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地瓜,我们这里管它叫“芋头”,现在才知道它是个好东西,据说能防癌。是不是防癌第一,不去考证它,可山东应该算得上是产芋头大省,而且曾几何时它填饱过多少个饥饿的肚子,喂大过多少只肥肥的猪仔,这倒是真的。<br></b><b> <br></b><b> 芋头浑身是“宝”。<br></b><b> 叶子、根茎可以直接食用,芋头秧子可以用来扎白菜,芋头切片晒干可以磨成芋头面,干枯了的芋头秧子也可以打碎了用作猪饲料,即便是用来培育秧苗的芋头母子还可以作为灶火叉猪食。<br></b><b> <br></b><b> 说来现在的年轻人都很难想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户人家除了满院散养几只母鸡嬔几个蛋攒点儿零花,大笔的花销一般就指望着每年搋肥一两只大猪了。<br></b><b> <br></b><b> 我记得非常清楚,那时候的每年开春,大人们往往要跑出几十里开外,买回稍稍便宜毛儿八角的小猪仔,撒进猪圈,一日三餐地好生喂养起来。哪里有什么好喂它的,人都没得吃,除非一些菜帮子、菜缨子、胡萝卜、烂芋头、烂瓜干和芋头秸子,可每天或早或晚叉猪食却是居家过日子必不可少的。<br></b><b> <br></b><b> 我家的灶间设在早年本家大爷家废弃的一个车屋里的,一个大灶,一口八印大锅,旁侧则是一个小灶台,一口小铁锅。大锅除了很少蒸些窝窝头熥些地瓜干什么的,用得最多的时候就是叉猪食。<br></b><b> <br></b><b> 那时候好像什么都紧缺,麦秸不禁烧,豆秸和棉花柴又很少,经常用来叉猪食的净是些不干不湿的棒子秸,还要以茬(zhà)子头和芋头母子作为添补。刚开始的时候,我很怀疑芋头母子也能当火烧,但后来我亲自了几回,相信了。<br></b><b> <br></b><b> 所以,风掀(我们这里风箱的叫法)是每家必需的。<br></b><b> 拉起它,呼哒哒,呼哒哒,先是用些较容易燃烧的柴火,等火上来了,就填进在自家院墙外晾晒干瘪了的芋头母子。<br></b><b> 锅底,芋头母子挣脱不掉似的“呼呼呼”烧着,烧火人跟着流泪;锅里,丢进剜去黑癍的烂芋头,或者下进铺啦(碾压)好了的发霉了的芋头干、芋头面,掺和一些拿去粉碎了的芋头秸子,任由一锅滚水“咕嘟嘟”煮着,灶边人跟着叹息……每每这个时候,都会让我想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来……</b><b><br></b><b> 如果说诗句是曹植出自七步之中兄弟相迫的一种沉痛,那么,这里的“母子本同根、相煎怎奈何”更是那个落后年代的一种无奈。</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