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习2——刺山柑(野西瓜)

宸妈

刺山柑(野西瓜)(图片和文字均整理于网络) [中文名] 刺山柑 [拉丁名] Capparis spinosa L. [别称] 野西瓜、马槟榔、水瓜榴 [维名] 波里克果、卡盘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亚纲] 五桠果亚纲 Dilleniidae [目] 白花菜目 Capparales [科] 山柑科 Capparaceae [属] 山柑属 Capparis [种] 刺山柑 C.spinosa [资源分布] 起源于西亚、中亚的干旱地区,在地中海湾、西班牙等地区的很多国家都有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吐鲁番、托克逊、哈密、库尔勒、阿拉尔、喀什、克拉玛依、伊宁)、甘肃、西藏等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极具栽培价值的灌木。 山柑科植物全世界约有42-45属,90-700种。我国沙区仅产1属1种;新疆各沙区有分布,以吐鲁番盆地沙漠最多。 [生活习性] 极端耐旱,为适温超旱生植物,分布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带;不耐盐渍和潮湿;垂直分布从低于海平面100m(吐鲁番盆地)到海拔3500m(西藏札达)的广阔地域内;对温度的适应性强,冬季最低-43.6℃(新疆准尔盆噶地),到夏季49.6℃(吐鲁番盆地)。 冬季落叶灌木,入冬后地上茎叶全部枯死,只有沙埋的部分可越冬,3月下旬萌发新枝条,4月下旬至5月上旬始花,花期长达6个月,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约30d。 [原植物形态] 1、多年生藤本状半蔓生灌木; 2、成株的主茎不明显,茎多分枝,枝条平卧,呈辐射状;小枝淡绿色,长0.5-3m,初时有柔毛,后变无毛。 3、深根性植物,水平根较少,主根发达,根系粗壮,一年生植株根深达3-5m。 4、单叶互生;叶片近革质,肥厚,圆形、倒卵形、椭圆形,长1-5cm,宽1.0-3.5cm;全缘,先端常具刺尖;叶柄长4-8mm;托叶2,成倒钩刺状。 5、花单生于叶腋,大,花冠直径4-8cm; 萼片4;花瓣4,白色或粉红色,多为白色;有雄花和两性花;雄蕊多数,较花瓣长。 6、蒴果浆果状,椭球形,酷似西瓜,表面光泽,绿色,长约2-4cm,宽约1.5-3.0cm,成熟后自然开裂,果肉红色。 7、种子多数,肾形,直径约3mm,黑褐色,有辛辣味。 [药材基源]白花菜科山柑属植物山柑Capparis spinosa L.,以根皮、花芽、果、叶入药。 [性味]味辛、苦,性温。有毒。 [化学成分] 茎、叶:黄酮,糖苷类 花:挥发油,甙 果实:糖苷类,生物碱 种子:种子油中含C18不饱和脂肪酸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活血。 根皮、果、叶:外用治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布氏杆菌病。 叶:治痛风病。 花蕾及果实:腌制治疗坏血病。 [用法] 内服有毒。注意先局部用药,以免过敏。 方法一:取野西瓜适量,白酒泡10-20min,泡软后,捣碎,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摊平在一张白纱布上,裹起,敷在患处,15-25分钟,每周一次。 方法二:每250克泡酒一斤,泡制一个星期后,将药酒涂抹于患处,连续数日。 [药理研究] 1、抗肝毒素作用:地上部分水提物能消除肝脏炎症。 2、抗菌消炎作用:刺山柑果实能止痛消肿,外敷患处治风湿性关节炎和疮毒。 3、抗癌作用:根部水提物,肺癌、卵巢癌、肠癌、乳腺癌和鼻咽癌。 4、降血糖作用:果实水提物。 5、对软骨疾病的治疗:刺山柑花芽的冻干甲醇提取物。 6、其它作用:利尿、降压、祛痰、解痉、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