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早就听说过这个地方,一直没有踏足这块古老的村落。第一次听说长安岘我还以为是曾经的一个县址,后来慢慢了解到此岘非彼县,光理解这个名字我就想了老久。</h3> <h3> 在去年的一次偶然机会,我去了这块地。那天天气非常好,空气透明度也很高,毕竟地处植被茂密的大山深入,没有城市车水马龙带来的污染,让人深深地忍不住想多吸几口气。去的路不太好走,越野车行走在山路上也颠簸的慌,总感觉是从一个林子往另外一个林子走,一路绿色环绕倒也不觉疲劳,另外还有朋友在路上给我介绍了这块地处礼县、宕昌、岷县三角地带的长安岘的些许历史。</h3> <h3> 到长安岘正好是午后,远远望去一座座茅草房出现在绿色的植被中间,虽然早就知道这个地方是个什么样子,但亲眼所见也确实让我吃了一惊,说的文雅一点就是原始,说的通俗点确实很落后。</h3> <h3> 在这座大山里,还居住者几十户人家。到现在依然还没有通上电。曾经这里人祖祖辈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现在大多数人都搬出了山里,只有每年在收草药大黄的时候才回来居住。也有几户老人一直坚守在这些茅草房当中。</h3> <h3> 我看见一户人家大门敞开着,我就走了进去,一位老人坐在炕上,炕上放着一个火盆,火盆上支着一个已经熏的乌黑的水壶,炕上除了一床破棉被就再没有什么了,整座院落里就只有他一个人。我随意的和老人聊了会天,老人其实也想走出,也会时常静坐在门槛上,望着来往的人,总希望孩子会来看看他。我走的时候把身上带的不多钱和一包烟全部留给了他,他说,如果我下次还来,希望能给他带几包食盐,他没办法去乡镇上买。 </h3> <h3> 在我走的时候,老人送我出了门,他又习惯性的坐在了门槛了。这里的居民基本上都是宕昌县人,至于地界到底是属于礼县还是宕昌县至今还在争论中。各说各有理,但没通上电是事实。</h3> <h3> 来来往往,据说那里已经成为了书画家们的写生基地。原始是他们想要的,但不是那里群众想要的。</h3>