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王八瞅蛋》 小青龙河绵延流经数县,最后从滦南的最南端流入渤海湾。 冀东南大平原上流经河流不多,我的老家就在小青龙河的西岸。 在六十年代的中期,人民公社的优势尽显,又赶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所以,哪个年代的人都在不知疲倦的忙碌劳作。一幅国泰民安的大好形式。</h1> <h1> 熬过了六十年代初期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农村看到了希望,老百姓吃饱了肚子,精气神大了,对生活充满了憧憬!所以,农村过年孩子们也穿起了新衣裳,小孩子也都放起了鞭炮,大队(村委会)也组织了扭秧歌,村里的青壮年们,尤其是有爱好吹拉弹唱的青年,都去扭秧歌。农村的早饭比较早,吃完早饭上午八点多钟,锣鼓家伙就已经敲起来了,小孩子们急急忙忙吃完早饭,就围拢到了大队部的地方,先听一阵锣鼓家伙点之后,等扭秧歌的人员来的差不多了,就有人组织秧歌队开始了“游街”活动。尾随着锣鼓家伙以及吹喇叭的乐队,一路从东到西在村子里扭一遍,场面那是相当的宏大,气势也是相当恢宏的。记得家里老人提前就准备了,烟卷和水果糖装在盘子里,摆放在自家门口,有的还用焖子沏好茶水放在一个用棉花做的焖子套里,以免茶凉了。秧歌队伍经过后,烟卷和糖果就被一个管事的人敛走了。 那时,在广大的农村,似乎一直都保留着传统的习俗,年节分明,庄户人家互尊互助,百姓安居乐业。尽管哪个年代物资匮乏,但家家户户的庄稼日子还是挺祥和温馨的。</h1> <h1> 大概是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的星星之火基本燎原,革命的步伐在冀东南我的家乡,柏各庄一带如火如荼,破四旧立四新,砸碎资产阶级司令部,大批判大字报,打倒资产阶级的臭老九,读书无用,停课闹革命。 学校不再上课,老师不能教书,我们这些高小学生各回各家。并要求我们要回村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回到生产队参加劳动,这对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既充满诱惑同时也面对着挑战。课不上了,在家闲着也没太多的活可干,实话实说,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能干什么呢?庄稼活不会干,力气活干不了,家里大人跟生产队长好一通哀求,总算安排给我,和几个比我大个一两岁的大孩子们去放牛。当时生产队里主要大牲畜是牛。你可别小看了牛!那可是受法律保护的牲畜,按规定生产队里的牛,生产队是没有处置权的,更无权随意宰杀的!如果有一头老牛老死了,得逐级上报批准之后,才能处置吃肉!生产队里有好几掛牛车,生产队所有需要运输的农资庄稼,都得指望着这几辆运输工具了!所以,那时的牛们,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远高于社员。 农村的活也不是常年都在忙!农村也有农闲时,这些牛在农闲时就得有人出去放养,一来节省饲料,二来对牛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好处。在夏天最热的天气里,在农闲时就得安排人去放牛。所以,我和几个年岁相差不多的半大孩子,就成了我们生产队的“放牛娃”。 第一天赶牛出村才知道,原来我村四个小队的牛也都得出去放,四个生产队的牛加起来得有四五十头,大牛小牛几乎同时走在同一条乡村大道上,浩浩荡荡尘土飞扬,非常壮观。 在这浩浩荡荡的放牛队伍里,老牛娃(年岁稍大的)骑在温顺且牛龄相对老一点的牛背上,我们几个刚入道的小牛娃(年岁稍小的)则不敢骑,随着牛群的队伍前行,还要保障个别饿急了不听话的小牛们,一不留神跑到路边的庄稼地去啃食庄稼。 小青龙河穿过东西黄坨村一直向南,在我们村最南端有一片湿地,叫:南港(jiang)湿地,哪里一到雨季大水漫过河提,形成了大片的泽国,且常年水草丰沛,适合牛群放养。尤其,是我们这么多的牛群,只要把牛赶到目的地,牛儿们就自由自在的去吃草了,我们这些放牛娃们就可以去尽情的去玩了。有的摸鱼有的去搜找野鸭,野鸟蛋,会摸鱼的大孩子们两只手往一块一挤就一条,一挤就一条,就好像看到了有鱼在哪,看着很容易的,赶到我下水去摸时却一条也不一条,后来大孩子告诉我,要找有水草的下面去摸,鱼都爱待在水草下,理解了要领,熟悉了手法,我也能摸(抓)到鱼了,有时收获还挺多的。