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r /></h5><h5>《希望工程》的作者 著名攝影家-- 解海龍<br /></h5> <h5>我要用攝影呼喚社會關注中國基礎教育,用我的鏡頭替農家的孩子喊一聲:「我要上學」<br /><br /></h5><h5>—— 解海龍</h5><h5><br /></h5> <h5>《希望工程》及相關<br /></h5><h5><br /></h5><h5>《希望工程》系列紀實攝影作品,是解海龍先生用手中的相機推動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慈善行動,因而轟動海內外。</h5><br /><h5>這項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於1989年10月發起實施希望工程,是我國社會參與最廣泛、最富影響的民間公益事業。截止2015年,全國希望工程累計接受捐款118.32億元,資助學生5,350,560名,援建希望小學18,982所,援建希望工程圖書室23,490套、希望廚房5,023個、快樂體育7,795套、快樂音樂1,323套、快樂電影620套、電腦教室1,215套、電影放映設備287套、培訓農村小學教師64000余名。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施了"兩免一補" 政策。</h5><h5><br /></h5><h5>在某種意義上,解海龍是以攝影影響國策的第一人,無數的中國人也因為他的照片從此投身公益、慈善,改變了心靈和命運軌跡。</h5><h5><br /></h5> <h5>1987年4月<br />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縣安太鄉寨懷村小學的戴紅英老師背著小女兒上課</h5><h3> <br /></h3> <h5>1991年4月<br />安徽省金寨縣南溪鎮茶畈村的學生</h5><h5><br /></h5> <h5>1991年4月</h5><h5>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学在安徽省金寨縣南溪鎮落成</h5><h5><br /></h5> <h5>1991年4月<br />安徽省金寨縣三合中心學校的學生蘇明娟正在刻苦學習</h5><h5><br /></h5> <h5>1991年4月<br />河南省新縣八里畈鄉王里河小學的學生胡善輝在大聲朗讀課文</h5><h5><br /></h5> <h5>1991年4月<br />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鎮週七家小學的學生們在泥濘的教室里上課</h5><h5><br /></h5> <h5>1991年4月<br />安徽省六安縣望江小學上課的孩子們</h5><h5><br /></h5> <h5>1991年4月<br />河南省商城縣蘇仙石鄉琉璃河村,14歲的姐姐楊永香把得到的救助款讓給了11歲的妹妹楊永貴,妹妹激動地哭了</h5><h5><br /></h5> <h5>1991年5月<br />山东省平邑縣西點村小學的學生們趴在凳子上上課</h5><h5><br /></h5> <h5>1991年5月<br />山東省平邑縣保太鄉的學生毛克鳳</h5><h5><br /></h5> <h5>1991年9月<br />陝西省綏德縣果子溝村小學民辦教學點的學生們</h5><h5><br /></h5> <h5>1991年9月<br />陝西省綏德縣樓溝村小學的學生們在窯洞內上課,每人都有一塊小石板當寫字本使用</h5><h5><br /></h5> <h5>1991年9月<br />陝西省米脂縣印鬥鄉茆圪塔村小學的學生們在窯洞里上課</h5><h5><br /></h5> <h5>1991年12月<br />河北省灤平縣拉海溝鄉大店子村,當時氣溫零下20度,孩子們烤烤凍僵的小手繼續上課</h5><h5><br /></h5> <h5>1992年2月<br />甘肅省渭源縣聶家山小學,暴雨摧毀了教室</h5><h5><br /></h5> <h5>1992年3月</h5><h5>山西省靜樂縣神欲溝鄉南岩頭村的全校師生們</h5><h5><br /></h5> <h5>1992年3月</h5><h5>山西省靜樂縣李辛莊小學,山村小學沒有體育器材,學生們爬樹也算是一種體育運動</h5><h5><br /></h5> <h5>1992年3月<br />山西省靜樂縣赤泥窪鄉羊丈村扛著桌凳去上學的孩子們</h5><h5><br /></h5> <h5>1992年9月<br />四川省旺蒼縣大兩鄉向陽小學,石板搭成的教室,四面透風</h5><h5><br /></h5> <h5>1993年10月<br />貴州省水城縣保華鄉東升村12歲的小姑娘李成妹</h5><h5><br /></h5> <h5>1993年10月<br />雲南省紅河縣蝦哩村的孩子們</h5><h5><br /></h5> <h5>1993年10月<br />雲南省紅河縣蝦哩村的孩子,為了能上學,上山去打柴</h5><h5><br /></h5> <h5>1993年10月<br />貴州省水城縣金盆鄉中心學校的學生</h5><h5><br /></h5> <h5>1993年10月<br />貴州省水城縣花嘎鄉新星村的孩子們過簡陋的小橋去上學</h5><h5><br /></h5> <h5>1993年10月<br />貴州省水城縣花嘎鄉天星村的孩子們在上課</h5><h5><br /></h5> <h5>1993年10月<br />貴州省水城縣南開鄉小學的學生們</h5><h5><br /></h5> <h5>1993年10月<br />雲南省紅河縣蝦哩村的孩子們在露天上課</h5><h5><br /></h5> <h5>1993年10月<br />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鎮週七家小學,加拿大籍華人王華瑞老先生在報紙上看到「湖心」學校的報道後,捐資42萬元港幣,建立了一所希望學校。