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们的父亲李赞念老先生诞辰90周年 (1927~2017) 女儿李秋华、李瑞金、李伊春

快乐时贝

<h3>我们的父亲李赞念老先生生于1927年1月16日农历丙寅年十二月十三,祖籍广东省梅县雁洋镇雁中村田仔里(敬修堂)组。1995年10月16日因患尿毒症引起器官衰竭在株洲市一医院去世,享年69岁。</h3> <h3>父亲在梅县老家度过了少年时代,为了躲避抓壮丁,1941年14岁的他跟随祖父“下南洋”来到印度尼西亚。我的祖父在印尼的西加里曼丹坤旬市三发办了一所中文学校,父亲在那里读了书。后来在那里与母亲结婚,靠劳动为生。</h3> <h3>1949年新中国成立,父亲从此就想回到祖国和故乡。1953年3月20日父亲和母亲带着不满一岁的儿子,从雅加达乘船回国。当年归国的护照纪录下了这一切。</h3> <h3>由于时间久远,父亲的护照丢失了,仅仅保存了母亲的护照,上面有不满一岁儿子的信息。</h3> <h3>护照是中国驻印尼马辰领事馆于1953年3月16日签发的。</h3> <h3>1953年3月20日父母亲就带着不满一岁的儿子通过海关登船回国了。</h3> <h3>经过39天的旅途,1953年4月28日经香港从深圳回到祖国。不幸的是我们不满一岁的哥哥在船上染病,因无良好的医疗条件治疗而去世,永远的留在祖国的南海。</h3><h3>回国后首先回到广东梅县的老家,1953年10月12日生下大女儿秋华。</h3> <h3>随后不久,父亲服从国家的安排到第十五冶金建设公司,举家来到湖南参加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工程建设。先在长沙后去到株洲。1956年二女儿瑞金出生,这是一家四口在长沙的照片。1959年有了满女儿伊春。</h3> <h3>父亲参加工作后成为汽车驾驶员,他驾驶着一辆从抗美援朝战场上退役的苏联生产的“嘎斯51”卡车,随着国家的经济建设,转战湖南省的长沙、株洲、湘潭、郴州等地,三十五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钻研技术安全驾驶84万公里无事故,相当于平安绕地球赤道22圈多,多么难能可贵,父亲一生工作中获得先进无数次,这是他84万公里无事故的荣誉证书。</h3> <h3>1971年大女儿秋华参加工作,父亲当时在郴州市桂阳县建设宝山铜矿工程,那时工地上耗用的氧气要从株洲的601厂运去,父亲差不多每月要回来一次拖运氧气,这样全家可以团聚。这是全家人加上陈世宽叔的照片。</h3> <h3>1987年初父亲光荣退休,结束了冶金建设长期转战工地的生活,回到株洲的家里,开始了幸福的晚年。这是父母亲抱着孙女晓霞和胡蓉的照片。</h3> <h3>1988年新添孙子胡博,父亲非常高兴痛爱有加,天气好就骑着自行车带他到处玩耍。这是1994年胡博6岁生日时,全家吃饭庆贺的照片。</h3> <h3>九十年代初的春节拍摄的全家福照片。</h3> <h3>九十年代初父母亲的照片。</h3> <h3>父亲的字写得非常漂亮,这是1993年4月父亲写给在长沙居住的李汉华老先生的一封信。李汉华老先生比父亲大两岁,他们夫妻俩与我的父母亲既是梅县的老乡,又在1953年同一条船从印尼归国,是多年的好朋友,我们都叫伯伯、伯妈,可见关系不同一般。</h3> <h3>父亲在信中向伯伯讲了家事国事,讲了当年回国的赤子之心,讲了想相约回家乡看看的心愿。工整漂亮的字写满了两页纸。每当我们看到这封信,看到父亲那熟悉的笔迹时,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怀念!</h3> <h3>这封信是因为收信人地址不详而退回的,现在还真要感谢长沙邮政局的这次退回,让我们有机会将信收藏下来,完整的留下了父亲的文字和文章,非常珍贵。</h3> <h3>父亲的一生正是:当年回归祖国一片赤子之心,投身冶金建设奉献毕生精力。今天一切都变了样,祖国富强人民生活幸福,我们都已退休,照顾着母亲一同颐养天年。在纪念父亲诞辰9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和老照片作为纪念。愿父亲的在天之灵保佑我们后人平安健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