摸的鱼,折一根芦苇 穿过鱼鳃一个一个的串起来,用嘴叼着鱼串边摸边穿,到下午回家时能有一大串鲫鱼瓜子,白白的鱼鳞在阳光下一反射 ,煞是好看! </h1> <h1> 随着南港里嫩草尖都被牛儿们啃食的差不多了,牛群自然就往前移动,等到了小青龙河的西岸河提边上,也没有了新鲜的嫩草时,我们就开始渡河了,河的东岸是更大的一片湿地草场,虽然哪里的土地不属于我们村,但,都是没有开发的荒地,没人会驱赶我们,只要渡过河去,牛群可以任意吃,且很快就吃饱了肚子。 渡河是我至今难忘的经历,小青龙河在我们将要渡河的地方,河面突然变得宽阔了,且河堤也较低矮了不少。眼见这么宽的河面我不禁发起怵来,就凭我哪两下“狗刨”撑死了也就能游十米远,这么宽的河面足足有三.四十米远的距离,我可游不过去!老牛娃见我有些迟疑,哈哈大笑起来:又不让你自己游过去,你就牵着牛尾巴牛就把你带过去了!啊?这么容易?你赶紧的脱衣服。按老牛娃的做法,把所有衣服脱个精光,光屁溜!把衣服一叠,用腰带把衣服捆在牛角上,等站在河岸边的人和牛都准备好了,最有经验的老牛娃发令,大家站在牛后面一起驱赶牛群,牛群受到驱赶就都开始下河了,由于是浅滩,一直跟在牛腚后趟水走了大约十来米远,牛开始俯下身子开始游泳了,这时我抓着牛尾巴,顺势进入深水区我根本没必要狗刨,就被牛像拖船似得拖到了河对岸的浅滩!上了岸,从牛角上解下衣服,衣服一点都没湿,牛儿们自己就去地里吃草去了。</h1> <h1> 牛群大部队安置好之后,我们这些牛官们就敞开的玩耍了。有的人学着大人的样子,卷起旱烟抽起烟来,有的人用宽大的芦苇叶子,制作一只只小帆船,放置在水里任凭其四处飘游。年岁稍大点的牛官告诉我说:时值麦收季节,正是王八产卵的季节,如果幸运的话,可以在河岸边找到王八窝(里面有王八蛋)。 按照老牛官的指导,顶着夏日的骄阳,我小心翼翼的在河岸边仔细的寻找。果然,没走多远的距离,从我前面的草丛边,窜出一只不小的王八,迅速窜入河中,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超出我的想象!彻底改变了我对笨拙乌龟的原始想象。看来还是我的动静太大惊动了它,吸取了上面的教训,我脱下鞋子打着赤脚,轻手轻脚的仔细寻找。由于乌龟的颜色近似于绿草色,稍不留神就会忽略,等你靠近它近一些之后,又会打草惊蛇吓跑乌龟功亏一篑。就这样,我像一个排雷的工兵一样,屏住呼吸蹑手蹑脚的前行,果然,就在我担心找不到了的时候,突然发现,距离我大约十四五米远的地方,在一堆草丛前的向阳处,趴着一只比先前还要大的乌龟,只见它一动不动的趴在地上,伸长脖子似乎在看着什么,宛如一尊乌龟的雕像。我这时也停住了脚步,屏住了呼吸仔细观察起乌龟的动静。就在我慢慢靠近乌龟还有大约六七米远距离时,还是惊动了十分警觉的乌龟,与前一只乌龟一样,它以最快的速度,几乎是连滚带爬的折着跟头,瞬间窜入了河里。目睹乌龟的敏捷身手后,回过神来,我仔细寻找刚才乌龟趴着的地方,似乎没有什么异常的不同,我蹲下身子仔细查看,发现地上有一个非常非常小的洞穴,我小心翼翼的扒开洞穴,发现了很多很多的乌龟蛋。喊来同伴,大家像欣赏战利品似得观看着乌龟蛋,大约有十多枚极白皙的,形似麻雀蛋大小的乌龟蛋。老牛官告诉我说,这窝王八蛋还没有孵化呢,可以拿回家自己孵化。抱着好奇心请教老牛官:乌龟趴在它的窝旁干嘛呢?王八瞅蛋啊!原来野生乌龟,到了产卵期,选择一处隐蔽且又向阳的地方,抛开土地,将王八蛋产在自己事先抛开的洞穴中,再盖上土并预留一个很小的气孔(外人稍不注意根本不会被发现),然后乌龟就开始了孵化过程(准确的说,全凭着太阳的照射温度来孵化的),所谓“王八瞅蛋”,其实是乌龟妈妈坚守在洞穴前,看着它的蛋!直到小乌龟们破壳而出,完成整个孵化过程。</h1> <h1> 带着胜利的喜悦,用衣服小心翼翼的把王八蛋兜回家,奶奶帮我找来棉花,絮成一个暖暖的小窝,将王八窝放在一个葫芦瓢里,每天由奶奶负责让它晒太阳,果然,在大约一个礼拜左右,小乌龟们破壳而出,个个形似一分钱钢镚大小,可爱至极!等所有的王八蛋都孵出了小王八,用手一抓,小王八们一个个不动了,抓在手里个个安静如小乖乖,等我张开手时,这些小东西们又四散而逃,顺着胳膊到处逃窜。</h1> <h1> “王八瞅蛋”在我的老家还是一种“歇后语”呢!形容看的太仔细,太认真忘我。 你看啥呢?跟王八瞅蛋似得?用于打趣调侃的意思。 童年充满童趣,也丰富了一颗童心。在充满好奇和求索的艰苦年代,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在书本上所学不到的东西。 2016年12月31日</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