新校建成,孩子們高興極了</h5><h5><br /></h5> <h5>1993年11月<br />河南省新縣陡山河鄉希望小學,這是希望工程援建的第三所小學,建校三年來,升學率年年達到百分之百</h5><h5><br /></h5> <h5>1993年12月<br />河北省灤平縣金山嶺小學的學生們在憧憬著未來</h5><h5><br /></h5> <h5>1993年12月<br />河北阜平縣,孩子們在寒冬里繼續上課</h5><h5><br /></h5> <h5>1994年4月<br />安徽省臨泉縣城關鎮劉老家村,11歲的劉小環為了能上學,每天去給一家窯廠背磚柸。她每次背16塊,重40公斤,走140米路,只得3分2釐工錢</h5><h5><br /></h5><h5><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span></h5> <h5>2001年10月<br />河南省宜陽縣的學生們用上了《中國交通報》為孩子們送來的電腦,孩子們學的非常認真</h5><h5><br /></h5> <h5>2007年3月<br />貴州省開陽縣布依族中心學校,孩子們領到了免費的書本非常的開心</h5><h5><br /></h5> <h5>2007年9月<br />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武裝部幹部馬德輝到「麻風村」為村裡的孩子們補習漢語,并兼任體育老師</h5><h5><br /></h5> <h5>2007年9月<br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庫依鄉 孩子們小心翼翼的走過極其簡陋的懸橋去上學</h5><h5><br /></h5> <h5>2007年9月<br />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 家長們盼望著孩子們好好學習,早日成才走出大山</h5><h5><br /></h5> <h5>2007年9月<br />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 學校有了國旗,師生們的心中有了希望</h5><h5><br /></h5> <h5>2007年9月<br />四川涼山州昭覺縣庫依鄉中心學校,孩子們盼望著早一天能在新建成的教學樓里上課</h5><h5><br /></h5> <h5>2011年7月<br />內蒙古額伊克昭盟昭君墳村,在校大學生高惠媛為了償還助學貸款,利用暑假回家放羊賺錢</h5><h5><br /></h5> <h5>2014年7月</h5><h5>四川省宜賓市建設村,孩子的父親外出打工三年未歸,母親出走。孩子是由奶奶一手拉扯大的,天天盼著能夠和自己的父母團圓</h5><h5><br /></h5> <h5>2014年7月<br />四川省普格縣螺髻山鎮的三個孩子的父親去世,母親改嫁,與奶奶相依為命</h5><h5><br /></h5> <h5>2014年7月<br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螺髻山鎮德育村,已經退休的老教師周錫和在自家辦補習班,為留守兒童義務補習功課</h5><h5><br /></h5> <h5>2014年7月<br />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一個輟學在家的男孩正在幫父親放牛</h5><h5><br /></h5> <h5>2014年7月<br />四川省布拖縣拉達鄉中心學校,午間休息的時候,孩子們在路邊打台球</h5><h5><br /></h5> <h5>2014年7月<br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火烈鄉沙且地莫村的留守兒童在一起玩耍</h5><h5><br /></h5> <h5>評論</h5><h5><br /></h5><h5>影像的力量來自於攝影的目的,這是「為了誰」的大問題,決定著影像價值的最終方向。</h5><h5><br /></h5><h5>解海龍的攝影,從來不是單純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微妙感受,而是作為關心他人的工具。鏡頭的一端,是他要關注的人;另一端,是他的心靈。當他長途奔波,行進在偏鄉僻壤之中的時候,糾結在心的,是校園內外的孩子。為了誰?為了孩子!......</h5><h5><br /></h5><h5>—— 李樹峰</h5><h5><br /></h5><h5><br /></h5><h5>攝影家解海龍的《希望工程》系列是當前最接近紀實攝影終極關懷本質的範例。他的價值不僅在於他用影像真實記錄了20世紀90年代我國中西部地區和貧困山區的教育現狀和失學兒童的困境,更在於他記錄的這些影像推動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慈善行動"希望工程",繼而影響了國策,改變了這些山區孩子的命運。<br /></h5><h5><br /></h5><h5>相機在他手裡如同"臍帶",一頭聯接著貧困山區的孩子,一頭牽著社會的愛心。他鏡頭下的影像都是典型環境下典型人物的典型瞬間,質樸無華、真切可感,充滿著無法言說的情感語言,就連不識字的人也會產生共鳴。尤其是成為希望工程徽記的那雙清澈、無辜而憧憬的"大眼睛",像閃電般擊中了人心靈深處最柔軟的神經......