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6年12月11日,当车辆驶入南京城的时候,觉感受一种凝重的气息。路口的众多交警,排列整齐部队官兵不断行走在马路,特警的装甲车不时映入眼帘。</h3> <h3>各大电视台,报社记者云集在此</h3> <h3>南京,这就是12月11日的南京,在过两天就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个让南京难以忘怀的日子,一个让中国人民屈辱的日子,一个让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12.13南京大屠杀!!</h3> <h3>南京,我来了,在即将国家公祭日的时候,南京,我来了,站在哭墙边却欲哭无泪。</h3> <h3>在路边有对年轻的情侣手牵手说到:“国家公祭跟我有什么关系?”</h3><div>要说有什么关系? 关系就是,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代,现在站的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大屠杀,迄今为止,只过去了短短的79年。这片土地渗透的鲜血也许就有你的祖辈。</div><div><br></div> <h3>对究竟为什么需要设立国家公祭日,很多国人的思考还是不够深入,也基本上停留在“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之类的口号上,这些口号貌似正确,但却经不起深入推敲。</h3> <h3>相对于南京的庄严,其他地方的气氛就不够肃穆了,基本可以说是马照跑,舞照跳,很少有人意识到,今天这样的日子,有些活动不宜进行。</h3> <h3>看看以色列的国家公祭日吧,这一天当听到空中传来的鸣笛,所有的车辆都停了下来,没有喇叭声,没有说话声,人们都走出汽车肃立。可以说,几秒钟内,整个世界突然间安静下来——刚才还车辆往来频繁的耶路撒冷大街,时间仿佛凝固了,每个人都成了雕塑。</h3> <h3>我们更应该学习犹太人对大屠杀的态度。永不忘记,永不宽恕!</h3> <h3>2015年10月南京大屠杀档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这段民族记忆成为世界记忆。</h3> <h3>在2016年10月22日---2016年12月22日《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 展览走进法国冈城。</h3><div>历史不会改变,历史不会被遗忘,历史可以昭示未来。</div> <h3>有一位美国作家,她是华裔,在《南京暴行》的写作过程中,她经常“气得发抖、失眠噩梦、体重减轻、头发掉落”。后来,她患上忧郁症。2004年,她在自己的车中开枪自杀,时年36岁。――她叫张纯如。</h3> <h3>成书后,她又得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她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这使得她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敢随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h3><h3>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追求政治大国的步伐也因这本书的出版而被打断。大家可以在网络中查询。</h3><div><br></div> <h3>一部记录2014年仅存的22位公开身份的中国"慰安妇"生活现状的记录电影《二十二》,获奖后却无钱在国内公映,要在网络上筹款。截止到2016年11月,这22位老人又去世了9位。</h3> <h3>国家公祭永日不忘,是因为我们必须强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