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生于1829年,卒于1896年),19世纪英国画家。</h3><div> 米莱斯11岁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是该院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学生。14岁获学院银质奖。17岁在皇家美术学院第一次展出了油画作品。18岁获皇家美术学院金质奖章。</div><div> 米莱斯是拉斐尔前派三个创始人之一,他年龄最小却最具才华。1853 年,24岁的他被皇家美术学院授予副院士头衔。1896年米莱斯出任皇家艺术科学院院长。</div><div> 米莱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主题,以圣经或文学作品为题材,描绘现实的人间,乃至人间的不幸和苦难,作品往往透出一股浓厚的伤感情绪。他主张不受任何绘画规则约束,尽力描绘所见事物,表达事物真实面目。</div> <h3> 本辑品赏米莱斯4幅油画作品:</h3><h3> 《红桃是王牌》</h3><h3> 《奥菲丽娅》</h3><h3> 《玛利安娜》</h3><h3> 《王室卫士》</h3> <h3> 油画《红桃是王牌》,是英国画家米莱斯的作品。<br></h3><div> 画家描绘了昔日英国家庭少女玩扑克的温馨场景。黑漆粉金屏风占据一半多画面,将院内缤纷的花木与牌桌稍稍隔开。硬木雕花牌桌边围坐着三姐妹,手里各自握一把纸牌,桌面摊开了已打出的牌。桌旁有镶嵌拼花茶几,搁着一盏青花茶具。三姐妹同穿银灰色百褶裙服,衣领和袖口镶拼白纱花边,后腰系扎粉色蝴蝶结。她们的发辫都高高盘起,在脑后扎成漂亮的发髻。右边少女以自得的眼神向画外人示意手中牌,“看,红桃都在我手里”。另两个少女还混然不知,等着她出牌。画家描绘人物的技法写实精致。这幅作于1872年的画,三个少女面容或得意、或茫然、或思索,神情微妙、细腻传神。三个少女握牌的纤纤玉手也姿态各异、唯妙唯肖。</div> <h3> 米莱斯的油画《奥菲丽娅》,画于1851年。<br></h3><div> 该画取材自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的故事片段:丹麦王弟弟克劳狄斯为谋取王位与王后通奸,用毒药毒死国王,国王的阴魂向王子哈姆雷特诉说自己被害真相。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女儿奥菲丽娅原来是哈姆雷特恋人,但哈姆雷特为实施复仇计划不得不疏远她。御前大臣因参与阴谋,无意中被哈姆雷特刺死。父亲的死亡、且死于心上人之手,让奥菲丽娅陷于精神错乱,最终她在将手编花环挂上树枝时不慎落水,溺毙身亡。</div><div> 画面中,岸边荒草荫翳,池塘死水无澜。奥菲丽娅仰面躺在水上,呆滞的双眼已失去生命迹象,鲜花编的花环落在手旁,华丽的长裙漂浮于水面,大片绿藻缠绕着她躯体。画家赋予这个成为宫廷悲剧牺牲品的少女哀怨色彩,寄予了深深同情。画面塑造的死寂幽静的意境,以及对奥菲丽娅形象精微细腻的描摹,在当时英国画坛都十分引人注目。</div> <h3> 米莱斯的这幅油画《玛利安娜》,作于 1851年,收藏于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h3><div> 这幅画描绘教会修女的生活。一间狭窄沉闷的房间,后窗是基督教礼拜堂常见的拱形五彩窗户,室外春光明媚、绿意葱茏,阳光从窗玻璃透射进来,教堂之内却像禁锢的囚室,充满压抑气氛。一个金发美丽女子常年伏案做绣工,显出十分疲惫。此时,她站立窗前,两手撑住后腰,舒展和活动着疲乏的身子。藏青丝绒长袍紧紧裹住她窈窕的身体,本来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子日复一日在这从事活计,教会里清教徒就是如此消磨清苦寂寞的岁月,直至鬓丝染霜。画家通过画面渲染了宗教束缚下青年女性的感伤情绪。</div> <h3> 米莱斯的油画《王室卫士》,作于 1876年。<br></h3><div> 画面是一个端坐在角落的老卫士,墙上还搁着枪戟。他满脸白髯,双目炯炯有神注视前方,沧桑岁月已在脸颊刻满皱纹,他仪容齐整、一丝不苟,头戴黑毡帽,身穿红色皇家侍卫制服,双手戴着白布手套,一手执礼仪杆,一手拿签令,等待着行动。胸前佩戴的数枚勋章,表明老卫士曾经功勋赫赫,他一如既往保持着挺拔身姿和恭敬神情。也许等待他的不过是一项平常的事务活动,但老卫士的神圣感让画面呈现出不一般的光彩。</div> <h3> 查阅《名画品赏》《雕塑零距离》等其他图文,请点上方链接:闲庭信步</h3><div> 文字部分系本作者“闲庭信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本作者,谢谢支持。</div><div> 本作者联系邮箱:jintao1010@126.com</div> <h3>封面作品:米莱斯油画《王室卫士》局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