</h5><h5><br /></h5><h5>—— 趙鳳蘭</h5><h5><br /></h5><h3><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h3><h5><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h5><h3><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h3><h5><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h5><h3><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h3><h5><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h5><h3><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h3><h5><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h5><h3><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h3><h5><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h5><h3><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h3><h1><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h1><h5><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h5><h3><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h3><h5><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h5> <h5>解海龍先生 簡 歷<br /><br /></h5><h5>生於1951年,中共黨員</h5><h5>1992年--2001年<br /></h5><h5>《中國青年報》任攝影記者 <br />1992年--<br />榮獲中國攝影家協會《開拓杯》組織工作金像獎 <br />1992年--<br />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展在北京、台北、香港展出 <br />1994年--<br />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展出 <br />1995年--<br />個人攝影集《我要上學》獲第二屆中國"國家圖書獎"提名獎 <br />1995年--<br />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展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展出 <br />1996年--<br />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展在美國舊金山、洛杉磯、波士頓等地展出 <br />1996年--<br />榮獲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特殊貢獻獎 <br />1997年--<br />榮獲中國攝影家協會特別榮譽獎 <br />1998年--<br />榮獲中國文聯、中國攝影家協會德藝雙馨優秀會員稱號 <br />1998年--<br />榮獲"全國十佳青年新聞攝影記者"稱號 <br />1999年--<br />榮獲"全國十佳廣告攝影師"稱號 <br />1999年--<br />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展加拿大多倫多市展出 <br />2001年--<br />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展在美國丹佛市展出 <br />2002年--<br />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展以中國文聯名義在美國舊金山展出 <br />2004年--<br />參加紫禁城中外攝影師精品展 <br />2006年--<br />榮獲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消除貧困獎(義工獎)"<br />2007年--<br />"大眼睛"編入小學語文課本和高中美術課本 <br />2008年--<br />希望工程攝影紀實作品入編《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家》大型系列畫冊 <br />2008年--<br />被推薦為2008第29屆奧運會火炬手 <br />2008年--<br />"大眼睛"入編荷賽出版的《回顧》雜誌 <br />2009年--<br />被評為希望工程20年特殊貢獻獎<br />2009年--<br />被評為2009中國版權十大風雲人物<br />2011年--<br />榮獲新華社、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舉辦的關注貧困全球攝影大賽"貢獻者獎"<br />2013年--<br />紀實攝影作品《全校師生》入編世界攝影史<br />2014年--<br />香港第五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中榮獲"中國攝影金龍獎終身攝影成就獎"<br />2015年--<br />榮獲中國文聯中國攝影家協會攝影金像獎</h5><h5>2016年--</h5><h5>榮獲《人民攝影》報2016年度人民攝影家榮譽稱號</h5><h5><br /></h5><h5>现任:</h5><h5>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副主席<br /></h5><h5>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副主席<br />宋慶齡基金會理事<br />公安部文聯榮譽理事<br />中國攝影家協會原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h5> <h5>圖 / 文 編輯:品茗賞鑒</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