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抢救朴大爷》与黑镜头

赵俊毅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 &nbsp;《志愿军抢救朴大爷》王云阶摄</h3> <h3>《志愿军抢救朴大爷》是一张志愿军战地摄影记者抢救朝鲜老人的照片。1950年12月28日,在三八线附近的麻天洞,美国飞机在轰炸和扫射一座小村庄,一间茅草屋冒起了浓烟,屋里有一位老人在高声呼救,作为志愿军战地摄影记者是举起相机拍摄美国侵略者犯下的罪行?还是在第一时间救人?我们的战地摄影记者毫不犹豫把相机往身上一背,冒着浓烟冲进了茅草屋把右腿受伤的老人抢救出火海。看着这张战地摄影记者救人的照片,我不禁联想起另外两张照片,一张是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苏丹》照片,另一张是原东南快报的摄影记者柳某拍摄的《骑车人跌入水坑》照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网》杂志</h3> <h3>&nbsp;在1951年新六期四月号的《摄影网》杂志封面上,刊登了《志愿军抢救朴大爷》的照片,并附有本期封面说明:“这张照片,通过了中国人志愿军的一个同志,救出了被美机打伤的一位朝鲜老大爷的具体事例,表现了中国人志愿军爱护朝鲜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有着强烈的政治意义。 照片中的人物的表现的非常真实的,因此十分动人。朴大爷皱纹满面,好像在忍受着极大的痛苦,他的手紧紧地抓住了志愿军同志的围颈,好像又因得救而感到安慰,他那血肉模糊的右腿更有力地表明了美帝国主义飞机的暴行。志愿军同志的表现,一方面是焦急地想把朴大爷早些救出险境,另一面是咬牙切齿,表现了愤怒和仇恨。照片背景的房屋尚在燃烧而冒着黑烟,更增强了画面紧张的气氛。” 照片中的志愿军战士身前斜挎着照相机,身后背着朴大爷,足以表明志愿军战士的身份——志愿军某部的战地摄影记者。在美国飞机轰炸和扫射朴大爷的茅草屋的危难时刻,在志愿军救援大队尚未到达现场的前提下,志愿军战地摄影记者并未在第一时间举起相机,拍摄身负重伤的朴大爷在燃烧的茅草屋里垂死挣扎的场面,而是本能的选择了救人。作为志愿军的战地摄影记者,宁愿丧失最佳的拍摄时机,暂时搁置自己的摄影职责,抢救朝鲜人民于水火,以履行了志愿军战地摄影记者更崇高职责。幸好,另一位志愿军记者王云阶及时赶来,用相机拍摄了志愿军战地摄影记者抢救朝鲜老百姓的场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饥饿的苏丹》》凯文·卡特摄</h3> <h3>&nbsp;1993年,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来到苏丹采访,遇到一个体弱无助的小女孩,在趴往食物救济中心的路上,饥饿与恐惧使她再也趴不动了。一只硕大的秃鹫尾随其后,它贪婪的目光死死的盯住了那黑乎乎、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美味即将到口,一幅令人震惊的场景,被凯文·卡特摄入镜头。1993年3月26日,美国著名权威大报《纽约时报》刊登了凯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苏丹》。1994年4月,《饥饿的苏丹》获得普利策新闻大奖。此后,世界各地善良的人们询问凯文·卡特,“孩子获救了吗?孩子现在怎么样了?”凯文·卡特的回答支支吾吾,后来询问变成了质问,道德的困惑和精神的压力,迫使凯文·卡特在获得大奖仅3个月后,自寻短见,走上一条不归之路。年轻的摄影师凯文·卡特,面对如此震撼的场面,心想着这次来苏丹要不虚此行,多拍些好照片,所以拍摄完了秃鹫与女孩之后,马上把秃鹫轰开,又踏上了新的征程,寻找下一个比秃鹫与女孩更为精彩的瞬间。处于兴奋状态的凯文·卡特一时很难冷静下来思考,拍照片也需要有头有尾、善始善终,否则就失去了拍照片的最终目的。凯文·卡特狗熊掰棒子的拍摄模式,使他成为拍摄狂,至于身后女孩的生与死?他早已置之度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骑车人跌入水坑》柳涛摄</h3> <h3>2005年5月9日下午,一场暴风雨袭击厦门,市区道路上的多处积水,厦门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有个水坑,而且雨水覆盖了水坑,骑自行车人均不知路况,骑车经过此处的人,十有八九会跌入水坑。原东南快报的摄影记者柳某明知此情,却以守株待兔的拍摄方式,用相机捕捉一个又一个的人仰马翻的惊险场面。完全可以避免的惨剧,被摄影记者柳某当成拍摄的靶子,有意识让它一幕又一幕的连续上演,甚至不顾这一幕幕惨剧有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摄影记者柳某以及报社编辑为追求所谓新闻报道的突发性和画面的惊险性,完全忘掉了无冕之王的人文伦理价值观,木讷的全然不知《骑车人跌入水坑》一旦刊登在报纸上,将给我们这个社会带来如此深远的负面效应。在社会伦理道德的层面上,摄影者的脑瓜好像被驴给踢了,职业素养的天平严重失衡,好与坏、香与臭、是与非全然不知,他用麻木不仁的头脑支撑着影像记录器的躯壳,无情地捕捉一幅又一幅所谓精彩的瞬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家王云阶的从影简历</h3> <h3>三张照片给人们讲述了三段性命攸关的故事。志愿军记者王云阶拍摄的《志愿军抢救朴大爷》,讲述了一段既有开头又有结尾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右腿受伤的朝鲜老人,困在浓烟滚滚的茅草屋之中,在生命垂危之际,被志愿军战地摄影记者救出,这是一段可歌可赞的故事,也是一段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的故事;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苏丹》,只向世界各国人民交代了故事的开头,至于故事的结尾凯文·卡特本人也不知晓,令凯文·卡特不解的是世界各国人民更关心故事的结尾。假如凯文·卡特拍完《饥饿的苏丹》之后,抱着生命垂危的小女孩到食物救济中心,整段故事就完美了。可惜的是拍摄狂凯文·卡特并没有这样做,他的职业使命遭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质疑,他的摄影生涯功成名不就;原东南快报的摄影记者柳某拍摄的《骑车人跌入水坑》,是一段没有开头只有结尾的故事,如果摄影记者有一丝丝职业道德,或者说有一点点怜悯之心,他应该冒着大雨站在水坑前面,示意骑自行车的人避开水坑,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要知道新闻摄影报道不等于黑镜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